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1:33:25 PM
讓“品質文化之都”更加深入人心,讓廣大市民共享東莞文化發展成果。近年來,廣東東莞深化“博物館之城”建設,加快東莞市博物館新館建設,完成初步選址、初步設計方案等工作;中國舉重博物館在石龍動工建設,將建成全國唯一的國傢級舉重項目專題博物館;深入挖掘本土名人資源,高水平舉辦“容庚與東莞”大型係列展覽,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嶺南文化、莞邑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
優質展覽滿足文化新需求
▲ 觀眾參觀“華彩宮瓷”展覽 (東莞市博物館供圖)
2月5日,“中博熱搜榜”發布瞭春節期間(含春節前)受到全國網友高頻搜索和關注的“博物館十大熱搜展覽推介”,東莞市博物館推齣的“華彩宮瓷――瀋陽故宮博物館藏清宮瓷器展”名列第五。春節期間,盡管寒氣襲人,但前往東莞市博物館觀展的民眾仍然絡繹不絕。
“華彩宮瓷”展是東莞首次展齣瀋陽故宮的文物,共展齣精品瓷器118件。為瞭更好地烘托宮廷好物,展館內布置瞭紅牆金瓦、青鬆翠竹、仿古窗花,讓觀眾宛若置身宮廷。同時,本次展覽還策劃瞭精彩的教育體驗活動。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四,身著清代風格服裝的誌願者講解員化身“格格”“阿哥”,定時定點為觀眾導覽。東莞市博物館館長李曆鬆在“雲”端為觀眾解讀,讓觀眾足不齣戶就能欣賞藝術珍品。
為瞭讓市民沉浸式觀展,東莞市博物館推齣“紫禁城傳統文化研習”劇本遊體驗,備受親子傢庭喜愛。觀眾來到博物館的第一件事就是帶孩子到“上書房”領取“奏摺”,然後在展廳闖關,討論通關密令。該館還推齣瞭“霓裳羽衣”華服體驗活動,觀眾可參與角色扮演,在紅牆金瓦間打卡留影。
2月11日晚,東莞市博物館舉行瞭2022年首場“博物館之夜”活動,持續至當晚10點,邀請觀眾夜賞“華彩宮瓷――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清宮瓷器展”等。活動預計500名觀眾參與,但當晚實際到館體驗的觀眾有八九百人。“這說明觀眾夜間逛博物館的需求很高,我們找到瞭提供服務的新方嚮。”李曆鬆說。
李曆鬆介紹,今年,東莞市博物館還將推齣4個大型展覽和6個小型展覽,其中“大唐寶藏――法門寺唐代文物特展”將首次在廣東舉行,讓虎年由“華彩宮瓷”點燃的“火焰”更加旺。“博物館是城市文明的展示窗口。東莞‘博物館之城’建設需要提供優質的文化産品,通過品質引領市民的文化消費需求。”他說,麵對“Z世代”的新需求,博物館要改變羅列式、灌輸式的展陳方式,要讓文物“說話”,讓逛博物館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
“點單配送”優化服務體係
▲ 鴉片戰爭博物館舉辦的“探索工坊”親子體驗活動(鴉片戰爭博物館供圖)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鴉片戰爭博物館共接待觀眾200.5萬人次,綫上新增粉絲30萬人。其“引流”之道在於提升質量、豐富內容,為博物館“文化之宴”提鮮增味,滿足觀眾多元需求。一方麵,以展覽為“主打菜”,推齣“道路決定命運――從鴉片戰爭走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原創展覽,展齣206件實物、331張圖片、10個視頻,被國傢文物局評為“2021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同時,堅持觀眾投票,引進14個臨時展覽,參觀者纍計達58萬人次。另一方麵,以活動為“特色菜”,用精彩紛呈的社教活動激活受眾的“精神味蕾”,全年舉辦綫下活動92場次,開啓博物館新玩法。雖受疫情影響,但觀眾熱情不減,共有1.2萬人次參與,每場活動的報名人數常常是計劃名額的3倍之多。
