發表日期 5/20/2022, 7:18:00 PM
作傢魏巍一篇《誰是最可愛的人》,影響和感動瞭數代成韆上萬的中國人,魏巍以飽含深情和詩意的筆觸,嚮中國人民描述瞭人民誌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那些感人肺腑,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此後,人民誌願軍就被中國人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
作為當代著名軍旅作傢,魏巍創作齣瞭許多膾炙人口的有關抗美援朝的軍旅作品。
由於這些軍旅作品都是魏巍親赴朝鮮戰場,是在和廣大誌願軍指戰員生活在一起,戰鬥在一起的前提下,創作而成的,所以魏巍的軍旅小說讀起來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感動不已,他讓很多中國人真實地瞭解到瞭朝鮮戰場上所上演的那一件件驚心動魄的戰鬥事跡。
魏巍創作齣的軍旅作品中,除瞭《誰是最可愛的人》最為人所熟知外,就屬魏巍在1978年創作完成的長篇小說《東方》。這部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人民誌願軍一個英雄團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它在2019年還被入選為“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在小說《東方》中,魏巍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人物,就是一位叫“郭祥”的戰士。
小說中,11歲的郭祥因不堪被一位姓謝的地主欺壓,為報復他,便在暗地打瞭他兒子謝傢驤一頓,又殺死瞭他心愛的黃鷹,之後為瞭躲避謝地主,選擇瞭亡命天涯。13歲,亡命途中遇到我黨的軍隊,見我八路軍是一支真正為窮人打仗的部隊,並堅定地加入瞭我八路軍。
入朝後,郭祥英勇奮戰,悍不畏死,麵對敵人肆無忌憚的飛機,他創造瞭用機關槍打掉敵機的先例;麵對敵人的橫衝直撞的坦剋,他和戰友們打造齣瞭摧不垮、打不爛的地下長城。
麵對敵人瘋狂的進攻,郭祥總能做到麵不改色,從容應對,沒有任何的懼怕之心,一直都擁有著一股如同猛虎下山般的赫赫虎威。
縛龍裏戰鬥,郭祥子彈打光瞭,手榴彈也扔光瞭,身上也被敵機扔下的汽油桶點著瞭,但是他仍然是死戰不退,沒有武器彈藥,就用鐵鍬和石頭同敵人戰鬥,最終使敵人大敗而歸;反擊戰中,郭祥的腿被敵人炸斷,可依舊不下戰場,坐在擔架上指揮著部隊與敵人作戰,直到把敵人的坦剋優勢打垮,他纔退下戰場。
郭祥就是成韆上萬個在朝鮮戰爭上悍不畏死與敵廝殺的人民誌願軍的縮影。這些可愛的人民誌願軍戰士們為國而戰,沒有一絲懼怕之心,有的隻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堅定信念,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纔能打敗武裝到牙齒的以美軍為首的“聯閤國軍”,纔能贏得這場立國之戰。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東方》中郭祥這位英勇無畏,猶如戰神般的英雄人物,在我軍的戰史上其實是有原型的,他就是一級戰鬥英雄郭恩誌。
1926年8月,郭恩誌齣生在今河北任丘,18歲參加八路軍,次年加入。
解放戰爭時期,郭恩誌先後參加瞭大同、太原等戰役,便先後任晉察冀野戰軍排長、解放軍第十九兵團連長等職。
1951年,郭恩誌隨63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任63軍188師563團8連連長。
入朝的第一年,郭恩誌就在6月人民誌願軍發動的第五次戰役鐵原阻擊戰中,大放異彩,帶領8連奮戰四晝夜,擊退瞭敵人13次進攻,以傷亡16人的代價,斃傷美軍800餘人,創造瞭軍事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奇跡。
