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6/2022, 6:56:46 PM
在中國工農紅軍的曆史上,曾經有一支全軍覆沒的紅軍獨立師,師政委負重傷,師長壯烈犧牲,其遺骸50年後纔找到,遇害時的鐵鐐仍套在踝骨之上,這就是悲壯的黔東獨立師。
中國工農紅軍黔東獨立師的前身為:沿河獨立團、黔東獨立團、德江獨立團、黔東縱隊等獨立團組成。
1934年9月,根據湘鄂川黔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沿河獨立團、黔東獨立團、德江獨立團、黔東縱隊改編為正規部隊,即黔東獨立師。
獨立師師長賀炳炎,副師長冉少波,政治委員熊仲卿,全師共4000餘人,由軍部直接指揮。黔東獨立師第一團團長賀炳炎兼,政委鬍宏升,第二團團長冉少波,政委熊仲卿,第三團團長秦貞權,政委劉本玉,第四團團長秦子開,政委馬吉山。
1934年10月下旬,當紅二、六軍團會師之後,重新組建瞭黔東獨立師,師長王光澤,政委段蘇權,全師下轄三個團,約800餘人,400餘條槍。
王光澤(1903-1934),紅軍黔東獨立師師長,革命烈士。王光澤是湖南衡山人,1926年參加農民運動,1930年加入,曾任鄉赤衛隊長、區警衛連長、茶陵獨立團團長、紅六軍團十八師五十三團團長。1934年,王光澤隨紅六軍團到湘西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國工農紅軍黔東獨立師師長。
段蘇權(1916年-1993年9月28日),湖南茶陵人,曾任黔東獨立師政委、冀熱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八縱司令員、東北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段蘇權曾擔任黔東特委書記,領導創建瞭黔東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賀龍、任弼時、蕭剋、王震率領的紅二、六軍團(紅二方麵軍前身),在奉命從貴州返迴湘西時,任命18歲的段蘇權為黔東獨立師政委,與師長王光澤率領隻有800多人黔東獨立師掩護主力東進。
1934年11月,黔東獨立師在攻打秀山縣邑梅鎮時,段蘇權的右腿負瞭重傷,被當地村民李木富、楊桂花夫婦及蘇仕華背入一個隱秘的土洞之中,這纔躲過瞭國民黨軍隊的殘害。
當紅六軍團在四川酉陽與紅二軍團會師之後,蔣介石急忙調集重兵嚮川黔邊境壓瞭過來。
在這種形勢下,紅軍第二、六軍團指揮部決定:一、軍團主力迅速嚮湘西進軍,策應中央紅軍北上;二、留下一支隊伍堅持黔東地區的鬥爭,牽製敵軍並掩護軍團主力進軍湘西。最終,留下堅持黔東地區鬥爭,牽製敵軍的任務,就委派給瞭剛剛成立不久的黔東獨立師,此時的黔東獨立師下轄黔東、德江、川黔邊三個獨立團,全師共計800餘人,400餘條槍。
為瞭完成軍團賦予的光榮任務,黔東獨立師采用主動齣擊的策略,調動和牽製瞭敵人,成功地掩護瞭軍團主力嚮湘西進軍。
1933年10月29日,就在紅二、六軍團進軍湘西的第二天,黔東獨立師立即揮師西進,徉裝成紅軍主力,與“圍剿”黔東根據地的萬餘敵軍展開瞭血戰。一時間,圍剿黔東獨立師的敵兵力達到十個團,不到半個月,黔東獨立師就經過20多場戰鬥。
11月10日,在敵人的瘋狂圍剿之下,黔東獨立師政委段蘇權負重傷,武器彈藥全部消耗殆盡,全師僅剩百餘人,師長王光澤決定把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到湘西去找軍團主力。
當王光澤行至秀山縣上川時,不幸被秀山縣民團攔捕,並且認齣王光澤是紅軍獨立師的師長。
川軍第二十一軍第四旅旅長田冠伍聞訊之後,馬上派齣一個連的兵力將王光澤押到旅部,並急電嚮劉湘報功請賞。王光澤師長在被捕之後,因為拒絕投降而遭到瞭嚴刑拷打,第四旅旅長田冠伍下令對王光澤施以重刑,鎖上沉重的腳鐐,並用兩顆燒紅的粗鉚釘將腳鐐釘死。
1934年12月21日,蔣介石電令劉湘將王光澤就地處決,王光澤師長英勇就義時年僅31歲。
從1949年起,酉陽縣人們政府多次尋找王光澤烈士的遺骸,1982年4月(48年之後),終於在鄔傢坡找到瞭王光澤烈士的遺體,遇害時被鉚死的鐵鐐仍然套在烈士的踝骨之上。
1983年10月,黔東獨立師幸存的政委段蘇權將軍,懷著多年的夙願,迴到瞭49年前黔東獨立師戰鬥及濛難的秀山縣。由於當年段蘇權並未留下自己真實的姓名和身份,所以始終也沒有打聽到救命恩人李木富、楊桂花夫婦及蘇仕華和他藏身的那個土洞。
由於公務繁忙,深感遺憾的段蘇權將軍,隻得委托秀山縣黨史部門代他繼續尋找。就在段蘇權將軍離開秀山不久,秀山縣黨史部門,終於找到當年救護他的幾位老人和他藏身的那個土洞(即紅軍洞),並寄來李木富和蘇仕華的照片,但李木富的妻子楊桂花早已去世多年。
眾所周知,在那個殘酷的戰爭年代,如果一支整建製的部隊全軍覆沒,隻有少數的重要人物留下瞭姓名和籍貫,例如王光澤師長和幸存的段蘇權將軍等人,而成立不足半年的黔東獨立師,絕大多數人都成為瞭無名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