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羊史記
.
看新鮮的曆史
撰文:王傢大海
編輯:吃硬盤吧
《史記·秦本紀》中關於秦莊襄王的記載少之又少,“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五月丙武,莊襄王卒”,此後便是《史記·呂不韋》中記載的關於“奇貨可居”的故事。
所有的曆史記載僅限於此,緻使我們對這個秦王知之甚少,他給我們的印象始終是軟弱無能,胸無大誌,是個可悲而可憐的人
:被人利用和牽製,被人“綠”過,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幾乎是天下男人的笑柄。不過從種種跡象上來說,他其實是一個善於隱忍而厚積薄發的人,有著極高的謀略和智慧,說是一代明君也不為過。
人生如棋,黑與白的交錯,生與死的交融,道之生,無常之變;一盤棋,你我皆為棋子,一子落下,互有輸贏,時也勢也!贏異人、呂不韋、華陽夫人、安國君、秦昭王皆互為棋子,相互影響。
從既得利益上來說,贏異人是最大的利益獲得者——登基稱王
;呂不韋由商轉政,功成名就,青史留名;華陽夫人,確保自己的太後尊位,老有所依,壽終正寢;安國君,鞏固瞭自己的太子之位,後繼有人。此盤棋,無論子落何處,秦昭王都從容應對是最大的幕後棋手。異人質趙,嬴異人本屬棄子,他生,或可被接納迴秦,秦便得到一個在磨難淬煉下崛起的優質嫡子;自滅他死,秦國就有攻趙口實,可以舉國之兵一戰滅趙。
凡事從國傢利益齣發,無論怎樣變換皆是活局。在這一步棋上,呂不韋是主要推動和實施者,秦昭王則變成一步暗棋,而最終最大利益獲得者卻是異人,你能說贏異人沒有智慧?
贏異人能成為棋局中最重要的那個“子”,難道說他真的就是憑藉如此好的氣運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的麼?
#01:
“奇貨可居”的背後是“大樹下麵好乘涼”
秦趙連年大戰,贏異人質趙生活睏窘,十分失意。在邯鄲街頭,大商人呂不韋遇到落魄的秦國質子異人,便決定進行一次政治豪賭。兩人達成政治同盟,憑藉呂氏的雄厚財力,疏通各種關係,使異人賢名傳遍列國,異人在呂不韋的謀劃下成功迴到秦國繼位秦王。這便是“奇貨可居”的故事,說的是呂不韋以手眼通天手段,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化腐朽為神奇,這是大傢耳熟能詳的正史記載。
不過大傢有沒有想過另一種可能,其實是贏異人孤注一擲,拿著風險投資方案去說服呂不韋這個天使投資方給自己投資?
故事可能是這樣的:窮則思變,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自己雖是天下第一強國的王子,但並不受母國待見,質於與秦有血海深仇的趙國,隨時都有可能性命不保,沒錢沒人沒權。在警惕心理、求生欲望的促使下,他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贏異人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首先得解決錢的問題,得找到投資的人,趙國本地富商肯定不行,畢竟兩國有著血仇。呂不韋是天下聞名的衛商,符閤選擇條件,可怎樣纔能接觸並說服呂不韋呢?作為呂氏公司的董事長,人傢可是很忙的。
於是異人讓他的漂亮女友趙姬去呂氏公司應聘當模特隊隊長,最後被呂不韋賞識,提拔成瞭私人秘書,這樣呂不韋的行蹤算是徹底掌控瞭。嬴異人還讓他的老師薛公毛公混進呂氏公司當辦公室主任和市場部經理,整天拉著呂不韋喝酒下棋聊天,搜集情報。
終於時機成熟,異人帶著風險投資方案到呂不韋辦公室,見麵之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呂不韋,獲得瞭一筆“天使投資”資金,至此,兩人達成政治同盟。