戰後,郭恩誌被人民誌願軍總部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榮立特等功。
鐵原阻擊戰,是人民誌願軍第63軍為“聯閤國軍”的進攻,在朝鮮漣川、鐵原地區進行的一場阻擊戰,它是第五次戰役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激烈的戰鬥之一。
1951年4月22日,我人民誌願軍為瞭挫敗以美軍為首的“聯閤國軍”和韓軍從側後登陸配閤正麵進攻我誌願軍的企圖,遂在“三八綫”南北地區發起瞭第五次戰役。
戰役之初,我軍勢如破竹,趁敵人還未反應之際,迅速渡過臨津江和北漢江,直逼韓國首都漢城,從而挫敗瞭“聯閤國軍”以側後登陸配閤正麵進攻,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綫的企圖。
然而,由於此次戰役我軍準備並不充分,加之太過深入敵腹地,緻使我軍後勤補給齣現嚴重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我軍在抵擋“聯閤國軍”的正麵戰場上越發吃力,糧草彈藥日漸空虛。
就在我軍即將彈盡糧絕時,1951年5月21日,察覺到問題的彭德懷總司令見此前所定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便果斷命令參加第五次戰役的誌願軍各部全綫後撤。
與此同時,就在彭德懷總司令下令撤軍之時,“聯閤國軍”總司令李奇微也敏銳地發現瞭我軍所麵臨的後勤補給問題,知道我軍現在已經快彈盡糧絕。
於是乎,在彭德懷下令參戰的誌願軍全綫後撤時,李奇微隨之下令“聯閤國軍”開始全麵反攻,李奇微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將我誌願軍主力全殲在三八綫以南地區。
這時,彭德懷和李奇微不約而同地都將目光停留在瞭地圖上的一個地方:鐵原。
鐵原是誌願軍一個非常重要的後方補給重地,承擔著囤積、轉運誌願軍運往前綫物資的重責,也是遏製“聯閤國軍”對我軍發起進攻態勢的戰略要地。
對誌願軍來說,若丟掉鐵原,不但我前綫誌願軍的補給綫會被攔腰斬斷,更甚者東西綫之間聯係也會被徹底割斷。一旦被切斷,誌願軍隨時會麵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而對美軍來說,隻要占領鐵原,整個朝鮮戰爭的天平就會朝著他們傾斜,不但能全殲我軍,更是可以一舉占領整個朝鮮半島。
對於中美兩軍來說,鐵原都是勢在必得,誰占據鐵原,誰就擁有朝鮮戰場上的主動權。
為牢牢控製住鐵原地區,彭德懷電令誌願軍第63軍、第65軍194師迅速在漣川和鐵源之間組織起一道正麵寬25公裏、縱深20公裏的防禦陣地,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敵人。
而美軍為瞭占領鐵原,也是下瞭血本,集結瞭4個軍13個師共4.7萬人,及1300門火炮、400輛坦剋,並且有空中支援,嚮鐵原地區洶湧襲來。
此時,對於指揮鐵原阻擊戰的63軍軍長傅崇碧和政委龍道權來說,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不說敵裝備精良,63軍僅有2.4萬人,沒有重武器,更沒有空軍支援,全軍隻有240門60毫米迫擊炮,最重要的是63軍將士已經連續作戰一個多月,沒有任何休整,早已精疲力盡,且由於事發突然,63軍在沒有得到多少補給的情況下就趕赴前綫,彈藥糧秣也是嚴重缺乏。
麵對此情此景,軍長傅崇碧和政委龍道權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就退縮,在麵對美軍已呈現劣勢的情況下,軍長傅崇碧和政委龍道權是積極進行防禦部署。
經過慎重的商議,他們決定利用有利地形,以玉女峰、種子山、德峴洞、仙人峰地域為主陣地,從南到北構築三道防禦陣地。
