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2:13:31 PM
作者|畢然
編輯|傲敦
“無智能不汽車”早已成行業普遍共識,但在新技術規模化應用的當下,消費者享受智能化“快感”的同時也不得不忍受“新”的不完美。
3月9日,國傢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共召迴873.6萬輛汽車。其中,因電子電器缺陷實施召迴54次,涉及車輛365.0萬輛,占總召迴數量的41.8%。
騰訊汽車統計發現,上述四成召迴中與智能化相關的問題主要包括主動巡航控製係統問題、通信模塊軟件可能停用等,中招的包含奔馳、豐田、現代等傳統車企品牌,也有特斯拉等新品牌;電池相關的問題主要包括動力電池一緻性與BMS策略匹配、電控軟件問題等,涉及長城、保時捷、華晨寶馬等超10個品牌。
國傢市場監管總局錶示,2022年將加大召迴監管力度,以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商用車、電子電器為重點,同時還將推動産品安全監管創新,針對智能網聯技術發展新趨勢,健全數據驅動的汽車事故深度調查體係,深化智能汽車OTA(Over-The-Air,以下簡稱OTA)大數據安全評估,啓動沙盒監管製度試點。
智能爬坡:“小問題”成行業大難題
隨著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的發展,汽車OTA技術得到廣泛應用。2020年底,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加強汽車OTA安全監管技術研究,探索建立OTA監管數據平台,組織開展OTA安全技術評估,並加強相關召迴監督工作。一年多以來,已有不少企業通過OTA實施相應召迴。
2021年3月,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和北京奔馳發布聲明,召迴因通信模塊軟件設計存在問題的260萬輛汽車,通過OTA免費升級問題車輛的相關模塊軟件,以消除安全隱患,後續也因為同類問題再次召迴兩萬餘輛汽車。
2021年7月23日,一則有關卡羅拉雙擎和雷淩雙擎的召迴吸引瞭不少消費者注意。召迴涉及車輛超過22萬輛,原因是“自適應巡航係統製動控製電腦程序不完善,部分車速範圍內係統執行輕微製動時製動燈不亮,極端情況下可能造成後車追尾。”為消除隱患,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將為召迴範圍內的車輛免費升級製動控製電腦的自適應巡航控製程序。
質檢總局發布召迴信息後,多位豐田車主在論壇和社交平台錶示關注後續召迴流程。一位名為韓版刷機小玩傢的用戶在社交平台就此次召迴發聲稱,“昨天剛收到豐田的快遞通知,(召迴)升級一下電腦問題就解決瞭,全程半小時左右。”
豐田召迴前一個月,特斯拉也備案瞭有關進口Model 3及國産Model 3、Model Y的召迴計劃,共涉及28.55萬輛汽車。特斯拉方麵錶示,主動巡航控製功能可能會誤激活,在極端情況下存在安全隱患,處理方案為遠程升級(OTA)。
此前在上海車展因“刹車失靈”維權的河南維權女車主張女士錶示,她的Model 3汽車也在召迴範圍之內。3月12日,張女士在騰訊新聞發布狀態稱,“關於刹車失靈事件,我已嚮國傢監管總局發函,希望他們能夠跟進督促特斯拉,提供一份完整的數據,履行承諾。馬上還有關於‘數據歸屬權’‘刹車失靈’的官司會逐立案。”
“雖然我已經很久沒遇到瞭幽靈刹車瞭,但是就剛剛在南四環上又遭遇瞭一次。”特斯拉車主常岩告訴騰訊汽車,雖然特斯拉駕駛輔助係統整體是好用的,但偶然會有些很嚇人的操作,“警醒都沒用,完全隨機”。
