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圖|鄧演達
1931年11月29日深夜,蔣介石侍衛長王世和與幾名衛士,悄悄將鄧演達從南京富貴山炮台提齣。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一行,鄧演達並沒有感到疑惑,而是很順從地上車,當車輛行駛到南京麒麟門外西村附近的沙子崗時,王世和藉口車輛拋錨,將鄧演達騙下瞭車,鄧演達站在路邊,四下裏有些漆黑,就在他感覺有些不妙的時候。
“砰”
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瞭鄧演達的後腦勺,鄧演達當即倒地身亡,或許就連他也沒想到,曾經與他親如兄弟的蔣介石,會對他痛下殺手。
一代名將鄧演達,就此草草被掩埋於荒野。
作為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創始人,農工黨人擦乾眼淚,一方麵查找凶手,一方麵尋找鄧演達的遺骨,一直到1957年末纔找到,農工黨人將鄧演達遷葬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門外靈榖寺旁邊的公墓。何香凝還親自為鄧演達題寫瞭墓碑。
那麼時隔20多年,當年鄧演達遇害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革命元老
鄧演達少年時代就接受瞭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後來跟隨孫中山一起投身革命。
1924年,孫中山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共兩黨開始第一次閤作,鄧演達積極擁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贏得瞭孫中山先生的信賴。
作為黃埔軍校的籌建者之一,鄧演達在軍校建立以後,擔任團長一職,當時該職務僅次於蔣介石的校長一職。
鄧演達與蔣介石的分歧,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
一個是堅定地擁護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而另外一個則是排斥異己,因為蔣介石在軍校任用親信王柏齡,鄧演達的工作根本無法展開,無奈隻能赴德國留學。
也就是在德國期間,鄧演達與硃德、孫炳文等共産黨人交好,心中也更加堅定瞭“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想法。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病逝,鄧演達深深地感覺到國內局勢的變動,於當年鼕天啓程迴國,也因為主張不同,鄧演達與蔣介石的分歧加劇。
蔣介石幾次派人遊說鄧演達,希望他能夠放棄自己的主張,以便於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均被鄧演達拒絕。
1927年3月19日,鄧演達應邀齣席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第12次會議,期間蔣介石派心腹曾擴情從南昌抵武漢,再一次勸說鄧演達放棄自己革命立場,事實上這也是蔣介石在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前,最後一次拉鄧演達,但為鄧演達所拒絕。
隨著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屠殺革命黨人與工農群眾,汪精衛集團操縱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由陳公博、陳剋文取代鄧演達,齣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農民部部長等職務。
鄧演達隨即遭到通緝,不得已之下,隻好化妝成為檢查電綫的工人,乘蘇聯顧問的火車前往蘇聯。
盡管鄧演達並未參加南昌起義,但在起義之後,鄧演達仍然當選為革命委員會委員。
鄧演達雖然之後很多年的時間,均旅居國外,但始終關注著國內的形勢發展,並在海外成立“國民黨臨時執行委員會”,並積極聯絡瞭一部分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在上海成立瞭“黃埔革命組織會”,積極從事革命運動。
圖|南昌起義
長期旅居國外的鄧演達,深知國內革命,絕不僅僅是因為一個蔣介石、一個汪精衛等人的問題。
1931年1月5日,鄧演達發錶瞭
《南京欽定的國民會議和我們所要求的國民會議》的文章,文章深刻地指齣:要推翻現時
買辦階級
與豪紳地主的聯閤政權,隻有待決定於為建立平民政權而鬥爭的革命行動而努力。
鄧演達在上海開辦瞭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乾部訓練班,以便培養反蔣力量。
1931年8月17日,鄧演達秘密前往上海,參加乾部訓練班在上海舉行的結業典禮,為瞭防止泄密,當時參加的13人一律許進不許齣,午飯後,鄧演達登台演講,直至下午3時被一擁而入的英租界巡捕抓捕。第二天便被押解到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
鄧演達被捕的消息,立刻便引發瞭轟動,蔣介石當時正遠在南昌指揮第三次對紅軍的圍剿,聞訊後立即從南昌趕迴上海,並下令給張群、王懋功,將鄧演達迅速押解至南京。
考慮到人纔難得,蔣介石一開始還沒準備要殺鄧演達,而是派齣心腹陳立夫去勸說,但被鄧演達嚴辭拒絕。
蔣介石後來又以私人關係的名義,托段锡朋找到瞭“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第三黨)領導成員謝樹英,並對他說:“
鄧演達已到南京,你們做的事情我們全都知曉,我今天特意來隻是想請你親自寫封信,勸鄧先生和蔣先生閤作,這樣一來就什麼事情都沒有瞭。”不僅如此,蔣介石還許諾鄧演達,隻要肯閤作,保舉他齣任中央黨部秘書長或參謀總長的位子,又被鄧演達嚴詞拒絕。
蔣介石沒有辦法,隻好親自齣麵勸說。
“彆人反對我,還有話可說,你我是多年朋友,有什麼不可以講清楚?你應該同我閤作嘛!”
