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12:23:38 PM
(作者於洋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國傢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策展人)
對於當代山水畫創作而言,藝術語言與圖式個性的開拓是擺在每一位創作者麵前的課題。
畫傢孫嚮陽齣生於淮安,求學於南藝、央美,亦曾遊學海外,他的視野廣闊,錶現題材豐富,在對於中國筆墨傳統進行深入研讀的基礎上,又在創作中融入瞭個性化的思考和風格麵貌。
在他的筆下,無論是中國西部絲綢之路沿綫的自然造化和佛教勝跡,還是西部風光與黃土高原上的故園山川,都呈現齣富有個性的筆墨肌理、圖式構成與色彩錶達。
一手伸嚮學院傳統,一手伸嚮當下生活,是其藝術創作與思考的兩個方嚮,他也在這兩條路徑上走得穩健而長遠。
其山水畫作品注重圖式的創新與構成性的當代視覺呈現,同時也在勾皴點染之間將傳統筆墨融入山川造境的實景錶現之中。
於是,絲綢之路久遠的人文曆史和鮮活的當下情狀,得以在孫嚮陽的探索與思考中活化和延展,這也正顯現瞭當代山水畫介入曆史與現實的獨特智慧。
我期待並相信,孫嚮陽在這條路上繼續執著探索,必將構建自身的藝術創作的圖式個性與風格麵貌,為當代畫壇貢獻更多的佳作、力作。
於洋 丙申年春於中央美術學院
我的自我實現 孫嚮陽 我始終都試圖跨界去做一些探索,也正是有這些越雷池的行動,作品變得同人們習慣上定義的中國畫似乎越來越遠。
我沒有直接跟筆墨做革命性的翻臉,但是卻與傳統定義的中國畫貌閤神離,同傳統的繪畫審美分道揚鑣。
心裏去經驗的動機一直存在,我認為新時期中國畫創作應該接受自我內在的驅動,更注重形式的特異性、獨創性。而不是一味地趨同,迎閤大眾的審美口味。
誠然,中國畫和中國書法過去在某些方麵都走在瞭西方繪畫藝術的前麵,而這也正是由於一部分具有特異思維的藝術傢遵從內心的錶達,走齣瞭傳統的舒適區,去尋找未知的藝術境地。
然而那是現象性的,理論的支離破碎和辯論的缺失,封建的閉關鎖國等客觀因素製約瞭士夫藝術的發展和擴散。
如今卻是在西方將其演繹成瞭當代傑齣的藝術作品,而我們隻是在西方藝術界形成的框架下做緩慢靠近的摸索。
我想經驗主義和保守的傳承機製,官本位社會對個性自由的遏製,統攝意識和祖治意識限製瞭人們否定經驗的勇氣,從而也阻滯瞭藝術創造步伐。
如今眼看著許多保留筆墨進行新水墨探索的藝術傢滿滿的矛盾畫麵,心中既感佩又心疼,迴頭來看看自己不也是一樣嗎。
然而,另一些畫傢去筆墨化的新水墨作品大多數都掉進瞭西方繪畫的問題當中,思維方式幾乎都是西方化的,偶爾聽到的有關中國哲學的言辭或者所使用的紙、筆、墨、硯隻是作為存在的說辭。
當然無論是什麼流派都會齣現佼佼者,他們的成功證明瞭他們的藝術追求的價值。
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看到瞭中國畫存在的危機,因此從那時起就開始反思和探尋自由的錶達和主觀的呈現。
揣摩古人的感覺,沿襲古人的思維,在今天看來一定是不閤時宜的,中國畫擯棄程式化,展現人性的自由,去除功利目的,去除平庸的手法,在心靈的驅使下進行創作,任重道遠。
也許我們今天的探索是生硬的,做作的,但是我覺得是有意義的。
孫嚮陽 2021.11.7
畫 傢 簡 介
孫嚮陽(潤工)1967年齣生於中國淮安,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
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並獲學士學位,2002年至2004年留校任職於南京藝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後深造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16年遊學美國。
文化部東方文化藝術院研究員。
南京【紫園】“孫嚮陽中國畫創作室”導師。
南京金陵書畫院畫傢。
中國農工黨江蘇省畫院副秘書長
2013年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授予“世界傑齣青年藝術傢”
2011年 以生態為主題應鹽城市政府邀請舉辦"水國天趣"孫嚮陽山水畫展。
2016年鞦赴敦煌莫高窟考察采風。
2016年鼕赴美國紐約、波士頓、華盛頓等地遊學。
2017年元旦參加紐約雅博藝廊舉行的浙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等三所高校紐約大區新年聯誼會,並舉辦“孫嚮陽國畫作品觀摩品鑒”活動。(紐約雅博藝廊)
2018年作品《墨彩高原》“燦爛?中國”中國藝術傢繪畫作品法國展(法國北加萊美術學院藝術博物館)
2001年作品《濕地清華》海峽兩岸中國畫名傢作品展。(上海美術館)
2004年作品《洪荒大韆圖》江蘇省第二屆山水畫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5年作品《境界》江蘇省第六屆體育美展,並獲優秀奬(江蘇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2008年作品《傢鄉小景》第一屆江蘇省新人新作展(江蘇省美術館)
2009年作品《紫金山色》兩岸三地中國畫名傢作品巡迴展。(上海、台北、香港)
2017年作品《瑞境》獲得“朝聖敦煌”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最高奬。(廣東省深圳市民中心美術館)
2017年作品《吉祥 大青山》“藝術草原”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內濛古自治區呼和浩特美術館)
2017年《心像敦煌》"絲綢之路"翰墨通渭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甘肅省定西市美術館)
2015年《新都市印象》北京市優秀青年美術作品展。(北京今日美術館)
2016年《意象太行》"一帶一路”名傢中國畫作品中俄巡迴展。(北京、莫斯科)
2014年《水墨園林》係列作品北京經典美術館全國中國畫名傢小品展(北京經典美術館)
2015年《雲壑清流》中央美院師生作品展。(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8年《光榮老傢》"墨香詔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福建省詔安美術館)
2018年《鞦韻》"絲路情.中國夢"福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福建省福州美術館)
2018年《梵城遺韻》"入蜀方知畫意濃"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四川省美術館)
2018年《傢鄉印象》“翰墨青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山東青州美術館)
2019年作品《對話》“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榮獲最高奬(中國美術館)
2019年作品《心像須彌》“重溫經典”第四屆婁東(太倉)全國山水畫雙年展,並獲最高奬(江蘇蘇州美術館)
一百多幅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和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