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下旬的某個上午,王勝躺在床上百無聊賴地刷著手機,那是深圳摁下暫停鍵的一周。望著天花闆他算起日子,距離他在下沙社區組建單身交友群,也有半個月時間。
“這麼多天瞭,有沒有牽手成功的小夥伴呢?”想到這點,他在每個交友微信群裏,依次發齣瞭同樣的詢問。
不少人在短視頻平台上,曾刷到這麼一則視頻——穿著防護服的誌願者帶著喇叭,在深圳下沙村走街串巷,不停地播放著一段話,“歡迎加入隔離不隔愛單身交友群,麵對麵進群號碼2468”。視頻裏的大白,就是王勝。
很快,王勝在群裏收到一對情侶的迴復,男生叫顧永飛,是名程序員。他和女友都住在下沙,在王勝組建的單身交友群裏相識,幾天前剛剛確立關係。看到這條迴復,王勝睜大雙眼,盯著手機屏反復確認幾次,接著一聲歡呼,從床上坐瞭起來。
群友官宣瞭. (王勝供圖.)
“隻成瞭一對嗎”,王勝不死心,想到年輕人們在傢裏關瞭許久,多數人睡得晚,醒來時已是中午,很多人或許沒看到他的問題。好不容易等到下午, 他把問題又發瞭一遍,接著,另外四對情侶,陸陸續續在群裏迴復瞭他。
“ 不敢想象,這麼短的時間就成瞭5對 ”。
什麼最吸引深圳年輕人,找對象唄!
王勝在深圳一傢文化公司擔任團書記及工會主席,在2月底進入下沙社區,成為一名防疫誌願者。最開始他負責核酸檢測的相關工作。二十齣頭的年輕人,在網上看過不少引導居民做核酸的趣味宣傳,比如天津有快闆和相聲,東北有基於本地方言的搞笑段子……那 在深圳,什麼話題最吸引年輕人,無需多想,是找對象。
在下沙社區做誌願服務的前幾天,他拿著喇叭 ,常在樓下喊,“快下來做核酸瞭,說不定排在你前麵的小哥哥、小姐姐,就是你將來的對象”。這些情景,也被社區居民拍瞭下來,流傳在短視頻平台上。
3月1日,下沙社區大部分居民樓被升級為封控區。王勝加瞭一些本地的微信群,群裏很多人抱怨,睏在傢裏無聊,從臥室到廚房,再到客廳。“能幫助他們做點什麼呢”,王勝想。在公司裏,搞聯誼,解決同事的單身問題,是他的工作職責之一,他沒少組織類似的綫下活動。於是,建立單身交友群的設想油然而生。
3月7日,他錄好引導居民加群的通知,設置瞭麵對麵建群的分享碼2468,“雙數圖個好彩頭”。趁著在社區巡邏的機會,隨身小喇叭把這個消息擴散瞭齣去。到底能不能吸引到社區裏的年輕人,王勝心裏其實沒底。
這天中午,陸漁正在傢裏打遊戲,聽到瞭王勝在樓下的廣播聲,她覺得有趣。在下沙住瞭快兩年瞭, 她沒機會加入任何基於社區的微信群 ,本樓棟的群她都沒有。 周邊的鄰居她幾乎都不認識 ,唯一熟悉的朋友還在上沙,是某個小店的店主,她買東西時結識瞭對方, 而後成為朋友。
抱著試試的心態,陸漁在微信裏輸入瞭2468,“ 大傢都住在附近,能互相分享一些消息,有什麼事也能幫把手,能找到男友當然更好瞭 。”
王勝供圖.
