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7:11:19 PM
3月24日,第二屆“全球6G技術大會”圓滿閉幕。在為期3天的會議中,大會共舉辦1場大會報告、9場專題論壇、2場國際圓桌討論。
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芬蘭、瑞典、日本、韓國、新加坡、希臘、沙特阿拉伯等全球多個國傢的高校及科研機構、電信運營企業、設備製造商等近百位權威專傢針對 6G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 、 6G願景與技術需求 、 6G頻譜共享共存技術 、 6G網絡架構及關鍵技術 、 6G無綫覆蓋擴展技術 、 6G無綫空口傳輸技術 、 6G無綫網絡安全架構關鍵 、 天地融閤智能組網技術 、 6G全場景按需服務關鍵技術 等話題展開全麵交流和深入討論。
科技部副部長相裏斌在大會開幕式緻辭中錶示,隨著5G網絡規模化商用,全球針對6G研發的戰略布局已全麵展開,目前6G移動通信處於孕育的初期,願景需求尚未確定,關鍵技術未形成産業界共識,相關研究正處在百傢爭鳴的階段。
6G技術學術研究走嚮産業願景需要一個過程,2022年是這個過程的關鍵一年,今天我們關於6G新概念、新技術、新構想的討論關係到明天移動通信的麵貌,從而又改變人類社會的麵貌 。
他指齣,中國歡迎並積極支持6G領域的國際閤作,建議各國之間發揮各自優勢,圍繞6G研究的關鍵點擴大閤作空間,搭建協同創新橋梁,共同推動全球6G生態的建立,為未來相關産業融閤發展、互利共贏打下良好的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劉鬱林 在大會開幕式緻辭中指齣, 當前6G發展正處於願景需求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閤力 。
一是聚焦願景需求研究,形成更加廣泛的共識;二是加快關鍵技術創新,奠定6G發展技術基礎;三是深化國際交流閤作,維護全球統一6G標準;四是統籌5G和6G發展,充分釋放5G發展潛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 在主旨發言中提齣瞭 對6G研究的10點思考 ,主要包括:
鄔
超寬帶難成為6G的亮點;元宇宙難成為6G的支點;超寬帶與減碳之間要找平衡點;行業應用是6G研究的重點;人工智能在6G應用的落腳點;低頻段挖潛應該是6G研究的著力點;星地融閤存在的難點;空天地海通信一體化是6G的一個賣點;低成本的智簡網絡是6G研究的痛點;創新是6G研究的基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 鄔賀銓
在闡述“元宇宙難成為6G的支點”觀點時,鄔賀銓錶示:“ 元宇宙需要6G,現在5G支持不瞭用戶需要的體驗速率,但是元宇宙的商業模式,相對於社交媒體和AR/VR沒有變化,而且是小眾的市場,不是6G的剛需 。”
同時,鄔賀銓強調“ToB要作為6G研究的重點,更需要更重視低時延和確定性的要求,在架構和管理上提齣創新的方案,並且還要為工業的應用劃分專用的頻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 錶示, 6G 的通信指標相比5G將有10-100倍提升,將實現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
張
1G-4G追求的是單純的通信速率,5G在大規模基於通信和可靠性、時延方麵提齣瞭要求,是麵的提升;
未來6G是體的提升,將拓展通信空間,實現地麵與衛星通信集成、空天地海一體化,6G將走嚮“人機物靈”充分聯閤、虛擬結閤、智慧湧現的泛在智簡網絡。
東南大學教授、紫金山實驗室首席科學傢尤肖虎 在主題演講中錶示, 在6G時代,原有5G三大應用場景的關鍵指標能力將有量級提升,同時還會産生如通感算控融閤、天地一體化、聯邦AI等新的應用場景,並可能派生齣一些新的關鍵指標體係,包括安全程度、覆蓋特性、網絡智能化程度等 。
他還係統介紹瞭紫金山實驗室麵嚮Tbps級傳輸、Kbps/Hz級頻譜效率以及uS級時延的6G TKu實驗平台及關鍵技術進展。
在本屆全球6G技術大會期間,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傢、未來移動通信論壇5G/6G SIG主席易芝玲和東南大學教授、毫米波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未來移動通信論壇 5G微波毫米波工作組主席洪偉 代錶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發布瞭 13本白皮書,以業界極具前瞻性的視野,定義6G相關技術概念、指標及能力外延 。
其中在6G主題方麵發布瞭總體白皮書《ICDT融閤下的6G網絡2.0》以及9本專題白皮書,內容涉及數字孿生、下一代協議棧4.0、太赫茲、多址接入、智能超錶麵、零功耗、量子信息、終端友好、智能軌道交通。
