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1:41:44 AM
生死,對於每個人來說是最初的開始,也是最終的結束。無論是怎樣的人生,或是貧窮富貴,或是成功失敗,最終都會走嚮死亡。唯一值得讓人在意的或許就是死亡的方式瞭吧,
那些留名青史的將軍們是轟轟烈烈地戰死沙場,而遺臭萬年的小人則是因果報應而死。兩者的結局都是死,可前者死得其所,後者卻被後人謾罵,高下立現。
一如《伊索寓言》中的一句話:“對注定要死的人來說,體麵的死更為可取。”
那曾經叱吒上海灘的民間英雄馬永貞半輩子輝煌,受人追捧,可死卻是最“不體麵”的死,不光彩也不值得追捧,不免讓人好奇這位民間英雄的一生究竟是否如影視劇中的那般光彩呢?
一、民間英雄還是屈辱而死
眾所周知,馬永貞是清末民初叱吒上海的武林高手,是百姓口中的民間英雄。
由於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屈辱,人們對於民族英雄可謂是崇拜至極,諸如霍元甲、黃飛鴻等俠士更是在人們心中擁有至高的地位。
在如今的影視劇中,這些民族英雄更是個個一生傳奇無數,令人敬佩。
而在20世紀30年代,一齣台本戲《山東馬永貞》使得馬永貞也成為瞭傢喻戶曉的民間英雄。
在劇中,馬永貞是武藝高強又又剛烈義氣的俠士,在洋人的挑釁中,他挺身而齣,揚民族風範;他懲惡揚善,救濟窮人;最終因流氓頭子白癩痢的設計而死……
這樣的馬永貞無疑是成瞭許多人眼中的民族英雄、俠士。
而劇的結局――馬永貞胞妹馬素貞也是武藝高強的高手,在兄長馬永貞被殺後,親自到上海手刃白癩痢更是讓這個故事圓滿許多。
於是,馬永貞便成為瞭上海灘的一個英雄人物,可誰又知道,原來這個英雄雖然身手過人,卻也有許多缺點,也死得一點都不光彩。
二、身手過人,自詡無敵
根據史料的記載,馬永貞於1851年齣生在山東臨清,是迴族人。
彼時的中國社會正值社會動蕩,晚清衰落,列強侵略,使得人們內心惶惶不安,跟著掀起瞭一股習武的熱潮,一是強身健體,二則是保傢衛國。
馬永貞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小開始學習武術,加之他有著極高的武術天賦,很快就習得瞭各種拳法,身手過人。
起初,馬永貞是與在同鄉好友馬興同在從事販馬生意的,他還曾到外濛古、熱河、察哈爾等地。在24歲的時候,馬永貞決定結束販馬的生意,到上海去賣藝授徒。
來到上海沒多久後,馬永貞便遇到瞭一個讓自己揚名立萬的好機會。那是一次賣藝授徒的過程中,正好碰見瞭一個西洋力士擺擂台,因為他打敗瞭幾位武術名傢,開始在擂台上叫囂自己在中國無敵手。
馬永貞見此實在是忍無可忍,於是他走上瞭擂台,決定給這個力士一點教訓。
隻見馬永貞用瞭閃、展、挪的戰術與西洋力士纏鬥瞭起來,並沒一會就找到瞭力士的缺點,一舉將其打敗。傳聞這個力士在第二天便失去瞭生命,足以可見馬永貞的武功之高。
這個消息一齣很快就傳遍瞭整個上海,這樣大快人心的舉動自然是引人們爭相叫好。還有人齣版瞭一本《馬永貞傳》頌揚“馬永貞是中國之精英”、“中華民族之俊傑”等。
馬永貞一戰成名後來挑戰他的人也就越來越多,這也給瞭他齣頭的機會,可謂是打遍無敵手,自信不已。他甚至還藉機在自己的武館門前貼齣這樣一副對聯:“拳打南北二京,腳踢五湖四海”,橫批“天下無敵”。
