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11:20:37 PM
仲春碧桃花古詩六首:山行二月春,花發碧桃新
古詩詞中常見碧桃,桃花是紅色,碧,通常是指的青綠色的玉石,有青綠色的桃花嗎?
仲春驚蟄二月天,是桃花開始開花的季節,讓我們通過曆史文字,來瞭解碧桃花。
桃樹在我國栽培曆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因為詩經裏”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在周朝已經是廣泛種植的果樹,那時候有桃園,專門集中種植桃樹。
桃樹耐貧瘠,果實多而甜美,是可以替代糧食的水果,所謂果腹,就是多指的桃果,棗類的北方水果,因為梅子和杏子吃多瞭恐怕不是果腹的問題,是酸性太重而傷胃。
在飢荒和食品短缺的年代,人們相信這桃樹是從天上來的,因為神仙隻要吃點特殊的桃子,就可以不用吃飯,長生不老。
最早記錄“碧桃”的是《尹喜內傳》:“老子西遊,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不過現在流傳下來的版本並沒有這句話,但是這句引用是在唐朝人編撰的《太平廣記》裏。因為漢朝到隋朝因為戰亂,遺失瞭很多書,這本《太平廣記》被認為收錄瞭一些散失的作品。
也就是說,周朝尹喜和老子時代,是相信西方某個高山上有個王母的,老子拜見瞭西王母,而且一起吃瞭碧桃和紫梨。這裏的碧桃,可能是像玉一樣成熟後的白色或者青色的桃子,不是指花。
但是碧桃也就流傳下來,因為西山王母和西天王母,實在在古人的思想中隔得不遠。
況且周穆王時代,也駕著馬車去見過西王母,現在考證可能是某座高山上的部落女主。
實際與此相對應的就是人間的桃樹種植已經非常成熟,扡插嫁接是最有效的方式,也就獲得瞭不同品種的桃果,其中也獲得瞭變種的桃花。
通常結果的桃花是單瓣,粉色的。但是桃花的變種有復瓣和其它顔色。這種桃花産果量並不高,但是花色蓬勃而艷美。其中有白色有紅色。
西漢的時候,傳說漢武帝也見過王母,
《漢武帝內傳》寫瞭這樣一個細節故事,西王母讓侍女送桃子進來,侍女送瞭七個桃子,同鴨蛋一樣大小,顔色是青色的。王母給瞭漢武帝四個,自己吃瞭三個。漢武帝動瞭心思,留下桃核,王母笑瞭一下,說你那個地方地氣不好,種瞭也長不齣桃子來。漢武帝就作罷。但是,設若漢武帝是遇見瞭北方某部落的女王,他有心想留點種子也有可能。估計其如王母說的,也許開花,不結果。
實際隻開花不結果的桃花已經産生,之所以叫這種美麗的桃花為碧桃,一來人們珍愛這種鮮艷繁復的桃花,二來,也總琢磨著那西王母的桃子到底是怎樣的?是否是這種繁復美麗的花,結成的果子呢?實際在現實生活中,果樹的花越是單瓣,結的果子越好,花朵富麗,往往很難坐果。
碧桃作為桃花的一種變異品種就保留下來。
到瞭隋唐,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生産力的發展,大量培植觀賞花木。碧桃就是其中一類。它們保持瞭桃花仲春開花的植物特性,更加繁茂鮮艷,多用於皇傢貴族的園林景觀種植,其中佛教道教聖地,往往桃花和碧桃都有種植。
因為在唐宋,佛教和道教為官方提倡,給予大量的田産,養活無數修道者。
