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0:26:18 AM
作者:斌哥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李自成的農民軍迅速失敗。清朝控製瞭中國北方之後,就開始瞭十幾年消滅南明的戰爭。整體來說南明由於內訌不斷,兼之軍事實力處在下風節節敗退,但是偶爾也有反擊成功的時候。
公元1659年鄭成功率水陸軍全力北伐,在7月包圍瞭南京震動全國。可就在勝利在望時忘乎所以,在南京城下耽擱半個月招至慘敗。一直有傳言說鄭成功是因為中瞭南京城內清朝官員的緩兵之計,纔被其援軍所擊敗。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清軍進攻下,南明節節敗退
鄭成功第三次北伐幾乎改變曆史
提到鄭成功,多數人隻知道他是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但對其同清軍作戰的曆史知之甚少。鄭成功生於1624年,明朝滅亡那年剛剛20歲。之後,他父親鄭芝龍擁立唐王硃聿鍵即位,也就是南明曆史上的隆武政權。但是鄭芝龍骨子裏就是個勢利小人,當他看到清軍難以抵擋後居然主動投降。鄭成功苦勸無果,於是拉走部分隊伍單乾。
鄭成功接收瞭相當一部分鄭芝龍的艦隊,擁有瞭在海上打擊清軍的資本。但是鄭成功也知道要想恢復大明江山,就必須在陸地上取得決定性勝利。他的大將甘輝給他齣瞭三策。上策直取遼東斷滿清的後路,中策在渤海灣登陸直取北京,下策奪取南京割據江南。
公元1657年8月,鄭成功第一次率水軍北上剛到舟山,清軍就從背後襲擊瞭其陸地上重要據點閩安寨。鄭成功迴師救援失敗之後,隻能重新迴到金門、廈門等幾個海島。1658年8月鄭成功第二次北上到浙江,並與長期在此堅持的張煌言部會師。剛到長江口遭遇狂風巨浪大量船隻損毀,連他的三個兒子也不幸溺亡。
經過半年休整之後1659年3月,鄭成功展開瞭第三次也是最大規模一次北伐。齣動大小戰船3000多艘,水陸軍超過10萬。這一次為瞭避免被敵人斷瞭後路,鄭成功居然下令大量的軍屬同行。
鄭成功北伐路綫圖
也許是得到瞭上天眷顧,五月初鄭成功順風順水到達瞭長江口。六月十六日攻剋瓜洲,二十二四日攻剋鎮江。於是他讓張煌言先率少數部隊去蕪湖攔截滿清援軍,自己率大部隊逆江而上嚮南京進攻。
這時南京清軍尚沒有任何防備,如果鄭成功派精銳步兵隻需要兩天時間就可能輕取南京。可是鄭成功的龐大船隊卻足足走瞭十天,到瞭七月初七纔抵達南京城外。雖然此時南京城的清軍隻有3000人,但兩江總督郎廷佐和滿漢將領均沒有畏懼鄭成功,並利用幾天時間進行瞭防禦準備。
此時有人建議立即攻取南京。可鄭成功認為南京城池堅固,攻城肯定傷亡巨大;況且清軍主力都在雲貴方嚮,一個月之內都難以迴救。於是他想通過圍睏的方式,讓南京清軍自行放下武器。
這時清朝蘇淞提督馬逢知給鄭成功寫信錶示願意歸順,鄭成功就認為南京城內的漢軍將領也會這樣。可見此時鄭成功已經被勝利衝昏瞭頭腦,他高估瞭自己又嚴重低估瞭南京城內守軍的決心和戰鬥力;從而為失敗留下瞭隱患。
陸軍安營錯誤給敵人提供瞭機會
事實上,後世分析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一個重要原因是鄭成功集團長於水戰,陸戰水平實在難以恭維。不過進攻南京時鄭成功麾下陸軍大約有5萬人,數量遠遠超過城內得到增援後的清軍。
雖然鄭成功下令大軍安下瞭83處營盤,卻既沒有在城門附近對清軍嚴防死守,更沒有在交通要道紮營斷敵人援兵。這一方麵說明鄭成功當時過於自負,另一方麵也說明鄭成功麾下嚴重缺乏擅長陸戰的將領;否則不會連選擇紮營位置都會齣錯。
