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4/2022, 8:34:32 AM
自古徵戰沙場大多都是男兒,他們保傢衛國、拋頭顱、灑熱血,留下無數氣壯山河的英雄故事。
然而,在這其中,也不乏花木蘭、鞦瑾這樣的巾幗英雄。
她們雖然是女子齣身,卻無論從能力上還是鬥誌上,絲毫不遜色於男性,把一腔愛國情懷投入到戎馬之中,書寫瞭一段段“巾幗不讓須眉”的動人篇章。
何子友
在紅軍的曆史上,也有這樣一位俠女英雄。
日本典籍《中國武術史》將她的事跡刊載入冊,而且她還繼承瞭“武當太和拳”。
她不僅是紅軍婦女獨立團的武術總教頭,酒量非尋常人能比,性格也如男子般豪爽,連名將許世友將軍都對她心服口服,她就是何子友。
在戰爭年代,何子友西徵馬傢軍,徒手打悍匪,立下戰功赫赫。她與丈夫周子昆僅僅擁有過短暫的婚姻就不幸成為瞭遺孀,但是她終身未再嫁人,隻身撫養兩個孩子,繼承丈夫的遺誌,憑藉俠肝義膽一生為國為民。
年幼習武獲得真傳
1913年1月,在四川蒼溪縣清泉鄉何子友齣生瞭。
這個女孩的降生令何父擔心不已,在動蕩年代,窮人傢的孩子飢寒交迫是常有的事情,何子友更是因為營養不良而體弱多病。
為瞭能讓孩子填飽肚子,何父決定讓何子友到縣城的景武拳房打雜乾活,沒成想這一無奈下的選擇卻成就瞭女兒的一生。
拳館練習
拳館的名氣雖然不算大,但是它的總教習卻非常瞭得,他就是武當太和們的傳人、“北派聖手李老五”的李德源。
他的哥哥在清朝光緒年間曾經擔任兩江總督署,是威名赫赫的李德貴將軍,李德貴作為武當“太和門派”世襲單傳弟子,習得瞭四大絕世神功。
後來李德貴把“排五毒殛手”等秘技都傳給瞭自己的弟弟,因此李德源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何子友來到武館,除瞭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其餘時間對李德源師傅的武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甚至會偷偷地模仿起來。
她的一舉一動同樣引起瞭李師傅的注意,一方麵是因為這個小女孩年紀,與自己的孩子李鶯鶯年紀相仿,兩人如同姐妹;另一方麵,何子友十分勤快,最主要的是她身手敏捷,一看就是習武的好苗子。
於是,李德源破格收何子友為弟子,讓她從“腰、腿、樁、鼎”等基礎武功開始練起,到瞭13歲的時候,何子友就正式開始學習武當武術“太和門派”。
經過師傅悉心的教誨,何子友勤學苦練,將該派的內功以及師傅身上的秘技一一學到手。
同時何子友還會使用各種兵器,雖然是一介女子,但是比起武館裏的其他師兄弟,她的武藝遠遠在他們之上,因此,她順理成章地成為瞭第12代傳人。
此時,國內因為戰爭,到處一片生靈塗炭,1933年,何子友的父親因為不幸被害。
女紅軍
她在痛心之餘,下定決心投身紅軍,為拯救國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這樣,何子友依依不捨地拜彆瞭師傅,正式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成為婦女獨立團的一員,正式走上從軍的道路。
何子友參軍之後,很快就在部隊中成長瞭起來。
她不僅擁有一身過硬的好武藝,還練得瞭一手好槍法,這一切都讓她成為軍中的骨乾力量,也成瞭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鐵娘子。
在入伍的最開始,因為能力齣眾,她被安排,帶領著一支遊擊隊與敵人對抗。
1933年,她正式進入婦女獨立團,統領近韆名士兵,並於三年後光榮地入黨,在此期間,何子友還擔任瞭偵查排長、婦女獨立團的武藝總教官。
婦女獨立團是我軍唯一一支婦女組成的武裝部隊,但是她們在戰爭年代卻絲毫不遜色於男性,參加瞭二萬五韆裏長徵,爬雪山、過草地,成功剋服瞭生理極限的障礙,成功地完成瞭與其他部隊的會師。
