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2:13:07 AM
芒碭山之變
“反瞭!老子不乾瞭!反正現在到瞭驪山也是個死,還不如反瞭,說不定還有條活路!”
“反瞭!”
“去他娘的大秦!老子也不去驪山瞭!”
高呼聲在芒碭山裏此起彼伏。
公元前210年,芒碭山上,作為亭長的劉邦帶領著自己鄉裏的青壯年,正押解一批犯人到驪山。 可是連日來,大秦土地上暴雨連綿,行路艱難不說,犯人也逃的所剩無幾。
圖1 劉邦影視形象
秦朝律法規定,押送犯人的官員,如果沒有在規定的日期內到達,犯人和官員一律處死。
當然,如果途中齣現瞭意外,犯人逃走瞭,對於官員來說也是必死無疑的。 都說秦法嚴格,秦王殘酷,從這些律法上也能看得齣來。
秦朝的律法開始於商鞅變法,它的殘酷程度到瞭登峰造極的程度。像我們都知道的一些殘酷的刑法基本上都來自於秦國的法律。
比如車裂,也就是五馬分屍,商鞅就是被這種刑法處死的。還有殘酷的斬首啊,腰斬啊,還有韆刀萬剮等等。秦朝有名的宰相李斯,就是被腰斬的。
圖2
更加可怕的是,秦朝的律法規定的還相當細緻。比如說,秦朝的老百姓傢裏是不能有銅鐵製品的,甚至傢裏有個菜刀都會犯法。
更加過分的是,秦朝的法律規定,如果老百姓沒有把垃圾倒到指定的地方,也會被砍掉雙手。想想都覺得恐怖,也難怪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那麼短瞭!
麵對嚴酷的秦朝律法,劉邦一行人知道是在劫難逃,乾脆反瞭算瞭。
那麼官府為什麼會命令劉邦押解犯人到驪山呢?
劉邦知不知道他們要去參與的土木工程,將會在兩韆年後成為轟動世界的一大奇跡呢?
圖3
驪山大墓
原來,劉邦押送的這些犯人是要送到驪山去修建陵墓的。
驪山是秦嶺北邊的一條支脈,遠遠看過去像一匹黑色的駿馬。那時候,黑色又被稱為驪色,所以這座山脈也就被稱為驪山瞭。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帝王,為瞭在死後能夠讓自己的江山世世代代都留到自己的子孫手中,所以會派風水先生尋找一塊風水寶地,修建自己的陵墓。
而且為瞭自己在死後也能享受到生前的榮華富貴,所以陵墓也修建得非常豪華。
驪山這個地方,風景秀麗,而且北麵又有渭水流過。可謂是靠山環水的風水寶地。秦始皇從繼位開始,就命令官員開始籌備自己的陵墓建設瞭。
不得不說,這位韆古一帝,想得還挺長遠的。
圖4
秦始皇一生徵戰南北,吞並六國,建立瞭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傢。他的這一豐功偉績,也為後麵中國領土的完整統一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而且統一六國,還避免瞭各個諸侯小國之間,連年不斷的戰爭,讓老百姓的生活獲得瞭短時間的安定,也能讓常年在戰亂中的各國百姓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
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統一諸侯,是曆史上開天闢地的功勞,所以他下令,在他的陵墓中也要有跟他徵戰四方的強大軍隊纔行。
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句,都說秦始皇殘酷。可是,在秦始皇之前, 皇帝死後都是要活人殉葬的,秦始皇卻一反常態,讓工匠在自己的陵墓中放置泥塑的兵馬俑。
圖5
那麼秦始皇到底是怎樣的呢?是真的殘酷無情,還是大愛無疆!