此外由於鄭成功軍隊過於注重水戰,即使進攻南京以陸戰為主,卻仍然對水師支援産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所以鄭成功的營寨大部分都沿長江分布,以備戰事不利時能迅速上船。但這反過來也會讓陸軍産生戰事不利,就要馬上嚮江邊撤退的心理;而不會像清軍那樣原地死守,這也是後來鄭軍迅速潰敗的原因。
鄭成功的水師
另外鄭成功軍隊的軍紀也有問題。從進入長江口開始鄭軍屢戰屢勝,但也齣現瞭個彆人為搶功近乎內訌的情況。於是鄭成功在南京紮下營盤之後,居然因噎廢食地下瞭一道命令:各營盤將領沒有得到他的命令不得主動齣擊。結果在後來清軍突然反擊時,鄭軍各個營壘隻能被動應戰被清軍各個擊破。
鐵人隊未能扭轉戰局
七月二十二日,南京清軍得知第二天是鄭成功的生日鄭軍最為鬆懈之時,於第二天黎明發動瞭突然襲擊。清軍不但行動果斷,而且還利用南京城周邊的地形,對鄭軍形成前後夾擊。而鄭軍分散在各處,雖然有數量優勢卻不能立刻集中作戰。
鄭成功在南京附近春風得意
但這時鄭軍其實還有一綫勝算。在鄭成功第一次北伐其後方被清軍攻破之後,鄭成功就認識到其軍隊在陸戰上存在短闆,故而專門訓練瞭一支“鐵人隊”。這些精銳步兵身穿30斤重的鐵甲,手持盾牌和砍馬刀;在之前逆長江而上的陸戰中屢屢擊敗清軍。現在南京城下如果“鐵人隊”再次發揮作用,鄭軍或許還能轉敗為勝。
但是清軍將領也不是榆木腦袋,增援來的蘇鬆水師總兵梁化鳳想齣瞭剋製“鐵人隊”的辦法。齣城的清軍手持一種中間由鐵鏈相連的兩截鐵棒組成的“鏈夾棒”,也就是加長版的“雙截棍”。鄭軍的“鐵人隊”所披鐵甲雖然能夠抵禦一般的刀劍砍劈或是弓箭射擊,卻扛不住粗長的鐵棒掄擊。同時由於“鐵人隊”是在山坡上同輕裝的清軍進行作戰,體力消耗很大又無法進退自如遭到瞭慘重損失。
撤退混亂以至於一敗塗地
當鄭成功發現自己圍睏南京城的營寨,居然遭到瞭清軍兩麵夾擊時,一度手足無措。他命令部將代替他指揮陸上作戰,自己去調水軍上岸進行支援。
但鄭成功剛到江邊,就發現四艘裝載火藥的大船被清軍偷襲而發生爆炸。這一損失不要緊。由於鄭軍這次攜帶瞭大量軍屬,他們大部分被安置在船上或者是江邊的營寨中。結果,大量的鄭軍士兵聽見後麵爆炸聲擔心傢屬受到威脅,便放棄瞭陣地到江邊試圖同軍屬會閤上船,這進一步加劇瞭陸戰的混亂。
作為全軍的主帥,鄭成功見陸戰失利水師又遭到瞭偷襲;居然下令水師立即拔錨啓航,以免遭受更多損失。結果把包括“鐵人隊”在內,沒來得及上船的陸軍全部扔在瞭南京城附近。這些陸軍事實上還有一定戰鬥力,卻失去瞭指揮又沒有後援,被清軍全部消滅。
張煌言的義軍堅持抗清
當在蕪湖附近招兵買馬的張煌言得知鄭軍在南京附近失利後,急忙寫信給鄭成功勸他莫急速撤退。結果當信使到達南京時,鄭成功水師已經全部離開瞭長江。之後張煌言部遭到瞭清軍兩麵夾擊,隻身從江西輾轉上韆公裏纔迴到瞭浙東。
鄭成功在南京附近因為驕傲輕敵招緻慘敗,又過於草率地放棄瞭大量陸軍,導緻全軍士氣跌到瞭榖底。當退齣長江口時,又想攻占5月份就應該拿下的崇明縣城。結果由於清軍早有防範,鄭軍苦戰數天未能成功。鄭成功也隻好率領殘兵退迴福建。
1659年的這次北伐,可以說是鄭成功最接近成功恢復江南的高光時刻。結果由於其陸軍戰鬥力不足,個人指揮失誤;再加上除張煌言之外,其它南明各部並沒有積極響應,以至於在南京城下功虧一簣。
張煌言最終兵敗就義
至於坊間流傳南京守將給鄭成功傳話說,隻要他們堅持一個月後投降其傢人就能免於清庭處罰;當時的鄭軍將領潘庚鍾就當麵指齣那不過是緩兵之計,鄭軍上下也根本不信。
可鄭成功但卻由於他自身的驕傲輕敵錯失良機,南明也永遠失去瞭能起死迴生的機會。在張煌言兵敗後,鄭成功再無力北上,於是纔有瞭收復台灣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