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7:52:27 PM
在一些電影和網絡小說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在人群的簇擁下,某位身居高位的大人物緩緩走嚮一列車隊,隨從人員恭敬的拉開車門,迎著這位大人物坐入車內。每當看到這樣的故事,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太脫離現實瞭。
然而發生在30年前的一幕卻不是杜撰,在1992年開國大將陳賡的遺孀傅涯赴台探親時,體會到瞭這彆樣的熱情。
剛下機場的傅涯看到各種型號十幾輛車一字排開迎接她,這麼大的排場傅涯女士也是第一次見,感到特彆驚訝,她哭笑不得的錶示自己都不知道該上哪輛車瞭。
傅涯為何會在台灣受到如此規格的接待,她的人生軌跡又有何不同,她和陳賡的愛情故事又為何會被世人津津樂道,這一切還要從陳賡傅涯夫婦年輕的時候說起。
與陳賡的相識
著名的抗日電視劇《亮劍》中,八路軍129師386旅的旅長是一位塑造很成功的角色,劇中的主角李雲龍再怎麼桀驁不馴也不敢對旅長造次。
而這位旅正是後來的陳賡,抗日期間他狠狠打擊瞭華北日軍的囂張氣焰,為此日軍甚至還打齣過“專打386旅”的旗號,同他的軍事生涯相同,他的個人感情生活同樣曆經瞭坎坷。
陳賡的第一任妻子叫王根英,1927陳賡前往蘇聯學習政治保衛工作結束後迴到祖國,並在武漢齣席第5次全國代錶大會認識瞭上海工人代錶王根英,兩個年輕人一見鍾情。
這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陳賡的軍事纔能在兩黨之間都小有名氣,就算他加入共産黨,蔣介石都不忘極力拉攏,而同為革命戰友的王根英,心裏自然是有著相同的信仰,異性之間彼此吸引在正常不過瞭
陳賡對王根英展開瞭熱烈似火的追求,正如他軍事將領的風格那般,直接乾脆,不拖泥帶水,縱使是性格開朗的王根英也招架不住,最後在周恩來和夫人鄧穎超的撮閤下,倆人這段美好的革命情緣達成瞭。
戰火紛飛的年代,陳賡與夫人聚少離多,為瞭以後的好日子,兩人隻能暫時拋下兒女情長,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即便如此,彼此的愛意卻絲毫不減,陳賡的兒子陳知非齣生瞭。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抗日戰爭中,喪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轟炸瞭我黨設立的乾部學校,而王根英恰巧在擔任指導員一職,在轟炸中為瞭搶救重要的資料文件,王根英不幸遇難,壯烈犧牲。
妻子的犧牲對陳賡的打擊非常大,據當時陳賡身邊的參謀迴憶,平日裏雷厲風行,幽默風趣的他接到妻子遇害的消息,像被人狠狠揍瞭一頓,眼神空洞,身體像個泄氣的皮球,無精打采,看得齣來他在極力掩飾悲痛,即使是打瞭勝仗,陳賡仍然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一個月之久,人都瘦瞭好幾圈。
王根英犧牲後,陳賡宣布為亡妻守節三年。他的狀態很不好,萎靡不振,根本提不起精神,129師的官兵們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人總是嚮前看的,為瞭幫助旅長能夠重新振作,大傢爭相做起瞭說媒的工作。很快,一位叫傅涯的姑娘就齣現在瞭陳賡的生活中。
革命年代的愛情
傅涯原名傅慧英,生於1918年,她同樣是一個有著堅定信仰的姑娘,中學畢業後1938年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在學習的時候,傅涯就早已聽說八路軍有位戰無不勝的將領叫做陳賡,參加瞭總政文工團的工作後,與陳賡身處同一革命隊伍,免不瞭要互相打交道,陳賡從來就不是一個扭捏的人,相反他敢愛敢恨,不去刻意掩飾自己的感情。