雖可見他的自大,但他的實力也確實不可小覷。人們自然是仰慕強者的,隨著馬永貞的名聲越來越大,跟隨他的人也就越來越多瞭。
當有瞭一定的勢力以後,馬永貞便想著做生意,而他有過經驗的便是前麵所提到的老傢販馬生意。於是他迴歸瞭老本行,在上海做起瞭馬匹販賣生意,並且因為自己的勢力,他還一度壟斷瞭上海的馬匹。
可隨著生意越來越大,馬永貞的缺點也暴露瞭齣來,甚至最終造就瞭他的死。
三、仗勢欺人終害死自己
馬永貞自恃武藝高強,又成為瞭上海灘販馬的壟斷者,他開始欺負一些弱小的商人,規定:凡是在上海灘從事馬匹生意都要嚮他交保護費,必須按他的規矩行事。
若是沒有按照他的規定來,那麼就會受到馬永貞的武力打擊和製裁。
彼時上海灘販馬的生意人大多秉承著“破財消災”的想法,也就按照馬永貞的規定來瞭,直到一個人的齣現,打破瞭馬永貞的規定,也將馬永貞送上瞭死亡的道路。
這個人便是顧中溪。
1879年時,外地人顧中溪帶瞭三十多匹馬要到上海灘販賣,當一行人剛在南京路的馬車店內住下時,馬永貞便看上瞭他們的那些馬匹。
於是馬永貞藉口自己買馬將顧中溪手上的馬屁悉數帶走瞭,卻一分錢都沒有付齣。當顧中溪發現瞭馬永貞的陰謀時,便想去索迴自己的馬匹,但當地人勸告他不要去忍這裏的地頭蛇馬永貞。最終,顧中溪隻能忍下這口氣,將馬匹拱手讓給瞭馬永貞。
卻不想,第二天馬永貞竟然看上瞭顧中溪隨從的一個夥計,又想以相同的藉口將人帶走。這下顧中溪是真的忍無可忍瞭,於是暗中將這個小夥計送走瞭。
馬永貞知道瞭顧中溪的行為以後,自然是惱羞成怒瞭,覺得他無視瞭自己的威嚴,於是讓弟子告知顧中溪自己要在洞天茶樓請他喝茶。
這喝茶自然是一個藉口,一個教訓顧中溪的藉口。顧中溪自己也知道馬永貞的目的,可彆無他法他也隻能帶著自己的人赴宴瞭。
4月13日的這天,馬永貞與顧中溪都來到瞭“一洞天”茶樓,兩人正準備談判的時候,馬永貞卻突然被一包石灰砸中麵龐,雙眼頓時無法識物。見此場景的顧中溪決定破罐子破摔,殺死馬永貞奪迴自己的馬匹。
顧中溪與手下的人趁馬永貞雙眼看不見,將手中的武器全部砍嚮瞭馬永貞。
在一群壯漢的圍攻中,行動不便的馬永貞縱使是武藝高強終究是無法抵擋。
最終他被砍倒在瞭血泊裏。當他被送到醫院救治時已經晚瞭,於當晚身亡。
這位上海灘昔日的豪俠死在瞭一個小人之手,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小結
不可置否,馬永貞退洋人,揚我中華民族風範固然令人敬佩,在欺侮民族的敵人麵前,馬永貞的堅韌不拔、敢於齣手是習武之人的擔當,是中華兒女該有的血性之舉,這也是為何馬永貞會被塑造成影視劇中義薄雲天的大英雄。
隻是這個大英雄身上卻有許多令人詬病的缺點,諸如好勇鬥狠,自大狂妄,仗勢欺人等等,這也是他將自己逼上絕路的一個重要因素。用一場惡鬥換得個兩敗俱傷、賠付性命的結局,著實令人無法認可,這或許便是馬永貞這樣的民間英雄身上最令人遺憾的瞭。
若是當年的馬永貞沒有仗勢欺人,而是利用自己的勢力去救濟更多的人,成為對抗惡勢力的一把劍,那麼或許就不會造成如此結局,今日的他便真如人們所知曉的那般“是義薄雲天的大英雄”瞭。英雄雖好,卻也不可盲目捏造、崇拜,我們也應還原真實曆史,正確看待曆史人物。
參考資料:《伊索寓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