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7/2022, 9:18:58 AM
錢偉長(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江蘇無锡人,世界著名科學傢、教育傢,傑齣的社會活動傢。
錢偉長兼長應用數學、力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在彈性力學、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在1982年,他看到中國的高考製度,使得許多學生去背書,中小學生都像科舉時代的書呆子,隻會背書過日子。由於數學和語文兩門號197分能進重點中學,196分隻能進一般中學。為瞭能進重點中學、學生隻好死背書。
錢偉長看瞭很反感,他在清華丁學院校慶時對學生演講說:“這些背下來的東西有什麼用呢?我說屁的用處也沒有!”
“在你們這些大學生裏頭,有許多是高分考進大學的。可是進校以後,我們發現他們當中不少人是高分低能什麼叫高分低能呢?”
“因為在中學時靠背書過口,到瞭大學以後,他的學習必然感到很睏難,因為大學的書太厚瞭,背不下來瞭,他們覺得不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所以我說,孔夫子那句話‘學而不思則罔’還是非常重要的,有現實意義的。”
“我們發現,現在很多大學裏都有這樣的一種情況,學生到瞭二年級時,神經衰弱癥就齣來瞭,睡不著覺。我聽說各個學校都有那麼~批學生,神經衰弱。這些是上大學後,仍然采用中學時代時習慣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而産生的結果”
他對這此學生介紹他的讀書方法。他說他小時候是很會背書的、讀四五經,背瞭許多老書,他說他初中時有一位國文老師,眼睛瞎瞭,講書不用書,當都能背書,他還帶著他們朗誦,由於習慣這樣的教法,他也是靠背“學而不思"。
到瞭高中,他可頭疼,數學背不下來,數學成績很差,學物理,背公式也沒用,作習題還是不會,這時體會到“學而不思則罔”,
有位年紀大的朋友告訴他,中學物理隻有13個公式,每個公式有3個變量,兩個已知數,求第三個未知數,不是乘就是除;
是他把公式背熟,做題時就按不是乘就是除人套,可是因為他不理解,搞不清楚該乘哪一個該除哪一個。
上清華大學時碰到吳有訓教授,教普通物理,這課一年要上120堂課,吳教授把大學物理分成一百多個題目,每一堂課集中講一.個問題。
例如他講什麼是質量?他先講質量這個概念,從前人們是怎麼認識,後來怎麼認識,為什麼會産生質量這個概念?
例如他講什麼是質量?他先講質量這個概念,從前人們是怎麼認識,後來怎麼認識,為什麼會産生質量這個概念?接著講為什麼質量不是重量,它和重量義們什麼關係?
在進一步講人們如何根據伽利略的實驗,證明瞭質量是一個獨它存在的東西,然後進人牛頓三大定律。
最後在講現在質量怎麼樣量,他在國民經濟中占怎麼樣的地位?量的時候用什麼單位等等。
他講書時,許多數科書都沒有的材料,書上有定義,但他卻講得很少。堂課上再加上幾個實驗錶演,講完反,他說去看兒不書,這本書第兒頁到第兒頁,哪一本是第幾頁到第兒頁。還有很多東叫,他根本不講,要學生自己看,看完瞭照樣要考。
開始時錢偉長不習慣這樣的教法,吳友訓是要學生學會思考而不是死記硬背,以後慢慢改變,影響瞭他以後研究的方法。
他開始上人學,上課記筆記,下深看筆記,考試背筆記,可是效果不好、他就嚮一位同學請傲,該同學請教怎麼記筆記。
這位同學告訴他,上課時不要忙著記筆記,要坐在那裏仔細聽老師講,老師問什麼問題,你就動什麼腦筋,真正聽懂廠你就記,聽不懂就不要忙著記。他就照樣模仿,可足後來覺得還是不行
他再跑去問這同學,這同學告訴他還有一條,上次沒告訴他每次下課不要就跑,要先好好的想一想,這堂課老師講些什麼?他有幾層意思?每層意思的中心思想是什麼?用1分鍾的時間深入思考一下,鞏固一堂課的內容。
如果覺得還不夠,晚上把課堂上聽的和下課後想的,寫齣一個摘要,大概一堂課不超過一頁
而他就用這兩個階段記筆記的方法,發現效果不錯。
可是錢偉長的一個同學叫林傢翹,他的記筆記的方法更好,他的課堂筆記要整理兩次。除瞭每天晚上整理一次,寫齣一個摘要外,每個月後,他還要重新整理一次,把其中的廢話刪掉,把所有的內容綜閤起來、整理齣一個階段的學習成果,每學期結束時,一門課的筆記經過綜閤整理後,隻有大約18頁的薄薄一木,溫習時,邊看邊問憶邊思考。因此林傢翹把老師和彆人的東西,經過自己的消化思考,變成自己的東西,他的成績總起名列前茅。以後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及美國科學院的院士。
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