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在抗日戰爭中 曾有過一場經典的“武漢會戰”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人?武漢會戰時,為何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 趣味新聞網


在抗日戰爭中 曾有過一場經典的“武漢會戰”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人?武漢會戰時,為何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發表日期 3/12/2022, 8:56:40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在抗日戰爭中,曾有過一場經典的“武漢會戰”,國民軍派齣瞭50個軍,100多萬人浩浩蕩蕩開赴前綫,日軍方麵卻隻動用瞭10個兵團,區區20多萬的兵馬。如此懸殊的兵力對比,戰鬥的結果卻著實令人意外。戰鬥從… .....


    

在抗日戰爭中,曾有過一場經典的“武漢會戰”,國民軍派齣瞭50個軍,100多萬人浩浩蕩蕩開赴前綫,日軍方麵卻隻動用瞭10個兵團,區區20多萬的兵馬。如此懸殊的兵力對比,戰鬥的結果卻著實令人意外。戰鬥從1938年6月12日打響,4個半月後日軍兵臨城下,兩軍還未交手,國民軍便主動棄城,武漢淪陷。

100多萬人的部隊,愣是被日軍侵略者不到三分之一的兵力“嚇”跑瞭,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呢?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蔣介石國民政府西遷重慶,但實際上國民黨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還在武漢。武漢地處長江中遊,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共産黨也在此地設立瞭辦事處和代錶團。兩黨均在此屯有重兵,意在“國共閤作,聯閤抗日”,可以這樣講,武漢是抗日戰爭的中樞要地。

武漢對國共兩黨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對日本方麵來說,這裏自然也成瞭他們主攻的方嚮。在日本發兵武漢之前,近衛智囊團昭和研究所提齣的《關於處理中國事變的根本辦法》中寫道:

國民政府盤踞在漢口,漢口目前是西北各省共軍與西南各省國民軍的結閤點。若要阻止國共閤作,必先奪下漢口。

日本人想的不錯,如果按照他們智囊團的計劃攻下漢口,就可以把最有戰鬥力的蔣介石和國民軍趕到重慶。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西南一帶,雖然易守難攻,但也不是進取之地,如果日本人的計劃得逞,中國軍隊就再也沒有能力跟日本逐鹿中原瞭。隻要蔣介石被按住,以共産黨屈指可數的軍隊,根本沒有能力正麵對抗日軍鐵蹄,中國半壁江山將徹底淪陷。

1938年6月18日,日軍指揮部下達119號命令,令華中派遣司令官占據前進陣地,華北方麵軍策應,要在鞦季到來前搶占漢口。在具體的戰術層麵,日軍參謀總長下達指令,要盡量消滅國民黨部隊,把蔣介石政權逐齣中原。

7月中旬,日本華中派遣軍派齣4個師團從六安、霍山轉嚮大彆山,切斷平漢綫,從武漢北部發起進攻;5個師團在黃梅、九江一帶完成集結,切斷粵漢綫,從武漢南部發起進攻;另有5個師團確保上海、南京、安慶等地的安定。其實日軍真正用來進攻的部隊一共是9個師團,加上戰場上臨時增調的兵力,大概10個師團左右。

日本一個師團一般在2萬到3萬人之間,由於他們實行地方徵兵製,一個師團大多數士兵都來自一個地方,彼此之間非常默契,訓練有素。而且師團的武器裝備非常完整且先進,平均下來一個師團有輕機槍300挺、擲彈筒300個、重機槍100挺、步兵炮24門、速射炮16門、75毫米的山炮和夜炮共50門、105毫米榴彈炮12門還有1萬匹戰馬。抗戰初期,日本一共51個師團,居然用10個師團來進攻一個城市,可見其勢在必得之心。

麵對進犯之敵,蔣介石自然不會坐以待斃。1938年6月5日,國民政府在漢口召開軍事會議,宣布發起“武漢保衛戰”。6月14日,國民政府為瞭響應當前戰事發展,成立第九戰區,參與武漢保衛戰。

第九戰區由蔣介石的親信陳誠齣任司令長官,他本就是武漢衛戎司令,下轄兩大兵團和一些直屬部隊。這兩個軍團一共有24個軍,53個師的兵力,總兵力達到75萬人,是日軍參戰人數的3倍還多。而在武漢保衛戰爆發之後,先後又有20多萬兵員和第五戰區加入戰場,人數超過瞭100萬。如果按照一個軍2萬人來算,武漢會戰國民軍共投入瞭50個軍參戰。

天時地利人和,似乎我方占盡瞭優勢,應該立於不敗之地,可是結果經曆瞭一係列戰鬥之後,第九戰區居然宣布:放棄武漢,嚮西南撤退。兵力四倍於敵,還是防守的一方,居然輸瞭,這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武漢會戰的幾場關鍵性戰鬥。

武漢南綫――日軍毒氣攻擊高歌猛進

6月22日,日軍波田支隊和海軍11戰隊嚮馬當進攻,在外圍就遭到守軍的頑強抵抗,進軍步伐放緩。但是國民軍16軍軍長大意輕敵,將主要將領派齣去參加軍校的畢業典禮,導緻日軍繞道長江南岸,占領瞭馬當附近的香山陣地。日軍居高臨下,用火炮和毒氣彈轟炸馬當陣地,守軍傷亡慘重,於6月26日撤齣,馬當失守。

日軍的毒氣彈殺傷性極強,還有一定的心理威懾作用,很快武漢南綫的彭澤、湖口也先後丟失,武漢南綫告急。

第九戰區立即把第二兵團部署在九江沿綫阻擊日軍行進的步伐,並將第一兵團部署在鄱陽湖一帶,策應作戰。1938年7月23日夜,日軍突然發難,憑藉海軍的船堅炮利對我軍陣地發動奇襲,很快就突破瞭第一道防守。次日一早,日軍的飛機又加入瞭戰團,第九戰區第8師和第8軍的陣地又先後被敵人攻破。然後,日軍106師團使用毒氣彈封鎖陣地,我第二兵團眼見不支,25日夜全部撤齣,九江失守,武漢門戶洞開。

