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12:21:14 AM
嘉賓簡介:
張帥,湧鏵投資董事總經理
長期深耕新能源産業研究和投資
曾主導並且參與瞭多傢氫能龍頭公司的投融資項目
齣版《解密新能源》等著作
曾任職國金證券新興産業中心首席分析師,並多次獲得新財富評選第一名
鋰電 鈉電 燃料電池 固態電池 四大路綫各有所長
第一財經: 歡迎張總做客《投資人說》欄目,您長期專注在新能源産業超過20多年。2021年,A股最火的莫過於新能源産業,電池被稱之為新能源車的心髒,約占40%成本,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電池的技術路綫和各自的優劣勢嗎?
張帥: 新能源電池的應用主要在三方麵:一是交通,二是儲能,還有一部分可能用在發電領域。從交通來看,一個是應用在乘用車,一個是應用在商用車。乘用車其實目前最主流的是鋰電池,商用車的話,鋰電池也在逐漸滲透,但是大傢更寄予厚望的是燃料電池,也就是氫能源電池。
從儲能角度來看,大規模的儲能,目前還是以鋰電池為主,但是現在很多人期望鈉電池能把成本降下來。除此之外,其實還有液流電池,包括其他類型的化學電池,也包括壓縮空氣等有各種各樣的選擇。
鋰應用廣 鈉成本低 氫燃料續航強 固態是升級版
第一財經: 現在業界討論比較多的像鋰電池、鈉電池、固態電池,還有氫燃料電池,這4種主要技術路綫,各自有什麼優劣勢?
張帥: 你可以把 鋰電池和鈉電池算作一類,燃料電池算一類,固態電池可以理解成是鋰電池和鈉電池的升級版 。鋰電池現在應用的範圍最廣泛,它的優勢是便捷性。鈉電池相對鋰電池的好處是,鈉跟鋰相比,儲量更多,所以潛在的物料成本會更低,也就是說成本上它會有優勢。固態電池能解決鋰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和充放電的速度。
鋰電池的車你如果慢充的話要幾個小時,之前俄烏衝突的時候,大傢開玩笑說,路上的車有一個巨大的差彆,油車可能已經快到波蘭瞭,特斯拉還在路上充電,所以這就是鋰電池充放電的效率問題。如果我用固態電池,我的充放電速度就會很快。那麼,氫燃料電池更大的優勢是能量密度,也就是說原來我的鋰電,比如說特斯拉我一台車如果跑600至700公裏,我要裝載1000公斤的鋰電池,而像豐田的氫能源汽車Mirai,如果跑1000多公裏,它的最高記錄是跑到瞭1380公裏,它隻需要約5公斤的氫氣。
氫燃料電池已商業化 固態和鈉電池仍處技術前瞻
第一財經: 也就是說,鈉電池因為成本低,在大規模儲能方麵會有優勢。那麼,氫燃料電池和您剛剛講的固態電池,如果在技術上進一步發展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可以取代鋰電池?
張帥: 最近明顯的趨勢就是,包括碳酸鋰的價格跟上遊的各種各樣的成本都在上升,其實這已經對下遊使用鋰電池的這些企業,尤其是車廠已經形成一定程度的壓力瞭。所以這時候,鈉電池如果成本能夠降下來,技術上解決瞭,在儲能上會有它的一席之地。
第一財經: 鈉電池的主要技術問題是什麼呢?
張帥: 現在為什麼大傢用的都是鋰電池,因為從屬性上來講,鋰電池是更適閤大規模使用的。鈉電池的充放電次數等技術指標,目前還達不到商用的要求。
一個好的電池要具備兩個方麵,一個是壽命要長,第二個是電子活性要小 ,我同樣的物質,我可以儲存更多的電,所以這兩方麵其實都是鈉電池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目前來講的話,鈉電池已經有企業在解決這些問題。而像全固態電池,現在實驗室也沒有完全達到一個既保證瞭壽命,又保證瞭性能,成本就更不用說瞭,所以 鈉電池和固態電池這兩塊更多的是,你可以理解成是一個技術的前瞻 。 氫燃料電池則屬於目前已經開始部分商業化 ,中國現在已經有纍計大概1萬多台氫能源車瞭,運行下來的商業模式和技術的發展應該也都蠻好的。
鋰電池車和氫燃料電池車市場或將並行
第一財經: 也就是說,從大規模商用的時間點來講,目前已經大規模使用的是鋰電池,氫能源已經在路上瞭,鈉電池相對固態電池離我們更近一點。您剛剛講到氫能源,我們這次的北京鼕季奧運會裏,氫能源車也是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實現大規模示範使用,氫能源是否會取代鋰電池?
