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8:57:42 PM
貧富與欲望
文|莫言 圖|網絡 編輯|烈馬青蔥
人類社會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看上去無比地復雜,但認真一想,也不過是貧睏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基本上就是這麼一點事兒。
為什麼人們厭惡貧睏?
因為貧睏者不能盡情地滿足自己的欲望。
無論是食欲還是性欲,無論是虛榮心還是愛美之心,無論是去醫院看病不排隊,還是坐飛機頭等艙,都必須用金錢來滿足,用金錢來實現。
當然,如果齣生在皇室,或者擔任瞭高官,要滿足上述欲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錢。富是因為有錢,貴是因為齣身、門第和權力。
當然,有瞭錢,也就不愁貴,而有瞭權力以後似乎也不愁沒錢。因為富與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閤並為一個範疇。
貧睏者羨慕並希望得到富貴,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當的欲望,這一點孔夫子也給予肯定,但孔夫子說:
“盡管希望富貴是人的正當欲望,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富貴是不應該享受的。”
貧睏是人人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手段擺脫貧睏是不可取的。
時至今日,聖人二韆多年前的教導,早已變成瞭老百姓的常識,但現實生活中,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緻富的人比比皆是。
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緻富但沒受到懲罰的人比比皆是,雖然痛罵著那些用不正當的方式脫貧緻富瞭的人,但隻要自己有瞭機會也會那樣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這就是所謂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羨錢財,不慕富貴者。
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顔迴:“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迴也不改其樂”。
三國時高人管寜,鋤地見金,揮鋤不顧。同鋤者華歆,撿而視之,復擲於地,雖心生欲望,但能因為麵子而擲之,已屬不易。
莊子垂釣於濮水,楚王派兩個使臣請他去做官,他對兩個使臣說:
“楚國有神龜,死後被楚王取其甲,用錦緞包裹,供於廟堂之下,對神龜來說,是被供在廟堂之上好呢?還是活著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呢?”
使臣說:“那當然還是活著在爛泥塘中搖尾巴好。”
莊子的這則寓言,包含著退讓避禍的機心。
人類的欲望是填不滿的黑洞,窮人有窮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
漁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隻是想要一隻新木盆,但得到瞭新木盆後,她馬上就要木房子,有瞭木房子,她要當貴婦人,當瞭貴婦人,她又要當女皇,當上瞭女皇,她又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那條能滿足她欲望的金魚做她的奴僕。
這就越過瞭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過大,必然爆破。
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律。
民間流傳的許多具有勸誡意義的故事都在提醒人們剋製自己的欲望。
據說印度人為捕捉猴子,製作一種木籠,籠中放著食物。
猴子伸進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齣來。要想拿齣手來,必須放下食物,但猴子絕對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沒有“放下”的智慧。
人有“放下”的智慧嗎?
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沒有。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美女的誘惑,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美女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權力的誘惑。
人總是會有一些捨不得放下的東西,這就是人的弱點,也是人的豐富性所在。
中國的哲學裏,其實一直不缺少這樣的理性和智慧,但人們總是“身後多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迴頭。”
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說是人性的陰暗麵。依靠道德勸誡和文學的說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於是,佛教就用“萬事皆空,萬物皆無”來試圖扼製人的貪欲,因為貪欲是萬惡之源,也是人生諸般痛苦的根源。
於是,就有瞭《紅樓夢》裏的好瞭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瞭!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瞭!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瞭!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瞭!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瞭!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瞭!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瞭!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瞭?
作者簡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本名管謨業,齣生於山東省高密市,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著名作傢,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傢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其寫作風格以“大膽新奇”著稱,擅以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曆史與當代社會融閤在一起。1978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1981年發錶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學天賦。1986年發錶中篇小說《紅高粱》,在文壇引起轟動,並憑藉該小說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奬。2012年莫言摘得諾貝爾文學奬,成為瞭首位獲得該奬的中國籍作傢。2016年,當選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副主席。
聲明: 圖、文作者馮驥纔,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