#02:
“以弱示強”博同情,“步步為營”顯鋒芒
贏異人當然明白,獲得呂不韋的資助僅僅是基礎、是外援,要想奪得嫡長子位置,必須要有內應,擺平秦國兩大勢力:老士族勢力和外戚楚臣勢力。安國君已做瞭三十多年太子,老士族對他還是很認可的,能獲得父親安國君的肯定和支持,也就能獲得秦老士族的擁護;外戚楚臣勢力則從宣太後時代開始,就成為秦國不可忽視的力量,獲得他們的支持是重中之重,
目前安國君最寵愛的正妻華陽夫人就是外戚楚臣的代錶人物,如果能拉攏到華陽夫人,便可得到父親安國君的支持,進而得到外戚楚臣勢力和老士族勢力的擁護。
要先取之必先與之,華陽夫人與安國君婚後二十多年並無子嗣,
體弱多病的安國君百年後,誰能做她的依靠,保她富貴榮華,這是華陽夫人麵臨的最切實的問題。嬴異人明確錶示願做華陽夫人的繼子,保她一生榮華。
可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子女,華陽夫人為何不選擇其他年齡較小的做繼子,而非要選擇沒見過麵且年齡將近三十歲的嬴異人為繼子,這樣既不容易培養彼此之間感情又不能掌控絕對的權力。實際上,原因有三:其一,嬴異人為自己營造的名士賢名起到作用,他對待華陽夫人果然恭敬有加;其二,嬴異人母族較弱,容易控製;
其三,秦國正處於非常時期,秦昭王老暮,太子安國君體弱多病,所以秦昭王在世之日要選齣強有力的第三代秦王繼承人,以安社稷,不可能讓秦國齣現主少國疑的狀況。
對於華陽夫人來說,選擇年齡小的王子做繼子慢慢培養顯然不閤時宜。
曆史上把呂不韋協助秦異人最終登上王位的重要原因,歸結為成功遊說安國君最寵信的華陽夫人。這本身就有失偏頗,試問當時秦昭襄王還在世呢,太子嫡長子可是將來的秦國王位繼承人,安國君尚且無法左右秦昭襄王的決定,更何況是華陽夫人一個婦人呢?所以,能贏得華陽夫人的信任隻是第一步,接著還需要安國君考察,之後再由秦昭襄王考察。不過,假如如果秦異人沒有一點能力,他能通過安國君和秦昭襄王的考察麼?秦昭襄王可是一代明君,如果異人能力平庸,他會同意異人成為繼承人麼?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秦異人之所以被立為太子嫡長子是因為秦昭襄王曾見過嬴政,並認為嬴政是天選之人,所以把王位間接傳給嬴政。從時間上來說,秦昭襄王根本見不到嬴政,秦異人是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國圍攻趙國邯鄲時逃齣趙國歸秦的,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接趙姬和嬴政歸秦,
秦趙開戰期間,趙姬母子被藏匿起來纔得以活命。所以秦昭襄王和嬴政根本沒見過麵,也就是說不可能齣現因嬴政而立秦異人這樣的說法,秦異人之所以能被立為嫡長子,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
#03:
蟄伏之下非小人,防患未然真君子
異人迴到秦國的這六年,也算是忍辱負重,如履薄冰瞭!他還做瞭三件事情以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
第一,入宗廟,行加冠禮;第二,娶韓國貴族韓夫人為妻(後稱秀麗夫人),生公子成蟜;第三,結交並提拔有能力的下級軍官濛驁、恒齕等,組成自己的軍權班底。
這三件事足以證明嬴異人深謀遠慮,絕不是泛泛之輩。
嬴異人雖年過三十,然少年為質而未行大禮(秦人二十一加冠),補辦的士冠禮便成瞭秦國王室正式承認其身份的第一道禮儀,自然是分外鄭重,
這也嚮朝野宣告瞭自己太子嫡子身份,這一點尤為重要,自此之後,異人纔名正言順。
嬴政齣生於公元前259年,他兩歲的時候,嬴異人返迴秦國,而公子成蟜生於公元前257年左右,也就是說異人迴秦國一年就娶韓國貴族之女為妻並生下公子成蟜。那麼為什麼秦異人急切的要娶韓國王室之女為妻呢?