187師負責玉女峰以東,漣川至鐵原鐵路、公路以西地帶的防禦任務,阻敵中央突破;189師負責漣鐵公路以東、漢灘川以西地帶的防禦任務,阻敵北進;
65軍194師,在玉女峰、內洞、朔寜、下浦地域組織防禦;188師為預備隊,在鐵原以西靈洞、驛榖川、揪屯裏地域集結待命。
5月30日,63軍和65軍194師各部全部進入預設陣地,隨時抵禦來犯之敵。
此時,188師563團就奉命駐守在鐵原一帶的兩條主要公路所形成的“丁”字形交叉點附近的3座高地上,分彆是255.1、200和無名高地。當時,563團所駐守的這個地區對我誌願軍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地區之一,美軍隻要占領這裏,就可以直接切斷我誌願軍的補給綫。
因此,對於這個地區,我軍是高度重視,特意讓63軍最為精銳部隊之一的563團駐守在此地,防止美軍突然襲來。而當時直接駐守在三座高地的,就是郭恩誌的8連。
郭恩誌奉命來到此地駐守後,就火急火燎地帶著一排長王永義去勘察地形。經過細緻的勘察,郭恩誌做齣瞭具體的安排:二排防守200高地,一排防守無名高地,最為精銳的三排則駐守主峰255.1高地,當作機動部隊,隨時支援一排、二排。
除此,因戰前郭恩誌已經得到情報,知道來訪之地是美國陸軍騎兵一師(騎兵一師是美軍曆史最悠久、資曆最老的部隊之一,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855年南北戰爭前在華盛頓組建的第二騎兵團,參加過南北戰爭、太平洋戰爭,被譽為“開國元勛師”。騎一師是美軍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部隊之一,以善打硬仗、惡仗著稱,是盟軍第一個進入菲律賓馬尼拉,第一個進入日本東京的部隊)所屬部隊,針對他們火力強、善於集團衝鋒的特點,郭恩誌著重要求戰士在陣地上修建“一洞三位”(一洞就是防空洞。三位就是防空炮位、堅守位、機動戰鬥位置)。
1951年6月5日,美軍騎兵第1師嚮63軍二綫陣地發起進攻,並派齣兩個連的兵力嚮8連駐守的200高地發起進攻。
美軍一到,就嚮我200高地傾瀉瞭成噸的炮火,此時200高地上的鬆樹被削光瞭腦袋,連地皮都被犁瞭一遍,可見其炮火之猛烈。
然而,由於郭恩誌在構築工事時,就考慮到瞭美軍定然是會先對我陣地發起猛烈的炮擊,所以事前就讓8連修建瞭很多的防空洞,因此美軍的狂轟濫炸並沒有對8連造成多大的傷害。
待炮火停息後,美騎兵一師的2個連就從不遠處的小樹林裏鑽瞭齣來,嚮200高地發起集團式衝鋒。與此同時,8連2排的戰士也在第一時間從防空洞跑齣來,迅速進入陣地,準備作戰。
見敵人嚮陣地衝上來,郭恩誌並沒有讓防守200高地的2排戰士立刻開槍,而是製定齣瞭非常縝密的防守方式,即是“三槍戰術”。
敵人衝到陣地前沿二、三十米時,郭恩誌打響第一槍,聽到槍聲的迫擊炮炮手就嚮密集的敵人發射6發炮彈,前一發、後一發,打成梅花形,將敵人往中間趕。
敵人都往中間跑後,郭恩誌再打響第二槍,此時聽到槍聲的重機槍操縱手就一口氣嚮中間敵人打齣百發子彈,最前排的60多名美軍瞬間就被擊倒,後排美軍見此心驚膽戰,為躲避子彈,紛紛嚮兩邊跑去。
敵人嚮兩邊跑去後,郭恩誌又打響第三槍,這時早已埋伏在兩側的副連長滕俊英,就立即帶領兩個反衝鋒小組衝嚮敵人,手榴彈、刺刀瞬間讓敵人亂作一團,40多位美軍當場被擊殺。
戰至黃昏,被打疼的騎一師部隊不再發起進攻,而是準備在距離我陣地200米處構築工事,企圖縮短第二天進攻我軍陣地的距離。這時,獲悉騎一師部隊準備在陣地200米處構築工事,郭恩誌果斷決定在在晚上發動瞭夜襲,絕不讓美軍陰謀得逞。
天黑之後,郭恩誌便帶著4名戰士悄悄嚮美軍陣地襲去。此時,驕傲自大的美軍沒有任何的防範之心,多數都躺在被窩裏睡大覺,郭恩誌和4位戰士靠近美軍營地後,先是四處扔手榴彈,後拿起機關槍就是一陣狂掃,打得美軍狼狽不堪,四散逃竄,紛紛往後方逃去。
就這樣,美軍第一天的進攻以大敗而告終。
第二天,惱羞成怒的美軍齣動12輛坦剋、12門大炮,動用2個營兵力分兩路嚮一排、二排駐守的無名和200高地發起進攻,並從兩側迂迴,企圖包抄8連退路。
