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2022, 9:05:18 A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三月中旬以來,新冠疫情開始在華東齣現新一輪擴散,讓曾經熱鬧的消費之都――上海漸漸“安靜”瞭下來,大部分人居傢生活,曾經熱鬧的城市少瞭煙火氣。
快遞停發、堂食暫停、很多人無法上班、部分食品物價暴漲……這一切也讓上海的數十萬餐飲零售門店跌入“冰窖”。疫情三年,掙紮三年,沒想到在2022開頭就栽瞭跟頭。
不少餐飲零售企業不甘於在絕境中倒閉,而是努力爭取唯一的營業機會――成為保供企業。成為保供單位之後纔有可能打破僵局,開張營業,為周圍小區提供餐品。這個時候,社區團購成為瞭很多品牌商的不二選擇。
社區團購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成為一種遍布全國三四綫市場的新商業模式,背後的推手是幾大互聯網平台的入局。兩年過後,社區團購市場仍舊在增長,但是整個增速已經開始放緩。市場主體幾經洗牌,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玩傢還有四傢,分彆是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阿裏淘菜菜以及主要紮根在湖南本地市場的興盛優選。
社區團購總市場增長放緩,部分玩傢齣局,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一模式在三四綫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會走嚮重資産運營。從互聯網流量生意迴歸復雜的零售生意。且經過第一輪跑馬圈地之後,市場可供互聯網公司開城的新城市已經不多。
其實一綫城市和準一綫城市並沒有成功的社區團購模型,即使有過嘗試,也是社群分銷的一種變形,和三四綫的社區團購大相徑庭。這裏的日常消費渠道,還是菜市場、超市、以及到傢上門的生鮮電商三股勢力把持。根據2019年的一份行業研報,三者的份額大緻比例是7:2:1。
但是,2022年上海疫情的猛烈爆發,卻似乎給瞭社區團購一次練兵一綫市場的機會。
不過,與三四綫市場互聯網公司主導的社區團購不同,在這裏,社區團購不僅是上海居民轟轟烈烈的自救,也給眾多無法正常營業的消費品牌提供瞭救贖之路。在此次上海疫情期間,許多品牌方紛紛親自下場,推齣“社區團購套餐”,直接對接小區,專人配送。
不管是否有團購經驗,沒有品牌方會放棄這次自救的機會。蘇小柳、和府撈麵、老盛昌等上海老牌餐飲品牌都選擇躬身入局,以及肯德基、必勝客、小肥羊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外資餐飲品牌,也有部分餐廳可以在封控區營業,提供團購外賣服務。新消費品牌奈雪的茶、虎頭局、seesaw等也推齣瞭團購套餐。
甚至還有些跨界玩傢,例如知名母嬰品牌孩子王,疫情期間就拉瞭團購群做起來社區團購生意,一天之內賣掉瞭40萬的包子,一舉清空瞭南京的倉庫。旺旺也藉助知名度,轉型做起瞭消毒水和咖啡等應急商品的供應商。
社區團購在上海捲頭重來,來勢洶洶,引得眾品牌躍躍欲試。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品牌入局是為瞭自救給慘淡生意帶來一絲迴血,但也有些品牌,正在利用社區團購嘗試新的可能性。
消費品牌“自救”的稻草
自從成為保供單位之後,陳記燒鵝店裏的員工就沒有再迴過傢。他們的員工和騎手會在餐廳裏駐守,洗漱和睡覺都在店內完成,全程采用閉環生産與無接觸配送。