一是要製衡華陽夫人的楚國勢力,二是防範將來會日益強大的呂不韋勢力。
贏異人生母夏太後本身齣自於韓國王室貴族,迎娶韓國王室之女,就能有效製衡華陽夫人楚國貴族勢力,而且有韓國貴族的加持,自己的嫡子地位也會更加穩固。華陽夫人畢竟幫助瞭自己奪得嫡子之位,還是名義上的母親,如果直接鏟除,自己將背上罵名,因此隻有慢慢削弱和製衡纔是上策,這也是異人的高明之處。
對於呂不韋的再造之恩,異人更是心存感激,但畢竟防人之心不可無,不他從來沒有單純到要與呂不韋共享秦國,反而認為強臣勢力過於強大便會威脅到自己的君權,必須適當遏製。另外對於嬴政,目前並不好判斷是不是可堪大任。
再者,趙姬和嬴政能不能順利歸秦尚且不知,嬴政是不是優秀的繼承人則不能預測,為秦國將來考慮,也必須娶妻生子多培養優秀的後代。
對於將來的秦王之位由誰繼承,異人並不太在意,因為嬴政和成蟜都是自己的血脈,隻要自己的血脈能傳承下去,誰繼位都一樣,但大權絕不能旁落。
異人還提拔中級將領濛驁、王陵、麃公、壁、王翦等將領,組成自己的軍事人纔班底,這樣文有呂不韋,武有濛驁,一相一將,相互製衡相互協作,便可馳騁天下。
異人彌留之際,深感嬴政年幼登基王位,秦國將麵臨著主少國疑的境地,呂不韋權傾朝野後,秦有覆國之危,便留下一股遏製他的勢力以便於誅逆臣靖國難。再看看異人為成蟜留下瞭什麼:
韓國貴族集團為班底、將軍壁、薄鶮財團,這是一股足以改朝換代的力量,將來能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
當然,後期成蟜也沒浪費這一力量。據《戰國策》記載,成蟜15歲的時候就代錶秦國齣使韓國,韓國王室在內外壓力之下,最終妥協讓齣百裏之地給秦國,實際上就是白白給的立功機會,為他增加瞭在秦國內部的政治籌碼,成蟜也因此被封為長安君。
令秦莊襄王沒想到的是,後期成蟜受人蠱惑利用這股力量叛亂、禍國殃民,終緻兵敗投降,客死他鄉。更沒有料到的是嫪毐之亂,不過還好有嬴政收拾亂局,最終掃滅六國一統天下。
#04:
事實真相迷人眼,曆史正道是滄桑
首先得說說司馬遷《史記》上的一個前後矛盾的記載,《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道,“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明確記載瞭秦始皇是秦莊襄王的兒子。而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卻有“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司馬遷之所以有這種前後矛盾的記載,是因為他搜集到的資料本就矛盾,司馬遷本人也弄不清楚到底哪個對,或者他根本不想弄清楚,於是都寫瞭下來。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以後,建成瞭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法治國傢,都以法治依法治,法律完備製度森嚴,宗室子女法律身份的認定更是有著嚴格的法律製度,呂不韋想要在秦王繼承權上投入全部資産,由商轉政,就必須熟悉秦國繼承法。
在一個法製至高無上的國傢,在涉及國本的根本問題上,精明如呂不韋這樣的人,絕不敢以身試法。
另一方麵,身為秦王繼承人的異人從小接受的是法治教育,他對與自己有切身利害關係的王位繼承法更是清楚明白。
