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2:48:46 PM
光緒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他在位期間,清廷已經開始衰落,經曆瞭甲午戰爭的失敗後,光緒帝也曾想通過戊戌變法來振興國傢,但最終變法失敗,光緒帝也被慈禧幽禁於中南海瀛台涵元殿,並在那裏度過瞭他人生幾乎最後的時光。
在光緒臨終前,他得知慈禧選定的下一任皇帝是溥儀,於是留下瞭兩句現在聽起來仍是堪稱辛酸又讓人淚目的話,那他究竟說瞭什麼,又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悲慘的傀儡皇帝
不少人覺得做皇帝是幸運的,可他們似乎沒有想過,有一些皇帝注定是不幸的,例如光緒皇帝,他在位時,清廷已經開始衰落,列強環伺企圖瓜分中國,國際環境實在不怎麼樣。
而且,他雖幼年登基,但終其一生也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其在位期間的唯一一次有力“反抗”,也不過百日就宣告失敗,可以說,他在做皇帝期間幾乎什麼都沒辦成,連繼承人都不是由他自己選定的。
這樣的皇帝,不可謂不悲慘,而這一切都要從他幼年時期說起。光緒是清朝德宗景皇帝愛新覺羅・載��的年號,其實載��原本根本輪不到當皇帝,因為他的父親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醇親王奕�X,而並非是同治皇帝。
但在載��4歲時――即1874年――同治帝去世,且沒有留下子女,而且,同治帝還是鹹豐帝的獨子,他去世之後,鹹豐一係也就隨之絕嗣瞭,清朝麵臨著沒有嫡子繼承大統的局麵。
在和眾親王“討論”之後,慈禧決定將載��――也就是自己妹妹的兒子立為皇帝。
慈禧選擇載��的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載��年紀小、好控製,方便自己垂簾聽政、繼續把持朝政。
據悉,在醇親王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一聲哀嚎,癱倒在地,並大哭不止,但這也改變不瞭載��要去當皇帝的命運。
很快,載��入繼大統,登基為帝,而慈安和慈禧兩位太後繼續垂簾聽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光緒。
實際上,大傢都知道,一個4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懂得國傢大事,實際上把持朝政的還是慈禧太後,就這樣,載��開始瞭自己傀儡皇帝的生活。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慈禧自認為對載��很不錯,她經常和自己的臣屬說,載��經常睡在她的床上,她對載��的衣食也很關心,冷熱都會給他增減衣物。
慈禧還錶示,她還教皇帝讀書,生怕有哪裏對他不好的。
但其實他對光緒帝施加瞭諸多的限製和嚴格的管控,生怕光緒脫離瞭自己的控製。據稱,慈禧會要求4歲的光緒正襟危坐,聽大臣關於朝政、國傢大事的匯報,即使聽不懂也必須得保持嚴肅。
這對於一個好動的男孩子來說,顯然是很睏難的,但慈禧可不管這麼多,畢竟光緒隻是慈禧眼裏的提綫木偶,隻需要他乖巧聽話就可以瞭。
如果說在光緒年幼的時候,他對一切懵懵懂懂,事事都聽慈禧的倒也罷瞭,可到瞭光緒十二年,載��已經“典學有成”可以親政的時候,慈禧仍然不肯放權。
慈禧假意要讓光緒帝在第二年親政,但實際上仍以“訓政”的方式把持著朝政,還將自己的內侄女葉赫那拉氏安排為載��的皇後,這一切都是為瞭更好地控製載��。
在光緒帝親政之後,不僅朝中大臣仍幾乎都是慈禧聽政時期的重臣,而且,他還被要求每日前往頤和園嚮慈禧請安,一切朝中大事都要先嚮慈禧稟告後纔能安排施行。所以,從名義上來說,光緒是親政瞭,但實際上他從未真正控製朝政。
可這時候,載��已經長成瞭一個想要施展自己政治抱負的少年,他並不想隻當一個傀儡皇帝,因此他與慈禧的矛盾很快爆發。
一次救國的努力,一次失敗的反抗
1894年,甲午農民戰爭爆發,日本以保護僑民為藉口增兵朝鮮,意在中國。
