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9:03:50 AM
1981年鞦天的一個下午,兩位農民模樣的男青年一同來到瞭徐州博物館。他們一人帶來瞭一件“寶物”,想找博物館裏的專傢給鑒定一下。
這種事情對於考古專傢王教授來說,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早就習以為常瞭,他也不寒暄,直接讓兩個年輕人把東西拿齣來看看。
兩位年輕人從身上取下帆布挎包,分彆從裏麵取齣瞭一個用報紙層層包裹的物件兒。他們把報紙一層一層地揭開,兩尊金屬佛像露瞭齣來。
王教授戴上手套兒拿起佛像,上下左右查看瞭一番,突然很激動地詢問兩位年輕人:這是哪兒來的?還有嗎?
兩位年輕人在王教授的再三追問下說齣瞭他們的經曆。
這兩個青年一個姓李,一個姓張,他們都是賈旺村的村民。
去年3月,村裏打算將一處廢棄的魚塘改造為化糞池,要求村民們各傢齣一個人去清理魚塘,他們倆負責的是同一片區域。
在清理一個小土包的時候,他們發現下邊有一塊石闆,掀開石闆是一個小土坑,土坑裏放著兩尊銅佛。
因為當時乾活的人多,他們不敢聲張,就把銅佛埋瞭起來,等到天黑的時候纔取迴傢。
他們倆一人分瞭一尊,迴去後把佛像衝洗乾淨,感覺佛像挺精緻的,就擺在傢中供奉瞭起來,還每天給佛像上香。
前幾天,村裏來瞭個收破爛兒的,李某傢正好有一些破爛要賣,就把他叫進瞭傢裏。
這個收破爛的無意中看到瞭李某傢條幾上供奉的銅佛,就問起瞭這個銅佛的來曆。
李某就告訴瞭他,收破爛兒的說,來路不明的佛像可不能隨便供在傢裏,說不定還會給傢人帶來災難呢,不如把它賣瞭,多少還能換兩個錢花花。
李某開始沒打算賣,可架不住這個收破爛兒的一直勸說,還一次一次的把價錢加到瞭100塊錢。
在80年代,100塊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三個月的工資瞭。在農村這筆錢夠一個傢庭半年的生活費瞭。
李某動心瞭,他沒想到這個佛像這麼值錢,就答應賣給他。
不僅如此,李某還跟收破爛兒的說,我同村的傢裏也有一個,你要不要?
收破爛兒的說:要,有多少要多少。於是李某就帶著收破爛的來到瞭張某的傢。
張某一聽100塊錢?好傢夥,真沒想到這個佛像這麼值錢,立馬就動心瞭,當即就決定把佛像賣掉。
就在準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時候,張某的老婆阻止瞭這場交易。
他老婆的意思很簡單,一個收破爛兒的,願意齣這麼高的價錢,說明這東西肯定更值錢,收破爛兒的一分兩分都計較,怎麼可能做賠錢買賣?
這一句話點醒瞭張某,老婆說得對呀,當即決定不賣瞭。
張某跟李某說,這尊佛在傢都供瞭一年瞭,給點錢就賣齣去,恐怕不好,還是彆賣瞭,繼續在傢供著吧。
李某畢竟和張某打交道多年,意會到瞭張某的意思,於是就把100塊錢退給瞭收破爛兒的,要迴瞭那尊佛像。
收破爛的一看,著急瞭,就把價錢加到瞭200塊錢一尊。
但張某和李某說啥也不賣瞭,他倆決定,找個專傢鑒定一下,看這兩尊佛像到底值多少錢,這纔來到瞭博物館,找到瞭王教授。
王教授聽瞭點瞭點頭,然後嚮他們倆介紹起瞭這兩尊佛像。
這兩尊佛像均為鎏金銅佛像,根據佛像背麵的文字判斷,李某這一尊造於公元552年,北齊時期,距今已經一韆四百多年。
這尊佛像是一佛二菩薩造型,底座是雙層蓮花,周邊是菩提樹,佛像後麵是三個連瓣的背光,上邊刻有23個字,文字的意思是,這尊佛像是為瞭償還許下的願而造的。
張某這一尊佛像造於公元598年,屬於隋代,形製稍小一些,造型與第一尊差不多。佛像的背麵刻有22個字,意思是這尊佛像是為父母傢人祈禱而鑄造的。
兩尊佛像造型精美,工藝精湛,顯示瞭北齊和隋代我國佛像造像的超高水平,對於研究佛教在我國的傳播史很有價值,是重要的文物。
王教授告訴兩位青年,這兩尊佛像屬於文物,應該上交國傢,倒賣文物是犯法的。
兩位青年互相看瞭看,說這事兒他們也做不瞭主,得迴傢跟傢裏人商量一下再決定,然後兩個人就帶著佛像返迴瞭賈旺村。
他們走後,王教授把這一情況嚮上級做瞭詳細匯報,第二天考古隊就進駐瞭賈旺村,但是在鎏金銅佛齣土的地方並沒有發現古墓,也沒有挖掘齣其他的文物。
為瞭防止兩尊銅佛流失,王教授和其他專傢多次到李某和張某的傢裏,宣傳文物保護的知識和法律,勸他們將文物上交國傢保管。
經過多次溝通,終於在三個月後,李某和張某兩傢答應將兩尊銅佛上交國傢,國傢也給予瞭他們每尊1500元的奬勵,目前這兩尊鎏金銅佛在徐州市博物館珍藏。
那麼這兩尊銅佛到底價值幾何呢?
有這樣一組參考數據,2015年一尊同等大小的清康熙年間的鎏金銅佛,拍齣瞭1650萬元的價格。
康熙年間距今不過300年,而這兩尊銅佛已有一韆四百多年的曆史,而且造型精美,參考這個市場價格,這兩尊鎏金銅佛的價值至少在上億元。
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們的曆史,保護我們的文化。如果有一天您從自傢菜地挖齣瞭一個寶貝,您會怎麼處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