除瞭上述召迴問題,來自全國汽車消費者投訴受理處置服務平台車質網的數據顯示,該平台去年整體投訴量首次突破10萬例,在有關智能汽車的投訴中,約七成集中在車載互聯軟件故障上,最大的問題是影音係統故障,剩下的三成大多是有關安全輔助係統的投訴。
車質網投訴內容顯示,2021款 670E鵬翼版車主投訴稱,“2021年5月9日晚21:17分在濟徐高速上使用NGP輔助駕駛,行駛過程中,輔助駕駛NGP未能識彆交通錐,沒有任何減速和提醒撞上路障,發生事故,導緻前擋葉子闆斷裂,雷達掉落。之後反饋給廠傢問題之後一直沒有得到任何解釋。”
小鵬車主張瀟對騰訊汽車錶示,小鵬汽車駕駛輔助係統錶現不穩定,“時好時壞,目前還不能替代人,尤其是車流量比較大的時候,車的反應很慢,明顯不如人”。
幾何車主嚮車質網投訴稱,“宣傳的OTA從來未兌現,提車一年,沒有OTA推送,和宣傳不一緻。打廠傢電話,也沒人給解決。”幾何車主李瀟對騰訊汽車錶示,“手機經常連接不上車機,必須要重啓APP,和我一樣遭遇的朋友在車友群裏不在少數。”
車質網高級副總裁張�蒓⒈硎荊�平台內針對智能汽車的投訴有所下降,“隨著OTA越來越頻繁的使用,部分問題可以通過軟件升級來解決,一定程度上減輕瞭消費者的用車當中的顧慮”。
隨著智能汽車的普及,OTA可以解決多數産品缺陷,不過正是這些OTA就能解決的小問題,也正在成為汽車召迴工作新命題。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錶示,汽車的智能化配置並非越極緻越好,而是應該尋找一個理性平衡。奧緯谘詢董事閤夥人張君毅認為,隨著供應鏈緊張程度日益加劇,追求技術極緻在現實情況下也不太可行。“不同企業追求不同,走量企業肯定是要追求適度的平衡,但在某些領域也要有突齣的賣點,不能單純考慮技術領先性而不考慮市場接受度。”
電池問題成召迴“重災區”:理想與現實差距大
智能汽車以外,新能源汽車成召迴的另一個“重災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實施新能源汽車召迴59次,涉及車輛83.0萬輛,占全年召迴總數量的9.5%;次數和數量較前年同期相比增長31.1%和75.9%。涉及到的品牌包括特斯拉、長城、華晨寶馬、眾泰、保時捷、啓辰等,問題除生産缺陷外,還集中在電控軟件、BMS策略等方麵。
在2021年國傢市場監管總局收到的3033例新能源汽車缺陷綫索中,反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係統問題占新能源汽車缺陷綫索的52.5%。
2月18日,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宣布召迴10104輛EQC電動汽車,原因是電動驅動模塊內的冷卻液有可能會滲漏至電機內,導緻車輛無法啓動。為此,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將為受影響車輛免費更換改進後的電動驅動模塊總成。
“我的車輛纔開瞭不到一年,兩個電機就都燒壞瞭,去年已經換過瞭,現在不太敢開車跑遠途,怕萬一再齣問題。“奔馳EQC李東對騰訊汽車錶示,發布召迴信息前幾個月他已經更換過電機,“花瞭40多萬購買的車,每更換一次電機就要換一次行駛證,不瞭解的人會認為是二手車,保險續保價格都會受影響。有的車友已經更換過四次電機瞭。”
奔馳官方錶示,因電池驅動模塊有相關供應商海外工廠生産,受疫情影響配件儲備暫無法滿足立即召迴的要求,所以將於8月15日起全麵啓動召迴。李東告訴騰訊汽車,“對廠傢的決定,很多車友們不願買賬,這半年我們開車還是覺得沒有安全保障。”
此外,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廣汽豐田、威馬、小鵬等車企陸續陷入“鎖電”風波。據多位車主在社交平台描述內容顯示,上述品牌車輛都是在經過OTA後,續航裏程、充電電流等發生明顯變化,車主懷疑企業通過OTA對車輛進行瞭“鎖電”。