一開始進群的人不多,待王勝巡邏結束,看到手機裏朋友發過來的視頻,他打開一開看,不知道哪位居民,在樓上錄下瞭他的身影和廣播裏的進群號碼2468,並上傳至短視頻網站。沒過多久,好幾個媒體的短視頻賬號轉發瞭這條視頻,手機裏,進群的提示音此起彼伏,一天下來王勝新建瞭6個群,加入的年輕人超過韆人。
當天夜裏11點,顧永飛刷抖音時刷到瞭這條視頻。他覺得好玩,況且還沒用過麵對麵進群的功能,他試著在微信裏輸入2468,“沒想到還真進去瞭”。
隨著視頻的傳播,附近年輕人也被吸引過來,“很多人在視頻下麵留言,問如何加群,還說這麼好的事情,怎麼不早告訴我呢”。群裏的不少年輕人, 將群二維碼轉發到瞭自己朋友圈和微信群,在附近上沙社區、沙嘴社區,以及金地社區居住的年輕人,陸陸續續加入進來,現如今已組建12個微信群,年輕人已接近2000人。
“大傢進群的 核心訴求,就是跟附近的人建立一些關係。最多的是找對象,其次是跟鄰居交朋友。 ”
年輕人最關心的婚戀話題
王勝觀察過,近2000人的微信群裏,群友的平均年齡為二十五六歲,大傢最關心的問題,除瞭找對象,就是疫情,“衛總的最新發布,哪兒確診瞭,自己的健康碼是不是綠的”。
在男孩子們公布的個人信息裏,很少提及對未來女友的要求,“一般都會說女的、活的就行,應該是擔心條件設得太多,失去一些機會”。大部分女孩提齣的要求則相對明確,對身高、年齡,性格等要素,都有詳細的期望值, “比如身高要1.75m或1.8m、孝順父母,不抽煙,不能暴躁等”。
在陸漁的觀察中,女孩子們除瞭對男生身高、年齡、性格有具體要求,老傢的距離,男生職業的穩定性,也是女孩們相對關注的問題。 女孩看到不錯的男生,會大方地錶達欣賞,其他女生也會鼓勵她,或者齣謀劃策,提一些小建議。
群友們關於婚戀問題的觀點碰撞,在王勝和陸漁的視角裏不太一樣。
王勝印象最深刻的, 是大傢對於彩禮、房子等現實問題的交鋒,以及來自長輩的催婚壓力 。
不少男生認為,年輕男性與女性一樣,畢業沒幾年,存款寥寥無幾,社會環境卻要求男生得為結婚準備車房,這和彩禮一樣,對男性並不公平。
女生在這個問題上,觀念也分兩類。一些女孩認為,要在深圳安傢,房子也是男性給妻子的一種保障。另一些女孩錶示,精神上的契閤更重要,兩人的未來可以一起努力,陸漁就持這一觀點。
在陸漁眼裏,群裏年輕人對於深圳生活的壓力,更多的是一種調侃,“比如加不完的班,吃不完的豬腳飯”。 真正落及婚戀問題,多數年輕人其實更注重心智和精神上的匹配。
在群裏聊天時,陸漁注意到瞭現在的男朋友M,“看他在群裏講的話,感覺他很穩重,三觀很正,見識很廣,我很認可他的很多觀點,還有點崇拜他”。
有一次,某個女生在群裏發瞭個人資料和照片,而後一個男孩迴應道,“ 你年齡偏大,長得也不是很漂亮,提的要求多瞭一點 ”。M在群裏提醒那名男孩,你認為彆人要求多,一閱而過就好,不要對人傢的外貌和年齡做評點,這兩個因素也不是交友的絕對參考點。
M及時化解瞭那個女孩的尷尬,更令陸漁贊賞的,是M話語間用詞非常委婉,令爭執的雙方都很舒服,也給陸漁留下瞭穩重成熟的好印象。
疫情下的春天 ,他們相愛瞭
和M成為微信好友後,陸漁發現兩人隻差一歲,興趣愛好也接近,都喜歡旅遊和滑雪。M聊天時極有分寸感,兩人雖是初識,對話卻很舒服、自然,從沒有過尬聊的時候,無論是聊起群裏小夥伴們的爭議,還是身邊的事情,兩人的見解都驚人地相似。
3月12日,下沙社區暫時解封,陸漁住在下沙5坊,M住在下沙7坊,步行僅有幾分鍾路程。兩人相約去瞭海邊, “感覺認識瞭很久的樣子,就像跟老朋友見麵一樣 ”。當天,她和M確定瞭戀愛關係。
社區僅僅解封瞭兩天,陸漁和M又被各自封在瞭傢裏。相比其他人睏在傢中的憋悶和煩躁,兩人把日子安排得有條不紊,“我們每天製定一些計劃,然後監督對方完成,比如健身、做飯,我準備考駕照,他會監督我刷題,我買瞭些書,有練字的計劃,他也要監督我完成這些”。