《呂不韋列傳》中說“姬自匿有身,至大期生子政”,“大期”就是婦女足月分娩的日期,但有一個事實是:秦朝是以十個月為一年,漢朝初期也是十個月為一年,但後期是十二個月一年。如果大期理解為十個月或者十二個月,那麼嬴政就一定是異人的兒子。反之如果趙姬已經懷孕,在古代要到第二個月纔能確認懷孕的事實,這個時候趙姬被獻給異人,那麼嬴政就不會在正常孕育的“大期”後齣生,而是會在趙姬和異人同居後八個月早産,我們也說過異人是極其聰明的人,他是有繼承權的秦國王子,對自己身份和血統是非常清楚和敏感的,特彆是在女方不是秦國人,孩子齣生地是在外國的情況下,怕是比誰都在意。
退一步說,即使異人真的糊裏糊塗,但他身邊的醫官一定會懷疑。異人在邯鄲做人質,雖然因秦趙兩國敵對而不受禮遇,又因為不受秦國關心而潦倒失落,但他在邯鄲還是有府邸,有車馬隨從的,
他的工作和生活也有隨從官員和傭人侍候,其中應該有醫官,如果趙姬是早孕豈能瞞得過他們。
再退一步講,盡管醫官被收買瞭,事情也瞞不過異人身邊的“女阿”(傢臣和老媽子),她們一輩子在王室宮內工作和生活,熟悉王室婚姻,懂得獻姬娶女的規矩和門道。以古代獻姬的慣例而言,呂不韋獻趙姬給異人,是要“謹室”的,就是將所獻之女單獨居處,確認她沒有身孕,再送齣去,經過“謹室”的趙姬到異人府邸後,醫官號脈,老媽子查月經,試問如何隱瞞得過去?趙姬成為異人的妻妾,工作人員要做登記,有孕以後,更是要做登記,這些記錄要送到鹹陽宮廷存檔備案。
所以說,《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都是根據秦政府的正式文檔文書寫成,是可信的,嬴異人被“綠”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05:
殫精竭慮築社稷,豐功偉績震六國
秦國王位的輪番更替導緻內部人心不穩,動蕩不安,秦莊襄王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安撫人心,錶彰功臣,並布施於民。
他重用人纔,呂不韋、濛驁等一批政治軍事人纔得以施展所能,秦國在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方麵都取得瞭卓越的成就。在位期間,消滅東周國,清除周王室,掃平一統天下的障礙。還使用離間計,使信陵君被剝奪瞭兵權。信陵君滿心的憤怒無處訴說,最終鬱鬱而死,至此山東六國再也無力閤縱攻秦。
《史記·秦本紀》中對於秦莊襄王的死的記錄,隻有一個字“卒”,並沒有詳細交代。異人正值壯年卻早死一事,令後人産生瞭許多聯想。《東周列國誌》中記載“不韋以醫藥進王,王病一月而薨”,意思是呂不韋害死的;另一種說法是秦莊襄王縱欲過度而亡。個人更相信秦莊襄王是油盡燈枯,重病而亡:
十四年的質趙生涯,身體和精神遭受空前的煎熬和壓抑,那時便有痼疾在身無法根除,迴秦國的六年也是處於擔驚受怕如履薄冰的太子嫡子生活之中。從前悲觀落寞,如今卻攀上權力頂峰,這種落差感很有可能讓他的欲望産生過度的釋放,親政三年更是殫精竭慮元氣大傷。
而且呂不韋弑君這種說法不切實際,呂不韋本身就是一個功業之心極強的人,領政三年,幾經頓挫,曆經艱辛險難而拜相封侯,在秦國地位未穩,危機四伏,異人是他的保護傘,在這種情況下,他斷不會冒著誅九族的風險跟趙姬苟閤而去弑君,從一個商人的角度去考慮,這是一筆不劃算的買賣。
縱觀其一生,秦莊襄王秉承祖父、父親的遺誌,宣布大赦天下,施德布惠與百姓,並東齣函榖與列國爭雄,為秦國最終兼並六國、統一天下奠定堅實基礎,是一位瞭不起的君王。
推薦閱讀:
周朝滅亡的曆史真相
“遇佛殺佛,逢祖殺祖”這麼邪惡的話, 竟然齣自佛傢高僧之口
秦國的戰狼部隊鐵鷹銳士,20萬人中隻選1600人,到底有多強大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