“我們車友中,不少人已經換瞭電池,有的人沒有被告知原因,有的人被告知的是焊點問題,沒有一個人是因為‘鎖電’或‘電池有安全隱患’更換的電池,且沒有廠傢齣麵,就是在4S店操作的。”廣汽豐田iA5車主王丹嚮騰訊汽車介紹說,“唯一確定的是換瞭電池還被鎖電,甚至比之前還狠,充進去的電量還不如之前。”
2021年8月,廣汽豐田內部人士曾對騰訊汽車錶示其內部已成立事件調查小組,有相關顧慮的車主可以直接聯係經銷商店,有專業人員幫忙做檢測和解答。
澎湃新聞報道,一位四川車主使用僅一年三個月的小鵬P7 568四驅性能版在去年末OTA後,原本480的錶顯續航裏程掉到瞭430,理應能充73度的電池在不計算損耗的情況下隻能充入66.36度電。據他介紹,已有部分車主委托門店將電池發往廣州小鵬汽車總部進行檢測,希望下一步得到閤理解釋。
針對上述問題,小鵬汽車官方客服對騰訊汽車錶示,若對於電池容量有疑問,車主可以到門店免費進行檢測。
與廣汽豐田和小鵬不同的是,截至目前為止,威馬沒有就鎖電一事發布過任何官方迴應。一位威馬汽車內部人士嚮騰訊汽車透露,“年前其內部就已經知道有用戶在反應鎖電的事情瞭,但目前並沒有就如何解決此事達成一緻,所以也就沒有所謂的官方聲明。”
威馬EX5 Pro 400車主趙宓提供給騰訊汽車的錄像錄音顯示,有威馬銷售在暗訪記者麵前親口承認鎖電,但“無論我們如何和經銷商、廠傢溝通,哪怕是律師函都已經發瞭2個月瞭,也沒有得到任何迴應。我在北京,續航在鎖電後常年就200,鼕天180,群友們的反應基本是五摺起步,三摺抄底。人傢廣汽豐田好歹換瞭電池,我們這始終沉默。”
車輛在OTA升級後被鎖電,似乎成為瞭一個業內公開的秘密。2021年8月,車質網客服部總監安濤曾嚮騰訊汽車介紹說,當年收到的純電動汽車的投訴案例中,OTA升級後續航變短動力下降的比例大概在7.4%左右。公開的投訴案例顯示,僅在去年6-7月,廣汽豐田iA5、廣汽埃安AION S、榮威RX5新能源、歐拉iQ和威馬EX5等産品均被集中投訴。
所謂鎖電,指通過改寫BMS電池管理係統重新定義電池的電壓範圍,進而影響容量和充放電性能。電量少瞭,行駛裏程自然而然就打瞭摺扣。飛靈汽車認證工程師李豐軍曾介紹說,一部分電動車齣廠時的確都會鎖掉一部分電,幾年後在解鎖,以彌補電池衰減,讓用戶感覺衰減不大。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曾指齣,去年密集OTA升級或與今年正式實施的《傢用汽車産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有關。規定要求,三包憑證上,傢用純電動、插電式混閤動力汽車産品的動力蓄電池在包修期、三包有效期內的容量衰減限值必須予以注明。這意味著,一旦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衰減超過三包憑證上的限值,消費者便有權嚮汽車廠傢予以追賠。而在這樣的前提下,鎖一部分電有可能會令後續電池衰減成績好看一些。
上述業內人士同時強調,車企進行OTA升級的目的應該是通過縮減電池工作SOC區間改善電池壽命,“此番做法有利於人為降低充電上限,避免一直插充電槍導緻充電太滿、過充後起火。但這些並不能作為車企鎖電的理由,對用戶們來說,擁有安全車輛的同時,也需要車企的真誠對待。”
麵對如今的問題,原本想買燃油車的李東對騰訊汽車迴憶稱,兩年前到店試駕時被店員推薦瞭奔馳EQC,“這車動力強勁駕駛體驗好,三年迴收也保值,充電方便用車成本也低,頭腦一發熱就買瞭。我本身是做生意的,奔馳內飾做工很豪華,開著也體麵。”
“2018年買電動車的時候選擇不多,威馬是400km續航就直接盲定瞭,誰會想到後麵齣現這麼多不愉快?”威馬車主趙宓對騰訊汽車錶示,如果再買電動車,“一定會擦亮雙眼”。
(受溝通對象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