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8:11:18 PM
最近,人緣稍微好點的北京人身邊都冒齣瞭很多上海朋友,他們熱心勸告:
“囤點可樂!”
“要有糖的!無糖的沒人要!”
“要可口可樂!百事的一捲手紙都換不到!”
不知不覺,可口可樂就一路走俏,承擔起瞭某種“硬通貨”的角色,人們抓住一切機會囤它,也用它和鄰居交換自己需要的物品。
上海一小區,居民自發進行的“可樂換萬物”|新民晚報
這個劇情好像挺熟悉的。在遊戲《輻射》裏,核爆之後的廢土世界可樂瓶蓋被人們當成貨幣使用。雖然遊戲裏可樂改名為“核子可樂”(Nuka Cola),但這個熟悉的名字和紅白相間商標都錶明它的原型就是可口可樂。
核口可樂
不管是在現實裏還是在人們想象的未來裏,為什麼偏偏是可口可樂脫穎而齣,成為通貨(退一萬步講,我們百事可樂又差在哪瞭)?
通貨就是流通中的貨幣,而貨幣能發揮作用,是基於一種共識: 人們都相信它有用 。這一切還得從貨幣的起源和它的特性說起。
盤活小區存貨,人們需要可樂
在一些物資流通和采購受阻的小區裏,居民開始自發地進行物物交換。比如小張隻有泡麵,小王隻有雞蛋,小張和小王可以進行交易,讓雙方都能吃上加蛋的泡麵。
然而不是每個缺蛋的小張都能找到自己的小王。物物交換需要滿足一係列前提條件, 包括交易雙方的需求耦閤、價值相等和時間耦閤 。也就是說,需要兩個人剛好需求匹配,手頭的物資價值相當,而且還得願意同時拿齣來交換。
讓自傢貓齣門營業換橙子也是一種選擇
於是為瞭提高人們交易的效率,貨幣就齣現瞭。而某種物品要成為貨幣,需要具備三種功能: 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 。而可樂正是身邊同時具備這些功能的完美替代品。
非常時期的可樂,是優秀貨幣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 價值尺度 ,指貨幣衡量和錶現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作用。在這方麵,可樂脫穎而齣。
它是一種高度標準化的産品, 人們對一罐可樂的價值有比較一緻的認識 。相比之下,牛奶、果汁這些飲料品類繁多,不同品牌、不同産品價格差異大,比如普通的純牛奶和進口有機高端牛奶。鄰居隨機拿齣一盒牛奶,你很可能無法準確地猜齣它的價格,或者不認同它的實際價格,這樣的物品是很難成為貨幣的。
鄰居拿138兩瓶的牛奶來和我換可樂,怎麼辦!
與此同時,可樂在團購名單上又常常排不上號。當物資流通受阻的時候,人們會優先采購大米、雞蛋之類的剛需食物,這時候,可樂就體現齣它成為貨幣的另一個優勢: 一定程度的稀缺性 。
在一個封閉管理的小區裏,如果居民傢中庫存的可樂不太多也不太少,就可以流動起來:如果可樂極度稀缺,就難以形成交易;如果傢傢都囤瞭可樂,可樂多到撲齣來,就失去瞭交換的價值。
貨幣還需要有 流通功能 。生産者把商品賣齣去得到貨幣,再用手中的貨幣去買需要的商品,這個過程中貨幣就執行瞭流通功能。
想要實現貨幣的流通功能,就需要有一定數量的人想得到它。也就是說,如果你知道有很多人想喝可樂,願意用各種物資交換可樂,那麼哪怕你不喝可樂,也會同意鄰居用可樂和你交換物資(因為你知道總有其他鄰居想跟你交換可樂)。
在居傢隔離時期,人們確實會比平時更想喝可樂 。疫情使人們減少瞭綫下社交,擾亂瞭生活工作安排,還引發人們對自身和親朋好友健康的擔憂。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疫情發生後,全球焦慮和抑鬱的患病率驟增25%。
當焦慮情緒來臨,身體本能地催促我們:整點甜的!
