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馮驥纔先生八十歲生辰。聽他說說他與他的《清明上河圖》的故事。與我糾結瞭幾十年的一幅畫 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圖》。我是畫山水齣身 馮驥纔:我的《清明上河圖》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3/11/2022, 3:48:59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今天是馮驥纔先生八十歲生辰。聽他說說他與他的《清明上河圖》的故事。與我糾結瞭幾十年的一幅畫,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圖》。我是畫山水齣身,初識它時卻給我以強大的震撼。一個畫傢居然敢於把一個城市畫下來,… .....
今天是馮驥纔先生八十歲生辰。聽他說說他與他的《清明上河圖》的故事。
與我糾結瞭幾十年的一幅畫,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圖》。我是畫山水齣身,初識它時卻給我以強大的震撼。一個畫傢居然敢於把一個城市畫下來,古今中外惟有這位宋人張擇端。而且這幅畫無比的龐博和深厚,精確和傳神,連街頭上發情的驢、打盹的人和犄角旮旯的茅廁也全都收入畫中!現在想來,我對它的癡迷與我對民俗興趣的潛質分不開。當時我二十歲齣頭,氣盛膽大,不知天高地厚,居然發誓要把它臨摹下來。
要臨摹好《清明上河圖》必需讀懂原作,但原作藏在故宮,隻能一次次坐火車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繪畫館去看,並把認識到的一些細節記在小本上,常常一看就是兩三天,隨即帶著讀畫時新鮮的感受跑迴來,伏在案上,對照印刷品來摹寫。可是故宮博物院也不是總展齣這幅畫。那時信息不通,更沒網絡,無法獲知何時展齣。常常是一趟趟白跑腿,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我最初臨摹《清明上河圖》是失敗的。我以為自己習畫是從宋人院體畫入手,臨摹這幅畫不會太難。但動手臨摹纔知道,除去畫中的山石、樹木和流水我畫過,大量的民居、人物、舟車、店鋪、傢具、風俗事項和生活物品,都從未畫過。不知道畫法,很難下手。而張擇端的筆法既是寫意,也是工筆,洗練又精準,活靈活現,在旁人的畫中不曾見過。畫傢的個性愈強,愈難臨摹,而張擇端用的筆是禿鋒,行筆時還有些“戰筆”,蒼勁生動,頗含韻緻,仿效起來更難。
然而,我天性喜歡麵對挑戰,臨摹此圖時,偏偏選擇畫中最復雜的一段――虹橋,以為拿下這一環節,便可包攬全捲。誰料這不足兩尺的畫麵上竟擁擠著上百個人物。各人各態,小不及寸,手腳如同米粒。這些人物擠在一起,相互交錯,彼此遮翳;倘若錯位,哪怕差之分毫,也會亂瞭一片。這一切隻有經過臨摹,纔明白其中無比的高超。於是畫過瞭虹橋這一段,便擱下筆,一時有被此畫打敗之感。
重新燃起臨摹《清明上河圖》的決心,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我從事的仿古工作被迫停止,天天閑著,有大把的時間,可用來臨摹這幅繪畫史上的巨製。
我先做好充分準備。自製一個玻璃台麵的小桌,下置台燈,把用硫酸紙勾描下來的白描全圖鋪在玻璃上,敷以素絹;待電燈一開,畫麵清晰地照在絹上,這樣再對照印刷品臨摹就不會錯位瞭。可是我沒有張擇端用的那種禿筆怎麼辦?我琢磨齣一個好辦法,用火柴吹滅後的餘燼燒去毛筆鋒毫的虛尖,這種人造禿筆畫齣來的綫條,竟然像曆時久矣的老筆一樣蒼勁。同時,我還對《清明上河圖》中的各種技法悉心揣摩,先要另紙練習,直到有瞭把握,纔敢上手臨摹。這樣,始自捲尾,由左嚮右,一路下來,愈畫愈順,感覺自己的畫筆隨同張擇端一起穿街入巷,遊逛百店,與往來行人摩肩擦背,推推搡搡;待走齣城門,徜徉在人群中,自我感覺完成這幅巨畫的臨摹應無問題時,忽然齣瞭一件意外的事――
一天,我的鄰居引來一位美籍華人說要看畫。據說這位來訪者是位作傢。我當時還沒有從事文學創作,對作傢心懷神秘和景仰,遂將正在臨摹中的《清明上河圖》抻開給她看。畫幅太長,畫麵低垂,我正想把畫放在桌上,誰料她突然跪下來看,那種虔誠之態使我大吃一驚。像我這樣的在計劃經濟中長大的人,根本不知市場生活的種種作秀。當她說如果她“有這樣一幅畫,就會什麼也不再要瞭。”我被深深打動,以為真的遇到藝術上的知音,當即說我給你畫一幅吧。她聽瞭,那錶情,好似已到瞭天堂。
藝術的動力常常是被感動。於是我放下手中畫瞭一小半的《清明上河圖》,第二天就去買絹和裁絹,用紅茶兌上膠礬,一遍遍把絹染黃染舊染勻,再在屋中架起竹竿,係上麻繩晾絹。那條絹有五米多長,便摺來摺去地在我小小房間的半空中“遊走”。此時的我,對這幅畫臨摹得正是得心應手,動筆畫起來很流暢,對自己也很滿意。天天白日上班,夜裏臨摹,直至更深夜半。嘴裏嚼著饅頭鹹菜,卻把心裏的勁兒全給瞭這幅畫。那年我三十二歲,精力充沛,一口氣乾下去,到瞭完成那日,便和妻子買瞭一瓶通化的紅葡萄酒慶祝一番,掐指一算居然用一年零三個月!
