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8:05:01 PM
哪種運動“性價比”最高?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曾給齣過答案。
通過對8萬人長達10年的追蹤,研究人員分析瞭不同種類運動和全因死亡率的關係,發現性價比最高的3種運動分彆是:
第一名:揮拍運動(乒乓球、羽毛球等);第二名:遊泳;第三名:有氧運動 。這三類運動對健康長壽的影響最明顯。
和不參加相應運動的研究對象相比,排名第一的揮拍類運動者,全因死亡率降低瞭47%。
4月6日是世界乒乓球日,《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采訪專傢解讀這項國民運動,帶你瞭解每一次揮拍如何讓身體受益。
受訪專傢
深圳市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主任、體醫融閤運動處方專傢 韓鐵光
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 苟波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生理學副教授 汪軍
每一次揮拍,激活身體多少部位?
作為國民運動,乒乓球有多受歡迎?劉國梁曾錶示:中國乒乓球人口將近1億,其中民間乒乓球愛好者8300萬人。
除瞭能提高反應能力和靈活性,打乒乓球對心髒、肺、腰、肩、頸椎都有益處。
保護心血管
上述《柳葉刀》雜誌刊登的研究發現,在保護心血管、在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方麵,乒乓球、羽毛球等揮拍運動名列第一。
讓大腦更靈活
乒乓球有助預防老年癡呆,延緩老年人腦動脈硬化,保持思維和記憶力。
日本福岡大學神經內科的研究團隊發現,幫助帕金森病患者實施乒乓球訓練計劃,可使他們的癥狀明顯改善。
提高心肺耐力
打乒乓球是有氧運動,能鍛煉心肺功能和內髒係統,提高基礎代謝。
調節視疲勞
乒乓球來往速度快,要準確判斷落點,眼睛必須緊盯球,同時大腦高速判斷,這對視力的調節效果很好。
課業重的中小學生常打乒乓球,可有效改善睫狀肌功能,預防近視。
提升肌肉力量
打乒乓球能鍛煉支撐身體平衡的肌肉,活動平時不動的部位,減輕腰疼或肩膀僵硬的癥狀。
揮拍的動作可以刺激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有效增強肩部和手臂肌肉的力量。
相較其他球類運動,乒乓球輕且快,彈起後對對方造成的身體傷害幾乎為零。因此,乒乓球對全年齡段都閤適。
揮拍前,3個部位做好準備
打球時,要格外注意 腰、膝、腕 3個部位的保護。
腰部
打乒乓球時,人體始終保持上身前傾,每一次擊球,還要轉腰。
而腰部活動以大肌肉群為主,若準備活動不充分,結束後又不注意放鬆身體,就會齣現局部過度疲勞。
運動前要充分轉體熱身,運動後要對腰部肌肉進行放鬆、拉伸。
膝部
大部分運動都會有膝關節的屈伸和鏇轉,容易加重膝關節相關軟組織的磨損。
運動前做好熱身,活動好膝蓋,可以有效減少突發性傷病。
腕部
開始揮拍運動前活動腕關節,試試簡單的手腕繞環或輕甩手腕動作。
平時常進行抓握練習,並用水瓶或重量閤適的啞鈴做直臂收腕、翻腕練習。
5個細節“有效”揮拍
除瞭適度熱身,運動時做好5件事,讓揮拍運動的健身功效最大化。
選對場地
打球場地要平整、無障礙物,留心周圍,後退擊球時注意彆撞到後麵的牆壁或擋闆。
注意動作規範
運動時注意動作規範,減少機械性動作,以免發生運動損傷。如果感覺局部肘關節酸痛,應及時停下拉伸。
接球前全身放鬆,大臂帶動小臂,再帶動手指、手腕用力將球擊齣,不要猛掄手臂。
控製強度
中老年人打乒乓球最好以健身為主,少打比賽,更不要因賭一時輸贏而心煩氣躁,不顧強度,心髒功能差的人尤其要注意。
少扣多防
如果以健身為目的,打球要多防守,少扣殺,更不要過分積極地去救球,以免造成損傷。
控製時長和頻率
每次運動的最佳時長為45~60分鍾,少於45分鍾,保健效果會降低,超過60分鍾也並不會獲得更大受益。
在運動頻率方麵,每周鍛煉3~5天,每天1次效果最佳。▲
本期編輯:徐夢蓮
等等,右下角點個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