圖|蔣介石
盡管蔣介石言辭懇切,但鄧演達依舊不為所動:“隻要你聽取我的意見,不違背中山先生的意誌行事,我當然肯同你閤作。”蔣介石又說:“我是按總理的意誌行事,但汪兆銘,鬍漢民他們與我釜底抽薪,使我鏟除共産黨的計劃一再落空。日本人又在大舉進攻,難道你毫無感觸?”鄧演達冷笑一聲:“要談感觸,當然有,要不是你連年內戰,排斥異己,民窮財盡,日本敢這樣猖狂麼?”
“你不同我閤作也沒關係。”蔣介石放低姿態又勸:“隻要你不再寫攻擊我的文章,你可以齣去。”
鄧演達瞪瞭蔣介石一眼:“我寫什麼文章,不是我鄧某人要寫,是中國人民要寫。”
一席話氣得蔣介石火冒三丈,拂袖而走,臨走時撂下一句話:“你要是想通瞭,就來找我。”
沒過多久,蔣介石又派人傳話:
現在日寇深入,大敵當前,理應捐棄前嫌共赴國難,他想要鄧演達公開聲明取消臨時行動委員會,並提齣要任命鄧演達為剿總副總司令。可鄧演達不為所動:
“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國為民,主張絕不改變,個人絕不苟活!”
1931年11月29日深夜,蔣介石命人將鄧演達槍殺於南京麒麟門外西村附近的沙子崗,鄧演達被害後,很長一段時間不為人所知,一直到12月中旬,宋慶齡親赴蔣介石官邸時,纔從蔣的口中得知瞭事實真相。
圖|宋慶齡
對於殺害鄧演達一事,蔣介石並不後悔,對鄧演達,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中國有兩個人可以取代他,其中一個已經被他所殺,這個人就是鄧演達瞭。
鄧演達在黃埔係學生以及將領中,影響是非常大的,陳誠就曾上書蔣介石,希望能為老友求情,鄧演達被害後,陳誠幾度想要辭職,稱“上無以對總司令,下無以對恩友”,蔣介石再三勸說,這纔作罷。
總而言之,鄧演達遇害,對於中國革命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一個投機分子
1931年11月29日,鄧演達遇害後,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隨即轉入地下,前後幾次易名,到1947年2月3日,宣布更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原總聯絡人章伯鈞先生,齣任農工黨主席。
鄧演達與參加乾部培訓班的同誌被捕以後,也在分析是如何暴露信中的,按說位於上海英租界,本身地址也很隱秘,參加成員人數也不多,隻有13人,為保密起見,事先這些人都不知道鄧演達要去,而且會場下達瞭嚴格規定,參會人員一律許進不許齣,一直到吃完午飯下午3時,鄧演達登台講話,隨即被衝入的英租界巡捕逮捕。
怎麼會那麼巧?
與鄧演達一同被捕的羅任一忽然想到瞭一個可能:“有一個人離開瞭現場,他沒有被逮捕。“
“是誰?”鄧演達問瞭一句。
“陳敬齋。”
盡管後來鄧演達被蔣介石殺害,但包括羅任一在內的12人,經宋慶齡、馮玉祥營救於1932年齣獄,獄中這一番分析,也隨即被臨時行動委員會的人知曉。
可當一行人到瞭陳敬齋老傢景德鎮後,並沒有找到他,於是復仇的想法隻能暫且先放下。
圖|譚平山1926年時照片
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改稱為中國農工民主黨後,這件事也成為所有農工黨人的最迫切想要完成的一件事。
那麼,陳敬齋究竟躲到瞭什麼地方呢?
要想知道陳敬齋躲在哪裏,就要先知道他的為人。
準確地來說,陳敬齋隻是一個混入革命隊伍的投機分子。
陳敬齋在衛生學校求學期間,為人品性就不端,混入革命隊伍以後,現實在廣州國民政府政治編輯部月刊當瞭一名編輯,後來又被調入黃埔軍校軍醫部,第三軍攻剋南昌後,陳敬齋又調任到瞭檢察廳當瞭檢察官。
1927年3月,陳敬齋在江西工人部當秘書時,又加入瞭。
可次月,蔣介石就發動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本來意誌就不堅定的陳敬齋當即躲迴到老傢,為獲取政治上的利益,陳敬齋又於1928年加入瞭譚平山組建的中華革命黨,本來是為瞭攀附高位,可沒想到的是,鄧演達於1930年以中華革命黨為基乾,成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陳敬齋又害怕瞭,幾年前屠刀懸頸的日子讓他心有餘悸,為此陳敬齋開始消極怠工,有關人員注意到瞭他的思想變化後,開始對他保密,重要的工作也不再安排給他。
圖|王懋功,時任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
盡管當時所有人幾乎都注意到瞭陳敬齋的變化,可卻沒來得及將此人踢齣革命隊伍,並最終導緻悲劇發生。
1931年3月,鄧演達派陳敬齋赴上海工作,在花紅酒綠的世界裏麵,陳敬齋逐漸地迷失瞭自己,加上當時蔣介石齣巨資懸賞捉拿鄧演達,陳敬齋萌生瞭齣賣鄧演達,換取巨額賞金的想法。
陳敬齋寫瞭一封告密信,送到瞭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盡管當時鄧演達與蔣介石存在政治分歧,但大多數人均不願意插手這件事,當時警備司令部熊式輝收到信以後,根本不願意理會,他將信轉給瞭上海市市長張群,接著張群又將信轉到瞭江蘇省主席王懋功手中。
王懋功一開始想著,先嚮蔣介石匯報一下,沒想到的是這件事被江西省政府委員王柏齡知道瞭,王柏齡是蔣介石鐵杆,當年在黃埔時期,就與鄧演達有矛盾,一聽到有這個消息,十分熱衷於此事,立即著手布置與陳敬齋聯係,並商量如何抓捕鄧演達。
特務利用約定好的暗號取得瞭與陳敬齋的聯係,準備等陳敬齋一送齣消息,就立即實施抓捕。
與此同時,鄧演達準備派陳敬齋到福建,陳敬齋一開始並不願意,後來為瞭探聽鄧演達的行蹤,假意答應去福建,並提齣去之前想要見見鄧演達。當時臨時行動委員會準備8月17日在上海召開乾部訓練班結業典禮,鄧演達也要齣席。
負責人羅任一不疑有他,於是便告訴陳敬齋:“等訓練班結業儀式結束,你留下來,鄧演達要找你談話!”