此間,那位美籍華人不斷來信,說盡好話,尤其那句“恨不得一步就跨到中國來”,叫我依然感動,期待著盡快把畫給她。但不久唐山大地震來瞭,我傢被毀,牆倒屋塌,一傢人差點被埋在裏邊。人爬齣來後,心裏猶然惦著那畫。地震後的幾天,我鑽進廢墟尋找衣服和被褥時,冒險將它挖齣來。所幸的是我一直把它放在一個細長的裝餅乾的鐵筒裏,又擱在書桌抽屜最下一層,故而完好無損。這畫隨我一起逃過一劫,與我是一般尋常的關係嗎?
此後,一些朋友看瞭這幅無比繁復的巨畫,勸我不要給那位美籍華人。我執意說:“答應人傢瞭,哪能說瞭不算?”
待到1978年,那位美籍華人來到中國,從我手中拿過這幅畫的一瞬,心裏真有點捨不得。我覺得她是從我心中拿走的。她大概看齣我的感受,說她一定請專業攝影師拍一套照片給我。此後,她來信說這幅畫已鑲在她傢紐約曼哈頓第五大街客廳的牆上,還是請華盛頓一傢博物館製作的鏡框呢。信中夾瞭幾張這幅畫的照片,卻是用傻瓜相機拍的,光綫很暗,而且也不完整。
1985年我赴美參加愛荷華國際筆會,中間抽暇去紐約看她,也看我的畫。我的畫的確堂而皇之被鑲在一個巨大又講究的鏡框裏,內裝暗燈,柔和的光照在畫中那神態各異的五百多個人物的身上。每個人物我都熟悉,好似“熟人”。雖是臨摹,卻覺得像是自己畫的。我對她說彆忘瞭給一套照片做紀念。但她說這幅畫被固定在鏡框內,無法再取下拍照瞭。屬於她的,她全有瞭;屬於我的,一點也沒有。那時,中國的畫傢還不懂得畫可以賣錢,無論求畫與送畫,全憑情之所至,所謂“秀纔人情紙半張”。一時我有被掠奪的感覺,而且被掠得空空蕩蕩。它畢竟是我用年輕生命中整整的一年換來的!
現在我手裏還有小半捲未完成的《清明上河圖》,在我中斷“這幅”又失去“那幅”之後,已經沒有力量再繼續畫這幅畫瞭。我天性不喜歡重復,何況臨摹《清明上河圖》又是一項太浩大、太纍人的工程。況且此時我已走上文壇,我心中的血都化為文字瞭。
寫到這裏,一定有人說,你很笨,叫人弄走這樣一幅大畫!
我想說,受騙多半源自一種信任或感動。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並沒有人拿走,還在我身上。而且,還有這未完成的小半捲的《清明上河圖》,藏於畫室,自我見證。(馮驥纔)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會畫畫的徐霞客”:他繪製33年“山川紀行”,展現科學傢眼中的美麗中國
封麵新聞記者 張傑 大旅行傢徐霞客生前留下60餘萬字日記體遊記,被後人整理成《徐霞客遊記》。這部洋洋巨著記述瞭徐霞客34年間(1613年至1639年)旅行觀察所得,是係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開山之作,優美的文字使之也成為文學佳作。不過,徐霞客不會畫畫。他筆下所描繪的勝景,隻能依靠讀者通過文字來想象。 在當代中國,有一位叫臧穆的自然科學傢,雖然不太為大眾所知。但在業內,他被稱為“會畫畫的徐霞客”。因為他留下瞭一部綿延33年(1975―2008年)、總計百萬言、圖文並茂、美輪美奐的野外科考日記―《山.......
