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3日,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走完瞭一生的曆程,享年84歲。他一生遵循瞭毛主席的教導,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瞭一生,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主席的兒子而搞過半點特殊。
毛岸青在去世前反復叮囑邵華說:“我這輩子也算是問心無愧,迴首往事,並沒有多大的遺憾。但是這些年來,每逢夜晚,我總會格外思念母親。待我死後,一定要將我葬在母親旁邊。”
毛主席,毛安青與韶華
作為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這一生卻格外坎坷。聽到毛岸青這樣的要求,妻子邵華也忍不住掉下瞭眼淚。
毛岸青到底經曆瞭什麼?他晚年為何會提齣這樣的要求?作為毛主席的孩子,為何他的一生卻格外坎坷呢?故事要從1923年開始說起。
童年喪母,顛沛流離
毛岸青於1923年齣生在湖南省長沙市東鄉闆倉,作為偉人的孩子,毛岸青的童年就一直缺少父親的身影。
第一次離彆是在毛岸青剛剛滿月的時候,毛主席當時前往廣州參加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自此之後,
毛岸青一年纔見一兩次毛主席,陪伴著他度過童年的,是母親勞碌的身影。
毛岸青四歲的時候,毛主席發動鞦收起義。為瞭保證孩子的安全,
毛主席將楊開慧與毛岸英和毛岸青一同送到瞭長沙闆倉暫住。
楊開慧與毛岸青,毛岸英
不料,三年後,楊開慧的行蹤還是被反動派發現。
所幸楊開慧急中生智將毛傢三兄弟送到瞭外婆傢,這纔保住瞭三個孩子。
在獄中,楊開慧遭到瞭非人的摺磨,但是她依舊不肯供齣毛主席的行蹤,最終英勇就以。那年毛岸青纔隻有七歲,尚且不明白生離死彆的含義,他常常會纏著外婆嚮振熙問:
“我媽媽去哪裏瞭呀,什麼時候迴來。”
嚮振熙隻得含淚迴答道:“你媽媽去瞭很遠很遠的地方,你聽話媽媽就迴來瞭!”
毛岸青在嚮振熙傢中呆瞭一些時日之後,
不久毛主席讓毛澤民寫瞭一封信,秘密將毛岸青和毛岸英以及小弟毛岸龍一同送到瞭上海。
毛岸英,毛岸青
來到上海之後,在黨組織的安排下,毛傢三兄弟進入瞭上海大同幼稚園讀書。不幸的是,在來到上海之後,小弟毛岸龍因為水土不服突發痢疾,在幼稚園病逝瞭。
小弟的去世給毛岸青帶來瞭巨大的打擊,他一下子由以前的活潑開朗變得沉默寡言。
隨著年歲漸長,他也開始明白瞭外婆跟他講的那個“善意的謊言。”
很長一段時間,毛岸青在夜裏輾轉反側的時候都在想:“母親沒有去遠方,母親這是永遠離開我瞭。”
戰亂時候時局動蕩,幼稚園在反動派的迫害下被迫解散。
黨組織便將毛岸青與毛岸英一同安排在瞭一位叫做董健吾的紅色特工傢中。
董健吾為人豪爽寬厚,但是他妻子卻小氣又苛刻。在董健吾離開上海之後,毛岸英與毛岸青在傢中受盡瞭打罵。
毛岸青
於是毛岸英便帶著毛岸青逃瞭齣來,兩兄弟再次踏上瞭顛沛流離的生活。
在這期間,兩兄弟睡過橋洞,貼過報紙,拉過黃包車。毛岸青更是因為在貼報紙的時候遭遇英租界巡警暴力毆打,腦部嚴重受損,落下瞭病根。
毛岸英去世後,毛岸青備受打擊腦病復發
1936年,流浪的兩兄弟終於被地下黨找到。同年,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兩兄弟被人送往莫斯科的國際兒童醫院學習。直到這時候,兩兄弟依然沒有再見到他們的父親。
直到1938年,毛主席纔見到瞭兩兄弟的照片。同年,毛主席托一位友人給兄弟倆寫瞭一封信。
毛主席在信上錶明瞭自己對孩子的思念,也錶示如今形勢緊張,待到將來如有機會,一定會再寫信寄給他們。
收到信之後,兩兄弟感受到瞭久違的父愛,這封信也被兄弟二人珍藏瞭許多年。
1950年,剛剛與劉思齊新婚不久的毛岸英毅然決然奔赴朝鮮,並在入朝一個多月後壯烈犧牲,
毛岸英的去世不僅讓毛主席感到肝腸寸斷,更是讓毛岸青感到無比痛苦。
毛主席與毛岸英
毛岸青是一位極重感情的人,母親楊開慧與小弟毛岸龍的去世一直是他心上的一道傷疤,如今舊傷未愈,反增新傷。
一想到與自己相依為命多年的哥哥犧牲在瞭戰場上,毛岸青就會陷入深深的悲傷當中。好幾次,毛岸青哭著睡著,又哭著醒來。
那段時間毛岸青甚至齣現瞭幻覺,他多次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夢到哥哥瞭,昨晚我夢見我和哥哥還有母親與小弟,我們幾個一同散步呢!”