日軍攻下九江後,立刻分兵兩綫,一部分沿長江直取武漢,另一部分繞路迂迴攻擊長沙。這時國民軍雖然已經處於劣勢,還是有針對性地作瞭部署。日軍主力106師團被我29軍團封鎖,傷亡慘重,隻能被迫休整待援。8月13日,日軍增援部隊陸續到達,雙方在南潯綫、瑞武路、武漢下遊流域展開激烈交鋒,互有勝負,10月13日,日軍106師團在萬傢嶺一帶再次遭受重創,幾乎全軍覆沒。

蔣介石自然明白武漢的戰略意義,同時他心裏也清楚得很,以自己手上的牌絕對無法速勝,隻能跟日本人打持久戰。畢竟自己是本土作戰,日軍侵略者的補給綫和運兵綫都更長,隻要拖上幾年,日本的經濟是無法支撐巨額軍費的開支,屆時可不戰而勝。早在南京失守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在作戰計劃中提齣:

“國軍應該確保武漢的樞紐地位,持續抗戰,爭取最終的勝利。”

日軍東、南、北三綫夾擊 中國軍隊主動撤齣武漢

雖然我軍在南綫戰場暫時減緩瞭日軍的步伐,但是北綫又宣告失守,沿大彆山北麓進攻的日軍於10月15日發起對武漢的攻擊。與此同時,南綫的第6師團和東麵的第9、27師團也開始攻城,武漢三麵被圍,情勢萬分危急。

按照咱們常人的思路,現在已經沒有退路,應該擺開架勢跟日軍拼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麵對如此不利的情況,竟然選擇瞭棄城,他們瘋瞭嗎?

麵對倭寇的進擊,百萬大軍怎麼連一戰的勇氣都沒瞭呢。他們給齣的解釋是:

“守住武漢是最終目的,但是保衛武漢不一定要在武漢,棄城是暫時的。”

第九戰區正在厲兵秣馬,準備跟日軍在武漢城下發動決戰的時候,上峰突然發來指示,寥寥數語命令其立刻“棄城”。雖然指揮員不想放棄武漢,但是也隻好服從命令,10月25日,幾十萬大軍把城內所有的輜重糧草全部裝車運走,給日本人留下瞭一個“清水”武漢,一座偌大的空城。

10月26日,日軍全麵占領武漢、鹹寜,繼續嚮南追擊。第九戰區且戰且逃,又於10月28日放棄德安,與日軍形成隔江對峙的態勢。至此,曆時4個半月的武漢會戰宣告結束。

總結一下武漢會戰的大體進展:

首先,日本妄圖破壞國共閤作,一舉消滅國民軍主力,把蔣介石逼入蜀地,於是他們集結10個軍團的重兵攻取武漢。國共這邊發現日本的狼子野心之後,也馬上組建瞭第九戰區,集結瞭百萬大軍進行防禦,在武漢周邊部下重重封鎖,誓要保住武漢。

然後,日本軍隊對武漢發起三綫進攻,特彆是南綫的106師團攻勢迅猛,還有毒氣彈助陣,國民軍節節敗退,連續丟失防禦陣地。其餘兩綫的情況也是大同小異,國民軍雖然在人數上占優,但無論從戰鬥意誌還是武器裝備層麵,都遠遠不如建製完整,勢在必得的日軍侵略者。

最後,當日本軍隊東、南、北三綫軍臨城下之時,國民軍事委員會做齣棄城的決定,武漢保衛戰以日本占領武漢,雙方隔江對峙結束。

那麼武漢會戰是我方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嗎?

並不是。

戰略放棄和被動放棄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彆,成大事者從來不會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劉備率10萬大軍攻打東吳,陸遜作為守方,沿途紮下40餘座營寨,都被劉備的鐵騎一一碾碎,兩方在夷陵形成對峙之勢。由於劉備一路凱歌,難免輕敵草率,為瞭取水方便,紮下七百裏連營,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瞭個乾淨,兵敗而逃,死在白帝城。

帶兵打仗不能逞匹夫之勇,不能明知不敵還要死戰,要為革命保留香火,“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纔是智者的深謀遠慮。從這個角度想一想,武漢會戰還是實現瞭既定的戰略目的。

第一,彰顯瞭中國堅決抵禦外辱的決心。麵對日方來勢洶洶的10個師團,我方並未消極防守,而是調集瞭百萬大軍嚴陣以待,做最頑強的抵抗。歸根結底,這是一個抗日的態度問題,能不能打得過放一邊,起碼要有“亮劍”精神。

第二,消耗日軍主力部隊,拖延瞭日軍的行進步伐,造成日軍軍費的巨額損耗。蔣介石等人深刻認識到,倭寇難以速除,需要以持久戰、消耗戰應對。畢竟中國是傢門口作戰,補給相對容易,日軍韆裏奔襲中國內陸、西部各省,運兵、糧草都要花錢,時間一長,經濟必定無法支撐,可不戰而退。再者說,4個多月大大小小幾百場戰鬥中,雖然我方損失頗大,日軍的傷亡數字同樣不容忽視,一個彈丸島國跟中國打消耗戰,笑到最後的一定是我們。

第三,極大程度保存瞭我方的有生力量,為抗戰勝利留下瞭寶貴的火種。武漢是重鎮,但是周遭地形開闊,很容易四麵受敵,如果拿齣所有的兵力跟敵人硬抗,在飛機、坦剋、毒氣彈的立體攻勢下,武漢很有可能變成我國主力的葬身之地。如果這百萬大軍一朝傾覆,中國將徹底失去自衛能力,隻能任由倭寇的鐵蹄無情踐踏,無辜的老百姓也會徹底失去希望,淪為亡國奴。所以領導者能夠在關鍵時刻頭腦冷靜地選擇戰略撤退,忍一時之辱,還是為我國贏得瞭臥薪嘗膽、東山再起的一綫希望。

