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7:27:00 AM
張邦昌(1081年-1127年11月1日),字子能,永靜軍東光縣(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錶人物。進士齣身。
宋徽宗、宋欽宗朝時,曆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金兵圍睏東京時,力主議和,跟隨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前往金國,請求割地賠款,力主議和。
靖康之難後,受到金國強立為大楚皇帝,建立“僞楚”,曆時一月。金國撤兵後,迎接元�v皇後入居延福宮,還政於宋高宗趙構,受封檢校太傅、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建炎元年(1127年),迫於叛國之罪名,終被賜死。
公元1168年,在中原延續瞭一百多年趙傢政治文明在北宋未年被崛起的草原文明金人給乾趴下瞭,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
其實,就北宋的滅亡來說,其根本動亂的根源在確實在野蠻的金朝,眾觀整個北宋王朝的君王中,除瞭宋神宗到宋徽宗在軍事上用人略差外,政治上比明清的皇帝不差。即便是北宋亡國皇帝宋徽宗時代,仍有救濟的,如官辦的慈善養育堂。
據史料記載:宋朝徵兵,仍要考慮對民生的影響,不是男丁全入伍的。幾韆萬人口,宋朝隻能保留四十萬左右的軍隊,和野蠻草原民族全民皆兵不一樣的。也就是說,當時的北宋不是沒有能力抵抗金兵的入侵,而是在徵兵製度上太過於人性化造成的。
靖康之恥後,金王朝消滅瞭北宋王朝,當時整個中原地區都陷入瞭巨大的權力真空。為瞭更好地維護中原地區的穩定,當時的金朝皇帝就選擇瞭一個適閤當皇帝的漢人,來管理中原漢地,這個人就是張邦昌。
當然,張邦昌這個人雖然有些趨炎附勢,但卻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登基稱帝,便藉口詐病一再推委,甚至以自裁相對。
見敬酒不吃吃罰酒,金國索性一做二不休以屠城相要挾,如果到初七張邦昌還是不肯當皇帝,或者是城中的官吏軍民不擁戴他做皇帝,那麼就先殺大臣,再縱兵血洗汴京城,意思就是逼迫張邦昌就範。
見此金人放齣狠話,百官為求自保也隻好紛紛來拜請張邦昌早日即位,以免除殺身之禍。事到如此,張邦昌見局麵已臨近不可收拾,為瞭救萬名於水火之中隻好趕鴨子上架瞭。
靖康二年三月初一,張邦昌入城。文武百官數韆人,士庶百姓上萬人都擠在城門口等著看他。為瞭掩人耳目,他自尚書省慟哭上馬,至闕庭又慟哭,及幕次更帝服,少頃,北麵再拜謝恩。金使跪進冊命國璽,再拜謝。接著宣布“大楚”王朝建立,就這樣,僞楚皇帝張邦昌登上瞭曆史的舞台。
不過,登基當日,仍有大宋統製官宣贊、捨人吳革起事反抗,卻當即遭到金人的鎮壓屠殺。
完全是被完顔傢族脅迫的張邦昌非常不配閤,即使當瞭皇帝以後也是一心希望恢復大宋王朝,對於皇權他是一點都不敢染指。
不僅將辦公地點設在文德殿(皇帝的辦公地點為紫辰殿和垂拱殿),將辦公桌椅西嚮放置(皇帝的座位是南嚮放置的)。他堅決製止朝廷官員嚮他跪拜行大禮,當有的官員為瞭巴結討好而對其跪拜時,他必定“東麵拱立”。他與朝廷官員開會聊天時自稱為“予”而不是“朕”,公文往來時用“手書”而不是“聖旨”。凡此種種,都充分證明瞭他堅持為臣而非為君的禮製,始終是與朝廷官員們以平級關係相處。
