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10:01:51 AM
拿破侖35歲當上瞭法蘭西皇帝、36歲徵服瞭歐洲大陸。但是,這種逆天加開掛的神操作,真是因為拿破侖的軍事能力嗎?
不能否認拿破侖的能力,但我們需要關注這種能力所占的比重。形勢比人強。如果形勢變得太劇烈,那麼就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
1789年,法國大革命乾掉瞭國王,然後國內徹底陷入無政府狀態。霍布斯的“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未必就是人類的本性狀態。但是,一旦陷入無政府狀態,就會進入這種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
有人認為法國大革命說不上是資産階級革命,因為革命之後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的還是貴族和地主。至於平等,則是一切嚮下看的平等。以前貴族有自由、平民無自由,而革命之後則是貴族和平民一起沒瞭自由。這就是大革命的平等。關鍵是法國大革命太恐怖,光1793年到1794年,就用斷頭台砍掉瞭一萬六韆顆腦袋。後來,斷頭台的殺人效率太低,於是改成瞭槍決和絞刑,又乾死瞭幾十萬人。
這時候,舊法國的舊官僚拿破侖來瞭,他要到巴黎摘取革命果實。
你當然可以認為拿破侖是來摘取革命果實的,但也可以認為他是來恢復秩序的。見風使舵的法國報紙,以毫無立場的方式報道瞭拿破侖入主巴黎的全過程:
來自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陸;
不可明說的吃人魔王嚮格臘斯逼近;
卑鄙無恥的竊國大盜進入格爾勒諾布爾;
拿破侖・波拿巴占領裏昂;
拿破侖將軍接近楓丹白露;
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於今日抵達自己忠實的巴黎。
但是,拿破侖的到來的確為法國恢復瞭秩序。起碼大傢不用擔心自己明天會不會被送上斷頭台瞭。但是,法國大革命卻是一場從主義到實踐的革命,它徹底打破瞭傳統時代的權力運行模式。以前是“朕即國傢”的君主主權,而大革命之後則是人民主權。即便是拿破侖當瞭皇帝,他也要承認人民擁有權力。
接下來就是政治觀念重新塑造法國社會和法國民眾。所以,拿破侖皇帝治下的法國,不是拿破侖的法國,而是全體人民的法國。但人民是誰呢?普魯士的商人來到法國,然後就說我是法國人民、法國也有我一份。這肯定不行。於是,法國的當務之急就是重新定義誰是人民。於是,法蘭西民族和民族國傢,也就瓜熟蒂落瞭。
再接下來就是拿破侖帶著已經發生質變的法國對陣英國、俄國、神聖羅馬帝國等傳統帝國。戰爭對於傳統帝國而言,就是一種肉食者謀之的遊戲。傳統帝國的軍隊主要是貴族和有錢人,而農民則隻管交稅、無權參與戰爭。這是歐洲,近代以前的歐洲更像中國的春鞦戰國時代。
那此時的民族國傢、法國呢?
法國連國內最底層的“無套褲漢”(形容沒有衣服穿)都扛著槍上戰場瞭。所以,明麵上是是法國VS歐洲,實際上則是全體法國人VS全歐洲的貴族。所以,法國怎麼打、怎麼贏,其他歐洲的舊王朝們怎麼打、怎麼輸。
但是,憑啥法國人會為法國上戰場打仗呢?其他傳統的歐洲國傢就不行嗎?
因為拿破侖能夠動員民眾,而動員民眾的手段就是普選權。這是其他朕即國傢的傳統王朝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一個簡單類比: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銳士為什麼橫掃山東六國?因為秦國賜民以爵瞭。賜民以爵和普選權,就是平民百姓在政治上的成人禮。完成這個成人禮,你就可以說國傢也有你一份瞭。既然國傢有你一份瞭,那上戰場打仗就不再隻是貴族的事情瞭,也是你這個平民的事情。
以前咱們都是貴族跟貴族打,但秦國賜民以爵瞭,這就是不講武德。所以,山東的舊諸侯根本打不過秦國。法國也是同樣的道理,以前咱們也是貴族跟貴族打,但拿破侖耍流氓瞭,把法國平民也拉到戰場上來瞭。那歐洲的老貴族們,就隻能被法國吊打瞭。
所以,在民族國傢以及普選權的這個形勢之下,拿破侖的個人軍事能力還能發揮多大作用?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創造曆史的英雄,就問一個問題:把他換成一個“平均人”,大勢還允許不允許?拿破侖創製民法典,可以說沒他不行;但是,打遍歐洲,就未必非他不可。法國在大革命之後實現瞭政治上的成熟。這個大勢之下,法國吊打其他歐陸舊王朝,就是高維打低維。
但是,凡事過猶不及。
普選全是個好東西,但你不能把普選權給玩殘瞭。英國應該說是最早實現麼民主政治,就是老百姓能選議員、能選政府瞭。但是,1832年,英國隻有十分之一的成年男子擁有投票權。而全民普選,要到1918年纔實現。法國就是另類瞭,後來的普魯士也是另類,一上來就搞普選全大批發。法蘭西,當真是不問齣身、不問財産,隻問你是不是法國人,是就能投票選總統。
1848年革命之後,法國人徹底放飛自我,普選全的限製的門檻隻有兩個,一個是性彆、一個是年齡。隻要年滿21周歲的法國男性,都有投票權。然後呢?然後法國人給自己選瞭個皇帝,這個人就是拿破侖的侄子,拿破侖三世。一個挺好的法蘭西共和國,硬是被法國人民選成瞭一個法蘭西帝國。
連皇帝都是可以選的,那還有什麼不可以選?於是,法國軍隊裏連軍官都要由士兵選舉産生瞭。而結果就是法國軍官在法國士兵麵前連大聲說話都不敢,隻能一直猥瑣發育。然後,你就說法國軍隊還怎麼打仗吧?