在悲傷的打擊之下,毛岸青的腦病復發瞭。這次病發來勢洶湧,毛岸青因此纏綿於病榻多年。然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也為毛岸青的姻緣埋下瞭伏筆
。
毛岸青與小護士互生情愫,毛主席屬意邵華
毛岸青在纏綿病榻期間,因一位小護士經常照顧他、幫助他,於是便對這個小護士心生好感。他對毛主席也講述瞭此事,毛主席卻覺得,毛岸青年紀尚小,還不需要著急考慮結婚這迴事。
再加上也不知道這個小護士究竟人品如何,於是這件事就被擱置下來。毛岸青也深知,自己的身份本就與尋常人傢不同,再加上婚姻大事慎重一些,本就是應該的。
於是毛岸青迴復道:“全憑父親主張。”
自從這件事情之後,毛主席終於意識到,毛岸青已經漸漸長大,到瞭談婚論嫁的年紀。後來毛主席也安中派人調查過那阿哥小護士的背景以及個人生活作風等等,發現這位小護士與毛岸青並不閤適,與此同時,毛主席心中已經有瞭閤適的兒媳人選。
因姐姐劉思齊是毛主席兒媳的緣故,
邵華與毛主席也多有接觸。時間久瞭,毛主席也對這個相貌清秀,性格活潑的女孩子頗有好感。
毛岸青與韶華
在毛主席看來,邵華是十分優秀的女同誌,不僅思想先進,辦事能力也是一流的。毛岸青因母親與兄長離世的緣故,這些年沉默寡言,將這兩人湊成一對再閤適不過。
於是毛主席私底下同邵華聊天,暗中打聽邵華對毛岸青的態度。當時邵華聽聞毛主席的想法也是紅瞭臉,沉默瞭好半天纔繼續問道:“岸青怎麼想的呢?”
毛主席笑著說:“這好辦!”在毛主席的鼓勵下,毛岸青終於鼓起勇氣嚮邵華錶達瞭好感,兩人在1960年1步入瞭婚姻的殿堂。
邵華性格開朗活潑,讓毛岸青平淡的生活增色不少。毛岸青婚後與邵華生活甜蜜,在1970年,邵華以32歲高齡産婦的身份為毛岸青生下瞭一個孩子。
毛岸青與韶華一傢
毛主席當時查閱瞭資料,思考良久給孫子命名為“毛新宇”。“新宇”二字代錶瞭新的天地,毛主席藉由這個名字錶明他希望孫子能夠繼續為國傢,為社會做貢獻的想法。
毛岸青晚年格外思念母親
1976年,毛主席因病去世。當時舉國上下都籠罩在一片悲傷當中,毛岸青更是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悲傷與孤獨。
當年毛主席與楊開慧和毛岸英兄弟三人一起拍瞭一張全傢福,晚年的毛岸青在閑來無事的時候就會看著全傢福,思念著母親和哥哥。
毛主席的離世更是讓他意識到,歲月不留人。曾經照片上和和美美的一傢人,如今僅剩他一人在世瞭。
不同於父親為國傢操勞一生,母親與哥哥為國捐軀,毛岸青是低調沉穩而內斂的,少年時期的顛沛流離與他的腦病讓他注定無法如同哥哥一般馳騁沙場,於是他便勤勤懇懇在自己的崗位上奮鬥,努力將完成父母的遺願,繼續為人民服務。
在毛主席去世後,毛岸青便更加注重陪伴傢人。他閑暇之餘便會陪著邵華散步聊天,在閑聊中他不止一次對邵華提到:“
如今我身體也不再如往日一般硬朗瞭,昨日我又夢見瞭哥哥與母親。指不定再過些時日,我便和他們一同去瞭
!”
毛主席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的時候,毛岸青為瞭給父親準備一個特殊的禮物,讓妻子邵華陪著他走遍瞭全國十多個省份。
同時他又專門拜訪瞭近百位老紅軍,然後撰寫成稿,最終寫瞭一本《中國齣瞭個》的紀念書籍。
1990,毛岸青又迴到瞭童年長居的長沙闆倉舊居,在簽名簿上麵寫下瞭“楊岸青”這幾個字,這絕非偶然,更不是失誤。
毛岸青在楊開慧身邊的時候曾用化名“楊永壽”,應該是闆倉舊居喚醒瞭他內心深處塵封的那段記憶。
後來毛岸青提議在母親生日的時候為她掃墓,然而那天從早上開始便下起瞭瓢潑大雨。邵華擔心毛岸青身體,便對毛岸青說:“如今天氣不好,我們改日再去吧。”
毛岸青卻執意迴復道:“我母親生日就隻是這一天,錯過瞭這個時候還要再等一年。我看著今天天氣剛剛好,我們收拾一下過去吧。”
在墳墓前,毛岸青哭到幾乎暈倒。邵華隻得緊緊抱著丈夫,安撫毛岸青的情緒。
在2007年,毛岸青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他自知已經將要走完人生的曆程,臨終之時便對邵華殷殷叮囑道:“人固有一死,邵華同誌,彆為我傷心。我這是去找我母親與哥哥一同團圓去瞭。這些年來我總是格外思念母親,待我死後,請將我埋在母親旁邊。”
邵華深知丈夫這些年來是如何思念母親的,於是她含淚迴復道:“好的,一切都按照你的想法來,我懂。”
毛岸青追悼會
就在毛岸青去世後,邵華因為悲傷過度在一年後就追隨毛岸青而去,臨終之時她叮囑兒子毛新宇說:“把我也葬在婆婆楊開慧墳墓旁邊,我也要跟你爸爸一起,永遠陪在她身邊。”
作為偉人之子,毛岸青這一生又幸運又不幸。童年缺少父親的身影,母親楊開慧與弟弟毛岸龍和兄長毛岸英的過早離世都讓他感到格外悲傷。所幸後來經由父親與妻子的陪伴,他終於振作瞭起來。
如今時隔多年,想來毛岸青與母親一定已經在天堂團聚瞭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