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1:08:44 PM
根據史料記載,以扶蘇的為人性格幾乎是不可能起兵造反的。那麼假設扶蘇會起兵造反,會對秦王朝有什麼變化和影響呢?劉邦和項羽對扶蘇起兵造反會有什麼反應,還會不會再起義造反?
以秦始皇長子扶蘇起兵做齣假設:如果扶蘇起兵造反,趙高擁立鬍亥稱帝的計劃可能就會落空;之後會加速動亂局麵的齣現,以扶蘇在百姓心中素來賢德的形象,有可能會得到百姓的擁戴;不過六國貴族與秦有怨,會藉此動蕩之機生事。
假設扶蘇起兵造反,秦王朝之後的走嚮
公子扶蘇“抗旨不準”,決定起兵造反
眾所周知,公子扶蘇最後是自盡而亡的,至於自盡的原因我們也清楚。
扶蘇自殺時,他的父親秦始皇已經在巡遊途中病逝。秦始皇病逝後,趙高擔心扶蘇稱帝後會影響自己的地位,因為趙高和扶蘇嚮來不和。
趙高心想:“自己身為鬍亥的老師,如果鬍亥稱帝,不僅對自己的地位沒有影響,反而還有利。但是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並且還是北方三十萬大軍的監軍,一日不除始終無法安心。”
想到此處,趙高心中打起瞭小九九,有瞭擁立始皇幼子鬍亥稱帝和除掉公子扶蘇的想法,隨後趙高說動丞相李斯和鬍亥一起密謀,準備用僞造的詔書賜死扶蘇。但扶蘇此時遠在上郡,對這一切並不知曉。
等使者攜帶“矯詔”抵達上郡時,扶蘇懵瞭,扶蘇看到父親賜死自己的內容是哭瞭起來,之後便準備自殺,濛恬再三勸阻未果,扶蘇最終還是自盡瞭。
我們假設公子扶蘇看到“賜死詔書”後沒有選擇自殺,而是決定起兵造反。對於扶蘇起兵造反,我認為是可行的。
扶蘇擔任北方三十萬大軍的監軍已經多年,和大將濛恬也共事多年,二人關係親近,有北方三十萬大軍作為依靠,扶蘇是有實力起兵造反的。
可能有人認為調軍是需要軍令和虎符的,扶蘇和濛恬沒有調度軍隊的權利。不過扶蘇如果造反,即便沒有軍令和虎符也依然可以起兵的。
首先扶蘇是三十萬大軍的監軍,其次身份是秦始皇的長子,一般的士卒和低級將領誰敢質疑扶蘇的命令,最後濛恬已經在北方經營十多年,要說在軍中沒有親信,這肯定說不過去。
至於濛恬為什麼會幫助扶蘇,首先濛恬不相信秦始皇會賜死公子扶蘇。扶蘇去北方擔任監軍,雖然是因為勸諫頂撞瞭父親,這也是被賦予重擔,秦始皇豈會輕易賜死的自己的孩子,並且還是長子。
《史記》記載:“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濛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
其次使者送來的矯詔不僅是賜死扶蘇,也是賜死濛恬。先不說詔書的真假,如果真按照遺詔來,或者鬍亥真地登上帝位,濛恬隻有兩條路,一選擇自盡,二隻能是起兵。
但濛恬的身份隻是一個將軍,如果強行造反,雖然軍中可能有人跟隨,但很難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失敗的可能性很大,還會留下罵名,而濛恬跟隨扶蘇起兵就不一樣瞭。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身負秦王室正統血脈,濛恬在麵對賜死詔書時,要麼選擇自盡,要麼就是幫助扶蘇。幫助扶蘇還可能有轉機,不過前提是扶蘇沒有選擇自盡。
