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0/2022, 7:41:22 AM
─── 資治通鑒有意思 ───
第24篇
有一個人,隻在史冊中露過兩次臉,卻深刻地影響瞭趙國乃至整個戰國的命運。
他就是馬服君趙奢,他在史書上留下瞭兩筆:一次秉公執法,一次智勝秦軍。
由此看,他大公無私、文武雙全,是趙國不可多得的人纔。
一個人的曆史功績不在多少,重要的是是否足夠燦爛。
趙奢即便隻留下這兩條功績,也足夠彪炳史冊。
我們能夠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卻有很多。
1
秉公執法
趙田部吏趙奢收租稅,平原君傢不肯齣。趙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將殺之。趙奢曰:“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傢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平原君以為賢,言之於王。王使治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資治通鑒》周紀五
趙奢,當年隻是一個收田租的基層官員,相當於村長王長貴。
在收租的時候,平原君傢不肯繳納,地主傢也沒有餘糧啊。
趙奢心說,拿我村長不當乾部啊?於是依法處治,殺瞭平原君傢九個管事的人。
平原君怒,要殺趙奢。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你不知道我是誰嗎?打狗還要看主人,你去問問我是誰?我是趙王叔叔、當今相國。
趙奢勸平原君消消氣,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貴公子,如果您縱容傢人不奉公守法,就會使法令削弱;法律削弱瞭,國傢就會削弱;國傢弱瞭,諸侯就要齣兵侵犯,那趙國就沒瞭;趙國沒瞭,您的富貴在哪兒呢?以您的尊貴地位,能奉公守法,則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則國傢強大;國傢強大,則趙氏江山永固;趙氏江山永固,您是皇親國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
這一套小詞兒層層遞進,大公無私,還處處為平原君考慮。平原君聽得很開心,把那九個人都忘到九霄雲外瞭。
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結果國賦公平,百姓富足,國庫充實。
趙奢登場的時候,是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相會之後。
當時的趙國,雖然麵臨秦昭襄王的虎狼之軍,但內有藺相如、平原君,外有廉頗、趙奢,文臣武將都很賢明,趙國有一段難得的穩定發展時期。
趙奢文能收租平國庫,武能上馬定乾坤,第二年他人生最精彩的一戰就來瞭。
2
閼與之戰
公元前270年,秦伐趙,包圍瞭閼與。
趙王召見大將廉頗、樂乘,問:“能不能派兵去救?”
兩人都說:“道路又遠又窄又險,怕是救不瞭。”
問趙奢。趙奢說:“道路又遠又窄又險,就像兩隻老鼠在洞裏鬥,狹路相逢勇者勝。”趙王於是派趙奢去救閼與。
廉頗和樂乘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經驗豐富,他們認為閼與救不瞭是有道理的。
到閼與的道路又遠又窄又險,如果秦軍半路伏擊,你就算韆軍萬馬,也會被一口一口吃掉。況且你從邯鄲長途奔襲,秦軍以逸待勞,圍點打援,你韆裏去決戰,肯定凶多吉少。
那趙奢是不是一介莽夫?隻憑藉“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敢跟秦國硬拼嗎?
當然不是,趙奢這一仗,堪稱教科書級的案例,完美踐行瞭《孫子兵法》。
話說趙奢帶兵齣徵,離開邯鄲三十裏,就紮營不走瞭,又傳下軍令:“有敢言軍事者斬!”
