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7/2022, 8:41:28 AM
大傢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說法:眼鏡戴多瞭,眼睛就會前凸,俗稱金魚眼。
(圖源:giphy)
上學的時候,很多同學為瞭避免眼睛變凸,經常近視瞭也盡量不戴眼鏡,直到實在看不清黑闆瞭,纔會上課戴一會兒,下課就摘瞭,避免長時間戴眼鏡讓眼睛變形。
這樣做是正確的嗎?
(圖源:giphy)
怎麼說嘞,如果眼鏡知道自己背瞭這麼大一個鍋,估計會把課桌都掀瞭。
為什麼眼球會外凸這件事,得從頭說起。
大傢都知道,人眼就像一個照相機,平行光綫從光圈(瞳孔)進入,通過鏡頭(角膜和晶狀體)的摺射,最終在底片(視網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圖像。
而近視,就是中間某個環節齣瞭問題,導緻我們看較遠的地方會模糊。
大部分近視都屬於軸性近視[1],也就是說,因為眼球的長度(眼軸)超齣正常的值,從近似圓形朝橢圓形發展。
角膜及晶狀體又沒有辦法調節過來,遠處的平行光綫聚焦在視網膜前,眼中的世界自然就不清晰瞭。
(圖源:soogif)
通常來說,成年人的正常眼軸長度在23.5毫米~24毫米,超齣正常範圍,每增加1毫米,近視度數就會增加300度[2]。
而我們眼眶的容量是相對固定的,眼球存在眼眶中,後麵還有眼外肌、眶脂體等結構,生長空間十分有限。
眼球變長瞭,眼眶裝不下,自然就會往外凸瞭!
所以,戴眼鏡並不是眼球凸齣的罪魁禍首,本質還是近視自己搞齣來的。
另外,覺得戴眼鏡後眼球凸,還有一點心理作用。
畢竟眼鏡就像兩個凹透鏡,通過鏡片看我們的眼睛,會比實際上要小一些。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當摘下眼鏡,自然會覺得眼睛變大,也變凸瞭,於是就把這個鍋甩給瞭眼鏡。
眼鏡身為背鍋專業戶,除瞭被當成眼球變凸的元凶,還有很多關心孩子視力問題的傢長對它有著種種誤解。
比如有不少傢長認為,戴眼鏡會讓度數越來越深,一旦戴上就摘不掉瞭,所以不樂意給孩子配眼鏡。
根據專傢經驗與臨床觀察,對視力下降比較敏感、看東西已經不清楚的孩子,任何度數的近視都需要進行矯正[3]。
(圖源:soogif)
你想想,看東西長期處於一個模模糊糊的狀態,孩子為瞭看清楚書本,隻能越湊越近,長時間下去,近視度數怎麼可能不加深呢?
還有傢長認為,配鏡時度數配得稍微低一些,可以防止近視增長。
恰恰相反,有研究錶明,配鏡時故意少配度數會讓近視度數更快增長[4]。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並且,軸性近視一旦發生,就不可逆轉,因為眼軸變長之後就變不迴去瞭,也就是說“真性近視度數可以恢復”的說法,本身就是錯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隻能通過正確佩戴眼鏡,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來使度數增加得不那麼快。
既然大部分近視是眼軸變長導緻的,那為什麼眼軸會變長?
其實,這個問題學者們已經研究瞭一百多年,提齣瞭各種假說和推論,但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
有研究認為,近視跟遺傳有關,父母如果是近視,那麼子女也更容易近視[5],並且高度近視的遺傳性會更強[6]。
除遺傳外,也有研究認為,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會明顯增加近視的患病率[7]。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還有研究認為,近視患病率也與地域、年齡、戶外活動等因素有關[8]。
隻能說……近視就像一個無孔不入的小妖精,稍有不慎,就會給我們的世界糊上一層馬賽剋,不僅會影響生活,還會影響顔值。
(圖源:soogif)
更可怕的是,發展成高度近視後,還有可能齣現弱視、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脫離等並發癥,嚴重者甚至還會緻盲[9]。
因此,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視力,日常生活中必須牢記“20-20-20法則”――每近距離用眼20分鍾,眺望20英尺(6米)以外20秒。
多看醫典:如何預防近視?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看到這裏的你,也快放下手機休息休息眼睛吧~
審稿專傢:郭純剛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Meng W , Butterworth J , Malecaze F , et al. Axial length of myopia: 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J]. Ophthalmologica, 2011, 225(3):127-134.
[2]李媛媛, 張曉峰. 青少年兒童近視形成的影響因素和治療進展[J]. 國際眼科雜誌, 2018, 18(12):70-73.
[3]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 兒童屈光矯正專傢共識(2017)[J].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誌, 2017, 019(012):705-710.
[4]Li S M , Li S Y , Liu L R , et al. Full correction and Undercorrection of Myopia Evaluation Trial: design and baseline data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double-blind trial[J].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3, 41(4):329-338.
[5]Landmann A , Bechrakis E . [Nature or nurture : Effects of parental ametropia on children's refractive errors.][J]. Der Ophthalmologe, 2013, 110(12):1179.
[6]GUGGENHEIM, J. A . The heritability of high myopia: a reanalysis of Goldschmidt's data[J].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2000, 37(3):227-31.
[7]Bao J , Drobe B , Wang Y , et al. Influence of Near Tasks on Posture in Myopic Chinese Schoolchildren[J]. Optometry & Vision enc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tometry, 2015, 92(8):908-915.
[8]Shi-Ming L , He L , Si-Yuan L , et al. Time Outdoors and Myopia Progression Over 2 Years in Chinese Children: The Anyang Childhood Eye Study[J].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ence, 2015, 56(8):4734-40.
[9]Carr BJ, Stell WK. The Science Behind Myopia. In: Kolb H, Fernandez E, Nelson R, eds. Webvisio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Retina and Visual System. Salt Lake City (UT): University of Utah Health Sciences Center; November 7, 2017.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麵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