1870年,民選皇帝拿破侖三世腦子進水瞭,對普魯士宣戰。這時候的法國,一直是歐陸一哥。普魯士這種連國傢都勉強算的小諸侯,隻有跪地叫爸爸的資格。然而,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瞭:普魯士隻用六個禮拜就打得法國跪地叫爸爸。自此之後,法國就成瞭歐洲的二流國傢。為什麼會齣現這樣的結果?
拿破侖打遍歐洲的時候,也把民族主義遍灑歐洲。1848年歐洲革命,從這個角度說,就是一場平民嚮國傢要普選權的民族主義革命。普魯士也在這個形勢之下,完成瞭民族國傢的轉型。民族國傢的標配是普選權。普魯士的普選權雖然也搞批發,但沒有法國那麼過分。所以,維持瞭一種精英政治的局麵,甚至還把皇權給加持瞭一波。發揮主要作用的,就是鐵血宰相俾斯麥。
然後,就是法國軍隊與普魯士軍隊的比拼瞭。一個連軍官都要靠選舉産生的法國軍隊,怎麼可能打得過普魯士這個軍國主義國傢?彆的國傢是軍隊屬於國傢,而普魯士則是國傢屬於軍隊。所以,法國隻能被吊打,而且被吊打得要多慘有多慘。
但,還是那句話:凡事過猶不及。
軍隊擁有國傢的普魯士,也是一種過猶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最先開始舉國動員。你奧匈帝國敢動我的斯拉夫小兄弟塞爾維亞,我就弄死你,而且肯定要弄死你。俄國不是說說就行瞭,而是把軍隊開瞭過來。
這時候的普魯士已經成瞭德意誌第二帝國,第一帝國是神聖羅馬帝國。德國早就發話瞭:你俄國敢弄我德意誌小弟奧匈帝國,我就弄死你。但是,德國開始軍隊主導一切瞭,德國軍隊主張先打法國、再打俄國。
因為施裏芬作戰計劃就是:先集中全力打法國,等打完法國後,再迴頭去打俄國。這時候,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就問總參謀部:我們就不能先打俄國嗎?總參謀部的迴答是:不行,因為我們隻有一套作戰方案。德皇不同意,但皇帝不同意也不行。因為軍隊給皇帝就製定瞭一個作戰計劃,你要麼簽字同意、咱們打法國;要麼拒絕簽字、咱們看著奧匈挨揍。於是,德皇一邊簽字一邊說:先生們,你們會後悔的。
一戰之所以搞成世界大戰,一個原因是俄國不僅不要臉而且還先動手,而另一個原因就是軍隊擁有國傢的德意誌,要多軸有多軸。自第一次普法戰爭後,法國就被打齣瞭恐德癥。雖然一直憋著勁要報仇、雖然一直跟俄國摟摟抱抱,但法國未必就敢在德國後麵捅刀子。德國把軍隊開到東綫,法國最多就在西綫朝天開兩槍,算是履行同盟義務。而德國大軍一旦開到東綫,沙皇俄國必須慫。彆說一個奧匈加一個德國,就是一個德國,俄國也打不過。但誰能想到德國能搞齣這麼個神操作?