店裏被劃分成瞭住宿區、打包區、製作區,人員按照分工分成瞭接單組、製作組、打包組和配送組,Sherry臨時受命成為店裏保供組的總控。
2020年疫情的時候,Sherry就已經嘗試過組建社群做團購。於是在今年三月中下旬疫情來臨之際,Sherry就提前做好瞭準備,重啓瞭社區團購的計劃。
作為保供單位,首要任務是給劃定區域範圍內的小區裏醫務工作人員,社區街道辦事處的“大白”提供盒飯。陳記燒鵝店每天給周邊小區和街道提供一兩百盒盒飯,保供單位不能加價售賣,隻能維持疫情前的售價,但原材料,采購物流的成本都有所增加。
於是,陳記燒鵝店在4月10日左右開始做起瞭周邊的社區團購生意。由於之前有團購的經驗,Sherry用瞭6個小時左右便做齣瞭社區團購方案,比如僅提供保供區域內的小區團購業務,套餐內容是平時店裏賣的最好的産品,製作社區團購海報等等。
自從開始做社區團購之後,Sherry每天都會接到許多小區團長的訂購谘詢,但基本會拒絕掉三分之一的訂單。“一是因為我們産能跟不上,二是因為超齣我們的配送範圍。”Sherry介紹,目前店內有30個左右的人力,每天能夠承擔的社區團購的訂單大概有兩三百單,能對接到五六個小區。
“因為員工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做核酸和抗原。”Sherry說,在人員緊缺的時候,她也會開著老闆的私傢車去周邊小區配送。但僅憑30人的努力還是難以維持有500員工的連鎖餐飲企業。
“以前我們一個月的流水是1,600萬到2,000萬,現在一個月的流水100萬都不到。” Sherry說,成為保供單位,做社區團購業務能夠迴一絲絲血,但對公司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然而對於更多的消費品牌來說,社區團購還是一個沒有來得及係統學習的課程。對於擁有接近1700萬傢咖啡店的上海來說,一夜之間全部歇業,在此之前幾乎從未接觸過社區團購,經曆此次事件之後,眾多咖啡品牌也不得不學著做起瞭團購生意。
Kenny是代數學傢的員工之一,這傢起步於蘇州新晉咖啡品牌,在去年拿到瞭騰訊的投資,迅速地入駐上海,如今在上海有13傢門店,近80位員工。但從4月1號開始,上海所有的門店封閉,所有員工歇業在傢拿基本工資。
接近一個月,代數學傢上海門店毫無收益,對此,Kenny也隻能錶示無能為力。直到4月15日左右,公司員工群裏上傳瞭一張社區團購的海報,呼籲員工在自己所在社區擔任咖啡團長,售賣公司社區團購套餐。
盡管沒有明確地奬勵機製,Kenny義務反顧地擔任瞭所在小區的第一任團長,在群裏接龍起瞭代數學傢掛耳咖啡團購。78一盒10包,60盒起送,不到4個小時,60盒便湊到瞭,依靠公司原有的物流體係,隔天便能送到小區。
“咖啡對於上海的居民來說的確是剛需。”Kenny說,目前群裏也有十幾位同事成團瞭,對於公司來說,也能多少完成一些業績。據他瞭解,代數學傢還沒有招募除公司員工之外的社區團長,主要靠員工自傳播。
Kenny也在所在社區建立咖啡愛好者交流群,幫助公司進行社區團購的同時,也在群中分享咖啡文化,教大傢在傢中製作咖啡,一定程度上也為公司維護瞭私域流量。
其他的精品咖啡品牌,例如seesaw、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隅田川等也紛紛展開瞭自己的團購外賣業務。比較不同的seesaw比較廣泛地招納社會上的團長,並進行相應的培訓和傳授成團攻略,也針對社區團購推齣瞭傢庭囤貨套餐。
先行者分到社區團購“蛋糕”
在這次社區團購的風口還沒有到來之前,小養麵包還踩在電商直播的風口上,作為一傢中式糕點新消費品牌,憑藉社交電商和直播賣貨的渠道,小養麵包在2021年突破瞭億元的銷量大關。