那麼就談及碧桃花本身,碧桃花本身是什麼顔色呢?它們已經幾乎不可能産生桃果,但是美麗在於花開,有白色的粉色的紅色的,團團簇簇,倒也讓桃樹如同仙女。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傢。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韆樹花。” 中唐 ・ 郎士元聽《鄰傢吹笙》
這是貴族的園林,圈地而建。裏麵飄齣瞭笙簫和美人的歌聲,遠遠傳來。
郎士元的住所應該是靠近這座宅院,但是他什麼都看不到,隻看到高高院牆上有盛開的碧桃花。
雖然大的園林,唐朝的貴族還是持開放的態度,允許遊人進去踏青,但顯然這是被院牆包圍的內宅,或者就在京城當中。
繞瞭好大一個圈子,也沒有發現可以進入的地方,因為門有門人看護,顯示這裏並不接待外人。
這猶如大觀園或者榮國府,人們隻能從隱約的建築和樹木,來感覺裏麵雲蒸霞蔚的美。
美在一種隔絕和想象。
正是裏麵的音樂是隱約飄來,又搖曳在牆角的碧桃花上,讓人窺看無門,他不由想象那院子裏麵是韆萬樹的碧桃花,那美人的歌聲就是從碧桃花海深處的樓閣中飄齣來,如同天上王母瑤池仙境。
“山行二月春,留宿意何真。
埽榻濛高士,浮杯慰逐臣。
鳥鳴硃鶴老,花發碧桃新。
明日天涯去,相思不可親。”中唐 ・ 劉長卿《清溪道 》
唐朝的道觀是皇傢管轄,登記在冊,且作為唐朝重要官員的驛站,劉禹锡,柳宗元,元稹都有這樣的待遇,到一個地方去,首先去那裏的寺廟,如果是路過,就住宿,如果是到本地為官,也可以當一個過渡,柳宗元就是將寺廟作為辦公地點,還從江邊移植瞭大的木芙蓉樹。
我說這些典故,就是許多寺廟的條件比旅社好,且經過經營,花木滿院,這裏的碧桃花極有可能是指的碧桃這個品種。
在二月的山中,走到瞭這座寺院,留宿的心情是真實懇切的。
多些這裏的人親自為我打掃房間,為我送上酒,寬慰我這個被放逐的老官員。
實際上接待是必然的,況且這裏的僧人也不傻,你怎麼知道能夠在這裏住宿的不會冒齣幾個權臣和地方官呢?又這裏的人,還不是希望有點機會,得到賞識。
所以劉長卿很滿意這裏的人情。看著這二月的僧捨,外麵鳥語花香,那碧桃花正開始開花,山色不老,老的是他。
他明天就要走瞭,然而這裏卻使他無限留念。
這首詩可以看到,碧桃維持著桃花二月開花的天性,卻更純美。
“十二樓前再拜辭,靈風正滿碧桃枝。
壺中若是有天地,又嚮壺中傷彆離。” 唐 ・ 李商隱《贈白道者》
談起碧桃花,就不能不說李商隱。這位仙童,十幾歲就在玉陽山學道,準備靠淵博的道教知識和成就改變人生,險些他就成瞭李泌李白一樣的道士。
他正是在玉陽山,透徹瞭解瞭道教,也發生瞭一段終生難以忘懷的愛情。
他和這裏很多道友都認識,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隻是李商隱肯定不滿足於此,他在24歲,進士及第,開啓瞭正規進入仕途的艱辛人生路。
李商隱學問淵博,其實從道教也可以上升,隻是和道姑的戀愛,讓他無緣在這條路上快速晉級。實際道士結婚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愛的女子,是皇傢公主的女侍官,這種戀情,導緻瞭他不得不另外尋求人生的齣路。但是他對於故友和道觀,是一種難以錶述的情懷的。
這種情懷維持瞭終生。
他必須到瞭離開的時候,他告彆這裏的白道長,正是這裏碧桃花開的二月。
那麼他看到的碧桃花是什麼顔色呢?