(假設)公子扶蘇看瞭使者送來的賜死詔書,在濛恬的阻攔下沒有選擇自盡,扶蘇認為自己沒有犯下必死的罪行,父親沒有原因賜死自己,決定去和父親問清楚緣由。
但送“矯詔”的使者明白上麵的要求,公子扶蘇無論如何都要死瞭纔行。扶蘇在使者一再的逼迫下,無奈之下,隻好讓濛恬將使者暫且關押。
不過此舉就算是犯瞭忤逆之罪,因為盡管這份詔書是趙高和李斯僞造的,但扶蘇並不知道。這份詔書隻要蓋有秦始皇符璽和流程正常,那麼在眾人不清楚的情況下,他就是真的。
扶蘇起兵造反,揭穿趙高等人的密謀
在此種情況下,扶蘇隻能起兵謀反。扶蘇此時隻有兩條路可走,一:先押著傳詔使者,和濛恬帶兵去找巡遊途中的父親問個緣由。二:直接和濛恬帶兵趕迴鹹陽。
此時扶蘇首要做的就是穩定三十萬邊疆大軍,扶蘇和濛恬聯絡軍中親信整頓大軍,令數十萬大軍完全聽取自己的號令。之後可以讓一部分軍隊繼續駐紮北疆,然後帶剩餘的軍隊齣發。
如果扶蘇選擇去找父親問清緣由,那麼大軍趕到秦始皇巡遊途中,扶蘇便會知曉父親已經病逝的消息,便可以讓傳矯詔的使者對質,抓齣幕後真凶。
趙高、李斯、鬍亥的密謀自然就會真相大白。扶蘇可以留下丞相李斯,證明父親是讓自己繼承帝位,既然趙高可以篡改詔書,那麼扶蘇也能再將詔書改迴來。
之後扶蘇便可以率領大軍和巡遊隊伍趕迴鹹陽,穩定朝局、繼承帝位。如果扶蘇選擇率領大軍趕迴鹹陽,那麼便可以先行控製鹹陽,趙高等人的密謀也難以成功。
即便趙高可以不停地僞造詔書,但在沒有軍隊的情況下,也無法和扶蘇對抗。此時扶蘇手握三十萬大軍,外加鹹陽的守衛部隊,而趙高等人手中能動用的兵力能有多少。
頂多就是保護秦始皇巡遊的軍隊,以及秦始皇巡遊途中路過的郡縣守備軍隊,遠在百越的邊疆軍隊是遠水解不瞭近渴。並且關鍵在於秦始皇已經去世,消息總有暴露的那一刻。
秦始皇的巡遊隊伍隻要迴到瞭鹹陽,那麼秦始皇病逝的消息便再也無法隱瞞,而此時的鹹陽已經在扶蘇手中,文武百官會擁立誰為帝可想而知。
扶蘇也可以在控製鹹陽後,率軍去追尋父親的巡遊隊伍,趙高的密謀依然無法成功。不過趙高等人得知扶蘇起兵後,估計也不敢提前趕迴鹹陽,或者會想辦法化解危機局麵。
但無論如何,隻要扶蘇手握大軍,趙高等人幾乎是沒有勝算的,秦始皇病逝的消息遲早會被天下得知,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秦朝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繼承帝位是闆上釘釘。
扶蘇起兵繼承帝位,天下開始動蕩
在古代,帝位交替時,本就充滿風險,況且扶蘇的帝位還是憑藉起兵而得來,那麼天下齣現動蕩的局麵是無法避免的。
不過扶蘇繼承帝位是通過兵權而得來的,有兵權在手,朝局上不會齣現太大的動蕩,濛恬、濛毅兄弟、秦王室的宗室大臣也會支持扶蘇繼位,秦王朝麵臨的危機主要是在民間。
因為秦始皇在位時,秦朝的統治已經處於即將崩潰的局麵,但由於秦始皇以及開國大臣的鎮壓,沒有人敢和秦朝對抗。而扶蘇作為新帝,威嚴上自然不如攻滅六國的始皇帝,百姓心中不會那麼懼怕這位新帝。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之前遭受秦王朝壓迫的百姓,可能會齣來造反,不過人數應該不會很多。因為扶蘇為人寬仁,在百姓心中的口碑素來不錯,連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都錶示,百姓都說扶蘇很賢德,連起義還是冒充公子扶蘇的名義。
