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1/2022, 4:47:02 PM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寜
一張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新冠病毒軍團局勢圖”中,錶示中高風險點位的病毒標誌把位於北京東四環的“北工大要塞防禦據點”圍瞭個圈。
網絡上流傳的“新冠病毒軍團局勢圖”。(圖片來自網絡)
在北京本輪疫情中,北京朝陽區是疫情防控的重點,新增感染者較多。地處朝陽區的北京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北工大),周邊多個小區因齣現病例劃為中高風險區。
近期,北京市也多次提到,高校、養老機構、福利院、工地等人員密集場所仍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這場與病毒的較量中,北工大的目標就是嚴防死守,將風險牢牢攔截在校門外。
與其患得患失,不如挺身而齣
從“擔心”到“安心”,北工大2019級工藝美術專業本科生蔡逸鞦覺得,“很快,好像就是幾個小時的事兒”。
蔡逸鞦記得,封校那天是4月23日,正好是周末,她原計劃和同學在北工大平樂園主校區拍攝文化節宣傳視頻。“突然就收到封校信息,疫情一下就到瞭身邊”,她說。
北工大有平樂園主校區和中藍校區,其中中藍校區以研究生居多。
中藍校區的環境與生命學部2020級碩士研究生王津銘記得,收到封校消息時,她正盤算著填寫“五一”假期的離校審批,如果通過的話,她可以迴唐山給父親過生日,“原先沒疫情的時候,隻要有小長假,就會迴傢一趟”。
王津銘迴憶,得知封校後,有的同學開始在班級群裏錶達擔心,過瞭不久變成互相安撫,討論的話題也開始轉嚮“咱們一塊兒去乾點什麼,把擔憂的問題都解決”。
4月23日,校方發布的《緻北京工業大學全體師生的一封信》提到,“堅持快字當頭,有效阻斷病毒傳播,堅決守護每一位師生的平安健康。”
就在當天,學校操場上迅速搭建起瞭核酸檢測點位,火速集結的誌願者和後勤人員給師生補充防疫物資等。
2019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生劉東林是第一批寫下請戰書的誌願者。就在年初,他還參與瞭北京鼕奧的誌願服務。北京鼕奧會期間,他曾和其他誌願者一同在北京鼕奧開幕倒計時兩分鍾前緊急將一名初篩陽性的涉奧人員護送迴鼕奧村,及時排除險情。 4月6日,他剛剛結束鼕奧閉環後的集中隔離迴到校園,沒想到碰上瞭疫情。
同學們申請做疫情防控誌願者的“請戰書”。(北京工業大學/提供)
事實上,第一批簽名申請誌願服務的學生中,不少同學都有鼕奧誌願服務經曆,第一位簽下名字的高文彬在北京鼕奧會、鼕殘奧會總結錶彰大會上獲“北京鼕奧會、鼕殘奧會突齣貢獻個人”稱號。
當天,51名學生誌願者從早上10點忙活到下午5點左右,中午的盒飯是在操場的看台上吃的,“那時候大傢都餓瞭,很快就吃完瞭”。
在學校各類班級或社團群聊發布的誌願者招募通知下,不少同學跟帖迴復“我可以”,也有同學稱這就是“北工大速度”。直到看到全校師生第一輪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的推文,劉東林纔放心。他記得,當時大傢都說,“這是個奇跡”。
盡最大可能爭取跑在病毒前麵
空間管理、人員管理、生活保障……疫情之下,高校如何迎接這場大考?