王時雍是推舉他成為皇帝的首席功臣,也可以說是他的心腹和死黨,可是當王時雍以皇帝專用的“陛下”稱呼他時,他絲毫不留情麵地將其狠狠訓斥瞭一番。後來金國大軍準備返迴北國,已經身為“皇帝”的他卻身服縞素,率領滿朝文武,親自嚮其時已身陷金軍牢籠的徽、欽二宗遙拜送行,並且傷心欲絕,涕淚俱下,完全是為人臣子的禮儀。
張邦昌被推上皇位,前後共三十三天。隨後金軍一撤走,張邦昌立刻大赦天下。當得知流落的康王趙構於南京即帝位後,張邦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朝見請罪,直接交權退位瞭。
史料說當時魏處官員王時雍,徐秉哲提醒告誡過他將來勢必騎虎難下,還絕對政必無善終。但是張邦昌還是毅然還政,獻大宋國璽,立康王,請宋哲宗元�v皇後垂簾。並在手書中闡明“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張邦昌明知還政還的是身傢性命,卻依然毫不猶豫。
因為張邦昌等人對保留北宋的民心和士氣、以及財産土地等影響很大。這樣康王趙構,也就是後來宋高宗纔有資本在僞楚政權的基礎上重建南宋王朝,可以說張邦昌是高宗即位的首席功臣,不僅赦免瞭他的死罪,並封他為嚮安郡王。
可是,由於張邦昌畢竟是當過皇帝的人,按照古代的倫理道德肯定於世人所不容。果然,沒過多久新生的南宋朝廷內外便齣現的一緻反對聲音。
所謂眾怒不可犯!高宗並不想傷張邦昌性命,不僅幾次以權宜為名替張邦昌開脫。後來實在抵不住輿論的口水,隻好將張邦昌被貶為節度副史,後貶為昭化軍節度副使,安置於潭州(今湖南長沙)。
高宗雖然沒有從諫殺張邦昌,但是未必沒有殺他之心,隻是礙於還政的麵子。但是張邦昌如果有什麼把柄被抓住,自然也難逃一死。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張邦昌還是犯瞭男人最容易犯的錯誤。
以前張邦昌入主內庭的時候,宋徽宗的一個嬪妃靖恭夫人李春燕等十餘名女眷曾被賜給張邦昌,且立為僞後。歸宋以後張邦昌自然不能認這個名分,但二人情誼尚在。一日邦昌酒後,仿佛又招惹瞭這位李夫人,李夫人裸著雙臂鑽在瞭張邦昌懷裏說,“大哥,如今已經這樣瞭(又是宋朝宮人),就不要再敘舊情瞭。”但李夫人卻不是個不念舊的人,她親自將張邦昌扶上瞭車,又安排瞭乾女兒陳氏陪侍。後來張邦昌迴東府,李夫人還私下裏去送過他。
徽宗是高宗的親爹,當時雖然被俘,卻尚在人間,張邦昌這是在招惹皇帝的小媽。雖然皇傢嬪妃轉賜臣子也不能說沒有先例,但這個時候顯然就被用做把柄。高宗先不動聲色的抓瞭李夫人,嚴刑逼供,讓她指認張邦昌的罪狀,最後張邦昌得瞭個比莫須有還莫須有的告發,史書僅得“詔數邦昌罪”五字,不知何罪。高宗便賜死張邦昌,殺王時雍等,完成鞦後算賬。
金史裏定性此事:康王已即位,罪以隱事殺之。隱事二字用的巧妙。金國因此另立傀儡建大齊,乃是後話。
建炎元年五月,高宗令馬伸列舉張邦昌罪狀並賜死,九月,張邦昌登平楚樓自縊而亡。
其實趙構挺同情張邦昌,由於,他是被權臣擁立起來稱帝的,不妥協也沒辦法。在張邦昌正法以前,就宣布瞭:“張邦昌賜死,不予株連九族。”然而,他卻不知道自己創瞭封建社會的曆史上朝廷擅殺知識分子的先河。
看到大宋王朝死灰復燃的情況,金王朝不得不再次發兵中原,而後在中原地區重新扶植瞭一個漢人的王朝,這就是劉豫的僞齊政權。
現在很多人都說張邦昌是賣主求榮,但是作為筆者想說的是,如果是我知道將來或被殺,一定跟趙宋王朝死磕到底。然而,張邦明知道自己會被處死,仍然義無反顧還政於趙構,這說明張邦昌是個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