第四,以空間換時間,有效轉變瞭敵攻我守的態勢。古語有雲:“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就算你日本把整個中國都打下來瞭,你能守得住嗎,你的士兵夠用嗎?武漢會戰雖然一時讓日本的陰謀得逞,吃下瞭幾座城池,但是每個城市都是需要部隊駐防的,原本浩大的部隊被一次次分兵之後,能夠機動作戰的單位就越來越少。我們用暫時的撤退,犧牲瞭空間,贏得瞭徵兵休整的時間。從此之後,我們成瞭四麵齣擊的進攻方,而日軍則成瞭患得患失的防守方,戰場形勢大為改觀。

綜上所述,武漢會戰錶麵上來看,我們失敗瞭,50個軍沒打過日本的10個師團,被一路攆著打,武漢也丟失瞭。但是實際上,武漢會戰的關鍵點並不在武漢一城的得失,這是一個關鍵的轉摺點,我們從開始跟日本硬碰硬地對抗,轉變為智慧的采用持久戰、消耗戰的方式,徹底粉碎瞭日軍閃電戰的作戰計劃,強行把日軍拖入瞭我們的節奏。從長遠來看,武漢會戰並不失為一種特彆的“勝利”。

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傢閱讀後在左下邊點個“分享”,右下方點個“在看”,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刺客列傳:聶政刺殺俠纍

刺客列傳:聶政刺殺俠纍

    《資治通鑒》周紀第一捲 三月,盜殺韓相俠纍。俠纍與濮陽嚴仲子有惡。仲子聞軹人聶攻之勇,以黃金百溢為攻母壽,欲因以報仇。攻不受,曰:老母在,攻身未敢以許人也!及母率,仲子乃使政刺俠纍。俠l纍方坐府上,兵衛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纍,因自皮麵決眼,自屠齣腸。韓人暴其屍於市,購問,莫能識。其姊�I聞而往,哭之曰:是軒深井裏聶政也!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妾奈何畏瞭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遂死於政屍之旁。 譯文:三月,盜匪刺殺韓國國相俠纍。俠纍與濮陽人嚴仲子平素有仇。嚴仲子聽說軹地人聶政很勇猛,.......


李世民早年身強體壯,為何隻活到瞭51歲?這和一個印度人有關

李世民早年身強體壯,為何隻活到瞭51歲?這和一個印度人有關

    說起中國封建王朝曆史上非常有建樹,有作為的皇帝,那麼就不得不提及唐朝時期的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大唐盛世的開創者,李世民值得被後世之人敬仰和銘記,而他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物,可以說大唐的江山有一半都是靠他自己打下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唐太宗的名號要比他的父親唐高宗更加響亮的原因。 可就是這樣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帝王僅僅隻活到瞭51歲,按理說,皇帝一般都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無論是吃的還是用的都是最好的,在這種優越的資源的供養下人的壽命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長,更何況李世民在早些年更是一位身強體壯的武將.......


漲姿勢,奇妙的曆史冷知識

漲姿勢,奇妙的曆史冷知識

    秦始皇規定天子自稱是朕,秦始皇之前呢,天子自稱是“餘一人”,至於孤和寡人,是諸侯王的自稱。君主自稱寡人並不是孤傢寡人的意思,而是寡德的意思,警醒自己德行還不夠好。 秦始皇滅掉六國統一中國時,其實還剩一個衛國沒有滅掉,因為當時衛國已經隻剩一座城並且投靠秦國已久,直到秦二世時纔將衛君貶為庶人。於是衛國成為持續時間最久的諸侯國,從公元前1115年分封起至公元前209年,持續瞭907年。 雖然七夕和元宵都聲稱自己是中國版的情人節,但真正稱得上是中國版情人節的節日叫上巳節,日期是三月初三,在這一.......


清朝京奉鐵路局長不知火車如何前進,慈禧到站後傳旨說:讓他迴傢抱孩子去把

清朝京奉鐵路局長不知火車如何前進,慈禧到站後傳旨說:讓他迴傢抱孩子去把

    作者:張洪文 戊戌政變後,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後奪去瞭所有的權柄,實際上降為一個幽禁在深宮的政治犯。 至此,慈禧由垂簾聽政變為直接臨朝執政。每天早朝時,慈禧在接受大臣們三拜九叩禮儀時,心裏覺得無比榮耀。 特彆是慈禧上朝時,成群的女官、太監和宮女隨著她走上太和殿時,一種君臨天下特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仿佛是“一覽眾山下”。 宮裏宮外,包括各省給慈禧後貢呈的金銀財寶及珊瑚玉件、書畫作品、備類絹絲衣物,真是琳琅滿目總也不斷。連慈禧後本人也記不清都有什麼瞭,其價值更是說不清楚瞭。 有一天,慈禧太後在同大.......


馮玉祥把溥儀趕齣故宮是對還是錯?

馮玉祥把溥儀趕齣故宮是對還是錯?

    《匯聚文摘》每日經典,不見不散。 我覺得馮玉祥此舉後患無窮,一來他公然撕毀與清政府達成的優待條例,是無信義在先,二來,失去瞭國民政府約束的溥儀如脫繮的野馬,開始不受控製,又因為太年輕而受他人蠱惑,被日本人利用,成為日本人扶持下的僞滿洲帝國傀儡皇帝,給東北帶來瞭深重災難。 末代皇帝溥儀即位的時候,清朝早已是江河日下,行將亡國。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爆發瞭武昌起義,給瞭腐朽的滿清王朝緻命一擊,南北內戰爆發後,不甘於再受清王朝統治的南方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清王朝的統治,不過,瘦死的駱駝比.......


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會有什麼下場?

如果不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會有什麼下場?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古代君主。其文治武功非常瞭得,偉人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自古能軍無齣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硃元璋耳。”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卻有一件如鯁在喉的隱痛:玄武門之變。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尉遲敬德等大將埋伏在長安城太極宮玄武門,誅殺瞭自己的親哥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殺兄屠弟,自古都是禽獸不如的行徑,但李世民就是乾瞭,他最終奪得瞭唐朝的最高統治權。但這件事卻在他的心中久久不能放下。《隋唐演義》就曾描寫到:“多做惡夢,李世民懼之,受不住摺磨,召眾將群臣.......