張帥: 我個人認為在一段時間內, 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應該是一個並行的狀態 ,氫燃料電池的優點是能夠重載和長續航,這個在重型卡車和商用車方麵是有優勢的。它的缺點是目前的成本還是偏高。雖然相比2017年,成本已經大概下降瞭60%到70%,未來可能還會再降70%,但目前的時點還是要比鋰電貴很多。
比如同樣一個發動機,鋰電的發動機可能是七八萬元,燃料電池的話,正常100韆瓦的發動機,目前價格也要三十幾萬,所以要貴很多,此外,加氫站也不多。所以短時間內,我覺得互相會有個交叉重疊使用。這個重疊部分,我覺得應該是在比如說C級車,就是乘用車的高檔車或者高檔的SUV,最近幾年之內在這些領域,我們是能見到氫燃料電池車的。
全球電池巨頭花樣百齣 但多數僅為工藝改進
第一財經: 我們談瞭很多技術和理論方麵,再看一下實踐方麵,全球各傢巨頭的動作。寜德時代,全球鋰電龍頭,它在2021年推齣瞭鈉離子電池。比亞迪的話,它在力推刀片電池,而特斯拉在兩年前就推它的46800電池,各傢電池的路綫在我們外界看來好像完全不一樣。您能給我們解讀一下這些巨頭的想法嗎?
張帥: 鈉電池它是一個比較大的改進,可能連重要的材料都換瞭, 研發鈉電池更多的是想要降低成本 ,或者說換一條路綫,這個是比較大的改變。剛纔提到的 其他的電池,更多的是一些工藝上的改變 ,比如說你的CTP(無模組動力電池)也好,刀片電池也好,這些從本質上來講都是要降低成本,就是盡量減少跟發電無關的部分,這樣的話我就可以降低成本。
第一財經: 比較像技術改良,不是新的技術路綫。
張帥: 嗯,更多的是工程上或者說我們製造上的一個路徑選擇。現在鋰電池簡單的、大幅度的成本下降已經很難做到瞭,所以必須是從這些(工藝製造)方麵來挖錢。刀片電池這些其實都是減少瞭周邊的附著物。
新技術若替代鋰電 産業鏈將巨變
第一財經: 如果氫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真正的實現瞭大規模推廣,實際上它的産業鏈會跟原來的鋰電池是完全不一樣?
張帥:鋰電池是一個儲能裝置,燃料電池是一個發電裝置,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鋰電池就是充電寶,燃料電池是個發電機 。鋰電池進來的是電,然後再放齣電來,它隻是一個儲存裝置,燃料電池是拿氫氣作為燃料進來,它是反應的原料,然後把電放齣來,所以這兩個從原理上來講是完全不一樣的。所涉及的産業鏈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鋰電池更多的是一些材料,燃料電池會涉及到一些電化學的東西,還會涉及到一些機器的東西。 鈉電池跟鋰電池會共享比較多的供應鏈,而固態電池跟它們的差異就很大。燃料電池的供應鏈跟其他幾傢的供應鏈就完全不一樣 。
簡單來講,什麼叫固態電池?就是已經沒有液態電解質瞭,那電解質就不一樣,沒有液態電解質,自然就沒有隔膜瞭,它的正負極也都不一樣。
燃料電池則會涉及到它自己的供應鏈,它自己的電堆,就是發電反應的場所,它可能要有提供空氣流道的雙極闆,然後發生電化學反應的膜電極,還有把空氣打進去的空壓機,把氫氣進行循環的氫循環泵,它實際上你可以理解成像是一個發電機的狀態。
第一財經: 氫燃料電池和固態電池如果取代鋰電池的話,那麼也就意味著産業鏈中的正極負極還有電解液,包括它上遊所有的産業鏈都會發生一個顛覆性的變化。
張帥: 首先這個變化不會那麼快發生。第二,如果確實發生的話,的確是這樣,因為真正大傢共享的材料其實不多。
續航力強 邊際成本低是氫燃料車最大優勢
第一財經: 相對傳統的鋰電池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車有什麼優勢?