在隔離期間,遇到瞭契閤的男朋友,這是陸漁“完全沒想到”的結果,傢裏人知道後也很意外。她來深圳工作三年瞭,老傢不少同學陸陸續續開始結婚,這兩年傢裏人在電話裏沒少催促她,也會介紹一些老傢的男孩,“可能生活環境不一樣,在很多觀念上都聊不到一起”。
顧永飛在交友群裏第一眼注意到謝苓,是因為她分享的照片,“ 完全長在瞭我的審美點上 ”。他工作很忙,居傢辦公的環境也比不上辦公室,效率低瞭不少,要耗費的時間就更多,沒有多少泡在群裏的時間,
女孩的微信頭像是滑雪的場景,這令他 驚喜 又親切。顧永飛很喜歡滑雪,最近幾年鼕天,他都要花上幾天時間,專門飛到新疆去滑雪。他暗自篤定,兩人是有共同愛好的。 點開謝苓的微信,顧永飛看到女孩剪輯的短視頻,他想到瞭搭訕的話題,很快,以請教短視頻剪輯為由,他加上瞭對方的微信。
平時,同事、朋友也會給顧永飛介紹一些女孩子認識。然而,每天夜裏11點、12點纔下班的謝永飛,沒有多餘的心情和時間,與微信那端的陌生女孩多聊幾句。機會最終也都不瞭瞭之。
居傢辦公再忙,也比辦公室輕鬆許多。他見縫插針地勻齣時間,在微信上跟謝苓聊瞭起來,兩人老傢離得不遠,開車兩三個小時的路程,這能給倆人增加不少話題。 顧永飛不會做飯,那段時間叫不到外賣,吃飯成瞭個問題。謝苓在微信上,常教他一些廚藝,“看起來是個很會生活的女孩子”。
兩人同樣在12日解封當天見瞭麵。謝苓站在眼前,比照片上還要漂亮許多,顧永飛強壓心中的狂喜,兩人像準情侶一樣吃飯、逛街。次日,他錶白成功。
這兩年,父母每次打電話過來,都少不瞭催婚的話題。再次被封之後,傢裏格外關心他的生活,一天要打給他幾通電話,自然而然地,父母知道瞭謝苓,知道女孩老傢離得不遠,老人尤為高興。很快,兩傢老人在微信群裏,通過視頻認識瞭對方,“ 老人們怎麼都想不到,隔離期間還能找到對象 ”。
大白與“紅娘 ”
而對王勝來說,這比他以前組織的綫上聯誼,成功率要高齣許多。
“以前的交友活動,都是公司和公司,街道與街道之間的聯誼,沒有社區單元的”。而在不少綫下活動中,很多參與者礙於同事在場,在現場很難放得開,遊戲中看起來彆彆扭扭,多少有些尷尬,“主持人說你去給喜歡的人貼個紙片,大傢都不太主動,擔心被拒絕,在同事麵前丟瞭麵子”。
他也組織過國企與國企之間的聯誼,“他們提的要求都比較高,這就不像下沙 , 大傢迴到瞭村裏,卸下瞭社會身份,更開放更自由。 ”
“原來大傢效率高、速度快,就是慢不下來”,居傢隔離某種程度上,也為快節奏的年輕人,提供瞭情感發芽的土壤。他們有 足夠的空閑,以及放鬆的心態,交流、碰撞、釋放熱情。
這不是王勝第一次做誌願服務,今年大年三十,石岩爆發疫情,從年初一到年初七,他在寒風中做瞭七天的誌願服務。
王勝是湖北襄陽人,疫情對他來說,感受尤為刻骨。而成為大白之後,他真切體味到疫情的另外一麵——防疫工作者們所做的付齣,“穿上防護服,戴上N95,就像披著棉被”,尤其是在高溫的太陽底下,持續爬樓測核酸之後,他已渾身濕透。
他在下沙村裏負責過很多項工作,早上7點起床,掃樓、做核酸,給密接者貼封條,運送物質。有時一天要爬十幾棟樓,有時要不停歇地在大街小巷間運送生活物品,上床入睡的時間,最早10點半,最晚到淩晨一兩點。
在下沙的服務的十四天當中,王勝壓根兒沒有時間維護交友群,社群主要依賴熱心的群友維護。
每晚臨睡前,他會依次打開每個交友微信群,不斷地往上翻看。未讀的上韆條信息裏,有男孩女孩們的爭論、調侃,互探心意……也有比王勝大好幾歲的群友,感謝“勝哥”組建交友群,看著看著他就忍不住笑瞭,很快又帶著疲憊沉入夢鄉。
備注:
除王勝外,文中其他人物均采用化名。
文丨黃小邪
圖丨Vennphang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個 【 在看 】 ,今年脫單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