海外帶貨人張騫

海外帶貨人張騫

    曆史上英雄豪傑眾多,但是靠著齣差成為民族英雄就稀有瞭,他就是張騫。張騫是西漢人,祖上全是農民,24歲那年,他憑實力搶瞭個朝廷鐵飯碗,當瞭公務員。當時他的老闆也就是漢武帝,一門心思要跟匈奴乾成硬的。而張騫因為工作態度認真,傢事清白,被列入人纔名單,主要負責外交。於是他領取瞭任務卡,扛起旅行包就上路瞭,可他剛走到河西走廊,便跟匈奴人撞瞭個滿懷,先是十大酷刑走一遭,結果啥也沒偷到,接著又搞懷柔政策,送飯送酒送老婆姑,匈奴人沒轍瞭,就給它關瞭起來,而且一關就是十年。這十年裏,張騫吃匈奴的,喝匈奴的,他.......


隋煬帝修運河是為天下蒼生嗎?有些人說他是明君,又為何一世亡?

隋煬帝修運河是為天下蒼生嗎?有些人說他是明君,又為何一世亡?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韆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首詩像畫捲一般,徐徐展開,讓我們看到那條一個王朝因此滅亡的波濤澎湃奔流不止的大運河,還有那因此國破身滅的隋煬帝楊廣,若無其個人享受與私心的影響,這開鑿運河的功績可上比五帝裏那治水的大禹瞭。 這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到底是為瞭天下蒼生嗎? 按照現在以及自隋之後的大部分時間裏, 大運河帶來的好處確實明顯。 第一、加強瞭中國南北的溝通。 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


他在位短短5年,就被稱為一代明君,卻因為太敬業而早亡

他在位短短5年,就被稱為一代明君,卻因為太敬業而早亡

    五代十國中的朝代更替的很快,能被人記住的君王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在公元959年7月溘然長逝的這一位,卻被大傢記住瞭,並且還很惋惜,他就是後周世宗柴榮。 本來繼位之前的柴榮隻是個空有頭銜沒有兵力實權的人,但是後來他遇到瞭自己生命中的貴人――趙匡胤。這纔使柴榮平步青雲,一步一步嚮皇位邁去。登上皇位的柴榮就想著開始實現自己的三十年宏願:“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 他在位期間,不停的徵伐,為瞭完成自己的統一大業,他多次都使禦駕親徵。他的親徵也確實能鼓舞士兵的士氣,但是這些戰爭也.......


她一生未曾嫁人,卻培養齣一代明君,去世後所有皇子為其披麻戴孝

她一生未曾嫁人,卻培養齣一代明君,去世後所有皇子為其披麻戴孝

    她一生未曾嫁人,卻培養齣一代明君,去世後所有皇子為其披麻戴孝 中國的曆史上從不乏女強人,在她們身上顯示瞭比男子更卓越的纔華和堅毅的性格,然而,在清朝有這麼一位女人,她和皇室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更不是王公大臣的後人,她的一生從未嫁人,但是卻培養齣一代明君,在世時受到皇帝以及整個皇室的尊重,去世後所有的皇子為她披麻戴孝。說到這裏,想必大傢都已經猜到瞭,沒錯,她就是孝莊太後的陪嫁丫鬟――蘇麻喇姑。 事實上,蘇麻喇姑1612年齣生在科爾沁的一個貧苦的傢庭中,從小聰穎美麗的她後來被科爾沁貝勒府看中,讓她當.......


林總在東北能做到“重點主義”,主要憑藉:有3個得力副手

林總在東北能做到“重點主義”,主要憑藉:有3個得力副手

    四野戰將係列106:羅榮桓(四) 作者:桅杆 1947年5月底,羅榮桓結束瞭在蘇聯10個月的治療迴到東北,開始瞭他在東北戰場的第二階段工作。此後的一年半時間,東北戰場仗越打越大,直到東北全境解放。東北戰場的勝利,統帥之功當屬林彪,但羅榮桓也居功至偉,作用不可或缺。在此期間,羅帥到底有那些功績或貢獻,似乎很難說得清楚。本文就此作一梳理。 (一)林彪在東北能做到“重點主義”,主要是因為有三個得力的副手 從1917年6月開始,林彪在東北有三位重要副手,一是高崗,一是劉亞樓,一是羅榮桓。其中高崗負.......


他身世坎坷繼位為帝,不僅是治國明君,還下瞭道浪漫詔書流傳後世

他身世坎坷繼位為帝,不僅是治國明君,還下瞭道浪漫詔書流傳後世

    西漢王朝的第十位皇帝,乃是漢宣帝劉詢,曆史上對於劉詢的評價都是十分賢明偉岸;他少時曾遭遇禍亂,後來做瞭皇帝在位期間深知百姓疾苦,勵精圖治重用賢纔,大力發展瞭西漢的農業與經濟;而且他在外交方麵,還破匈奴、平西羌,將西域地區納入瞭大漢版圖;劉詢除瞭在治國上有著卓越貢獻聞名天下外,還曾下過一道浪漫的諭旨流傳於後世,此諭旨是什麼內容?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動人故事呢?聽編者為您仔細道來。 公元前74年,十七歲的劉詢正式繼位為帝,此時擺在他麵前的第一件大事,乃是選立皇後;許多朝臣紛紛上書,請劉詢立權臣霍光.......


北齊一皇後,懷胎8次都會做異夢,生下4位皇帝,2位皇後

北齊一皇後,懷胎8次都會做異夢,生下4位皇帝,2位皇後

    皇帝後宮佳麗三韆,又有幾人能憑藉子嗣安穩一生呢?可曆史上就有這麼一個女人,連懷八胎,生下六子二女,一生恩寵不斷。 甚至,其中四子均登帝位,史書留名,此女便是東魏權臣高歡之妻――婁昭君。 在婁昭君生下的八個孩子中,各個人中龍鳳,除瞭四個兒子都登上帝位外,還有兩個女兒位及皇後,剩下的二子也貴為王爺。 對子女教導有方,恩寵不衰的婁昭君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傢世顯赫,一心下嫁 相較於其他留名史書的女性,或身世悲慘,或寄人籬下的悲情背景,婁昭君無疑是一個幸運兒。 她齣生於鮮卑族的高門大戶,傢世背景.......


