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7/2022, 11:23:16 AM
很多人都聽說過中世紀這個詞,可中世紀究竟代錶哪個時代,很少有人去瞭解。其實歐洲的曆史,大緻上可以劃分為3個部分:古典時代、中世紀、近現代。
古典時代,指的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具體時間大緻上在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4世紀中葉。
中世紀,指的是西羅馬被滅的時候,到東羅馬被滅的時候。大緻上在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
近現代,大傢就很瞭解瞭,15世紀以後,文藝復興運動,和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這3個部分中,古典時代太遙遠,真假難辨,所以隨便他們怎麼吹都行。近現代又太靠近,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唯獨中世紀這1000年的時間,是很多人都不太瞭解的。
一、羅馬帝國的分裂,為中世紀埋下瞭伏筆。
歐洲最早的文明,應該就是希臘文明瞭。希臘人在這片地盤上,建立瞭若乾個城邦,其中比較牛的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他們曾經閤夥擊敗瞭前來入侵的波斯帝國。後來這兩傢為瞭爭奪希臘老大的位置,又打瞭很長時間,最終斯巴達獲勝。
此時意大利半島上的古羅馬已經崛起瞭,古羅馬趁著希臘逐漸衰敗的時候,趁機攻占瞭希臘。這麼一來,歐洲就進入到瞭羅馬時代。
古羅馬分成羅馬王國、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3個時期。其中羅馬共和國時代,占領瞭希臘。等到凱撒被刺殺,他外甥女的兒子屋大維滅瞭元老院,羅馬共和國宣告結束,羅馬帝國時代就這麼來瞭。
羅馬帝國建立於公元前27年,跨越亞歐非三大陸,包圍瞭整個地中海,那地盤實在是太大瞭,一個皇帝壓根就管不過來。
因此到瞭公元286年,羅馬皇帝戴剋裏先,把羅馬一分為二,每一部分安排大小兩個皇帝,共計4個皇帝管理羅馬帝國。
看似很閤理,實際上這等於是在搞分裂。即使後來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遷都到瞭君士坦丁堡,重新恢復瞭羅馬的統一,可分裂後的甜頭有人嘗到瞭,就會有人再次想要分裂。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將羅馬帝國再次一分為二,分給瞭自己的兩個兒子。
西半邊分給小兒子霍諾裏烏斯,東半邊分給大兒子阿卡迪烏斯。西羅馬的首都設立在米蘭,東羅馬的首都則在君士坦丁堡。
從此以後,羅馬帝國就再也沒有閤並過,一直以西羅馬、東羅馬自居。羅馬人的下坡路,也就這麼麻溜地走起來瞭。
二、西羅馬的滅亡,拉開瞭中世紀序幕。
羅馬人一直將歐洲北部的凱爾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閤稱為三大蠻族。結果西羅馬遭報應瞭,他們的蠻族鄰居日耳曼人早就看他們不爽瞭!
西羅馬帝國剛成立,就被日耳曼人摁在地上摩擦。按道理東羅馬該伸齣援手,可東羅馬當時也忙著跟波斯人、汪達爾人交戰,壓根沒工夫管西羅馬。
堅持瞭81年以後,終於在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給滅瞭。東羅馬在旁邊瑟瑟發抖,壓根就擋不住強大的日耳曼人,隻能乾瞪眼。
自此,黑暗的中世紀拉開瞭序幕。
那麼中世紀的終點,又是怎麼迴事呢?原來東羅馬帝國好端端地又活瞭1000多年時間。這期間,除瞭1204年被十字軍東徵時滅瞭一次以外,東羅馬至少能保證自身政局的穩定。
這就很不容易瞭畢竟西羅馬早就涼涼瞭,而東羅馬還能堅持這麼久。隻不過再強大的帝國也有覆滅的那一天,公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入君士坦丁堡,滅瞭東羅馬。
至此,黑暗的中世紀落下帷幕。
所以說,中世紀指的就是公元476年到公元1453年這接近1000年左右的時間。那麼為啥叫人傢黑暗的中世紀呢?因為戰亂實在是太多瞭!
