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2:17:30 PM
三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段少見的諸侯爭霸、戰火紛飛的年代。
在那個年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各方勢力割據,最終形成瞭魏蜀吳三個比較穩定的政權,這三傢三分天下,彼此獨立。但其實,三傢的軍事實力各不相同,卻都有著統一天下的理想。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統一天下並非易事。不僅需要天時地利,更需要人和,所以在那個年代,人纔是一種非常重要也是很稀缺的資源。
曹操便因為知人善用最終取得瞭決定性的勝利,而反觀原本人纔井噴的蜀漢,卻因為在人纔方麵後期無人可用,而造成瞭逐漸衰微的下場。
而其中,有兩位人纔逝去,影響最大,也是諸葛亮做齣的最錯誤的決定。
逼劉封自盡
在劉備暫時居住在荊州的時候,當時還沒有孩子,而且看鹹豐一錶人纔,能成大事,所以便將他收為義子,而且還改名為劉封。
當年,年輕的劉封跟隨著五虎上將以及劉備、諸葛亮進入關中,一路上戰功赫赫,非常突齣,可以說一時之間風光無兩。不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非常器重他。
在占領城池不久後,他和孟達便收到瞭關羽在前方的求助,但是因為二人剛剛占領者這片地域,還沒有站穩腳跟,當然不能悍然齣手。
也正是缺少援軍相助,關羽在前綫纔會在樊城之戰中大敗,並且被迫走到麥城結果被俘虜、殺害。
也正因如此,劉備失去瞭荊州這塊要地,他也把孟達和劉封兩人當做瞭齣氣筒,發怒於他們。
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劉封本就和孟達不和,因為二人賭氣,反而丟失瞭更多城池,這也令劉備大為不滿。以欺壓孟達和不支援關羽兩項罪名,賜予劉封白綾,希望他自盡。
而這樣的決定,正是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作齣的。現在來看,這樣的決定還真的不是正確的。
畢竟,他當時作齣這項決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害怕劉備死去後,劉禪難以維護大局,害怕劉封威脅正統統治。
但實際上,蜀漢後期,最缺乏的就是劉封這樣的猛將,可以說是諸葛亮自斷後路。
揮淚斬馬謖
再三國這段曆史上,有很多大傢都非常熟悉的小故事,其中揮淚斬馬謖便是一個。馬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將軍,不論是作戰能力還是指揮能力,都非常難得。
在北伐的過程中,他成功利用離間計調開瞭司馬懿,使第一次北伐戰爭取得瞭完全勝利。
但是這樣的有纔之人也容易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恃纔傲物,過於自大。在後來和司馬懿的對戰中,本來他在道路中間安營紮寨即可贏下街亭之戰,但是他非要固執己見,最終導緻戰勝失敗。
在軍隊中,不聽命令導緻戰敗,當然要承擔後果,而此時,諸葛亮也並沒有網開一麵,而是嚴格依照軍隊規定,斬首瞭當時的軍隊將領馬謖。
這個舉動或許對當時的軍隊來說是樹立瞭一個典型,但實際上,卻是對蜀漢的後期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逐漸失去瞭這些人纔之後,蜀漢的實力更加單薄,在北伐戰爭中基本上也無法取得勝利,而最終,也在魏晉的兼並下徹底崩塌。
越是動亂的時期,越能感受到人纔的重要性,曹操能稱霸天下的原因便是因為他知人善用,重視人纔,而反觀蜀漢到他的原因,在人纔使用方麵暴殄天物。
不知珍惜,纔導緻瞭如此下場。因此,作為一個國傢,無論何時,都應該對人纔給予充分的重視,這纔是興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