此時,郭恩誌臨危不亂,沉著指揮戰士用各種戰法應對美軍的進攻。
郭恩誌及時調整瞭8連的兵力部署,將擔任機動部隊的3排分彆派往1、2排陣地上,因此很快敵人第一波攻擊就被我軍擊退。
美軍見強攻不行,就想到用陰謀詭計,他們故意用中國話嚮我軍陣地大聲說道:“攻不上去就不攻瞭,用炮火把他們的陣地炸平”企圖欺騙我軍,讓8連進防空洞躲避炮火,然後偷偷衝上我軍陣地。
美軍如此幼稚的做法,郭恩誌一眼就看穿,知道他們用中國話喊話的目的就是想騙我軍進防空洞,然後進行偷襲。
看穿美軍小把戲的郭恩誌沒有上當,命令全連戰士堅守戰鬥崗位,做好隨時迎敵的準備。
此時,美軍並不知道我軍並沒有上當,見陣地靜悄悄的,就誤以為我軍上當瞭,遂派齣一個營的兵力偷偷嚮我軍陣地襲來。
美軍偷襲的後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被我軍突然的炮火打得狼狽逃竄,掉頭就跑。
接連的失敗讓美騎兵一師是徹底變得瘋狂瞭起來,接下來的數天時間裏,他們再也不講什麼戰術,直接就是無腦的進攻,先用炮火炸,再用人命去填,周而復始。
到第六天,在郭恩誌的機智指揮下,8連雖然沒有齣現太大的傷亡,可是彈藥卻即將耗盡。此時,郭恩誌一麵嚮團部發齣電報,一麵將手上僅有機動部隊三排八班、九班分彆派到一排、二排的陣地上,255.1高地隻留下他和營機炮連副連長帶三排七班堅守。
戰至12時,美軍雖然無法攻剋8連防守的高地,但是卻完成瞭對8連的閤圍。
入夜,8連與563團團部的聯絡徹底中斷,即將彈盡糧絕的8連陷入美軍的重重圍睏之下,三座高地徹底變成瞭孤島。
危急時刻,郭恩誌經過慎重考慮,果斷決定趁夜突圍。突圍前,郭恩誌掩埋瞭烈士的遺體,背起瞭受傷戰士,然後集中全連僅有的113發子彈和1枚反坦剋手雷,趁著夜色開始突圍。
郭恩誌和三排排長劉明甫負責打突破口,指導員蘇文祿負責後方掩護,經過數小時的奮戰,6連順利從敵人防衛力量最為薄弱的西麵跳崖突圍成功,勝利返迴營部。
鐵原阻擊戰,郭恩誌率一個連堅守陣地6天6夜,像一根釘子一樣牢牢釘在鐵原與大馬裏之間,讓美軍是寸步難行。在8連全體官兵視死如歸,英勇奮戰下,8連最終以傷亡16人的代價,擊退瞭美軍最精銳的王牌軍之一騎兵第1師一個加強團13次的瘋狂進攻,斃傷美軍800餘人,齣色完成瞭誌願軍司令部布置的阻擊任務。
戰後,8連被十九兵團記集體一等功,並被誌願軍司令部授予“保衛開城鋼鐵連”榮譽稱號。郭恩誌榮立特等功,並被誌願軍總部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1953年,郭恩誌從朝鮮戰場上載譽歸來後,被邀請參加瞭當年的國慶慶典。之後,郭恩誌更是先後4次被毛主席、硃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傢領導人親切接見。
幾十年戰場上的奮勇廝殺,雖讓郭恩誌身上是傷痕纍纍,卻也讓郭恩誌立下瞭赫赫戰功。然而,郭恩誌卻從來不以功臣自居,退休後,他深藏功與名,過著比普通人還普通的生活。
他對子女說:“我很多戰友都在戰場上犧牲瞭,和他們比,我算是很幸運的。黨和政府已經給予瞭我很多,完全沒有必要為瞭個人的問題再給黨和國傢添麻煩。”。
1991年9月13日,郭恩誌因患淋巴癌在石傢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逝世,終年65歲。
用小說《東方》中郭祥的話說:“我生在苦水裏,長在戰鬥中。我既不怕眼淚,也不怕鮮血。為革命鬥爭是我光榮的職業,徵服敵人是我最大的愉快,為人民獻身是我最大的幸福”郭恩誌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瞭黨和人民,他用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同韆韆萬萬與他一樣的革命戰士們一起鑄就瞭護佑著中國繁榮昌盛的萬裏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