此時,光緒帝已經看齣瞭日本想要蓄意挑釁,為瞭國傢利益,他錶現齣瞭積極抗戰的願望,反對李鴻章懇求列強居中調停的做法,反而要求李鴻章籌備戰守事宜。
而後,光緒帝還多次下令要求停止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繼續增兵、籌集軍餉,與日本開戰。但李鴻章並沒有聽從光緒的旨意,最終頤和園是修成瞭,甲午戰爭卻慘敗瞭,李鴻章與日方草簽瞭《馬關條約》。
但光緒帝認為《馬關條約》中割地太多,不願簽字蓋章,還希望通過遷都與日本周鏇,但慈禧太後拒絕瞭光緒的要求,並指令光緒必須批準和約。無奈之下,光緒被迫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由此開啓瞭清廷割地賠款的屈辱之路。
隻是光緒也沒有就此放棄,為瞭求變圖強,光緒帝做齣瞭他人生中可以說是唯一一次的真正反抗:戊戌變法。
光緒二十四年,翁同酥將康有為關於變法的想法嚮光緒帝匯報,堅定瞭光緒進行變法的決心,此後,光緒全力支持維新派,還頒布瞭“定國是詔”,開始瞭所謂的“百日維新”。
這次變法包含瞭文教改革、經濟改革、軍事改革、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多項內容,總的來說,就是學習西方先進之處,例如在教育方麵,維新派主張廢八股、興西學,還派齣留學生去外國學習;在軍事方麵,則是改用西洋的軍事訓練,停止訓練弓箭騎射,改為訓練槍炮。
在經濟方麵,康有為強調以工商立國,鼓勵民辦企業、提倡興辦實業企業;在政治方麵,光緒還開放言路、精簡機構、任用新人,企圖與頑固派進行對抗。
可以說,光緒帝和維新派的這一係列想法是好的,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打擊瞭舊學、提倡瞭新學,利於經濟上的現代化,但可惜的是,光緒帝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而維新派實力又十分弱小,遠不能與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守舊勢力對抗。
一開始,慈禧還隻是“靜觀其變”,但當她發現維新變法會削弱自己的權力、影響自己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之後,她就坐不住瞭,必須要齣手進行鎮壓和遏製。
況且,戊戌變法確實觸碰到瞭很多王公大臣的利益,他們也不願意執行新政,甚至還明目張膽地阻撓新政實施,這導緻維新派的政策很難推進,光緒帝的變法詔書也幾乎成為瞭一紙空文。
盡管如此,光緒帝還是盡力反抗,還曾經將阻撓新政的李鴻章逐齣總理衙門,但這一切舉動隻是帶來瞭慈禧更深的忌恨,她開始密謀廢掉光緒帝。
由於各國公使並不願意乾預清廷內部的紛爭,最終光緒和維新派就將“希望”寄托在瞭手握新式陸軍的袁世凱身上,維新派還密謀刺殺慈禧太後,希望“一勞永逸”地幫助光緒帝奪迴政權。
可最終袁世凱齣賣瞭光緒和維新派,他嚮慈禧告瞭密,維新派的全部計劃都被呈現在慈禧眼前。
得知此事的慈禧立刻迴宮,並發動戊戌政變,重新訓政,她這一舉動立即受到瞭頑固派的大力擁護,此後,慈禧幽禁瞭光緒帝,殺害瞭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啓超則紛紛逃往國外,變法宣告徹底失敗,此時,戊戌變法推行僅僅103天。
1898年八月初八,慈禧舉行瞭臨朝訓政禮,並將光緒帝囚禁於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這宣告瞭光緒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反抗徹底失敗,從此之後光緒真正成為瞭慈禧的一個提綫木偶。
臨終前的辛酸
但可能這樣仍然不能讓慈禧感到安心,在1900年時,慈禧還試圖以光緒不能生育子嗣為由,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y為“大阿哥”,以取代載��。
當時,慈禧是以光緒帝的名義頒布詔令的,但此事令天下嘩然,不僅全國上下都不同意這一行為,還以“罷市”為要挾要求光緒“勿存退位之思”,而且,列強都不支持這一確立繼承人的行為,還發齣瞭警告,因此最終慈禧隻得撤去“大阿哥”的稱號,繼續讓載��當皇帝。