張帥: 優勢主要是兩個,第一燃料電池充放電速度快,就是加氫5分鍾我就加滿瞭,正常情況下我能跑七八百公裏,極端情況下我能跑1000多公裏, 續航能力是沒問題 的。加氫時間短,對於商用車來講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多重型卡車我是要連軸轉的,我不可能說開8小時充電8小時,然後再接著下去,我最好是加滿油接著開,換人不換車。
另外, 鋰電池的邊際成本是越來越高的,燃料電池的邊際成本是越來越低 。也就是說,鋰電池車如果越來越多,我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就要越建越多,這樣必然會帶來對電網的衝擊,電網可能要增容,可能要增加各種各樣的配置。也就是說,鋰電池車的比例越高,我電網的負擔就越重,鋰電池車的用量越大,對於貴金屬材料的需求就越大,對鋰和鈷的需求量也越大,然後還要考慮各種各樣的迴收問題。
但是氫燃料電池是反過來的,它的邊際成本是越來越低的。你車少的時候,我加氫站建設不方便,氫氣也不多,但是車越多就跟油一樣,一旦形成一個固定網絡之後,我再增加這個車其實就不構成邊際的基礎設施成本瞭。
氫燃料車大規模爆發 就在2023 年
第一財經: 但這個産業現在還沒起來,還在初步的階段?
張帥: 中國目前正處於一個爆發的前夜。2021年底的時候,中國政策的細則逐漸落地,2021年整個中國上牌的氫燃料車一共是1200多台,今年業內覺得應該有個萬台級彆,但是這個量跟鋰電池車比起來還小很多,鋰電池車的數量是一兩百萬台。
第一財經: 氫燃料車有沒有可能會像幾年前的鋰電池車一樣,有一個迅速發力的階段。
張帥: 它是需要一個很長的基礎設施的醞釀過程, 我們認為爆發的時間應該就是明年。
中國的基礎設施,其實這兩年一直在建加氫站,政策的細則在2021年年底已經逐漸落地。今年開始很多地方都會有燃料電池車能見得到,所以我們認為它的爆發應該是明年。
投資氫燃料産業最大風險是 買太早
第一財經: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您更看好哪一個賽道?
張帥: 鋰電池因為規模足夠大,産業鏈足夠長,本身還在穩定增長,所以這當中是容易找到一些被大傢能普遍關注的,有增長的標的。而燃料電池就更適閤那些喜歡看從0到1的投資思路的人。
燃料電池現在基本上一年1000台車,未來中國,光重卡一年就100萬台車,從1000台車到100萬台車,增長空間是足夠大的。但是它的缺點是目前隻有1000台車,那也意味著這個行業的關注度是不高的,就有可能會發生,很多人都不關注, 隻有你關注,那你買入的時點很可能在左側,也就是太早瞭 。
投資鋰電産業最大風險是 預期落空
第一財經: 鋰電池産業會不會有被顛覆的風險,鋰電池從1990年開始研發成功,直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瞭,它會不會被取代,或者說有低於大傢預期的戴維斯雙殺?
張帥: 從技術上來講的話,被取代並沒有那麼容易。化學電池的材料,大傢其實已經都試過一遍瞭,跟它最接近的,現在看起來的話,也就是在交通領域嘗試的固態電池,在儲能領域嘗試的鈉電池,但這些事情傳統的電池廠商也都在做。所以 從技術上來講,替代會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而且找到替代方嚮的這些人,很有可能都是跟傳統電池企業有關係的。
鋰電池現在最大的風險可能就在於增長跟預期的差異。很多人對這個行業是預期很高的,按照目前的估值,很多企業是要連續翻番,纔能夠把估值恢復到一個正常製造業的水平。 利潤沒有達到預期,或者低於預期,這個我覺得可能是行業裏最大的風險 。
市場增長最快是氫燃料 最穩健仍是鋰電
第一財經: 這麼多的技術路綫,您覺得哪個將來的空間最大?哪個是增速最快?
張帥:從交通領域的話,我覺得鋰電仍然會保持高速成長。因為幾年內,還沒有其他的能源形式可以替代鋰電在乘用車領域的應用。從增速上來講的話,氫燃料電池的增速肯定是更快的,畢竟是 一個是從 到1 ,一個已經從1 到10 瞭。固態電池則取決於它自己的技術進展,能不能做到足夠高的循環次數,成本要可接受,我覺得這都是需要去持續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