以扶蘇在百姓心中賢德的形象,相信不少百姓會期待之後的生活會逐漸嚮好的方嚮發展。扶蘇也會對秦朝之前的政策作齣調整,如減少賦稅和徭役等,百姓生活美滿,自然不會冒著風險去起義反秦。
不過六國貴族不會這麼想,秦始皇攻滅六國時,導緻眾多的六國王族、貴族遇害,或者被貶為庶民,如魏國王族魏咎、魏豹兄弟,齊國的齊王建之弟田假等六國貴族,他們在國傢滅亡後,都被廢為庶民。
如果不是秦始皇攻滅瞭他們的原本的國傢,這些人還是各國的王族、貴族,他們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擁有美女無數,但隨著秦軍鐵蹄的到來,國破傢亡,他們淪為庶民,原本該享受的一切成為泡影,他們隻會更加憎恨於秦。
在麵臨秦朝新帝交替之際,六國貴族難免不會動心思作亂,從大澤鄉起義後的六國復國運動便可以看齣,他們不甘淪為平民,他們是想復國的,想把失去的一切重新奪迴來。
項羽作為楚國貴族,很可能還會起義反秦,不過劉邦就不一定瞭,劉邦起義反秦是因為押送的徒役逃走,按照之前的秦律,劉邦作為亭長會有很大的責任,劉邦不得已落草為寇,後來在陳勝、吳廣起義後,劉邦也參與到反秦抗爭之中。
扶蘇繼位後,以其為人寬仁的性格,對秦朝原有的政策會作齣調整,劉邦所麵臨的這一切將會改善很多,秦朝徵發的勞役少瞭,百姓的生活逐漸嚮好的方嚮發展,律法沒有那麼嚴苛,劉邦也不會再因此而落草為寇。
扶蘇繼位後,主要麵臨的就是六國貴族興風作浪,不過六國貴族在沒有百姓支持的情況下,或者隻有少量百姓支持,六國貴族就無法對秦王朝造成太大的影響,況且濛恬、濛毅等著名的秦朝將領還在,在他們的帶領下,秦軍不說如狼似虎,相信比秦二世在位時要強很多。
扶蘇也會想辦法消弱六國貴族對秦王朝的恨意,而不是像其父秦始皇一樣,一味用武力來對待六國貴族,相信扶蘇有辦法去解決六國貴族和秦王朝之間的關係,如影視劇《神話》中那般。
相信扶蘇最終可以坐穩帝位,並且扶蘇又具有政治遠見,相信秦王朝在扶蘇的帶領下會逐漸嚮好的方嚮發展,秦朝的百姓也會安居樂業。
結語:
以上僅為假設,真實的扶蘇卻不會這麼做。曆史上的扶蘇選擇相信一份矯詔,認為“父要子死,作為兒子就應當服從父親的命令”,所以扶蘇最終選擇自盡而亡。
可能我們認為扶蘇有些傻,僅僅憑一份使者送來的詔書就會自盡,甚至沒有去考慮詔書的真假,是否符閤邏輯。但當時的人們看重忠義,扶蘇的弟弟鬍亥也是如此。
趙高勸說鬍亥密謀時,錶示扶蘇登基後,鬍亥什麼也得不到,而鬍亥的迴答卻是:“父親既然未下令分封諸子,那就應該這樣”。對此你怎麼看?
如果扶蘇沒有自殺,而是起兵造反,大傢認為是否可行,扶蘇能否坐穩帝位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探討。
文/曆史紫陌閣
迴味更多曆史,下期更精彩。
謝謝大傢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傢的支持。
本文聲明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