長徵
在長徵的過程中,不僅要麵對復雜的地貌、惡劣的氣候條件,而且經常要穿越悍匪盤踞的地帶,按照當時的江湖規矩,隻有在比武較量中取勝,對方纔能心甘情願地讓路。
為瞭減少衝突和犧牲,何子友多次被派往敵營,與之一決輸贏。
野蠻的悍匪看見何子友是女流之輩,往往不把她放在眼裏,但是誰也不會想到她武藝高強身手不凡,結果匪首“黑七”、匪徒“山大王”都被她製服,心甘情願地讓齣道路,紅軍就這樣以最小的損失,順利地通過瞭。
紅軍剿匪
但是,她們也曾遭遇過勁敵。
在紅軍西徵的時候,當時遇到瞭無比凶猛殘暴的馬傢軍,我軍為此傷亡十分慘重,何子友帶領著婦女團拼盡全力幫助我軍保存瞭一部分部隊,還進行瞭有力的善後,同時也擺脫瞭馬傢軍的圍追堵截。
何子友高強的武藝在關鍵時刻總能發揮作用,除瞭刀槍的正麵進攻,她還能憑藉拳腳的功夫與敵人進行肉搏使對方一拳斃命,避免瞭敵軍炮火的襲擊,敵人往往聽到她都退避三捨。
就在屢戰屢勝之中,何子友被冠以“何鐵拳”的名字在軍中傳開瞭,連許世友將軍都聞訊前來,想和這位巾幗英雄切磋武藝。
沒想到在少林寺習武齣身的許將軍居然沒有能夠占得上風,最後他主動喊停,這也就意味著他認輸瞭,但是許將軍對這件事很坦然,還錶示輸得心服口服。
何子友雖是女性,但是酒量奇大,連號稱“韆杯不倒”的許世友將軍都喝不過她,許將軍據說一頓飯就能喝下四、五斤白酒,在常人看來已經是海量瞭,在部隊裏更是非常齣名,但是他居然不是何子友的對手。
許世友找何子友喝酒的時候,一開始是用碗,你一碗我一碗,但是怎麼喝也喝不醉,後來倆人索性用盆,用饅頭蘸著酒吃,在場的戰友們都看得驚呆瞭,很快這件事就在隊伍裏傳開瞭。
何子友和許世友
何子友武功蓋世、武藝高強,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而且還有姣好的容貌,而不瞭解她的人卻以為她隻是普通的弱女子,這一切的傳聞都讓她在部隊裏成瞭女神一般的存在。
和所有的女子一樣,何子友也到瞭該談婚論嫁的年齡。
雖然她是軍中功名蓋世的英雄,但是很多男性對她也隻是戰友的情分,甚至有人開玩笑娶瞭她可能會挨打的。
何子友的真命天子始終遲遲沒有到來,她的終身大事也變成瞭一件不大不小的煩惱。
有一次,上級領導何長工把何子友找來,想親自為她和周子昆做媒,希望他們能有機會走到一起。
周子昆
另一邊,時任新四軍副參謀長的周子昆,之前對何子友有過耳聞,本來他覺得個人的問題還是等到戰爭結束再說,卻沒想到兩個人的緣分早已暗中注定瞭。
1935年,紅一、紅四方麵軍勝利會師,而且領導也始終牽掛著他倆的事情,在眾人的撮閤之下,周子昆終於有機會見到何子友的芳容,沒想到這一見便傾心不已。
何子友見到瞭周子昆同樣也産生瞭好感,他年輕有為,在軍中頗受上級賞識、下級愛戴,不知不覺間,兩顆心慢慢靠在瞭一起。
雖然愛情已經萌芽,但是兩人都以事業為重,因此沒有急於成婚。
直到兩年後,長徵正式結束,在許多重要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兩個人纔正式喜結連理,他們的婚禮在延安一個普通的窯洞裏舉行,雖然簡樸卻也十分溫馨浪漫。
許世友將軍和好友周子昆開玩笑地說,敢娶這樣的鐵娘子,他纔是全軍最勇敢的人。
婚後的兩人,一直過著相敬如賓的生活,在空閑的時候,周子昆會教何子友讀書識字,何子友也會教周子昆習武,而兩人各自經曆過的戰鬥故事,是永遠也聊不完的話題。
1937年鼕天,因為要組建新四軍,何子友和周子昆兩人不得不分居兩地生活。
1941年,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瞭,這是一場敵人部分反動派策劃的陰謀。
周子坤和副軍長項英好容易衝齣瞭敵人的包圍。他們決定暫時躲避在赤坑山上一個很隱蔽的蜜蜂洞裏休整。
項英
因為太過勞纍,周子昆和項英在討論完作戰計劃之後沉沉地睡去瞭。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危險正在逼近他們。這個人不是彆人,正是貼身警衛劉厚總。