鴉片戰爭博物館的另一秘訣是堅持共建共享,做博物館文化産品的“廚師”和“配送員”,以流動博物館的形式走齣“深閨”,為受眾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務。該館推齣瞭“點單配送”服務,以百年黨史、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禁毒知識等為主要素材,通過流動展覽、知識講座、互動體驗等形式,精心搭配組閤好“文化菜譜”,麵嚮社會提供“菜單式”服務。全年纍計“點單量”達25場次,受眾600萬人次。《總體國傢安全觀》等專題講座在多所學校開展,一度成為“外送爆款”。
在網絡信息時代與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鴉片戰爭博物館加速推進數字化技術與博物館文化資源深度融閤,探索服務新模式,努力打造“雲端博物館”,實現“雲”展覽常態化、“雲”導賞特色化、“雲”課堂係列化、“雲”劇場藝術化。該館利用360度虛擬漫遊技術,製作瞭“盛世風尚――大唐金銀器展”等15個綫上專題展覽,12期“文物有故事”導賞活動的點擊量達70.9萬人次,“和小小講解員一起‘雲’遊鴉片戰爭博物館”等直播導賞活動纍計觀看量達970萬人次,“百年禁毒史”公開課在綫聽眾超過60萬人次,“不能忘卻的曆史”係列廣播劇播放量達45萬次。
搭建多行業、多層次博物館結構
讓博物館越來越紅火、越來越鮮活,不僅是東莞市博物館和鴉片戰爭博物館的新探索、新實踐,也是東莞市“博物館之城”建設的新方嚮、新風貌。
早在2004年,東莞就在全國率先提齣建設“博物館之城”。目前,東莞已基本建立起國有博物館與非國有博物館互為補充、多行業和多種所有製博物館全麵發展的博物館體係和市、鎮、村三級博物館網絡。全市現有博物館53個,其中國有17個、非國有36個。除瞭量的優勢,東莞博物館質的提升也非常明顯。全市共有國傢三級以上博物館10傢,與深圳並列廣東省第二。2018年,全市博物館年觀眾總量超1000萬人次。2019年,鴉片戰爭博物館接待觀眾超500萬人次,是廣東省接待觀眾人數最多的博物館,接待觀眾人數進入全國前十。
東莞不僅要讓博物館建起來,還要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去,讓文物“活”起來。去年,東莞高水平舉辦瞭“容庚與東莞”大型係列展覽活動。“展覽期間,來自社會各界感動的聲音讓我深感博物館人的光榮與使命。”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董紅說,目前,每逢節假日,東莞的博物館都會推齣係列主題活動,比如去年中鞦,可園博物館舉辦瞭“‘容’歸故裏邀明月”的“博物館之夜”活動,很受歡迎。
這樣的辦館思路,非國有博物館也在積極實踐。鬆山湖望野博物館自去年5月18日開館以來,共策劃舉辦瞭8個原創展覽,先後推齣瞭“青年藝棧”“小小藝術傢”“讀物・悅聽”“博物館裏的圖像詩”等一係列青少年及綜閤觀眾社交活動,其館藏文物先後受邀在中國國傢博物館等展齣。該館副館長金方旭說:“我們希望創新更多好的呈現形式,將博物館裏的樂趣傳遞給更多觀眾。”
接下來,東莞將加快推動市博物館新館和中國舉重博物館建設,謀劃推動龍舟文化傳承中心建設,同時扶持、引導、吸引優質博物館資源集聚,讓國有館建得更強、行業館建得更優、中小型館建得更精,形成特色更鮮明、活力充沛的博物館體係,多行業、多層次的博物館結構。與此同時,為彰顯博物館教育功能,東莞將在博物館舉辦豐富的社教活動,更好地講好、傳播好東莞故事,讓博物館成為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平台。
2022年2月28日《中國文化報》
第4版刊發特彆報道
《廣東東莞“博物館之城”什麼樣》
責編: 陳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