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11:16:29 AM
自明朝實行文字獄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為官作風便開始盛行在朝代的高層中,朝中大臣不奢望自己有功績,隻希望自己可以安享晚年,這自以為的為官之道,實則是在助漲不作為的風氣。
曆史上那些為官而作惡的人當中,和�|是名氣最大,所貪汙的錢財更是數不勝數,不過在被抄傢時,為何卻有一件物品連嘉慶也不敢動,至今還留在北京的恭親王府?
和�|無法無天的前提
和�|是清朝著名的貪官奸佞,據史料不完全記載,收繳和�|傢産時,僅僅現有白銀就高達八億兩,其名下産業共收益三億兩白銀,和�|的流動資産足足有十一億兩白銀之多。
這些資産還沒有算上和�|自己收藏的古玩名畫,當中有不少無價之寶,如此多的隱藏財力,足以媲美清朝十五年的國庫內存金額。和�|隻是一位大臣,又為何會如此“富有”呢?
當年和�|並沒有真正的由“考試”途徑進入仕途,他是從紫禁城中最底層的侍衛做起,一步一步地爬嚮位極人臣的地位。
和�|進入清朝為官的花名冊中,是在乾隆時期,乾隆帝統治的清朝是一個十分奇怪的時期,時而法律通人情,時而嚴肅得隻講禮法。
如此現象的齣現,與乾隆帝的感情史有著必然的聯係。順治帝和乾隆帝是清朝有名重視愛情的皇帝,一個為瞭董鄂氏成為“光頭天子”,一個為瞭富察氏不由分說遷怒朝中文武百官。
相比於前一位順治帝,乾隆帝泄憤的方法十分激進。自富察氏離世後,他便開始變得喜怒無常,當時清朝的文字也獄尤為恐怖,但凡有一個字不符閤乾隆帝的心意,便會牽連宗族。
在乾隆帝的詩集中,不難看齣乾隆對視富察氏為自己的知己,並且將富察氏生下來的孩子一個接一個的都立為皇太子,有意獨寵富察氏一族。
可天不隨人願,永璉、永琮和富察皇後的死亡給乾隆帝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打擊。乾隆帝為瞭發泄心中的不甘,將怒火嚮大臣和百姓撒去。
乾隆帝失去最為信任和知心的富察氏後,便難以在宮中找到自己的知己,直到乾隆帝統治的中年跨度晚年期間,他纔遇到瞭繼富察氏後又一位深得他所想的知己――和�|。
和�|為何能為所欲為
和�|齣生在一個官宦傢庭,縱然沒有顯赫的背景,卻也不需要擔心衣食住行的問題。不過和�|有著更高的誌嚮,於是選擇步入仕途,但因成績多次不理想,最終選擇去宮中做侍衛。
以讀書人身份進入宮的和�|,自然飽受同僚的非議,並且宮中侍衛大多數都是非富即貴滿清八旗的子弟,他一開始在同僚中並不招人待見,好在他為人圓滑,一步步獲取他們的信任。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和�|被任為管庫大臣,掌管布庫。他在布庫中增長瞭自己之前沒有認真學習的商道,在管理布庫中,逐漸對理財和管理有瞭一套自己的想法和舉措,布庫也因此井井有條。
乾隆對此甚為滿意,將和�|視為可以栽培的對象。不齣四年,和�|一路連升從正藍旗副都統,走到軍機大臣,再到步兵統領。
除瞭官途通暢外,乾隆帝與和�|的關係也十分不錯,在乾隆帝第五次和第六次下江南時,都將和�|帶入瞭南下的私訪中。
乾隆皇帝與和�|可謂是形影不離,有乾隆皇帝的地方便有和�|,這一現象與和�|本身自帶的機靈和聰慧有著不小的關係,又因為自己讀書人的身份,乾隆皇帝便更看重和�|。
隨著乾隆皇帝與和�|的情義越發的深厚,和�|被乾隆皇帝一度視為知己,因此和�|的種種僭越之舉,乾隆皇帝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由和�|決定。
一方麵是因為和�|經常為乾隆支招斂財,另一方麵是和�|並沒有做齣大逆不道,謀反篡位的舉動,盡管和�|已經有瞭不小的權勢和勢力,乾隆皇帝依然不打算將他打落馬下。
在乾隆皇帝的默許下,和�|一時間成為瞭乾隆時期最大的發言人,但凡有忤逆他話語的人,都會受到排擠和打壓。和�|也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結黨營私,聚斂錢財,無錢不貪。
直到乾隆帝去世,嘉慶帝正式親政。嘉慶帝接過真正的皇權,開始打理乾隆皇帝後期濫用職權的後患。在嘉慶帝眾多計劃中,有許多關於治理朝政的條令,還有一人是他必殺之人。
嘉慶皇帝要徹底誅殺的人便是和�|。上至權貴,下至乞丐都知道和�|有著不小財富,可當嘉慶帝將和�|判處死刑,充公其財産時,人們便發覺自己並不能想象有錢人的貪婪。
和�|的流動資産和有待估價的資産令人瞠目結舌,而在這眾多待估價的資産中,有一件資産卻是連嘉慶皇帝都不敢擅自齣動的,盡管這件資産是屬於皇室所有的。
這件資産便是和�|從宮中盜齣的“福字碑”。此“福字碑”現在位於北京恭王府,也就是和�|以前的府邸之一。
“福字碑”齣自康熙之手,是康熙皇帝為孝莊文皇後祈福所用。碑中的文字力透石碑,並且碑文右上方有傳國玉璽鎮福。和�|貪戀“福字碑”的寓意,於是將其偷盜齣宮外,將其雕飾掩蓋成假山。
嘉慶帝麵對“福字碑”的齣現也是無可奈何,畢竟是康熙帝留下來的碑文,不過更重要的卻是怕動瞭福氣,不敢隨意遷動,因此將“福字碑”留在瞭和�|的府邸。
“福字碑”的福緣,並沒有將和�|保下,其中原因不用解釋也可以理解――天道有輪迴,惡人有惡報。
和�|的齣現是清朝官場的一個汙點,貪汙的背後實則藏著無數放縱其行為的人,乾隆帝也不例外,清朝滿朝文武都是和�|禍害百姓的幫凶,朝上之人統統都有罪責,其罪不可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