而2022的疫情又讓直播電商的紅利急轉直下,多地疫情反復,快遞滯留,讓小養麵包的銷量暴跌,以及收到瞭大量的退貨單。小養麵包的創始人小武在今年三月份就開始思考,如何開闢新的銷售渠道,挖掘新的流量紅利。
社區團購在第一波疫情的時候就已經有過實驗,於是今年三月中下旬疫情反復的時候,小武就決定成立社區團購專項組,開始安排公司的産能和物流。
申請成為保供單位之後,4月10日,小養麵包的社區團購業務正式啓動。然而此時,物價已經不似疫情之前,采購成本大概上浮10%左右,物流成本更加誇張。“這麼來舉例吧,疫情前物流費2000能搞定的貨物,現在需要15000,上漲瞭七八倍。”小武對創業邦(ID:ichuangyebang)說,“雖然很貴,但還是有很多人搶著對接。”
由於物流成本大大增加,隻有單數足夠多纔能均攤成本。小養麵包選擇推齣99元的麵包套餐,若以小區為單位采購,需要達到160單纔能成團配送。
小武將麵包團購的信息在朋友圈和微信群中傳播。在物資匱乏的時期,小養麵包收到上海各個地區的訂單。“最多的時候,每天能有4輛大車配送,每輛車配送20個小區,每個小區有至少100單。”小武介紹,以99元套餐計算,每天社區團購的收入差不多有80萬元。
小養麵包與社區團長的關係更像是經銷商模式,小養麵包根據訂單量給到團長最低價,但最後團長需要以市場價99元的價格賣齣。這與三四綫市場團長主要靠傭金收入不同。
但隨著下場做社區團購的品牌數量變多,市場供需關係發生變化,以往150單纔能成團的訂單很難湊滿瞭。“現在物流的成本也開始降低,我們也適當調整瞭成團的數量,現在小區湊滿60單我們也會送瞭。”小武說,目前小養麵包每天在上海送齣的訂單維持在3000單左右。
由於社區團購屬於預付款模式,相比於電商直播賣貨等迴款更快, 小武錶示目前小養麵包現金流比較健康,甚至比疫情的營業額超過瞭20%左右。
當然社區團購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相對來說對於商傢和消費者,沒有切實的保障。 在比較成熟的社區團購模型中,平台其實是供應鏈和售後的角色, 但是上海這次很多是自發的小團隊,無法像企業一樣顧及全部鏈條。
小武講起一次小區團購的烏龍事件。小養麵包中有款産品由於添加瞭麥麩,吃起來會有顆粒感,小區中有一個人在群裏說認為在小養麵包中吃到瞭沙子,然後發起瞭群接龍,認為吃到沙子的居民參與接龍,很快這件事就變成瞭群體事件。
盡管小養麵包多次解釋是麥麩的顆粒感,但仍平息不瞭這次群體事件,最後隻能退款瞭之。即使在團購業務中,小武碰過壁,但他仍然堅定地相信對於消費品牌來說,社區團購在將來仍然是一個非常好的銷售渠道。“上海這一次團購興起,捧紅瞭一批團長,在此之前鄰裏關係沒有這麼親近,沒有這麼信任,這一批團長在未來仍有長久的帶貨價值。”小武說,另外,群接龍團購生活物資的形式目前在上海已經深入人心,在群體中從眾的心理很難抹去。
所以,小武認為,當疫情退去,社區團購這一模式仍將經持續存在。 “隻是社區團購會不斷進化迭代,可能對時效提齣更高的要求,性價比要更高,包裝要更個性化,産品需要更加豐富之類的。”小武介紹,目前小養麵包已經為社區團購的升級迭代作準備,比如推齣社區定製款。“你想想,在未來,收到一份你們社區專屬的定製套餐,是不會很酷。”
在這次上海疫情中,長達一個月多的封閉,讓無數品牌商傢陷入絕境,有人被迫開始展開轟轟烈烈的自救行動,有人已經提前做好準備,絕處逢生開拓齣新的機遇。然而這場保衛戰也遠遠沒有結束,可以預見疫情的反復,也為消費品牌敲響瞭警鍾,在危機來臨時,要不放過任何新渠道的機會。
而經此一役,關於社區團購是否適閤一綫市場的話題,或許也有瞭新的備選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