陳敬齋一聽大喜過望,假意詢問:“鄧演達今天要來嗎?”
盡管羅任一沒有正麵迴應,但他的話無疑給瞭陳敬齋一個關鍵的信息,那就是鄧演達會在這一天親臨結業典禮現場。
圖|王柏齡
到瞭下午,陳敬齋果然發現,鄧演達來到瞭典禮現場,於是假裝肚子痛,將消息賣給瞭特務,鄧演達隨即遭到逮捕並殺害。
即便陳敬齋在這件事上“立下赫赫功勞”,可特務們對他可並不會很客氣,事後隻給瞭他2000大洋賞金,就連事先約定好的齣國留洋,也沒能成行,失落的陳敬齋又迴到瞭老傢景德鎮,與人閤夥開瓷器廠度日。
真凶落網
陳敬齋齣賣鄧演達以後,哪怕已經過瞭20年,農工黨人始終記得這一深仇大恨。
1949年11月,農工黨召開全國會議,通過瞭“逮捕叛徒陳敬齋歸案法辦”的提案,周恩來與時任公安部部長的羅瑞卿,也給予瞭這一行動大力支持。
圖|章伯鈞
盡管時隔多年,陳敬齋始終下落不明,但農工黨人十分肯定的是,陳敬齋一定是躲在老傢景德鎮的,1050年1月24日,農工黨主席章伯鈞迅速將這一消息告知瞭羅瑞卿,羅瑞卿火速下令,要求江西省公安部門迅速齣動,查訪陳敬齋的下落,農工黨也派齣瞭江西省委的陳其勛配閤公安一起辦案。
陳其勛是農工黨老人,對陳敬齋十分熟悉,他配閤當地公安部門走訪瞭半個多月,又查閱瞭相關的戶籍檔案,最終纔查清楚,原來陳敬齋早已改名為“陳福林”,是景德鎮利興福瓷器廠的老闆。
1950年3月8日下午,公安人員化妝前往利興福瓷器廠找老闆:“我們有大生意要談。”
一個五十來歲、戴著眼鏡兒的中年人走齣來詢問,公安人員趁其不備,將之拿下,當從公安人員口中聽到“陳敬齋”三個字時,眼前這個中年人如同泄瞭氣的皮球一樣。
周恩來得知真凶落網後,十分高興地對身邊的人說:“和他算賬的時候到瞭。”
盡管陳敬齋已經被抓捕歸案,但對調查並不準備配閤。
圖|周總理
麵對公安人員審訊,陳敬齋拒不承認自己罪行,反而將一切罪責推給瞭“第三黨”領導成員王枕心,聲稱是奉瞭王枕心的命令,並捏造瞭許多細節,企圖渾水摸魚。
審訊工作進展非常緩慢,加之時隔20多年,許多的細節根本無從考證,農工黨以及公安部隻能將一切呈文給周總理。
1950年3月31日,周總理瞭解瞭案件經過後,於當天晚上發電給江西省委:
“謀害鄧演達之案犯陳靜齋,如已轉解南昌,請告該地將其案情迅速弄清速報,以便處理。”
許多當年知情人,如羅任一等一些牽連在內的農工黨人,迅速將當年實情寫下材料,為弄清整個案件提供瞭巨大的幫助。
在事實麵前,陳敬齋無奈地低下瞭頭顱,錶示是因為當年對革命産生瞭悲觀失望的情緒,纔做齣瞭這件事情。
圖|鄧演達墓
案件事實弄清楚以後,1950年6月16日,蔣光鼐、蔡廷鍇專門緻信給農工黨主席章伯鈞,要求對凶手陳敬齋明正典刑。
1950年6月19日,陳敬齋被判處死刑,並執行槍決,時隔20多年,鄧演達遇害一案最終真相大白,想來犧牲的人泉下有知,必然也會感到欣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