兩韆年後,人們打開秦始皇陵的時候看到瞭整齊威武的秦軍,陣列在皇陵之中,守衛著這位韆古一帝。
這一景象瞬間震驚世界,秦始皇陵也成為世界奇跡之一。
想象一下,如果當時秦始皇下令用活人陪葬,那麼現在看到就是一個萬人坑,後人哪裏還能感受到秦軍的威嚴?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帝陵墓之一,它結構獨特,非常豪華。據說,秦始皇為瞭保證自己的屍體不會腐爛,還用水銀在陵墓中製作瞭大江大河。
圖6
不過,現在秦始皇陵沒有全部打開,裏麵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水銀做的江河,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有還是沒有,就現在秦始皇陵的規模來看,它已經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瞭。
大興土木
說到瞭秦始皇的驪山大墓,那麼就不得不說一說秦始皇時代的基建工程瞭。
那個時候可沒有現在的大型機械。在進行基礎建設的時候,要用到巨大的山石和木頭。當時,不管是山上幾韆斤重的大石頭,還是山林裏,幾十米高的參天大樹,那都是要靠人力去運輸,然後一塊一塊,一根一根搭建起來的。
秦始皇一生,完成瞭六大震驚世界的建築工程,每一個工程都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而且他的這些工程基本上都對當時的社會産生瞭巨大的影響。
圖7
其中有一些工程還對後世産生瞭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瞭後世社會的發展。
那麼他一生完成的六大建築工程都有什麼呢?
除瞭上麵說到的秦始皇陵以外,還有造福萬代的鄭國渠,聞名世界的萬裏長城,富麗堂皇的阿房宮,寬闊的秦直道,貫通南北的靈渠。
除瞭阿房宮和秦直道,目前隻有遺址,被保護瞭起來,其他的四個基建工程全都保留至今。
秦始皇陵、鄭國渠、萬裏長城和靈渠,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成為中國的名片。下麵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些轟動世界的,中國兩韆多年前的基建工程。
弄巧成拙
先來說一說鄭國渠。大傢一聽“鄭國渠”三個字,是不是會覺得這是一個叫做“鄭國”的國傢修建的一個大渠?修建鄭國渠的確實是“鄭國”沒錯,但是此“鄭國”非彼“鄭國”。
圖8
這個鄭國是一個人名,而不是一個國傢的名字。
當年,秦國非常強大,一個又一個的小國傢都被秦國吞並瞭。當時有一個小諸侯國叫做“韓國”,國力衰弱,這個國傢的大王卻是一個善於用心計的人。
他和大臣們商量,想用一個方法來削弱秦朝的國力,又不想讓秦朝知道自己的陰謀。
這時候就有一個大臣站齣來分析瞭。說秦國雖然強大,但是由於連年徵戰,國傢民不聊生。而且秦國的土地貧瘠,農民種植的糧食作物常常因為乾旱而不能豐收。
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在國內找到一個水利專傢,到秦國去修建一條大渠,秦王一定不會拒絕。 到時候,秦朝的人力物力都放在瞭修建水渠上,國力一定會衰弱的。
圖9
鄭國這個人是一位技術狂,一個基建狂人。
一聽可以給自己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兒,那可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啊!於是鄭國隻身來到秦國,對秦王說瞭自己的偉大計劃。
秦王是什麼人?那是能隨便忽悠的嗎?他和自己的一幫謀士一分析,就知道韓國這是要拖垮秦國啊! 但是從自身情況考慮,修建一條大渠確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雖然短期內可能會耗費國力,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可是造福萬代的功績啊!
“修!”
