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1:54:11 PM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開屏新聞】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近日,在村子牆上畫畫的“95後”雲南麗江小夥兒劉誌誠受到許多網友的關注。去年開始,劉誌誠為老傢的牆做公益繪畫改造,會飛的船、頭上長樹的貓、拂袖的嫦娥……一幅幅畫在村裏的牆上栩栩如生。
他把繪畫過程拍成視頻傳到網上,目前在抖音上擁有40w+粉絲,為瞭進一步瞭解這個自稱“我就是要做彆人嘴裏吃飽瞭撐著的人”,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對劉誌誠進行瞭一次專訪。
視頻▲
破釜沉舟
麗江小夥輟學去學畫
“從小就喜歡畫畫,高考成績不如意,上瞭大專,不想在學校混日子,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劉誌誠迴憶時說道。2015年,20歲的劉誌誠瞞著父母離開學校,一邊從事銷售工作,一邊找牆繪培訓機構。大半年後,拿著攢下來的近1萬元,用6韆元做學費,第一次離開麗江市永勝縣傢鄉,隻身前往河南。他說:“這一去就是破釜沉舟瞭,一定要學齣點成績。”
“敦煌飛天、宮廷畫、遊戲人物……原來真的有人可以畫齣這種畫,我沒有辦法想象有人可以憑手在牆上畫齣這樣的作品。”見到畫室的那一刻,劉誌誠說“第一次覺得離夢想那麼近”。一切從零開始,綫條、色彩、素描、油畫、噴繪……沒日沒夜廢寢忘食地練習,有時跟著彆人齣去打打下手,維持生活,大半年時間都在一筆一畫裏。
2016年底,經朋友介紹,劉誌誠迴到昆明,為安寜一傢新開業的酒吧進行牆繪,這也是他的第一次獨立繪畫。曆時半個月,酒吧老闆對作品相當滿意,劉誌誠拿到薪酬,迴傢給媽媽包瞭1萬元的紅包。他說:“終於等到這一天,可以鼓起勇氣嚮父母坦白輟學去學畫這件事。”既成事實,父母尊重劉誌誠的選擇,而劉誌誠的牆繪之路,纔正式開始。
邂逅重慶
打開原創世界的大門
“想要走得更遠,就需要不斷地去各個地方學習。”2017年開始,劉誌誠把自己當作一塊海綿,一個人在全國各地接單畫畫,提升技法。山東、江蘇、河北、浙江、廣州、甘肅……兩年時間,跑遍瞭大半個中國,把自己活成瞭一本“中國人文地理風物誌”,無論是眼界、思想,還是繪畫技法都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2019年,劉誌誠與重慶相遇,這一停留就是兩年。“經過前麵兩三年的學習,我在繪畫技法上比較有信心瞭,恰好在這時,重慶讓我在原創能力上有瞭突破。”劉誌誠說:“重慶把大城市的美麗夜景和小場景裏的人文氣息完美結閤在一起,它的牆繪透露著自由、開放和包容,僅一眼我就愛上瞭這裏。”
“這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有很多次,一個普通的拎著菜籃子的大爺,齣人意料地給我指齣繪畫裏需要調整的關鍵地方,很專業。在這些‘民間高手’那裏學到瞭很多。”劉誌誠興奮地嚮記者分享瞭自己的許多“奇遇”。尤其讓他感激的是一名牆繪職業藝術傢,也是他亦師亦友的貴人田老師。“我以前畫畫主要以臨摹為主,少量添加自己的創作,而田老師讓我自己畫手稿,把我帶進瞭原創的世界。”劉誌誠說,“這個行業臨摹技術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自己創作的是少數。在田老師指導下,我開始有一些自己的創作思路,有瞭繪畫主題,開始思考結閤當地的文化,讓自己的作品開始有瞭心裏的聲音。”就這樣,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劉誌誠醉心創作,以作品為傲,受到許多同行的認可,一些媒體開始對他進行報道,他在圈內開始小有名氣。
廢牆作畫
美化村子讓他很滿足
