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3:43:06 PM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在常人的概念裏,這女子必定溫柔賢惠能乾,並且默默給予丈夫精神上的支持。就像看到中國現代著名畫傢彭友善和妻子吳惠生那張77年前泛黃的結婚照,大傢都會篤定這是一對中國最傳統的郎纔女貌夫妻。
但你可知,16歲的餘乾女孩吳惠生嫁給當時在全國畫壇已産生巨大影響的彭友善時,提齣的結婚條件竟是“讓我讀書完成夢想,我要成為一名科學傢”。後來,生完兩個孩子的吳惠生真的通過刻苦自學,以優異成績考進武漢大學赫赫有名的化學係。她87年充滿坎坷的人生,從誓要做中國的“居裏夫人”到用19年時間替夫完成所有遺願的“彭氏夫人”,雖然她依然是大畫傢背後默默付齣的妻子,卻以堅強個性、獨立人格,用無私大愛奉獻社會,書寫齣一篇江西美麗女子的傳奇故事。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段萍
彭友善和吳惠生的結婚照
彭友善為吳惠生繪的油畫像
年輕時的吳惠生
嫁給名畫傢不願當附庸
她的條件是我要讀書當科學傢
吳惠生1929年齣生於江西餘乾一個聲名顯赫的書香門第。爺爺吳寶田是清末舉人、民國大儒,也是“公車上書”成員,做過民國時期的首屆國會議員和《民國日報》總編。吳寶田不僅文學水平高,書法藝術也堪稱一流,在第一屆民國全國書畫大展上,他是江西以書法作品參展的唯一代錶。
這個傢族非常重男輕女,吳惠生讀完小學,傢裏就不再讓她讀書。但吳惠生又是一個性格非常要強的女孩子,聰穎好學,記憶力超強,從小就憧憬著可以像男孩子一樣到外麵去闖蕩世界。那時候一些知識分子正提齣用科學知識和技術知識培養人纔來拯救貧弱中國的主張,所以吳惠生想要多讀書,學數理化,要做中國的“居裏夫人”。傢裏不讓讀書,12歲的她就自己報考瞭一個不要學費且管吃住的“難民師專”,終因條件太差和水土不服,大病而歸,還差點丟瞭性命。
此時的彭友善已創作瞭八尺巨幅抗日名作《同舟共濟》,且憑4幅作品入選全國美展而名聲大噪。彭友善和吳惠生是餘乾同鄉,吳惠生的哥哥和彭友善還是好友。那時的彭友善正經曆感情低潮,與初戀女友失聯,苦苦等待多年無果,30多歲的他隻能迴到傢鄉。對於這位餘乾有名的纔子,吳惠生很仰慕,於是經哥哥撮閤,兩人訂下婚約,她嚮彭友善提齣的結婚條件是:“我嫁給你可以,但你一定要讓我繼續讀書完成夢想,我要成為一名科學傢,不能成為你的附庸。”結婚那年,吳惠生16歲,丈夫彭友善比她大18歲。
通過刻苦自學再加天分
中學未畢業的她考上名牌大學
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曾來信邀請彭友善去北京中央美院任職,但最終彭友善還是被江西強烈挽留,作為不可多得的文化名人,成為江西師範學院藝術係的教授,而跟隨丈夫的吳惠生也享受著高級知識分子待遇。
1953年,吳惠生已育有兩個孩子,大女兒6歲,兒子3歲,這名24歲的母親此時卻早已悄悄開始瞭圓夢計劃,當一名化學傢,成為“居裏夫人”。中學未畢業的她,通過刻苦努力自學,真的考上瞭武漢大學化學係,學習分析化學專業。要知道,如今的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是武漢大學曆史最悠久的單位之一,源於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漢陽煉鐵廠建立的化學學堂,是中國最早培養化學人纔的搖籃之一。吳惠生1953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漢大學化學係並擔任班長時,武漢大學校長是的主要創建者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李達,吳惠生的同班同學中有後來成為著名教育改革傢、武漢大學校長的劉道玉。
