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4:20:08 AM
光鮮亮麗成功的背後,往往是令人悲痛欲絕的失敗。――題記
共和國從泥濘中走來,到如今剛好是72個年頭,其實拋開建國前的戰爭不談,光是建國後祖國的經濟發展都是遇到瞭難以言喻的睏難。
沒有技術支撐發展科技,沒有金錢資本做後盾,在如今騰飛發展的祖國麵前,曾經那批為瞭祖國發展的先輩們實在是付齣瞭太多。
而除瞭這批為國發展奉獻的人,共和國還有一批人更不該被遺忘,他們就是那批為瞭祖國成立而奉獻瞭自己生命的戰士們。尤其是那批在馬傢軍慘無人道的摺磨中喪生的兩萬名將士。雖然馬傢軍最終還是敗逃,再無往日風光,甚至留瞭一道永遠不可能實現的軍令,但是這批將士的犧牲是永久值得銘記的。
發現大量武器
新中國成立以來,開創瞭許多惠民政策,其中就有一個農村改造項目,讓許多農民都切實感受到瞭國傢的優惠,2000年青海地區的農民也是其中一員。
當時改造拆除瞭許多老式土坯房屋,但是在拆除的過程中卻發現瞭一些令人吃驚的東西,在推倒的土坯牆裏人們發現裏麵有很多用有油布包裹的東西,就像電視劇裏演的那樣,這些油紙包裏麵的東西一定是曾經萬分珍貴的,於是人們便將這些油紙包小心翼翼拆開,纔發現裏麵都是騎兵用過的馬刀。
青海地區追溯用馬刀最近的一支軍隊,那就不得不提到馬傢軍瞭。要知道這些馬刀的刀柄依然雪亮無比,長度基本都是85厘米以上,很明顯這是正規軍用的武器。
而且這些刀拿齣來都能聽到武器的嗡鳴之聲,用來砍木頭等物品,也是削鐵如泥的質量,可見其鋒芒。
後來經過排查,得知這批武器的主人真的就是曾經盤踞西北一時的馬傢軍,但是這一批武器最終還是沒等到真正使用的一天,而擁有它們的主人也在曆史的長河中消失,再也沒有瞭當年的風光,但是他們對於我軍造成的傷害卻永久都不會被遺忘。
對紅軍的慘無人道
馬傢軍的發展機遇還得從清末民初那段時間說起,當年清政府懦弱無能,西北地區發生瞭迴亂,馬傢人趁起叛亂,最後還收到瞭清政府的官爵授予,完成瞭馬傢軍的洗白之路。
之後的馬傢更是據此發展軍隊,因為地處西北,人煙稀少,馬傢逐步在這裏建立起瞭威望,在清朝滅亡的時候他們已經是全國聞名的軍閥之一瞭。
上世紀三十年代時候,全國正處於抵禦外敵侵略的危急時刻,彼時我黨為瞭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甚至不惜“冰釋前嫌”蔣介石的國民黨隊伍一起聯閤抗日。
蔣介石雖然礙於輿論壓力錶麵上同意瞭一緻抗日,但如果有削弱我黨力量機會時,蔣介石還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於是他便和盤踞在西北的馬傢軍取得瞭聯係,當時馬傢軍的領頭人正是馬步芳,馬傢軍原本就是一個軍閥,他們對紅軍的“作為”早就看不順眼,因此在蔣介石嚮他請求幫助時,他立馬就同意瞭。
1937年由徐嚮前帶領的西路軍來到瞭寜夏地區,準備藉此打通國際賽道,為抗日戰爭贏得更大的幾率,然而沒想到等待西路軍的是馬傢軍慘無人道的殺害。
西路軍戰士們因為沒有準備,又不熟悉當地的地形地貌,很快就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馬傢軍給團團包圍,最終兩萬將士埋骨於此,也是我軍建軍以來最大的一次傷亡。
而且他們除瞭殘忍殺害我紅軍戰士之外,對於被俘虜的戰士們手段也是令人發指,被俘虜的戰士不僅沒有得到優待,反而死得更為淒慘,有的被斬斷瞭手腳筋,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拿來當成活靶子亂射一通。
可以說馬傢軍在紅軍身上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難書,因此這個仇恨的種子則一直埋藏在紅軍戰士的心中,一直到解放那天的到來。
最後一道軍令
1949年全國解放形勢一片大好,西北的解放也指日可待,原本這次解放也是讓徐嚮前指揮的,但是他的身體十分羸弱,隻好讓彭德懷代為指揮。
彭德懷早就對馬傢軍恨之入骨,很快就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麵對投誠起義我軍也沒有接受,這是為瞭那兩萬將士的報仇之師,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馬傢軍兵敗如山倒,他們知道如果被我軍抓住一定逃不掉人民的審判,因此在戰爭沒有正式結束,他們就開始密謀逃竄。並且在逃跑前夕作為首領的馬步芳還特地下瞭一道軍令,也是他最後一道軍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等待馬長官命令。
也就是說他還準備著捲土重來的時刻,但是曆史證明馬傢軍的風光也從那時成為瞭人們心中記憶,再也不復存在瞭。
而那些馬傢軍的殘餘人員,卻死守著這個命令等待瞭一輩子,甚至還將武器藏在瞭牆壁裏,不過這一切都隻是幻想瞭。
小結:
在馬傢軍眼裏,士兵隻是權力的載體,而在紅軍眼裏,士兵則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民,或許這便是二者之前的根本區彆,纔會在之後的生死較量中,走嚮二者原本應該走的結局。
馬傢軍的失敗是注定的,沒有一個長官隻知道逃跑的隊伍會成功,反之紅軍的成功也是注定的,沒有一個真正人民當傢做主的軍隊會一直失敗。
也許正是這一次次的失敗,纔會讓從失敗中走齣來的紅軍們更加具有韆錘百煉的特質,纔會在之後的苦難中,又一次次地走齣來。
我們欲火焚身不是身死魂消,而是涅��重生,不管馬傢軍是不是留瞭最後一道軍令,我們堅信如果再有犯我中華者,或者破壞團結類似事件發生,等待他們的隻有堅船利炮的鐵血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