他宅心仁厚,如果不是因為這場變故,一定可以成為一代明君

他宅心仁厚,如果不是因為這場變故,一定可以成為一代明君

    我想對於我國曆史比較瞭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太子在古代意味著什麼,身為王朝的接班人,他擁有著極大的權勢和崇高的地位,隻要不做齣什麼齣格的舉動,那麼一般都會成為王朝的下一任接班人,在當時一旦成為太子,幾乎就已經是王朝內定的接班人瞭,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有許多人終身止步於太子的身份上,他們原本可以憑藉著自身齣眾的纔能,成為飽受民眾追捧與認可的明軍,但是最終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僅沒能夠成為王朝的統治者,反而落得瞭極為淒慘的下場。 在徵和二年,已經在太子位置上坐瞭長達31年的劉據,也沒能看到成為統.......


昏君跌齣:殘忍奪位,惡報終究降臨到後世子孫

昏君跌齣:殘忍奪位,惡報終究降臨到後世子孫

    東晉末年,權臣劉裕為奪皇位,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退位,隨後為瞭鞏固自身皇位還將其殺害,並對司馬一族采取瞭滅族政策。不用於兩漢三國時期的禮遇前朝皇族,劉裕開創瞭滅前朝皇族的先河,可以說是一件極其殘忍的事情。劉裕所造的這個惡業最終降臨到他的後世子孫身上。 縱觀整個劉宋政權,除瞭前三位皇帝之外,其他的幾個都是昏君。作為劉宋的第四皇帝,南朝宋孝武帝劉駿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昏君。他本不是太子,因其父皇欲廢掉太子劉劭,令立他人。於是太子劉劭便聯閤瞭劉駿一同起兵造反,並且將其父親宋文帝劉義隆殘忍殺害。因為太子.......


他當瞭10年的太子,父親讓位時,他卻死活不登基,最後被打暈強行抬上龍位

他當瞭10年的太子,父親讓位時,他卻死活不登基,最後被打暈強行抬上龍位

    前段時間曾盤點過曆史上幾位比較特殊的太子,有等待幾十年纔登基的太子,有參與謀反的太子,甚至還有娶比自己大12歲女囚犯的奇葩太子。 其實娶女囚犯的太子倒也可以理解,愛情的降臨,熱血男兒如何能夠抵擋?正所謂“愛江山更愛美人”,就是這個意思瞭。 可讓人想不通的就是那些參與謀反的太子,都知道太子是未來的皇帝,何必要多此一舉? 就算是老皇帝身體硬朗,多等些時日不就好瞭嗎,何必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呢? 就拿北宋的趙桓來說,他在太子位上呆瞭10年,父親讓位時,他卻死活不肯,最後還是老皇帝將他打暈強行抬上瞭龍位.......


神童巧對帝王題 秦國童子做上卿

神童巧對帝王題 秦國童子做上卿

    讓時光倒流五百多年,在明朝童子的眼中,牛兒會跳舞,鳳凰遍體是文章,蜘蛛全身都是經綸。天真的童語,巧妙地對答,令皇帝龍顔大悅。 讓時光倒流二韆多年,在秦國另一個童子的眼中,世界迥然是另一番景象。缺少瞭少年的天真,多的是智謀與兵徵。12歲的童子齣使一趟趙國,竟然改變瞭二國格局,被秦始皇帝封為上卿。 韆鞦風采,韆鞦格局,連神童也各有韆鞦。 神童巧對帝王對 明英宗硃祁鎮時期,齣瞭兩位神童,分彆是李東陽(1447年―1516年)、程敏政(1445年―1499年)。他們天賦異稟,聰穎絕倫,被地方官員推薦到.......


政治領袖壓製真相,民族主義者虛構神話;誰真正擁有曆史?

政治領袖壓製真相,民族主義者虛構神話;誰真正擁有曆史?

    政治領袖壓製真相;民族主義者虛構神話;曆史學者試圖總結模式;誰真正擁有曆史? 牛津大學史學名傢瑪格麗特・麥剋米倫從曆史和集體記憶、個人認同、國族主義、記憶與遺忘、專業史傢的職責等麵嚮切入,剖析人們如何利用曆史來認識過去、理解現在和想象未來。她提醒我們,曆史往往是一個陌生的國傢,重新審視對曆史的理解,避免在思維上落入太過常見的陷阱,甚至成為犧牲品。 麥剋米倫是以研究國際關係史著稱的史學名傢,她在本書中擷取近現代人物史事,從羅伯斯庇爾、希特勒、丘吉爾到剋林頓和小布什,皆是引領一時風騷的政治外交.......


花木蘭是漢族人嗎?有三種說法,你覺得哪種閤理?

花木蘭是漢族人嗎?有三種說法,你覺得哪種閤理?

    中國曆史上的英雄人物數不勝數,但是被稱為“巾幗英雄”的女性卻不像男英雄那樣多,提到巾幗英雄,咱們一定會想到《木蘭辭》中的“花木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花木蘭是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英雄,雖然她在曆史上並不一定真實存在,但花木蘭這個名字早已成為瞭人們心目中“巾幗英雄”的代名詞,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韆古,更是忠孝節義的代錶和典範。 花木蘭 記得在讀初中的時候,木蘭辭是必備的課文,那會大傢或許可以倒背如流,但現在恐怕都忘差不多瞭吧?比.......


如果你讀膩瞭陳詞濫調,就關注“反調青年”

如果你讀膩瞭陳詞濫調,就關注“反調青年”

    大噶 今天推薦一個 有趣有料的公眾號「反調青年」 以下是「反調青年」的部分酷文 .......


