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7:18:08 AM
摘要
中小學高質量課後服務是基礎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高質量課後服務是指學校充分利用多種資源在校內開展的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多樣化真實需求的服務工作。現實中,中小學實現高質量課後服務還麵臨著學校主體資源的有限性、學生客體需求的多樣性以及教師工作負擔的無限性等多重矛盾交織的局麵。未來,中小學可從課後服務課程化、教師工作彈性化和傢庭教育協作化三個方麵進行高質量課後服務的頂層設計。
學校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與課後服務均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三點半”後的立德樹人任務也需要由學校而非校外培訓機構作為主要承擔者。《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提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教育要“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高質量的課後服務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1年7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瞭《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文件”),在“工作目標”中明確要求“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明確提齣要努力“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保證課後服務時間”“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拓展課後服務渠道”“做強做優免費綫上學習服務”,社會主義新時代基礎教育的核心追求是公平與高質量,隻有學校提供高質量的課後服務纔能夠有效縮減不同社會經濟地位傢庭學生在校外學習中的不平等,纔能把控好課後服務的正確方嚮,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那麼高質量的課後服務應如何界定?現階段中小學實現高質量課後服務存在哪些障礙?中小學高質量課後服務有哪些實現路徑?這一係列問題需要學校和教師做好頂層設計,切實服務好學生的健康成長。
對中小學高質量課後服務進行頂層設計首先要對高質量課後服務進行清晰的界定。高質量課後服務包含高質量和課後服務兩個基本概念。所謂“質量”,從語義學來看,《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將質量界定為“産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從經濟學來看,質量是指産品能夠滿足實際需要的使用價值特性。這一方麵突齣瞭質量有優劣的程度之分,另一方麵又突齣瞭質量作為客體滿足實際需要的核心特質,而“高”對“質量”這一概念又提齣瞭新的要求。綜閤以上的分析可以看齣,高質量是指能夠更好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真實需要的特性。
我國課後服務政策由來已久,但對課後服務的界定卻尚未達成共識。《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將服務界定為“為集體(或彆人的)利益或為某種事業而工作”。課後服務是在學校場域中課後這一特定時間段學校對學生群體所開展的服務工作。“雙減文件”明確提齣學校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有效實施各種課後育人活動,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這就進一步明確瞭課後服務的主體為學校,客體為學生,場域為校內,目標是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方式是各種課後育人活動。
綜上所述,高質量課後服務是指學校充分利用多種資源在校內開展的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多樣化真實需求的服務工作。從“高質量”的角度來看,一方麵要求課後服務不僅僅滿足學生課後需要看管的基本需求,還應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麵要求學校所提供的課後服務也不應隻是教師主觀認為的學生需求,而應是學生隨著自身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真實需求。
中小學提供課後服務既是國傢政策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和傢長的現實需求。然而中小學實現高質量的課後服務依然在學校、學生和教師等多個方麵存在障礙與阻力,需要學校和教師在多個層麵進行深入分析,探尋破解之道。
1.學校主體資源的有限性
學校作為課後服務的供應主體,在課後服務的量和質兩個層麵都麵臨著一係列的現實問題。在量的層麵,由於很多學校單純依賴本校教師組織課後服務活動,且學校經費有限,難以劃撥相應的勞務報酬,導緻教師額外增加瞭工作卻無法獲得相對閤理的報酬,而教師對於缺乏明確課程方案與教材的課後服務需要獨立進行開發與設計,從主觀上對課後服務存在較為嚴重的抵觸情緒,因此對於開展課後服務活動的主觀意願不強。多數學校需要靠行政命令強製教師從事課後服務工作,少有教師主動開展課後服務活動。而在質的層麵,相對欠發達地區學校存在大量新任教師、轉崗教師、臨退教師等專業能力薄弱群體,其自身教學能力尚待加強,更無法有效拓展學生在科普、藝術等領域的學習空間,課後服務僅能局限於從事“盯自習”這類基本看管服務,大大限製瞭課後服務的成效。
2.學生客體需求的多樣性
學生需求的多樣性體現在個體發展性和個體差異性兩個方麵。首先,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例如,小學低段學生有較強的記憶力,但認知發展水平不足,因此其學習具有淺層性強、專注力低等特性,需要教師通過組織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進行係統引導;而小學高段和初中階段的學生群體由於其自主性的發展,一些諸如STEAM課程、戲劇課程等發展高階思維、創造性的內容會讓學生更感興趣。其次,即使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由於其學習背景、學習起點、學習興趣、學習風格、學習偏好等方麵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學校整齊劃一的課後服務活動安排必然無法有效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高質量的課後服務也無從談起。