我相信是白色的居多,無數的碧桃花在春風裏搖曳,而顯得這裏更加靈氣和仙氣。而他喜歡的姑娘,就深深藏在這裏,藏在玉樹瓊樓之間。
他辭彆瞭這裏,是人生一個莫大的惆悵,意味著他可能永遠和她不再有交集。
他是在和白道長道彆,鄭重的態度,再拜而辭,是感恩,是惆悵,是離開瞭這仙境一樣的地方,是遠離瞭心中愛戀,遠涉紅塵。
如果一壺酒裏天地寬,如果這天地不過是仙人的一壺酒,一個乾坤,我也忍不住是這樣的傷心。
因為我是這樣眷戀著這裏碧桃花開的安定,而後它再也不屬於我。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鞦江上,不嚮東風怨未開。”唐 ・ 高蟾《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
皇宮和長安城裏到處都有杏花和桃花。杏花高大,遠看如雲,進士們及第,朝廷會安排在杏林舉行宴會,祝賀他們成為帝國官僚的新鮮血液,杏花代錶幸運,是雙嚮的。從此後你們的人生路將有所不同。
那麼桃樹比杏樹矮小,但是韆年的培植,有很多��麗的品種,其中皇傢和貴族園林,種植的就是花開絢爛的碧桃。
所謂桃李春風,桃花更加絢爛,且碧桃有紅有白,繁復嬌艷,和著春天的陽光雨露。
高瞻很不幸運,落第瞭。其實多年身為幕僚的他很明白進士及第的竅門,同等纔學下,最終上榜的是達官貴人的子弟,清寒之士,等待的是淘汰和下一輪的競爭。
那,又有什麼可以抱怨的,畢竟唐朝是開放瞭科舉考試給瞭無數普通人以機會。
高瞻的這首詩是在落第後,被人問詢的夾縫裏,怎麼寫纔能不得罪人,且還能保留自己的個性和骨氣,保留在京城的工作呢?
是,那嬌美的碧桃,是靠近天上,得到比彆人更多的雨露,那高大的杏樹,根深樹狀,所以開花在高高的半空,容易被陽光識彆青睞。
我自己不過就是齣生在遙遠江上的蓮花,我怎麼能夠怨恨東風不肯眷顧,陽光不肯撫慰呢?
我命如此,但是不證明我纔情輸給碧桃紅杏啊。
難得他就這麼堅持考瞭下去,最終金榜題名,一朵江上的蓮花,終於飄進天庭。
那麼皇傢的桃花,不需要說,絕對不是普通的桃花。要的就是富麗碧桃,比美瑤池。
“雲嵐滿袖倚�檢椋�龍窟寒生夜睡遲。
一麯硃弦誰與聽,月斜風撼碧桃枝。”南唐 ・ 宋維《題天申宮三首 其三》
這裏肯定也是一座寺廟或道觀。
站在山頂上,雲氣滿袖,他靠在山上的石門邊。
山上的春夜,比普通的地方寒冷,那寒氣從山崖底下的深榖深潭浮瞭上來。
在這裏,居然有清修的人彈著樂器,隻是這樣高曠的地方,在美麗的音樂也讓人感到淒冷吧。
斜月在天,山風撼動著高山上的碧桃花,清冷仙意。
這裏修行的人忍受彆人難以想象的孤寂寒冷,或者也隻有這桃花知道他們的心情。
那永生之路,是精神的信仰,還是無有退路的選擇呢?
我在這首詩裏沒有看到仙意,看到的,隻是這裏人們無可選擇的生活。
關於神仙,或者有吧,隻是為什麼這裏的桃花,這麼的冷?
“紅雨紛紛空自繁,碧雲一朵勝桃源。
君傢獨有神仙種,分我鬧花深處根。”南宋 ・ 王十朋《覓季仲權碧桃 》
宋朝以後,對花卉的培植和審美又前所未有的繁榮。
比如這裏的碧桃,顯然是針對紅色的桃花而言,就是白色或者青白色的桃花。
看見幾乎所有的桃花都是紅的,纔顯得這白色的碧桃花雪樣的繁美吧。
那紅色的桃花紛紛如霞開放,如雨謝落,而我喜歡這一樹晚開的白色桃花,勝過瞭陶淵明寫的桃源仙境。
我知道你這裏有,所以請送我一棵,我種在喧鬧的紅桃花中,讓它一樹如雪,傲然東風。
實際碧桃是多瓣桃花,是桃花的變種,有紅色的碧桃,鮮艷燦爛,有白色的碧桃,更加仙氣。還有一樹上開齣兩種不同顔色的桃花,甚至一朵桃花上兩種顔色。
嬌美,絢爛,富麗,明艷,提升著人們春天的喜悅。
你看過碧桃花沒有,你喜歡哪種顔色?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