三、中世紀的名場麵。
中世紀有太多的戰亂,大緻上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由於戰亂不斷,導緻歐洲人口銳減。
第二個階段,由於技術創新,農作物産量上升,導緻歐洲人口逐年增加。
第三個階段,由於飢荒、瘟疫、戰爭,使得歐洲人口再次銳減。
這3個階段,大概持續瞭1000年左右的時間。由於戰亂不斷,所以曆史名場麵實在是太多瞭,我們可以枚舉幾個。
第一,法蘭剋王國的分裂。
日耳曼人滅瞭西羅馬以後,其實也不是鐵闆一塊。由於內部部落林立,所以誰都想做大哥。法蘭剋王國成為瞭其中的佼佼者。
法蘭剋王國的國王矮子丕平,主動嚮羅馬教皇示好,順便劃拉瞭一大塊土地作為封地。這下教皇開心瞭,積極發動教徒支持法蘭剋王國。
矮子丕平的兒子查理曼大帝就更厲害瞭,直接帶領法蘭剋王國統一瞭日耳曼世界。這麼一來西歐基本上就是法蘭剋王國做主瞭。
可日耳曼民族有一個“推恩令”似的傳統,也就是老國王死瞭以後,要把傢産平均分給自己的所有兒子。
查理曼大帝死後,他的兒子路易一世便將法蘭剋王國,分成瞭3份,分彆給瞭自己的3個兒子:
長子洛泰爾一世,成為瞭意大利國王,兼任查理曼帝國皇帝,拿到瞭中法蘭剋。
次子丕平,為阿基坦國王,拿到瞭西法蘭剋。
三子日耳曼人路易,為巴伐利亞國王,拿到瞭東法蘭剋。
後來日耳曼人路易死瞭,路易一世的另一個兒子禿頭查理頂替瞭上來,繼承瞭東法蘭剋的地盤。
這麼一來,歐洲格局基本就敲定瞭,中法蘭剋約等於意大利,西法蘭剋約等於法國,東法蘭剋約等於德國、奧地利。
第二,十字軍東徵。
這絕對也是名場麵啊!剛纔說到羅馬帝國分成瞭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大帝國。他們本來都是信仰基督教的,可如今為瞭爭奪正統地位,他們的信仰,也産生瞭分歧。
西羅馬這邊,擁有羅馬城和教皇,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是正統,因此這一分支被稱為天主教。
東羅馬這邊,擁有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所以他們也認為自己是正統。這一分支被稱為東正教。
兩大派係爭鬥瞭不少年,哪怕日耳曼人統治瞭西羅馬的地盤以後,他們還是爭鬥不休。可等到伊斯蘭教的力量入侵耶路撒冷的時候,情況變瞭!
東羅馬沒能力搞定伊斯蘭教,隻好去請羅馬教皇幫忙。因此天主教和東正教開始聯手東徵,這就是十字軍東徵。
曆史上十字軍進行過至少9次東徵,英國、法國、德國等列強,都參與其中。期間十字軍曾經在東徵路上建立過數十個十字軍的國傢,自然也造成瞭非常大的殺戮。
有一迴他們殺紅瞭眼,居然把他們的盟友東羅馬暫時給滅瞭。不管怎麼說,整個地中海地區,因為十字軍東徵,掀起瞭軒然大波。
第三,英法百年戰爭。
十字軍東徵在1291年,最後一個十字軍國傢滅亡後,徹底宣告失敗。這個時候,西歐內部的矛盾又開始爆發瞭。
早年英國占瞭法國很多地盤,後來法國靠武力奪迴去瞭。如今英國不服氣,又要來找茬,即使是親戚,在利益麵前,也得翻臉。
更何況,在王維繼承權的問題上,雙方也鬧掰瞭。
公元1314年,法國國王腓力去世,可他的3個兒子都沒瞭,所以傢裏一個男丁都沒有。這麼一來,按照當時的繼承法,應該由腓力的外孫來繼位纔對。
可麻煩的是,腓力的外孫,恰好就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讓英國國王來繼承法國國王的王冠,這是所有法國貴族都不願意見到的事情。
因此這幫法國貴族推舉瞭腓力的侄子腓力六世繼承瞭王位。這位老兄相當於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的舅舅。愛德華三世知道以後,暴跳如雷,自此和法國結下瞭梁子。
這場大戰持續瞭長達百年,一直到1453年纔算結束。戰爭的結果是,英國失去瞭法蘭西領土上的所有地盤,法蘭西也完成瞭內部統一。
總結:中世紀對文藝復興的影響重大。
其實中世紀時期,並不是沒有文藝方麵的工作者,隻是由於連年的戰爭,使得這些文藝工作者,顯得極為不穩定,能保住命就不錯瞭,還談什麼文藝工作呢?
所以說到瞭他們打仗打纍瞭的時候,就開始坐下來反思瞭,繼續打下去?還是安穩點好好反思一下?對過去反思的力量越來越大,文藝復興的時代,也就到來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