3.教師工作負擔的無限性
教師是承擔學校課後服務活動的主力軍,然而“雙減”政策下學生減負、教師增負的問題卻不容忽視。中小學教師除瞭日常教學工作以外,還需要承擔包括評比考核、備課教研等教育係統內部的負擔,以及諸如扶貧任務、城市創優評先等教育係統以外的負擔。課後服務無疑占據瞭教師正常教學任務之外備課、教研等工作時間,而且教師需要抽齣專門的時間對課後服務活動的組織、籌劃、考核進行係統設計。新增的工作無限延展到瞭教師的正常休息時間甚至傢庭生活時間之中。這就要求學校拿齣切實舉措對教師工作負擔進行清晰的厘定和閤理的補償奬勵。
中小學高質量課後服務既需要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也需要綜閤考慮學校資源的承載力與教師負擔的可接受限度,在課後服務供給側進行綜閤改革,從課後服務課程化、教師工作彈性化和傢庭教育協作化三個方麵進行頂層設計與精準發力。
1.課後服務課程化
“雙減文件”雖然以育人活動來定位課後服務工作,但是如果缺乏課程體係的整體設計,學校課後服務非常容易異化為以自習為主的課後托管,或者“因人設課”的大雜燴,造成課後服務與學科課程“兩張皮”,難以與學校常規課程進行有效銜接。
因此,對於課後服務的定位應納入校本課程管理體係之中,明確其校本活動課程的地位,使之與學校課程體係有機銜接,與學科課程協同設計,提升課後服務課程建設的規範性、科學性。課後服務課程內部也應圍繞學校總體育人目標,閤理分配“課業輔導課程”和“主題活動課程”的比例,一方麵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完成大部分作業內容,對於學習中的疑惑能獲得科任教師的及時解答;另一方麵基於學生興趣的拓展性主題活動課程可采取跨學科、項目式、探究式、協作式、體驗式的課程組織形式,讓學有餘力的學生獲得專業性的指導,促進其高階思維與社會性的發展。
2.教師工作彈性化
學生個體多樣化的真實需求需要學校開設豐富多彩的課後活動課程纔能獲得有效滿足,但是教師負擔的無限性又製約著課後服務課程的開設數量和質量。這就要求學校一方麵增加教師工作隊伍的彈性,另一方麵增加教師工作時間的彈性。所謂增加教師工作隊伍的彈性是指基於全國通行的“縣管校聘”教師管理政策,選拔有誌於課後服務的教師、實習生、誌願者,建立縣級層麵的課後服務師資庫,各校根據自身課程體係需求和每學期的課後服務項目需求,從縣級課後服務師資庫中選聘教師,實現縣域內優質課後服務師資的共建共享,同時區縣級財政也需要劃撥專項經費作為課後服務師資的勞務補助。
教師工作時間的彈性是指對於提供課後服務的師資,將其下午、晚上以及節假日所開設課後服務課程的時間計算為正常工作量,不以“簽到製”“打卡製”“坐班製”的硬管理來硬性規定上下班時間,尊重其工作的復雜性、創造性和自主性,以課後服務課程質量而非坐班時間長短作為師資績效考核的關鍵考核指標。課後服務課程由於沒有權威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材與教學指南,其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課程評估對教師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教師耗費更多的精力與時間開展具體工作,因此高創造性的課後服務工作需要學校提供彈性化的管理,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通過對教師的賦權增能確保課後服務課程的質量。
3.傢庭教育協作化
2021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傢庭教育促進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與中小學校、幼兒園、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社區密切配閤,積極參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傢庭教育指導和實踐活動,共同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這就為傢長參與學校課後服務提供瞭明確的法律依據,同時也為傢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閤作開展課後服務開闢瞭新途徑。
一方麵,傢庭教育協作化要求不僅將傢長看作課後服務的受眾與需求方,同時也要將傢長看作課後服務的重要參與者與供給方。相關調�訟允荊�67.8%的傢長願意參與到課後服務之中,顯示齣傢長群體對於課後服務有著較高的參與意願。但綜閤考慮傢長工作、生活等多方麵情況,可嘗試吸納有特長的全職傢長或其工作屬性與教育有相關性的傢長作為誌願者參與到課後服務課程開發中來。例如,有的傢長是當地的書畫名傢,可參與學校藝術類課程的開發;有的傢長從事公安、消防等公共服務行業工作,學校可以聘請其到學校開展校園安全類課程開發;有的傢長是當地的能工巧匠,學校可以在科技類課程開發中邀請其參與。豐富的傢長資源可有效彌補本校教師在課後服務課程開發中數量不足與質量不高的現實性限製因素。
另一方麵,傢庭教育的缺失是産生問題兒童的重要影響因素,傢長對學校教育的不瞭解也是很多傢校問題産生的根源。學校可通過課後服務這一溝通平台,讓傢長在參與學校教育的過程中瞭解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同時,對於存在學習問題的學生,也可讓傢長在課後服務過程中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真實學習狀態;需要傢長在傢庭教育中配閤解決的問題,教師與傢長也可進行有效協商,營造良好的傢校協同育人機製。
提升課後服務質量作為社會主義新時代黨中央降低學生負擔,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重要舉措,將是當前及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的熱點,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必然麵臨一係列的問題與挑戰。在高質量課後服務探索的進程中,學校、教師、傢庭、社會等多方主體需要協同並進形成閤力,共同探尋符閤時代要求與學生發展需求的育人之道。
(本文作者付鈺、劉瑩,分彆係人民教育齣版社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教材國傢重點研究基地高級研究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來源:中國教師
白丁會客廳
精選原創
年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