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10:53:00 AM
同學們曆經小、初、高三個階段,長達十二年的鋪墊學習,就是為瞭能夠在高考考場上給自己博得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實現大學夢。
不過,社會大環境的改變,使得“畢業就失業”這句話從一句調侃逐漸走嚮現實,用人單位縮招、“掐尖招錄”的舉動, 讓擇業環境從原本的買方市場轉為瞭賣方市場。
再加上應屆畢業生人數的“節節攀升”,更是讓很多學生都陷入瞭求職睏境。所以在這個時候, 專業、院校的選擇就成為瞭緻勝的關鍵“砝碼”。
專業的冷熱與就業狀況息息相關
雖說專業本身在大學校園中並沒有高低之分,區彆隻是在於課程安排、教學內容不同罷瞭,但等學生畢業以後就會發現, 專業在求職市場中卻有冷熱之彆。
比如畢業於“四院五係”的法學生,即便隻齣身於211高校,但因為專業熱門且高校教學背景頗受行業內認可,所以畢業生想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進入發展前景可觀的企業並不是什麼難事。
相反,若同學們本身就讀的專業比較冷門, 或者對口行業已經走嚮“夕陽”, 那麼即便身上頂著985高校的“金字招牌”也未必能受到用人單位的“偏愛”。
由此可見,學生在填報誌願環節, 還是要多考慮就業因素, 不能僅憑自己的印象或者愛好去選擇,畢竟專業的選擇關係到“打工人”的前途發展,容不得半點失誤。
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用人要求,都與傢長印象中的模樣有瞭偏差所以同學們在報考誌願時, 也不能盲目聽從父母的參謀與安排 ,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
比如這3個老一輩人眼中的報考熱門專業,實則已經開始“爛大街”,高三生報考還是要謹慎纔好。
傢長眼中前景廣闊的3個專業,實則已經人纔飽和開始“爛大街”
說實話,按照高考填報誌願的要求,同學們隻有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可以做選擇,大傢很難一一瞭解專業背後的課程安排、發展方嚮,但 光靠“熱門”這一個因素就隨便報考也不可取。
特彆是這3個專業,雖然看起來前景大好,可市場人纔早已經飽和,同學們如果紮堆進場,那麼就業或將成為問題。
【專業一】:工商管理聽起來高大上,可就業並不“接地氣”
說到工商管理專業,很多畢業生都有一肚子的牢騷想吐槽。
乍一聽,該專業從專業名稱到課程安排 ,走的就是“高大上”的路綫, 按照學校的規劃,同學們畢業之後不是去投行就是去證券公司,要麼就是在大型企業成為“高級白領”。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普通院校的應屆生,畢 業後隻能從事銷售或者文職工作, 職場上壓根沒有發揮專業技能的空間。
【專業二】:會計專業也並非“萬金油”
在傢長看來,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由於專業性高,需求量大,在人纔市場中應該屬於“香餑餑”一般的存在。然而,在報考人數激增的情況下, 整個行業內部已經趨於飽和狀態。
用人單位在財務部門進行招聘時,也開始進行嚴格把關,沒有相關從業經驗 ,或者不具備從業資格證的普通畢業生, 很難找到理想的“飯碗”,若傢裏父母沒有人脈關係能夠幫忙,那就更是難上加難。
【專業三】:師範專業在雙減政策下挺不起腰闆
教師福利好、待遇高是公認的事實,特彆是一年兩個帶薪假期,更是吸引瞭諸多學生報考師範專業。
在父母看來,即便同學們日後拿不到編製,無法進入公立學校,也依舊可以往教培行業發展,每個月薪資依舊可觀, 是“前有發展,後有退路”的不二之選。
可事實上,在雙減政策對教培行業揮齣重拳的情況下, 失業的教培老師紛紛轉戰事業編 ,這使得師範生不僅競爭加劇,同時後路還被按上瞭“防護欄”,日子過得實在辛酸。
報考專業要講求策略
有人說“選擇有時候會大於努力”,這句話放在報考時也同樣適用,畢竟專業大概率會決定學生畢業後兩到三年的發展道路,所以建議大傢還是要仔細篩選。
比如可以尋找行業內的相關從業人員, 瞭解對口崗位的求職情況 ,大緻需要什麼學曆層次,有沒有相關從業資格證需要報考。
另外, 專業轉崗率、起薪情況也要專注到, 綜閤多重因素後再進行填報,這樣纔能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