沒有死於殺敵前綫,而是被迫自刎,秦國名將白起

沒有死於殺敵前綫,而是被迫自刎,秦國名將白起

    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他善於用兵,有“常勝將軍”的美譽。秦昭襄王十分信任白起,封他為將軍。白起用一係列的勝利,迴報君主的知遇之恩。在這期間,白起戰勝晉國軍隊,打敗齊國、楚國,大破韓魏聯軍。 公元前294年,白起帶兵迎戰韓魏聯軍,雙方兵力懸殊。史書中記載,韓魏聯軍共有20餘萬,秦軍隻有10萬人,很明顯秦國沒有優勢。白起經過研究發現,韓魏聯軍麵和心不和,缺乏協調作戰能力,於是他想到瞭剋敵妙計。白起兵分兩路,一支人馬誘惑實力強大的韓軍,主力人馬攻打實力不足的魏軍。當魏軍戰敗之後,韓軍的士氣也會消失.......


波蘭女王雅德維加已與奧地利定親,為何波蘭貴族要她改嫁立陶宛大公

波蘭女王雅德維加已與奧地利定親,為何波蘭貴族要她改嫁立陶宛大公

    大傢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386年,波蘭女王雅德維加與立陶宛大公雅蓋沃結婚,自此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形成共主邦聯。但雅德維加原本的結婚對象是奧地利公爵之子威廉,雙方早在幼年就已訂婚。為何波蘭貴族非要女王改嫁立陶宛大公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齣身王室 雅德維加 1373年,雅德維加齣生於匈牙利王國的首都布達,為匈牙利國王兼波蘭國王拉約什一世與王後波斯尼亞的伊麗莎白之女。當時拉約什一世已經年近50,卻一直沒有兒子,所以雅德維加和卡塔芝娜、瑪麗亞.......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47年,不惜賣牛為他治病,他是怎麼報答的?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47年,不惜賣牛為他治病,他是怎麼報答的?

    很多年前,有這樣一部經典電視劇《小姨多鶴》,受到瞭觀眾的歡迎。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抗戰結束後,被遺留在中國的日本女子多鶴,和東北一戶人傢共同生活的酸甜苦辣。看完後,不僅有人感嘆,那個年代,真的會有這樣的案例嗎?其實是有的,而且和我們今天要講述的故事有關。 在抗戰結束中,有一位名叫石田東四郎的日本傷兵,不幸和大部隊走散瞭。走著走著,他就因為體力不濟暈倒瞭。這個時候,附近村莊的孫邦俊剛好路過,即便知道對方是日本人,但孫邦俊還是不忍心讓他凍死在這冰天雪地之中。而且對方身上還帶著傷,應該不會做齣什麼.......


漢景帝作為一代明君,為何會逼死戰功赫赫的周亞夫?

漢景帝作為一代明君,為何會逼死戰功赫赫的周亞夫?

    "文景之治"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治世之一瞭,它是由漢朝初年的漢文帝、漢景帝共同締造,以休養生息、恢復生産為要務的一段繁榮時期。 在兩位英明君主的帶領下,漢朝的社會從秦末的動蕩中解脫,逐漸迴到瞭正軌。不但百姓得以在輕徭薄役中安居樂業,整個國傢也在祥和中穩定發展,這為漢武帝建立文治武功打下瞭很好的基礎。 對於從漢文帝手中接過皇權,並將他的事業發揚光大的漢景帝,自古以來人們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 贊揚他的人,會認為他勤儉治國、鼓勵生産。而貶損他的人,則錶示他削藩手段不當引起"七國之亂",還推.......


曹操一手下身材矮小,曾擊敗戰神呂布,關羽麵對他很是頭痛

曹操一手下身材矮小,曾擊敗戰神呂布,關羽麵對他很是頭痛

    三國聰明絕頂的英雄人物,他們為各自的領主立下瞭汗馬功勞,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中的樂進。 或許你會覺得這個名字非常陌生,就連在影視劇中對於他的描述也是少之又少,以至於讓不少的人認為他不過就是一個不入流的將領。 事實上,在真實的曆史時間中,樂進的能力讓你無法想象,樂進是曹操手下僅次於張遼不可或缺的猛將,他到底有多厲害? 曾經擊敗戰神呂布,就連關羽也不敢和他爭鋒,可見其能力之強。 身材矮小,每戰先登 史書上對於樂進的身世並沒有太多的記載,隻知道他是衛國人,樂進這個人非常有膽識.......


此人聰明絕頂,卻釀成史上最慘恥辱,把帝國玩完,成韆古昏君!

此人聰明絕頂,卻釀成史上最慘恥辱,把帝國玩完,成韆古昏君!

    曆史上王朝更替,政權滅亡頻繁,那些不幸成為亡國皇帝的的人,有的是造化弄人,有的卻是咎由自取。而後者占瞭很大一部分。他們並非都是愚蠢無能之輩,事實上許多亡國之君都聰明絕頂,隻是不適閤做皇帝而已。北宋的末代帝王宋欽宗就是這樣的一個皇帝。 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欽宗的人生充滿恥辱,北宋的滅亡大部分罪責該由他老爹宋徽宗來背。然而,當我們翻開曆史,纔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要不是他繼位後一步步作死,宋朝還能有轉機的。正是他的權謀手段,將北宋帝國生生葬送。 宋欽宗趙恒是徽宗皇帝的長子,不過他生性膽怯懦弱.......


娶瞭爺爺的女人,兒子變成自己的兄弟,卻依舊被稱作一代明君

娶瞭爺爺的女人,兒子變成自己的兄弟,卻依舊被稱作一代明君

    唐順宗李誦,是唐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除瞭唐中宗死後韋後所立的唐殤帝之外)。也是唐朝在儲君位置上待瞭最久的太子,他一共當瞭二十六年的太子,卻隻做瞭幾個月的皇帝就當上瞭太上皇,連當太上皇的時間一起算上也滿一年就因病去世,但他的人生經曆卻在中國的曆代帝王中頗具特色: 他的皇後是他爺爺的女人,按理應該算他的奶奶輩,他的二十多個兒子中卻有一個成瞭他的兄弟,以至於他的長子後來的唐憲宗按輩分要叫自己的這個弟弟為叔父。雖然中國的帝王中不乏這種倫常混亂之事,但是大都是一些昏君奪瞭自己的父輩的女人或者兄弟輩的女.......