他看到周子昆和項英身上的黃金等錢財,頓時起瞭歹心。
於是,趁二人熟睡之際,他殘忍地用手槍將兩人殺害瞭,並且逃之夭夭。
之後他帶著盜竊來的錢財到敵營投誠邀功,但是對方隻關心他的錢財,最後劉厚總不僅沒享受到厚待,還被關瞭起來。
聽到周子昆犧牲的噩耗時,何子友正懷著第二個孩子,戰友們本想隱瞞,但是最後還是告訴瞭她。
女紅軍和孩子
何子友因為承受不住打擊直接昏瞭過去,她醒來的時候,對丈夫的遇害痛惜不已,一個勁兒地說,自己最能分辨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要是丈夫把自己帶在身邊,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何子友將丈夫的死歸結到瞭自己身上,遺憾、自責、悲痛幾乎擊垮瞭她。
當大傢擔心纔28歲的她,未來帶著兩個孩子怎麼過的時候,何子友告訴戰友,自己不會輕易被打垮的,她要完成丈夫未完成的遺願,繼續打敗敵人,並且撫養兩個孩子長大。
後來,有人曾經勸何子友再重新找一個伴侶,被她拒絕瞭,她心裏隻有周子昆,還有他們未完成的事業。
保育院
她把兩個孩子送到保育院之後,繼續投身工作。
1985年,在丈夫犧牲44年之後,何子友在眾人的陪同下來到安徽涇縣,何子友一行來到當年周子昆犧牲的蜜蜂洞。
在洞口,她再也忍不住失去親人的悲痛,嚎啕大哭,這其中包含著無數的思念和痛苦的辛酸。
當時天空突然下起瞭暴雨,像是在同她一同痛哭,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成立新中國,何子友一心嚮黨,堅守著自己的崗位,默默地奉獻著一份光和熱。
何子友
雖然何子友的工作大多是後勤保障工作,先後在新四軍半塔閤作社紡織廠等地擔任職務……
對於何子友來說,這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隻有把後勤保障工作做好,纔能讓前方的戰友更加安心地打仗。
解放前,何子友曾多次參加反清鄉、反掃蕩。解放後,何子友還多次獲得勛章,她本人退休時,被給予瞭軍級待遇。
而她的一雙兒女在她的精心培養下也早已長大成人,成為瞭國傢的棟梁之纔。
何子友和兒女
離休後的何子友過著恬淡寜靜的生活,但是她從未放棄過練武,依然鼕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個習慣甚至伴隨她終身。
南京武功研究會會長鬍振國,專程到延安拜訪何子友,並在兩人交談之時切磋起武藝來。
鬍振國被譽為“六朝古都總教頭”,甚至在與一位外國拳手切磋武藝的時候,僅僅用瞭一招就讓對方敗北,但是當他和何子友交手之後,何子友的狀態漸佳,最後兩人居然打成瞭平手。
鬍振國甚至有點不相信,眼前的這位老人已經是百歲高齡,但是何子友不凡的身手,和她身上的俠肝義膽,令鬍振國欽佩不已。
2016年2月22日,這位帶著一生傳奇的老人,永遠安詳地閉上瞭眼睛,她的兒女始終陪伴在她的身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戎馬不解鞍一生是女兵,徵程韆萬裏巾幗亦英雄。”這是何子友謝世後的挽聯,字字珠璣,也高度概括瞭她燦爛的一生。
何子友雖然齣生於貧睏傢庭,但是她天賦異稟、敏而好學,終於在習武方麵獲得建樹。
而她心懷愛國之心,投身事業不畏強敵,以英勇無畏的精神成為紅軍隊伍中的中流砥柱,詮釋瞭大俠之道。
何子友晚年(右一)
更令人敬佩的是,28歲的何子友就麵對瞭喪夫之痛,不僅獨自擔負起傢中的責任,而且以執著的精神走完瞭坎坷的一生。
因為她有著超乎於常人的豁達、頑強,所以纔沒有被命運打倒,最後活到103歲高齡,讓生活過成一首壯麗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