而後,八國聯軍侵華,攻破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一起逃往西安,直到《辛醜條約》簽訂後纔返迴北京。
此後,雖然光緒帝不再被囚禁,而是常常臨朝,看似恢復瞭往常的帝王生活,但其實他形同木偶,就算大臣有事稟奏,光緒也經常不發一言,即使是慈禧要求他錶個態,他也僅僅隻說一兩句而已,似乎已經徹底放棄瞭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就算慈禧要求光緒頒布戊戌變法時期政令,光緒似乎也是“興緻缺缺”,一是因為他在頒布詔令前必須按照慈禧的旨意先“自罵幾句”纔行,二則是因為不管是變法還是守舊,光緒都無法自己做主,他曾對德齡公主說,我想要振興中國,但我不能“做主”。
此時,光緒唯一的“樂趣”似乎就是鑽研各國法律,閱讀世界各國的法律書籍瞭,可這並不能改變什麼。
多年的壓抑生活和鬱鬱不得誌,終於讓光緒在1908年鼕天一病不起。但光緒的重病並沒有讓慈禧生齣任何憐憫之心,她反而立即開始尋找下一個皇位繼承人――盡管這個時候慈禧也已經處於重病之中。
最終,慈溪太後選定的是醇賢親王奕�X的孫子、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溥儀齣生於1906年,也就是說,在被選定為“繼承人”之時,溥儀不過隻有3歲,比光緒還小。
那一年,溥儀是由自己的乳母抱著進宮的,此後,溥儀就開始瞭自己在宮中的生活。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到瞭光緒的耳朵裏,此時光緒的情況已經很不好瞭,他根本無力改變慈禧的任何決定,因此他也隻能辛酸又無奈的留下瞭兩句話。一句是“找一個大一些的豈不是更好?”另外一句則是“太後的旨意誰敢違抗呢?”
很明顯,光緒知道,溥儀最終也會走上跟自己一樣的路,他的一生也可能在這種“抑鬱”中度過,但他也並不能改變什麼。
或者說,這短短的兩句話似乎說的不僅僅是溥儀,更是道齣瞭他一生的辛酸與無奈。
光緒這一生,從年幼時就開始受慈禧擺布,長大後雖然試圖反抗,但不管是國際環境還是國內的頑固守舊勢力都不允許他施展抱負,最終隻能在無奈中走完自己的最後的“幽禁”生活。
現在想來,這位皇帝大概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說是“萬人之上”,可光緒卻什麼都沒能做成,徒留兩句辛酸之言,想來也是令人淚目。
但其實,雖然溥儀的“開局”和光緒類似,但最終兩人的命運還是韆差萬彆的。
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暴崩,終年隻有38歲,慈禧太後立即下令溥儀繼承大統,過繼於同治帝,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並尊慈禧為太皇太後。
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就在儀鸞殿去世,她雖然精心挑選瞭一個年紀小的皇位繼承人,可終於也沒有能實現繼續把持朝政的夢想。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革命的火種開始燃燒於中國大地,1912年,溥儀被迫退位,清朝統治徹底結束。盡管溥儀後來還在日本國的控製下做過僞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但總的來說,溥儀這個“傀儡”加起來也沒有做幾年。
在日本投降後,溥儀逃跑未果,還被蘇聯紅軍俘虜,帶到瞭蘇聯,直到1950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纔再次被押解迴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1959年,溥儀獲得特赦,後來還成為瞭全國政協委員,其獨特而富有戲劇性的經曆,還被改編成各種影視作品,廣為流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雖然溥儀沒有當多久皇帝,但他這一生可比光緒強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