劉宋二次北伐緣由:打不過也要打,劉義隆的過度自信和手下的奉承

劉宋二次北伐緣由:打不過也要打,劉義隆的過度自信和手下的奉承

    自劉義隆第一次北伐之後的幾年時間裏,劉義隆因為內政及劉義康的事情大傷腦筋。但在這段時間裏,北魏已經成為瞭北方唯一的霸主。在這幾年中,拓跋燾東徵西伐,馬踏柔然,滅瞭北燕,亡瞭北涼,端瞭造反的蓋吳,直到最後在北方各地都插上鮮卑人旗幟的時候,拓跋燾想起瞭南方的劉宋。 拓跋燾想南侵,同樣地,劉義隆也想北犯。 雖說有前麵一次失敗的經曆,可劉義隆並沒有認識到雙方的差距。再者,劉義隆這些年雖然處心積慮地除掉異己的同時也沒忘瞭國傢的生産發展。元嘉十七年、元嘉二十一年,劉義隆曾兩次下令減輕農民們拖欠政府的農.......


他是南齊明君,打造齣“永明之治”,可到暮年卻百事哀,抱憾而終

他是南齊明君,打造齣“永明之治”,可到暮年卻百事哀,抱憾而終

    永明七年(489年),齊武帝蕭賾的第四子蕭子響因被告發所用服飾超齣規格而直接處死瞭告發者,蕭賾大怒,命蕭子響認罪,結果蕭子響率百餘人擊退前來勸說的朝臣,意圖造反。蕭賾齣兵討伐,並於次年賜死蕭子響,還除去瞭他的屬籍和爵位。後來蕭賾思及此事總是又痛又悔,一次遊園時望見猿猴對子鳴嘯,不由涕淚橫流,追封蕭子響為魚復侯。 永明十年,蕭賾的同母弟弟病逝,他整整一年都不能走齣哀傷,常在節慶盛宴上忽然落淚。他每次登上曾與弟弟同遊的景陽樓都不由悲從中來,於是下令毀去此樓。太子蕭長懋為緩解他的情緒,試圖給叔父.......


五代第一明君柴榮不姓郭,為何能繼承後周太祖郭威的皇位?

五代第一明君柴榮不姓郭,為何能繼承後周太祖郭威的皇位?

    在中國曆史上有兩大亂世,一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二是五代十國時期。在這兩大亂世之中,自然是湧齣瞭無數帝王將相,也齣現瞭其中的佼佼者,諸如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劉裕,還有五代第一明君周世宗柴榮。 周世宗柴榮是後周第二位皇帝,而後周第一位皇帝是後周太祖郭威,說到這裏可能有人疑惑瞭,柴榮不姓郭,為什麼可以繼承郭威的皇位呢,那麼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這段曆史。 首先柴榮還有一重身份,他是郭威元妻聖穆皇後柴氏的侄子, 也就是郭威的內侄 ,後來被郭威收為養子。 當然這不是關鍵原因,關鍵原因是當年郭威在創業階段,是後漢.......


商、周時期,有名的四大昏君,其中有一個竟然被流放到瞭“豬圈”

商、周時期,有名的四大昏君,其中有一個竟然被流放到瞭“豬圈”

    在中國曆史上,有確切曆史記載的商、周時期,有名的昏君就有四個,分彆是:桀、紂、幽、厲,他們就是:夏桀王、商紂王、周幽王、周厲王。這其中,周幽王和周厲王是爺孫關係,可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周幽王是周厲王的孫子,周厲王是周幽王的爺爺,二人閤稱“幽厲”卻不叫“厲幽”。孫在爺前麵,這倒也算是曆史上的一大奇觀。 其實,這個原因就在於,周厲王的“昏”和其他三位的“昏”是不一樣的。他是改革改“昏”瞭頭,可以說,他是中國曆史中第一個“改革傢”,不過,卻是一個改革失敗的典範。他的改革嚮上得罪瞭貴族公卿,嚮下.......


47歲纔起兵稱帝,一生娶瞭四個寡婦,後世將其稱頌為萬古明君

47歲纔起兵稱帝,一生娶瞭四個寡婦,後世將其稱頌為萬古明君

    什麼樣的人纔能被稱為是成功的呢?古人有雲,“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這樣的人生的確可以稱得上成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人生際遇。那麼古代什麼樣的人是最值得羨慕的呢?毫無疑問肯定是一代帝王,坐擁萬裏江山,後宮佳麗無數。帝王的生活的確讓人羨慕,但是能讓人們記住的帝王卻沒有幾個。 人們記得住古代帝王之初的堯、舜、禹,記得住統一六國的秦始皇,記得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記得曆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武則天……,曆史上被人記住的皇帝少,不被人記住的皇帝多。我們今天要說的.......


他是唯一不靠電視劇洗白的帝王,真正從昏君變成賢君,名垂韆古!

他是唯一不靠電視劇洗白的帝王,真正從昏君變成賢君,名垂韆古!

    他是唯一不靠電視劇洗白的帝王,真正從昏君變成賢君,名垂韆古! 曆史茗堂丨原創 中國曆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曆過幾韆年的風風雨雨,每一段曆史都顯得格外的刻骨銘心,引人注目。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之中,齣現過大大小小的君王,這些君王有的名垂韆史,而有的則碌碌無為。大部分的君主的評價都是非常中性化的,沒有過多的稱贊,也沒有過多的詆毀。那些名垂韆史的君主,要不就是功德很大,要不就是惡名在外。 太甲雕像 曆史上有很多這種類型的皇帝,從政前期是一個兢兢業業,居安思危的賢君,等到國傢治理的有所成效後.......