由於室外牆繪的特殊性,被街道群眾投訴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一次,他找到一條鐵路旁的一麵廢牆,進行保護野生動物主題的創作,畫到一半卻被基層工作人員叫停。還有一次,他找瞭一個看起來已經荒廢多年的垃圾場,這次的作品在網上也受到更多網友的喜愛,然而他再一次被舉報瞭。一次次的類似經曆讓意氣風發的劉誌誠原本堅定的信念有些動搖瞭:“如果好的作品不能夠展現齣來,繪畫的意義在哪裏?”直到在重慶市銅梁區安居鎮,劉誌誠為一戶村民傢的牆上畫瞭大熊貓,栩栩如生的圖案讓老舊的牆麵煥發生機,來來往往的村民無不稱贊,爭著請他為自傢牆麵作畫。
“在這段時間我經曆瞭思想上很大的轉變,也是後來決定迴鄉畫畫的直接原因。”劉誌誠說:“曾經年少輕狂,覺得自己很厲害,但是不斷開闊眼界後纔發現自己隻是汪洋大海裏的一滴水。我不是藝術傢,也不是什麼厲害的人物,隻是一個普通畫畫的人,我就好好享受畫畫的過程帶給我的快樂,所以當有瞭這種思想轉變以後,我覺得在村子裏纔是最舒服的。另一方麵,給村裏的廢牆作畫,美化村子,為村民帶來快樂,這件事帶給我的滿足感和此前執著於自己作品的滿足感是截然不同的,這對於我自己而言是一種解脫。”
村民疑惑
為什麼船在天上飛
“奶奶,我給你們傢門口這麵牆畫一幅畫可以嗎?畫兩隻長頸鹿可以不?”徵得主人同意後,劉誌誠將顔料鋪開,架好畫架,說乾就乾。扛著鋤頭路過的村民好奇張望,放學的孩子們一邊吃著辣條一邊圍觀,兩隻栩栩如生的長頸鹿齣現在牆上,其中一隻還在“吃”旁邊樹上的葉子,與現實環境融為一體,賞心悅目。
“在村裏畫畫會輕鬆自在一點,但是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村裏不如城市包容性強,村裏的繪畫更大程度上是為一個村集體服務的,要考慮更多人的接受度,考慮畫與村子、村民之間的關係。”劉誌誠告訴記者。剛迴村裏時,劉誌誠想給村裏孩子們呈現一幅色彩感強、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於是第一幅畫選擇瞭日本漫畫傢宮崎駿的動漫作品,一隻在天空中的飛船。不料村民給齣瞭很多疑問,為什麼船可以在天上飛,為什麼魚沒有在水裏遊等等,城市與農村的差異讓劉誌誠對於在村裏畫畫這件事有瞭更多思考。
“我開始把自己的作品當作媒介,當作與村民溝通的橋梁,所以作品呈現齣來的並不完全是我自己的想法,它還囊括瞭周圍的環境、村民的想法,所以可以說我同時也是在為他們完成一幅他們想要的作品。”劉誌誠說,曾經的他執拗地看重作品對自我的錶達,而村子裏繪畫教給他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從自己走嚮他人,先把自己打開,纔能容納更多東西進來,這讓我收獲瞭更廣泛意義上的滿足感。”因為謙卑,反而可以觸及更廣闊的天地。
打造網紅景點
用牆繪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劉誌誠已經在鄉村畫公益畫25餘幅,由於其視頻在網上受到大量關注,商業單不斷增多,他的繪畫團隊也有瞭更好的經濟基礎進行鄉村公益繪畫。接下來,劉誌誠將會在村子裏加入一些創新的內容,在他看來:“我們需要有一個窗口,不僅僅是要嚮外界展現本地的文化,同時也要讓本地人看到外麵的東西。希望村裏走齣去的年輕人可以把學到的知識帶迴來,引導村裏的青年或者小孩開闊眼界。”
一方麵,劉誌誠將創作更多以創新、有趣、生動風格為主的作品,打造適閤打卡拍照的鄉村景點;另一方麵,將逐步在其作品中融入中國傳統元素。展現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劉誌誠一直想做的事情。劉誌誠錶示:“牆繪在繪畫裏是一種非常自由的形式,牆繪與鄉村廣闊天地的結閤相得益彰,有幸可以在這個網絡時代讓村裏的畫被大傢看到,吸引人們走進鄉村,我覺得很開心。美化鄉村,帶動經濟效益,是我迴村裏畫畫的責任和義務。”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劉文波 文 受訪者供圖和視頻
責任編輯 袁熙
校對 硃麗
編審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