在傅涯心中,陳賡就像一個偶像,自己對於他的瞭解基本都是同事們工作結束後的談天說地,諸如前天他在哪裏打瞭勝仗,明天他又要去哪裏駐防此類話題。
陳賡傑齣的軍事纔能在傅涯眼中就是標準的革命標兵,畢竟兩人都是思想進步的年輕人,自由戀愛是每個人的權力,相互接觸後,兩人經常在一起討論國傢政治,軍事戰術和人民理念的話題,聊的非常投機,感情迅速升溫。
陳賡喜歡上瞭這個活潑的姑娘,自從王根英犧牲以來他的內心某一處似乎就被關閉瞭,直到遇到傅涯,在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下,自己的心結纔逐漸解開。
可是亡妻的傷痛不是那麼容易撫平的,同時也是為瞭對傅涯負責,他提齣給對方三年時間考慮清楚,同時也是為瞭履行自己守節的承諾,這期間兩人隻是保持戀愛關係,並未更進一步。
守節期滿,陳賡嚮組織上遞交瞭同傅涯同誌結婚的申請,但卻不予批準,這是為何?原來傅涯齣身於一個資産階級的傢庭中,其錶兄在重慶從事科研工作,有敵特嫌疑,這為兩人即將到來的婚姻産生瞭影響。
其實也不難理解,陳賡作為八路軍的優秀將領,高材生,留學過蘇聯,組織上自然是對這位名將愛護有加,不能有任何閃失。
兩人的愛情之路充滿坎坷,他們的情況被鄧公知曉,傅涯作為進步青年能來到延安,本身就是需要堅定的內心和莫大的勇氣,其黨性和純潔性無需置疑。
最終在1943年,在鄧公的擔保和各方親朋好友的見證下,陳賡與傅涯完婚,有情人終成眷屬,後育有三子一女,幸福美滿,並在抗戰結束後將烈士王根英的兒子陳知非接來一起撫養,視如己齣。
長久的守候
1949年,新中國成立,陳賡被評為十大將軍,還有無數像陳賡這樣的我軍官兵們,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染紅瞭革命的旗幟,為新時代的建立立下瞭汗馬功勞。新中國離不開像陳賡大將這樣的優秀軍事人纔,齣色的軍事指揮纔能同樣需要傳承。
1953年9月1日,軍事工程學院開學,陳賡任院長兼政委,黨委書記,陳賡的夫人,對丈夫的工作再熟悉不過瞭,繁重的任務壓在開國大將的身上,她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兩人的傢庭和衣食起居,為陳賡分憂。
然而意外總是來得那麼突然,陳賡於1961年因突發心肌梗塞,在上海醫院不幸遺憾離世,年僅58歲,是新中國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丈夫去世,傅涯悲痛欲絕,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是又不得不麵對現實。
為母則剛,幾個孩子的成長還離不開母親的陪伴,傅涯能做的,就是把孩子教育好,做一個對國傢和社會有貢獻的人。
對於丈夫,她整理保存好瞭陳賡生前各種工作筆記,文件資料,並且主持齣版瞭《陳賡日記》一書,在全軍內外引起瞭廣泛好評。
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兩岸的關係也逐漸走上瞭正常化,通郵通航通商的三通政策也逐漸放開。1980年傅涯從信件中得知自己尚有親人生活在台灣地區,對親人的思念驅使她前往台灣探望尚存於世的至親,於是便有瞭文章開頭的一幕。
1992年的傅涯已經74歲高齡瞭,她沒有想到她的子侄輩會開來十幾輛豪華轎車前來迎接,激動之餘,更多的是許久未見的親人重逢,是割裂瞭幾十年的情感重新蕩起暖意的時刻。
小結:
傅涯的愛情故事令人唏噓,投身於時代的洪流中往往身不由己,本能享受夫妻美滿生活的她卻因丈夫的病亡黯然神傷。她是一名堅強的女性,偉大的母親,更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革命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