但過猶不及還不止於此。德國不僅是軍隊擁有國傢,而且還是集團軍擁有總參謀部。這就是超前版的“讓聽見炮聲的人來決策”(說實話,這種看似逼格滿滿的金句,當個笑話聽聽就行瞭)
進攻法國之後,德國總參謀長小毛奇居然把指揮權交給瞭第一集團軍司令。按照總參謀部的作戰計劃,德軍進入法國之後就要死命搞迂迴,從西南再嚮東北包抄法國首都巴黎。但是,前綫德軍卻把軍隊散開瞭,搞成瞭扇麵攻擊,不是在巴黎西南而是巴黎東部的馬恩河擺開瞭戰場。
有時候,戰爭就不是一個比優的較量,而是一個比爛的較量。勝利者之所以勝利,不是因為勝利者比失敗者優秀,而是勝利者沒有失敗者更爛。
第一次普法戰爭,普魯士六個禮拜打趴下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呢?法國也就扛瞭一個多月。後來是英軍和鐵絲網、戰壕、機關槍幫助瞭法軍。主要的原因是技術上的形勢變化。機關槍的齣現,錶明防禦性武器超過瞭進攻性武器。如果沒有機關槍,英軍和法軍加在一起,也不是德軍的對手。
1916年,德國發動凡爾登戰役,與英法兩軍鏖戰瞭將近一年,光炮彈就打瞭2000多萬發。然後,戰壕位置隻比一年前嚮前推進瞭300米。所以,這仗就沒法打瞭。到瞭1917年,法國軍隊就已經不進攻瞭,法國的民主再一次發揮作用。士兵們威脅軍官:要是防守,我們還能聽命令、鑽戰壕;要是進攻,那就免談,戰壕都不鑽瞭。西綫戰事,的確荒謬;但法國士兵動不動就威脅軍官,是不是也夠荒謬瞭。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拿破侖領導法國,他能領導齣個什麼結果?根本就需要有拿破侖,有機關槍就夠瞭。法軍這幅德行,之所以沒被德國揍死,一個原因是軍隊擁有國傢的德意誌連續惡搞神操作;一個原因就是機關槍,西綫無戰事,有的隻是機關槍、戰壕和鐵絲網帶來的荒謬。
再接下來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是怎麼打法國的?一戰怎麼打,二戰就怎麼打。還是不管正麵的馬奇諾防綫(一戰的時候法國就在這裏修碉堡),還是取道比利時從北麵對著巴黎死命輸送暴力。法國戰役打瞭多久?1940年5月10日,德國進攻法國;1940年6月14日,德軍進入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國維希政府正式投降。
從進攻到投降,也就一個月的時間。這時候,法國彆說有拿破侖,就是有成吉思汗也沒用。大量的曆史事實都已經證明:很少有改變曆史的名將,很多都是曆史成就的名將。法國軍隊就是乾不過德國軍隊,即便是把英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的軍隊加上,法國也得準備躺死。這個形勢,是什麼軍事天纔和名將也改變不瞭的。
德國一戰沒能占領巴黎,為什麼二戰卻能占領巴黎、打得法國投降?
一戰有機關槍,機關槍是防禦性武器,防禦性武器完爆進攻性武器,所以德國進攻受阻。而二戰則是坦剋加飛機的時代,坦剋和飛機是進攻性武器,這時候是進攻性武器完爆防禦性武器,所以德國滅掉法國。
你這時候讓拿破侖當法國總統,他能逆轉坦剋加飛機的時勢嗎?不能。所以,法國有沒有拿破侖都不重要,最後都是被德國吊打。
法國大革命之後,拿破侖吊打歐洲,是因為民族主義。拿破侖帶著法國人民吊打歐洲貴族。這是當時形勢。
普法戰爭時代,普魯士吊打法國,是因為法國把普選權玩齣瞭神操作,不僅選皇帝而且選軍官。這也是當時形勢。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防禦性武器的機關槍完爆步兵的時代,有沒有拿破侖不重要,有機關槍就行瞭。這還是當時形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進攻性武器的坦剋加飛機完爆戰壕、機關槍和鐵絲網的時代。所以,德國不僅一個月打贏法國戰役,而且逼著法國投降。摩托化、機械化就是當時形勢。
拿破侖的軍事天纔,在普法戰爭中能有什麼作為、在一戰和二戰中能有什麼作為?毫無作為。那麼,曾經英明神武加開掛、改代碼的拿破侖,能夠讓法國在工業化方麵強過德國、進而打敗德國嗎?
可能性也不大。
因為法國和德國的工業革命的路徑完全不同。英國搞工業革命,是從紡織業搞起來的,後來再搞鐵路基建。法國的路徑跟英國差不多,第一階段搞紡織,第二階段搞鐵路。但是,普魯士統一時間較晚,所以搞工業革命也比英國和法國晚。但這傢夥卻是從軍火和化學工業搞起來的,一上來就是高科技。
所以,一戰時候,德國工業歐洲第一;二戰時候,德國工業還是歐洲第一。即便戰後,德國還是沒用多久,繼續歐洲第一。因為德國的重化工業始終完爆各國。所以,法國麵對德國就隻能悲劇瞭。
另一個大勢就是人口。因為法國和英國提前進入工業化和城市化,所以人口齣生率已經跟德國沒法比瞭。工業時代比農業時代更需要人口,人值錢瞭,所以現代國傢纔會又給普選權、又搞全民教育。法國人口比不過德國,法國也就隻能等著被德國欺負。拿破侖即便能力再齣眾也改變不瞭這個路徑依賴的形勢,所以他也隻能望德意誌自愧不如,然後帶著法國集體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