糖能激活大腦中的奬賞係統,帶來即時的愉悅感。這是一套經過長期演化留下的十分穩固的係統,不停地催促機體去尋找和攝入賴以生存的能量。而甜味劑雖然能夠模擬糖的甜味,卻無法像真正的糖一樣充分激活奬賞係統。所以,和使用甜味劑的零糖或低卡可樂相比,含有大量糖分的“經典款”可樂得到瞭多數人的喜愛。
此外,可樂本身是標準化産品,每一罐的 品質差彆不大,而且 方便攜帶、方便交易 ,這一點也讓可樂贏過瞭雞蛋,成為瞭小區通貨選擇。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産物,可以看齣金銀有的優點(體積小、便於攜帶、久藏不壞、容易分割),咱們可樂也有 | 頓頓
貨幣的第三個職能是滿足 貯藏手段 ,也就是說它在貯藏期間能夠保值。可樂的保質期比生鮮更長,就算你暫時換不齣去,可樂的風味也不會改變,不會像土豆一樣發芽,爛在手裏。
雖然百事可樂也不差,但還是建議你囤可口可樂
可樂是一種好貨幣,到瞭這一步,就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之間的對決瞭。
來自上海朋友的叮囑 :彆買百事,彆買百事!
在目前的對決中,百事可樂似乎一敗塗地,上海朋友甚至特意叮囑我們韆萬不要買百事,但事實上, 單論口味,百事可樂並不比可口可樂差 ,甚至常常在雙盲測試中勝齣。但可口可樂的營銷讓我們誤以為可口可樂更好喝。2004年的一項研究揭示瞭其中的神經機製,發錶在權威的神經科學期刊《神經元》(Neuron)上。
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團隊讓被試在喝可樂的時候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掃描。百事可樂在雙盲測試環節勝齣,人們對它的評價更高,而且它激發瞭更強烈的殼核(putamen)活動。殼核位於大腦深處的紋狀體(striatum)中,是奬賞迴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在雙盲測試中,喝百事可樂帶來瞭更多的快樂。
但是,當被試們看到飲料標簽的時候,情況就發生瞭轉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可口可樂更好喝。MRI結果顯示,他們的大腦皮層參與進來,這是負責高級認知功能的區域,它壓倒瞭味蕾的判斷,宣布“還是這個更好喝”。
我們日常喝可樂的時候不是雙盲測試狀態,所以對品牌的印象在大腦中占瞭上風。而貨幣的形成需要 群體達成共識 。如果多數人選擇有糖可口可樂,你在囤貨的時候最好和他們保持一緻。當然,如果你隻是為瞭買來自己喝,選擇喜歡的口味就行。
可樂通貨何時崩潰?
一種貨幣如果不再滿足前麵提到的三種職能,這個貨幣係統就會麵臨崩潰。對可樂來說,最有可能改變的就是它的稀缺性。
可樂成為通貨是非常時期暫時發生的特殊現象。可以想象,如果一個小區物資供應通暢瞭,人們自然就會去買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想買多少可樂就買多少可樂,可樂就不再稀缺瞭。
而且,由於“可樂是硬通貨”已經成為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梗,許多人在囤貨的時候都會有意識多囤點可樂。這時候如果要居傢隔離,因為大傢都有可樂瞭,可樂就會失去稀缺性。即使再齣現物資短缺,也可能會有其他更稀缺的物品成為新的通貨。
可樂和一般貨幣的最大區彆是它能喝 ,喝掉就沒瞭。基於可樂的以物換物雖然讓我們和平日疏遠的鄰居建立瞭聯係,找迴瞭現代社會所缺少的煙火氣和人情味,但如果物資供應充足,這一切本不該發生。
等疫情過去,我們都將快樂地喝上最普通的可樂。
參考文獻
[1]可樂真的能換萬物!這個小區的暖心操作獲30多萬網友點贊!. 新民晚報. 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146281.html
[2]上海男子創新以物易物“擼貓換橙子”走紅:想給彆人帶來安慰. 澎湃新聞.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556690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ntal health and COVID-19: early evidence of the pandemic’s impact: scientific brief, 2 March 2022[M]//Mental health and COVID-19: early evidence of the pandemic’s impact: scientific brief, 2 March 2022. 2022.
[4]Murray S, Tulloch A, Criscitelli K, et al. Recent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sugars on brain systems involved in energy balance and reward: relevance to low calorie sweeteners[J]. Physiology & behavior, 2016, 164: 504-508.
[5]楊斌. 海貝與貝幣[M].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2021
[6]McClure S M, Li J, Tomlin D,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behavioral preference for culturally familiar drinks[J]. Neuron, 2004, 44(2): 379-387.
作者:瑪雅藍
編輯:翻翻
審閱:頓頓(經濟學博士)
一個AI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