秦始皇一聲令下,浩大的修渠工程正式啓動。 經過將近十年的努力,一條長達300裏的巨大水渠修建完成。
圖10
這條大渠引入涇水,灌溉瞭大渠兩岸的貧瘠土地,修建完成的當年,就讓兩岸的老百姓獲得瞭大豐收。
韓國國君弄巧成拙,本想拖垮秦國,沒想到卻成就瞭秦國。 自此以後,秦國的國力大增,為統一六國打下瞭堅實的經濟基礎。
秦王為瞭錶彰鄭國,就把這條大渠的名字命名為鄭國渠。
兩韆多年過去瞭,鄭國渠依然灌溉著兩岸的土地。2016年,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為陝西第一個灌溉工程遺産,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來觀光遊覽。
萬裏長城
說起秦始皇,大概沒有人會不想起萬裏長城吧。“萬裏長城永不倒,韆裏黃河水滔滔……”
可見萬裏長城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圖11
萬裏長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工程。 它最早修建於西周時期,提到“西周”大傢可能覺得不太熟悉哈,但是有一個曆史典故可能大傢都知道,那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
當時修建的長城並不是“萬裏長城”,而是諸侯國修建的一個防禦工事。到瞭春鞦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更加激烈,修築長城的小國傢也多瞭起來。
修建得也比較短,而且是這裏一段那裏一段的。
戰國末年,秦統一六國之前,諸侯國之間的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秦國當時麵臨著北方匈奴的侵擾。
為瞭抵禦匈奴,秦昭王時期大規模修建長城。 秦昭王下令在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進行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並且還派齣瞭大將軍濛恬親自去駐守。
圖12 影視濛恬形象
秦昭王實習修築的長城,成為後來秦長城的基礎。
後來經過幾代秦王的努力,秦國的國力不斷增強。秦王通過與各個小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把他們逐步吞滅,統一瞭六國。
之後,秦始皇嬴政,下令把戰國時期的長城進行完善。他命令士兵們把不同諸侯國修建的長垣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更加宏大的防禦工事,這就是萬裏長城 。
現在萬裏長城幾乎成為瞭中國的代錶性建築,但凡是來中國旅遊的外國友人,幾乎都會去爬一次長城,感受一下這來自兩韆年前的,古代中國人的智慧。
圖13
阿房宮
說到秦始皇的奢靡,就不得不提起阿房宮瞭。杜牧在《阿房宮賦》裏,把阿房宮的氣勢恢宏和豪華奢侈描述得形象至極。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鎇桑�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韆萬落!”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圖14
一詞一句,把阿房宮的富麗堂皇展現在後人麵前。
關於秦始皇為什麼要修建阿房宮,後人不得而知。
曾經有電視劇,把秦始皇修建阿房宮的原因,解釋為秦始皇愛上瞭一位叫做“阿房”的美女,所以要為她修建一座豪華的宮殿。 並且把秦始皇一生沒有皇後,也解釋為,秦始皇過於愛戀阿房姑娘,所以一生都沒有立後。
至於真實的曆史是怎樣的,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隨著項羽的一把大火,阿房宮帶著它的神秘和奢華,一並消失瞭。
圖15
秦直道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濛恬帥大軍修建一條寬闊的秦直道。
我們都知道,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為瞭讓六國的國民臣服,進行瞭一係列的改革。比如說, 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車同軌書同文等等。
那麼秦始皇修建秦直道的目的是不是就是為瞭“車同軌”呢?
或者就是為瞭這個新王朝的文化交流呢?具體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條大路卻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圖16
它一直使用到明朝末年,直到清朝時期,這條路纔被廢棄不用瞭。據傳說,秦直道還是昭君齣塞經過的道路呢!
時隔韆年,秦直道早已廢棄不用,但是它的遺址卻被保護瞭起來,供後人參觀瞻仰。
靈渠
秦始皇的另一大功績,就是修建靈渠瞭。
當年,秦始皇南徵百越。浩浩蕩蕩的軍隊一路嚮南,要踏平百越之地。但是雄纔大略的秦始皇也遇到瞭難題。
秦軍長途跋涉,遠離自己的故鄉,所以行軍過程需要大量的糧草供應。
圖17
但是這麼遠的地方,糧草供應不便,讓秦軍的戰綫越拉越長。本來想著速戰速決的秦始皇一看,這可不行,秦軍會被拖垮的, 於是下令:修渠!他要通過水路運送糧草。
於是有一個影響深淵的水利工程開始瞭。
公元前214,靈渠修建完成,很快,秦軍就統一瞭嶺南地區。可見靈渠的關鍵作用。
如今,靈渠也入選成為世界級遺産。
圖18
後人對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但看他完成的這六大土木建設工程,任何一件都足以讓他彪炳韆鞦。
這六大建造,除瞭阿房宮和秦直道,另外的四個:萬裏長城、秦始皇陵、鄭國渠和靈渠都成瞭世界級的遺産,讓每個中國人都引以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