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1:43:30 PM
3月17日晚間,華米科技公布瞭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據數據顯示,該公司2021財年年報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1.38億人民幣元,同比下降39.76%;營業收入為62.50億人民幣元,同比下跌2.85%。
業績下滑之際,又受到美股大盤影響,華米科技當天收盤下跌4.49%,報價2.98美元,接近52周最低2.35美元。迄今為止,華米科技年內纍計下跌近42%。
作為小米生態鏈中首傢赴美上市的公司,如今股價卻遠低於發行價11美元,個中緣由,或許能從財報中窺見一二。
齣貨量增長放緩,自主品牌利潤占比仍不足一半
據財報數據顯示,華米科技自有品牌Amazfit和Zepp 2021年全年齣貨量增長達59.6%,收入增長達45.8%。而全年纍計齣貨量則位列全球前五,超過瞭市場的整體增速。
雖然全年錶現亮眼,但Amazfit和Zepp第四季度的齣貨量增長卻有著明顯的下滑。數據顯示,華米的自主品牌在Q1、Q2和Q3都取得瞭強勁的成績,分彆為同比增長111.1%、114.3%和89%,但Q4同比增長僅為14.3%。
這主要是因為疫情對全球的影響仍在持續,以緻芯片供應緊張,進而製約瞭企業産能。據公眾號道亦有道經濟采訪資料顯示,缺芯導緻供貨期拉長瞭,原本交貨期為16周左右的核心芯片,現在基本要延長到40周左右。且芯片的成本也在上漲,行業普遍提升瞭10%-20%,如果是緊急調貨,價格還會更高。
這自然會對華米産品的生産周期帶來影響,導緻該公司在假期期間的産量低於市場需求。
同時,華米科技還在擴展海外業務,數據顯示,該公司2021年在北美地區的齣貨量增長超過瞭200%。然而疫情可能會延長其産品到達目的地的物流時間,尤其是海外市場,而這不僅會增加公司的成本,也會影響到齣貨量。
此外,雖然華米可穿戴設備在全球的銷量數據可觀,但其仍難和頭部力量競爭。據中商情報網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以高達34.9%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其次分彆為小米、三星、華為及Imagine Marketing。而這五大廠商一共占據瞭市場的六成多,剩下的不到四成由其他玩傢來分,這對於單一業務綫的華米科技來說,可謂是不小的挑戰。
而齣貨量增長下滑直接影響到瞭華米的營收和利潤,數據顯示,該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6.62億元,同比下降16%,歸屬於公司的淨利為3630萬元,同比下降69%。
與此同時,為瞭更好的推廣品牌,華米進行瞭全球營銷和推廣活動,以及海外員工招聘,以緻成本不斷上升。數據顯示,該公司Q4營銷費用同比增長30.2%至1.521億元,營業費用同比雖有所降低,但僅下降瞭0.1%,為3.106億元,占當期收入的18.7%。
雖然據華米CFO鄧成錶示,第四季度其自主品牌産品貢獻瞭46.5%的收入和毛利潤,其去小米化之路似乎有所成效。但由此來看,小米産品的貢獻營收仍占瞭一半多,可見華米要擺脫對小米的依賴,未來的營收仍可能會受到影響,其財報數據中也披露齣,Q4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小米手環齣貨量下降所緻。
且據華米的資産負債錶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12月31日,其庫存分彆為約12.18億元和約12.49億元。據財經新知資料顯示,小米産品的齣貨是嚴格按照訂單進行的,不太可能存在大規模的庫存積壓,換句話說,華米自有品牌的銷量可能並不理想。
如此大的庫存不僅會占用企業流動資金,電子産品的價格也很容易隨著積壓時間延長而降低,因此時間越長、庫存越多,華米科技的損失就會越大,也會進一步對淨利造成影響。
且在産品方麵,華米科技一直被網友戲稱為“錶海戰術,總有一款適閤你”,可以說華米不是在研發新産品,就是在研發新産品的路上。截至去年6月,華米科技自主品牌Amazfit智能手錶産品涵蓋7大係列,31款在售産品。
“錶海戰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客戶提供更為自由和高性價比的選擇,也幫助華米更好的以價格區間來與對手競爭。但同時,這側麵說明瞭華米旗下尚沒有能夠“一炮而紅”的産品,因此他需要進行探索、投入研發,來尋找一個更為強力的立足點。
押寶大健康,會是華米的靈丹妙藥嗎?
依托於小米成長起來的華米科技,其營收的背後總離不開對小米的依賴。據曆史數據來看,從15年至18年,小米産品貢獻的收入分彆占比97.1%、92.1%、78.8%與66.9%,即使到21年第四季度,仍占有不小的比例。
從其財報披露的信息來看,該公司在進行前瞻性陳述中,將與小米的閤作視為可能産生重大差異的因素。
雖然在3月16日,小米官方發布公告稱將“小米運動”應用更名為“Zepp Life”,使其成為由華米獨自運營的運動健康應用,這看起來似乎是華米在加速“去小米化”。但在2020年10月末,華米宣布與小米的戰略閤作協議將再延長三年,可見短期之內,華米依然無法脫離小米。
此外,在可穿戴市場內,華米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和蘋果、華為等巨頭相比,要想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發展海外業務,對於“還沒有現象級産品”的華米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因此,華米選擇瞭押注大健康領域。
伴隨5G技術加速到來,與生命健康、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加速融閤後,各種可穿戴設備加入健康等管理應用,在推動行業高速增長的同時,為更多用戶帶來全新的科技和健康體驗。整體來說,以智能手錶、穿戴耳機等為核心的可穿戴設備經過多年培育,這將是智能手機以外最大消費科技市場之一。
此前,華米將公司的英文名字改為Zepp Health Corporation,其CEO黃汪錶示,這個新的名字能夠更好地反應公司對於“科技連接健康”這一使命更加深入的承諾。
但眾所周知,大健康領域成本投入較高。單以醫美來說,中信建投梳理發現,在醫美機構總成本中,營銷渠道和銷售費用分彆占50%和20%,加上耗材、運營、人工等支齣,醫美機構的淨利率普遍隻有1%至10%。
雖然大健康領域廣大,已經逐漸發展成近10萬億元市場規模的産業,可據醫學界智庫的數據顯示,500強企業榜中已大約有1/5的玩傢參與,其中不乏阿裏、京東等巨頭。而華米先發優勢有所欠缺,業務也還在投入期,加之自主品牌還需大比的研發投入,可想而知,對華米科技的成本投入也會加大。
總的來說,於華米而言,選擇賽道不僅是為瞭更好的發展,更需要嚮外界證明,他有足夠的實力自主造血。選擇大健康這條賽道,對華米科技來說既是趨勢所在,但同時考驗也不少,如何在這個領域挖掘更大的增長潛力,或許也是重塑華米科技新價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