在兒子彭開天的記憶裏,那個時候的母親算不上是傳統意義的“賢妻良母”,不怎麼會做傢務,但卻把化學元素周期錶背得滾瓜爛熟,為瞭追求自己的事業,圓科學傢的夢想,經常和父親發生爭吵。母親去武漢讀書後,姐姐和他以及整個傢都全靠爸爸一個人照顧。讀書期間,吳惠生還意外懷上瞭三女兒,她一度想要把孩子打掉,一心一意隻忙於學業,最後因為産女休學半年,但仍然取得瞭極佳的畢業成績。可就在臨近畢業時,吳惠生的“居裏夫人”夢卻戛然而止。因為時代的原因,她未能畢業,而是去瞭勞動改造,後來成為一名歸街道管轄的傢庭婦女。
曾經滿懷理想要闖蕩一番事業,作為事業型女性的吳惠生在被迫迴歸傢庭後,經曆瞭不甘和苦悶,其間她身體每況愈下,並患上精神官能癥,錶現為易暴躁、愛睡覺、特敏感,很像今天的抑鬱癥。但最終她還是漸漸接受瞭現實,從要做中國的“居裏夫人”,漸漸成為與丈夫琴瑟和諧、相夫教子的“彭氏夫人”。
不允許孩子分畫分傢産
19年她用大愛弘揚彭友善藝術
彭傢最小的兒子彭中天說,如果不是命運讓母親未能實現做“居裏夫人”的夢想,也許他的傢庭後來就破裂瞭。因為母親是事業型女性,一定會不顧一切追求自己的夢想。母親也常常責怪父親情商不高,不會體貼人,母親夢碎在傢時,父親未能給予很好的心理安慰,緻使兩人常常發生爭吵。
當瞭多年的傢庭婦女後,吳惠生逐漸認識到,如果夫妻都要去追求自己的事業,那傢庭就沒人管瞭。隻能看誰離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那另一個人就要作齣犧牲。所以她下定決心,開始一心一意輔佐丈夫。齣生書香門第的吳惠生從小文學功底就好,喜愛寫詩,於是後來很多彭友善的畫都由她來題詩。齣去遊玩寫的詩,彭友善也把詩變成畫,通過詩與畫的交融,吳惠生更加理解和欣賞丈夫,她也心甘情願為彭友善付齣。
彭中天認為,媽媽吳惠生對爸爸的感情,更多體現在爸爸去世之後。1997年彭友善去世,吳惠生召開瞭傢庭會議,提齣子女不許分畫不許分財産,她要求子女不能拿父親的畫換錢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並讓所有子女簽下傢庭公約。公約規定,彭友善的畫是傢族遺産也是社會財富,子女不能私分,因需要齣售的所得收入一律歸彭友善藝術基金會。基金會以弘揚彭友善的藝術成就為主,也兼做社會公益。
彭友善去世時傢中留有其1000多幅作品,成為彭友善藝術基金會的“傢底”。吳惠生通過建立基金會實現瞭丈夫生前諸多未能完成的心願。如: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瞭聲勢浩大的彭友善虎年虎展;親自對接中國人民美術齣版社,為彭友善申請認證瞭最高等級的“大紅袍”畫冊;費心費力齣版彭友善傳記和專集;配閤政府開辦彭友善美術館,捐齣200多幅彭友善最具代錶性的作品。
彭友善的二哥彭友賢曾留學法國,那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青年美術傢嚮往的聖地,彭友善也一直想齣國考察西方美術史,卻終未能如願,因此傢中一直精心保存著二哥留法帶迴的一大摞世界名畫明信片。2013年,已經80多歲的吳惠生藉兒子彭開天在巴黎舉辦的中國陶瓷藝術展,一起隨同參觀瞭盧浮宮、凡爾賽宮、現代美術館、梵高美術館、莫奈美術館等等,親眼看到瞭明信片上許多名畫的原作。熱淚盈眶的她激動地對著天上的丈夫說:“我終於用自己的眼睛替你實現瞭願望。”
丈夫走後的19年時間裏,吳惠生對傢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的餘生就是為你爸爸而活,我要把他所有的夢想去盡力實現,這樣我見他時纔會問心無愧,纔不枉夫妻一場。”當丈夫所有的生前願望都被一一實現後,她纔帶著滿意的笑容,於2016年11月安然辭世,為世人留下瞭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佳話。
“曾嚮九皋奮翅飛,無端風雨濕徵衣;天涯遊倦歸來日,潔羽雙雙看落暉。”吳惠生的一生,終究因未能完成中國“居裏夫人”的夢想而留下人生最大的遺憾,在她的詩裏也錶達瞭自己曾經的豪情、壯誌未酬的無奈與釋懷。她是跨越世紀的中國新女性的典型代錶,有著報效祖國的雄心、奉獻社會的大愛,大格局大情懷鑄就的女性光輝閃耀,將會照亮更多後輩,激勵著她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