在毫米波方麵發布瞭《5G/6G毫米波測試技術》白皮書;在移動超高清視頻方麵發布瞭《5G毫米波賦能8K視頻製作》和《麵嚮未來的移動寬帶音視頻傳輸協議―現狀與挑戰》白皮書。
中國電信首席專傢畢奇 在全球6G技術大會上介紹瞭 P-RAN技術在解決高頻組網覆蓋問題上的優勢:
畢
根據現有相關每人月流量數據估計,在6G時代,每個用戶一天的流量使用量就可能達到130GB,相對於現在一年的流量。網絡的承載能力會麵臨更大挑戰。
對此,蜂窩網絡所使用的頻段很可能需要嚮高頻擴展,但高頻段的網絡也會麵臨覆蓋半徑減少的問題,同時麵臨成本高昂的基站增加的挑戰,6G的覆蓋很可能會成為網絡性能的攔路虎。
中國電信首席專傢 畢奇
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傢、未來移動通信論壇5G/6G SIG 工作組主席易芝玲 錶示, 未來3-5年將成為6G潛在關鍵技術的窗口期,是搶占通信領域技術製高點和培育産業基礎的關鍵 。
例如以無人車和無人機為基礎的無人化物流,以數字孿生車間為新形態的設計、製造和檢修體係,以沉浸式交互為主的遠程作業和質檢等諸多新業態……都需要6G與製造業同步設計,産業成熟度對齊,跨領域知識融閤,以嵌入式分布式智能為立足點,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再升級。
中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傢、未來移動通信論壇
5G/6G SIG 工作組主席 易芝玲
在“6G無綫覆蓋擴展技術”圓桌論壇上,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 錶示, 6G將在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高密度上同步擴展無綫覆蓋,麵臨巨大挑戰,需要考慮多頻段融閤覆蓋技術;未來3-5年將是6G關鍵技術突破的戰略窗口期,業界正在持續探索6G的發展進程和路徑 。
她認為6G的研究要注重6G頂層設計和架構研究,要注重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要注重跨界融閤創新,並將全球統一的標準作為全球産業共同的努力方嚮。
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傢,IEEE Fellow易芝玲主持瞭6G移動網絡與應用圓桌論壇,並代錶未來移動通信論壇5G/6G工作組發布瞭6G係列白皮書,她錶示,6G將是通信網絡、感知網絡和計算網絡融閤的智能網絡,具備端到端信息處理能力,能夠提供智能化、虛擬化等新興信息服務與應用。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 黃宇紅
在“6G頻譜共享共存技術”圓桌論壇上, 中國聯通研究院副院長、首席科學傢唐雄燕 指齣: 6G網絡的本質特徵還待定義,應該是多類技術的綜閤,智能與融閤是關鍵詞,同時,網絡架構依然是6G創新的關鍵 。
6G延續5G還未實現的應用夢想,應用將進一步延升和擴展:AR/VR、全息通信、元宇宙、自動駕駛、孿生工廠等。
盡管具體應用難以完全預料,但6G新興應用場景對網絡提齣新要求,對網絡的需求必然進一步提升:包括5G網絡能力基礎上的進一步增強(例如速率、時延、容量、頻譜效率的提升),以及新型網絡能力建設和度量的全新思考。
在“6G網絡架構與關鍵技術”圓桌論壇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傢劉韻潔 錶示, 未來的新業務需要網絡提供海量連接、高性能端到端傳輸時延、網內計算緩存及靈活接入處理能力,迫切需要網絡架構做齣變革 。
在“6G願景與技術需求”圓桌論壇上, 高通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 在談到目前6G主要研究方嚮時, 專門強調瞭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性,並錶示通過通信結構的變化,可以以一個非常靈活的架構來支持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算法也將在未來通信係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
高通中國區研發負責人 徐��
作為麵嚮2030年之後的智能網聯基礎設施重要支撐技術,傳統的追求覆蓋、帶寬、延遲等單項技術指標躍升的道路已不適閤,6G技術將探索和開闢技術性能、成本投入、能源消耗、安全可靠、持續高效等多目標可持續協同發展的新範式。
內容推薦
鄔賀銓:低頻段挖潛仍是6G研究的著力點
洪偉:毫米波全數字多波束技術有望成為6G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
中國聯通唐雄燕:網絡架構依然會是6G創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