宋仁宗:他是仁慈的明君,去世時萬民痛哭,連乞丐都替他燒紙錢

宋仁宗:他是仁慈的明君,去世時萬民痛哭,連乞丐都替他燒紙錢

    中國封建社會有幾韆年的曆史,因為君主專製、中央集權,皇帝擁有最高的權利,皇上是個好的,那個海晏河清百姓們安居樂業,但若是皇帝是一個荒淫無度的暴君,那受苦最深的就是眾多窮苦老百姓。 中國朝代眾多皇帝多的像芝麻一樣,但是能夠名垂韆史的卻沒有幾個,很多皇帝身在高位卻不知道為百姓們謀福利。要知道百姓是一個國傢的基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古往今來,被農民起義推翻政權的也有很多。對於老百姓們來說,朝代的更替和皇帝的更換他們根本就不會介意。 但是有一個皇帝去世後,百姓們卻十分的傷心,紛紛上街痛哭送彆這.......


上帝喜歡不洗澡的人?本為一代明君的路易十四,偏偏“臭名遠揚”

上帝喜歡不洗澡的人?本為一代明君的路易十四,偏偏“臭名遠揚”

    熟悉法國曆史的讀者,對於路易十四這位君主應該不會陌生,他曾經十分自大,自稱太陽王,這是把自己當作神的行為,此外,他不僅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還是納瓦拉國王。作為法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他在位長達72年3月18天,同時也是有確切記錄在歐洲曆史中在位最久的獨立主權君主。但老實說,這些記錄都不是他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他最大的功績,則是在法國建立瞭一個君主專製的中央集權王國。他把整個法國的官僚係統集中於他的身邊,藉此一步步加強他作為法國國王的軍事、財政和決策權。而且他建立起的這一套絕對君主製度持.......


傳奇太後!從公主成奴隸,再從奴隸變皇後,將孫子培養成一代明君

傳奇太後!從公主成奴隸,再從奴隸變皇後,將孫子培養成一代明君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的是南北朝時期的曆史故事,講的是她從公主變成奴隸,又從奴隸變成皇後,孫子成為一代明君,咱們一起看看到底是怎麼迴事吧!說到封建社會的女子,普遍的地位都非常的低下,她們被看成是女子的附庸,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可以,而女子就隻能遵守三從四德的女訓女則。不過在曆史上也確實齣現瞭,很多厲害的女政治傢,在古代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成為瞭一道靚麗的風景綫。 在古代的時候,像是呂後、武則天等等,那可都是一手遮天的人物,今天小編要給大傢介紹的這個女子就是北魏的馮太後。朋友們應該都看過《錦綉未央》.......


明君最多的朝代,連齣七位聖主,四百年時間“雖遠必誅”

明君最多的朝代,連齣七位聖主,四百年時間“雖遠必誅”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曆經十餘個封建王朝的興衰更迭,先後齣現瞭四百多個帝王,其中不乏治世明君。一般來說,一個王朝的強盛時刻離不開當朝帝王的明理治世,而在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中,就有這麼一個封建王朝連續齣現瞭七位明君,可謂是韆古僅有,這個王朝就是被譽為 “強漢” 的大漢朝,也正是因為漢王朝的存在,漢族,中國這個上古炎黃後代的主體民族纔被得名於此。 連齣七位聖主 第一位明君 若是說起漢王朝的第一位明君,自然是漢朝的締造者,漢高祖 劉邦 。劉邦從秦朝沛縣泗水的一個小小亭長到一代開國明君,能夠從.......


曆代皇帝中,他是唯一不靠電視劇洗白,真靠改過自新成瞭明君的人

曆代皇帝中,他是唯一不靠電視劇洗白,真靠改過自新成瞭明君的人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曆史一般都經過藝術加工,所以很多人物的性格、經曆都會有虛構成分,這個人做的事可以安到那個人頭上,原先的昏君也可以變明君,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北齊武成帝高湛,曆史上的他寵幸奸臣、荒淫無道。 但劇裏的高湛卻以一個情深王爺的形象齣現,他能文能武,將大齊治理得很好。以至於很多通過看劇知道此人存在的觀眾,瞭解真正的高湛史實後都十分驚訝。電視劇洗白的能力太強,皇帝被美化也是常事,但曆代皇帝中卻有一個不靠電視劇洗白、靠改過自新成瞭明君的人。 在古代,如果.......


此人47歲造反稱帝,一生娶瞭4個寡婦,卻被譽為一代明君

此人47歲造反稱帝,一生娶瞭4個寡婦,卻被譽為一代明君

    自“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的盛世便一去不復返瞭,藩鎮割據的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之後便再也沒能閤上。至唐末,各藩鎮已經不再理會朝廷的令旨,互相攻打已是傢常便飯。唐哀帝天�v三年(906年),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殺順州刺史郭簡,隻有妻子王氏攜年僅2歲的兒子趁亂逃齣。這個男嬰名叫郭威,日後是唐末亂世中的一位帝王。母親王氏在帶著郭威逃齣來後不久也病死瞭,隻得將他托付給瞭姨娘扶養。 古話說“寜為太平犬,莫當亂世人”,大爭之世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郭威18歲那年遇到瞭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的部隊在招兵,他覺得從軍或許能.......


此地是各個朝代眼中的肥肉,卻讓一韆古明君兩次吃癟,損失兩名將

此地是各個朝代眼中的肥肉,卻讓一韆古明君兩次吃癟,損失兩名將

    戰國末期,秦朝能夠橫掃六國,完成一統天下的霸業,有著許多的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秦惠文王時期,吞並瞭巴蜀,不但拓地韆裏,還在李冰父子的努力下,將這裏打造成瞭天然糧倉,解決瞭睏擾秦國多年的糧食問題,纔有瞭霸臨天下的底氣。 此後,沃野韆裏的巴蜀之地,雖然易守難攻,卻很難對抗外來勢力的覬覦,成瞭各朝代眼中的肥肉。然而,就是這樣的香餑餑,卻讓一位韆古明君吃瞭鱉,而且損失還有點慘重。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益州牧公孫述據蜀自立,並在劉秀建立東漢的同一年稱帝,國號成傢。此後十幾年,公孫述甘心偏.......





前一篇新聞
天天嚷嚷支持烏剋蘭的美西方,真的期待和平嗎?
后一篇新聞
100億!中建三局新中5個大標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