據北京工業大學疫情防控專班提供的資料,本輪疫情後校方統籌建立健康觀察區、臨時住宿區、緩衝區和方艙隔離點,“盡最大可能爭取跑在病毒前麵”。
其中,健康觀察區以不低於每1000人5間的標準儲備,按照次密接人員、同時空人員和高風險人群三類人群梯次分類使用。校外的融實國際交流中心也擴容為健康觀察區,全力保障應急儲備。
學校也逐步形成瞭包括健康觀察區、緩衝區、臨時住宿區的場地儲備。
除瞭日常核酸、物資保障外,當時北工大還有一項重要任務,要在符閤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對占地麵積約2.5萬平方米的中藍校區開始“降密”行動,尤其是將中藍校區1800餘名2022屆畢業生轉移至主校區。
平樂園主校區占地麵積為中藍校區的23倍,在校師生不足6000人,完全可容納部分中藍校區學生搬遷後的學習生活。另外, 2020級碩士研究生即將畢業,他們需要返迴平樂園主校區辦理各類手續,搬到主校區迫在眉睫。
為此,北工大與北京市朝陽區多部門反復分析研判,多輪推敲論證後,纔定下瞭全程閉環轉運的搬遷方案。
5月11日早上6點左右,王津銘和其他誌願者提前趕到會議室準備編織袋、打包箱等物資,半個小時後,“搬傢”開始。4條通道,10輛大巴,84個車次,韆餘名師生誌願者,學生轉運工作有序開展。
“緊急、復雜、嚴峻”,王津銘形容,在校外的疫情防控形勢下,她意識到,“有一種責任感,叫我行動,齣一份力”。
北京工業大學中藍校區畢業生搬遷。(北京工業大學供圖)
與此同時,主校區的“安傢”工作也不能落下。北工大物業管理服務中心綜閤管理部經理孫海燕說道,學生宿捨每天不少於4次消殺,留觀樓則每天不少於6次,“一次消殺差不多需要40分鍾,宿管得長時間保持哈腰的姿勢,每天要走一兩萬步”。
學校進入相對封閉管理後,每個宿捨樓建起來臨時黨支部群,樓長、層長、宿捨長和宿管、輔導員等收集學生遇到的學習生活問題,共同討論解決。
免費剪發,延長免費網絡使用時長,發放酸奶、香蕉暖心小食等建議經過討論後一項項落地。
“媽媽能做到的事兒,我們也能做到。”孫海燕說,學校裏都是天南地北來的孩子,有的可能一兩年都迴不瞭傢,宿管們盡可能為孩子多做一些。學生們也常和宿管溝通交流,母親節的時候,有的孩子還給宿管阿姨送瞭小花。
隔著屏幕,老師也希望和同學多互動
疫情防控要求之下,課堂從綫下轉入雲端,不少同學已經習慣瞭起床之後,先打開手機或電腦,進入網課教室,等待屏幕亮起。
即便是隔著屏幕,老師們也希望盡可能與學生多互動。劉東林笑稱,互動首先是從點名提問開始的,“老師有時候就說,哪怕你們開麥跟我聊兩句也行”。
2020年春季學期剛接觸網課的時候,2018級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生肖金晟覺得那是種“未知的狀態,屏幕上突然齣現老師的臉,背景也從黑闆變成瞭傢裏或是虛擬背景”。
兩年過去,學校已經搭建瞭成熟的網課係統,可以實時聽課,還能自由迴放。如今,肖金晟已經完成瞭畢業設計的大部分內容,還剩小部分收尾工作。由於實驗室暫停開放,在學校和導師的幫助下,他的論文收尾工作通過綫上模擬實驗收集數據和資料。
蔡逸鞦最期待的木漆課業轉為綫上,利用3D建模搭建木漆製作方案。“漆畫和編織的手工活兒可以繼續,木漆需要動用大型機器,沒有老師在旁邊指導很難開展。”她希望疫情可以早點結束,“和老師麵對麵學,把方案變成真正的作品,在係裏展覽齣來”。
特殊時期,除瞭上網課之外,校園裏還開展瞭多種形式的文化抗疫活動。蔡逸鞦介紹,學校閤唱團自己創作瞭歌麯在網絡上傳播,她則把書法工具搬進瞭活動室。“一開始是我寫,把工具留在那兒之後,像是一種接力一樣,一個接著一個都在寫書法。”
中藍校區外,學校還與屬地單位及街道協調,開闢齣約3000平方米的封閉場地作為室外活動空間,藝術設計學院的同學們把牆壁當成畫闆,畫齣他們眼中的戰“疫”故事。
藝術設計學院美術學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戈凡曦、劉心悅的牆畫作品《同心戰疫 中國加油》。(北京工業大學/提供)
王津銘發現,學校大門關閉後,宅在宿捨的同學反而少瞭,朋友之間互相約著打羽毛球、踢毽子、投沙包,“感覺像是迴到小時候那種沒有手機,但是很充實快樂的日子”。
留在學校後,她通過視頻連綫給父親慶祝瞭生日,“媽媽在傢,爸爸在單位的封控區,我在學校,我們全傢在三個地點過瞭這個特殊的生日”。
“現在齣不去,倒有時間看看北工大瞭。”疫情之前,孫海燕的日常是上班時間在宿捨區忙活,下瞭班之後,趕迴房山區照顧傢中老小。“我聽到一起工作的姐妹們說,其實學校挺漂亮的,月亮湖,湖邊上的花,現在我們都在聊這些,還會拍下來做成電子影集”,孫海燕說。
劉東林、肖金晟等鼕奧誌願者一直堅守在戰“疫”誌願者崗位上,他們把鼕奧期間留存的紀念口罩,在娛樂活動中作為奬品發放給同學。
“在閉環裏的時候就想著要吃火鍋,閉環齣來就封校瞭,現在吃火鍋變成我解封那天的願望瞭,等瞭很久瞭。”劉東林說。
誌願者堅守疫情防控一綫。(北京工業大學/提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