秦軍駐紮在武安城西,擊鼓呐喊的練兵之聲,把城裏屋瓦都震動。
眼看事態危機,趙軍中有一個軍吏,建議急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斬首。趙奢堅壁高壘,駐紮瞭二十八天,不嚮前挪動一步。
秦軍間諜來探趙軍虛實,趙奢好酒好菜款待後送他迴去。間諜迴報,秦將大喜,說:“這援軍離開國都三十裏就不走瞭,還修築營壘,閼與城不是趙國的瞭。”
秦將以為這個不知名的趙奢,隻會收租害怕打仗,就是裝裝樣子,所以剛齣來沒多遠就不前進瞭,那麼自己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進攻,沒有後顧之憂瞭。
這正是趙奢的計謀。
趙奢既已遣間,捲甲而趨,二日一夜而至,去閼與五十裏而軍,軍壘成。秦師聞之,悉甲而往。趙軍士許曆請以軍事諫,趙奢進之。許曆曰:“秦人不意趙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陳以待之;不然,必敗。”趙奢曰:“請受教!”許曆請刑,趙奢曰:“胥,後令邯鄲。”許曆復請諫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趙奢許諾,即發萬人趨之。秦師後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秦師,秦師大敗,解閼與而還。趙王封奢為馬服君,與廉、藺同位;以許曆為國尉。――《資治通鑒》
秦軍間諜前腳剛走,趙奢馬上全軍齣動,卸下鐵甲,韆裏奔襲,兩天一夜就到瞭閼與。
《孫子兵法》說:“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趙奢通過欺騙秦軍的方式,快速通過瞭狹窄道路。
但是,他沒有直接到閼與城下,而是在離城五十裏的地方紮營。秦軍聽說,全軍趕來。
《孫子兵法》說:“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敵者勞。”
本來趙軍是韆裏奔襲,他們是勞纍的。但是留齣五十裏路,讓秦軍奔襲過來,趙軍就變成瞭以逸待勞。
《孫子兵法》說:“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韆裏而會戰。”
距城五十裏的地方,就是趙奢選擇的決戰之地。
這時候,有一位叫許曆的軍士嚮趙奢獻計,說:“秦軍想不到咱們會到這兒,他們現在來瞭士氣很盛,將軍一定要密集陣型、嚴陣以待。不然的話,我軍必敗。”趙奢說:“感謝指教。”
許曆請受刑。趙奢說:“不用。在邯鄲下的軍令,已經過期作廢瞭。”
許曆又進諫說:“先占據北麵山頭的得勝,後到的失敗。”趙奢同意,立即派齣一萬人占領北山陣地。
《孫子兵法》說:“凡軍好高而惡下。”
秦兵後到,與趙軍爭奪北山,但攻不上去,趙奢指揮士兵猛攻,大敗秦軍,解瞭閼與之圍。
得勝還朝,趙王封趙奢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一樣級彆,又封許曆為國尉。
趙奢在曆史上隻有一戰,但這一戰能夠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取得大勝,趙奢因此一戰成名。
在趙奢瘀與之戰勝利這一年,有一個魏國人範雎去瞭秦國,為秦王貢獻“遠交近攻”的國策,趙國的危機開始慢慢逼近。
3
長平之戰
趙括的名氣顯然比他的父親更大,因為他成為曆史最大的笑柄。
秦趙長平之戰剛開始,廉頗堅壁不齣,秦軍沒有辦法。後來範雎使用反間計,說秦軍不怕廉頗,就怕趙括。結果趙王中計,覺得廉頗怯戰,用趙括換瞭廉頗。
趙括自幼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無敵,和父親趙奢一起討論軍事問題,趙奢也說不過他,但是,趙奢從來不稱贊他。
趙奢說:“用兵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趙括卻總是說得很輕鬆。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瞭,如果用他,讓趙軍全軍覆沒的就是他瞭。”
趙奢有知人之明,可惜是育子無方。
趙母也有先見之明,反復勸說趙王不要用趙括帶兵。
趙奢身為大將,一起吃過飯的親信就有數十人,以朋友相待的數百人,大王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下屬。從受命之日起,就不問傢事,一心為公。
趙括剛做瞭將軍,就高坐堂上,接受朝見,手下軍吏頭都不敢抬。趙王賞賜給他的金帛,他都帶迴傢收藏起來,到處看哪裏有閤適的房子田地可以買。
通過趙母的話,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麵知道趙奢為人治軍的本領。
可惜他生齣一個能說會道的兒子,結果葬送瞭趙國四十多萬士兵的性命。
誇誇其談,紙上談兵,葬送四十萬趙國英靈。
從廉頗到趙奢,再到李牧,趙國是戰國曆史上僅次於秦國的猛將如雲的國傢,但即便這麼多文臣武將,也沒有挽救趙國衰落的命運。
責任在誰?當然是國君。
趙惠文王用藺相如,廉頗,趙奢,所以保趙國幾十年和平;趙孝成王不聽藺相如,棄用廉頗,用趙括,一戰就損失趙國全部傢底。
知人善用對於一國之君太重要瞭。
同樣是趙王,同樣是用瞭敢於拍胸脯的趙奢和趙括。
趙奢可不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而是有勇有謀,靠智取而非蠻力;
反之趙括,貪財好利,不愛士兵,沒有謀略,狂妄自大,趙王怎麼就能看上他呢?
趙奢一世英名,都毀在這個不肖之子手裏。
子不教,父之過。
趙奢難辭其咎。
與諸君共勉。
趙奢從曆史舞台退場那一年,有一位高人剛剛來到秦國,他是誰?且聽下迴分解。
北山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