安徽發現一座大墓,主墓室快要齣土時,領隊卻說:要加錢纔能挖
安徽發現一座大墓,主墓室快要齣土時,領隊卻說:要加錢纔能挖 2005年6月份,安徽省蚌埠市雙墩村村民發現,村子北部一夜之間齣現瞭一個深達9米的大盜洞。2006年4月份,國傢文物局批準對該處古墓實施搶救性發掘,2006年12月份,安徽省組織一批約20人的考古隊進駐現場。曆經長達近20個月的考古發掘工作,眼看這座古墓的主墓室快要重見天日之時,此時考古領隊卻突然嚮領導提齣要求:必須要加錢!不加錢他寜可將之前挖齣來的夯土全部迴填。為何這位考古領隊突然獅子大開口呢? 先讓筆者簡單介紹下這座古墓的來龍.......
中國刀匠製作的手工皮鞘,皮雕藝術中的傳統文化之美
對於手工收藏刀來說,一個閤適精美的刀鞘,就如戰袍之於將軍,華裳之於美人,不可或缺。一個好鞘,仿佛給刀具披上一件精緻的鎧甲,既能保護刀主人的安危,又能保護刀具不被外界磨損、侵害。 虎鯊席紋雕花刀鞘 席紋呈“十”字形,經緯互相交疊,屬於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它最初是古代製作陶器時,將未乾的陶坯放在席子上印齣的編織紋路。 工坊的其餘刀鞘雕花也一脈相承,均以傳統紋飾為主,旨在體現傳統的文化意趣。比如長風刀鞘,雕花為古代通行的祥雲紋: 以及北歐風情的西番蓮花紋: 飛鳥與魚的“魚戲.......
古錢幣中那些比黃金還貴的厭勝錢你知道多少?快來看看你傢有它沒!
古錢幣中那些比黃金還貴的厭勝錢你知道多少?快來看看你傢有它沒 壓勝錢現如今俗稱“花錢”,起源於西漢最貴厭勝錢圖片,到清末民國初期都有鑄造,而且大都采用翻砂鑄法,這樣也便於批量生産。近些年古泉行情大漲之前不被重視的厭勝錢(花錢)也異軍突起屢創新高5、6年前幾韆可以買到的花錢現如今都是以萬為單位瞭,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厭勝錢到底有哪些呢? 在古代上至九五之尊下到尋常百姓都會用一種特殊的物品來作為載體其中錶達瞭對美好景願的嚮往與追求亦或是有著祛除汙穢、遠離不潔的目的。這裏的載體就是花錢(壓勝錢)――它形.......
美圖丨沁陽的春天,一樹花香,一樹暖~
春 天 2022 03.11 農曆二月初九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 裊裊春播無端風雨 未肯收盡餘寒 太行山下 沁河岸邊 韆年古縣 樂聖之鄉 樹木吐綠 春暖花開 在和煦溫暖的春陽下 讓我們一起 聆聽春的輕語 生機勃勃是春天的底色 或是枝頭新抽的嫩芽 或是梢丫上含苞的花骨朵 亦或是被露水微微打濕的青草 春天的底色 正在悄無聲息地浸潤我們的生活 旭日初升,暖意融融 春天,赴你而來! 何不齣去走走,享受陽光 莫負春朝好時光 .......
古都安陽建世界級殷墟遺址博物館 計劃2023年開館
圖為安陽陰虛遺址博物館效果圖。 安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安陽3月11日電 (楊大勇)備受關注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情況如何?11日,記者從安陽市委宣傳部獲悉,該館主體建築已進入全麵搶工階段,計劃今年完成主體施工,2023年建成開館。 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年來,殷墟已成為我國考古發掘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發掘麵積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其齣土文物數量之巨、類型之全世所罕見。隨著國傢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亟需建設一座與殷墟世界文化遺産地位相匹配的世界級遺址博物館。 殷.......
青未瞭|郭曉帆:夢迴南河
夢迴南河 文/郭曉帆 在我心裏,珍藏許多傢鄉的美麗記憶,舊城改造,我的傢鄉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找不到早年的痕跡,但當我望見水靈靈的荷花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傢鄉的南河。我們村前有一條東西走嚮的小河,叫南河。 至於為什麼叫南河,我也不清楚。這條小河長約二三公裏,一直通嚮附近的村子。那裏記載著我童年的迴憶,是我和小夥伴們成長的樂園。每到夏天,波光粼粼,水麵清涼,還飄著陣陣荷花香,我和小夥伴們在河邊玩耍,捉魚抓蝦,捉蜻蜓逗青蛙,把荷葉頂在頭上當遮陽傘,把摺的紙船放進水裏,比賽誰的船飄的遠,玩得.......
萌虎齣山|王建新先生花鳥畫新作欣賞
王建新,1957年齣生,山東濟南人,畢業於山東教育學院美術係,現為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山東炎黃書畫院院長、國傢一級美術師、聊城大學客座教授。 王建新先生幼承傢學,其父王立業先生乃我省著名書畫傢,曾應邀為毛主席紀念堂作畫,王建新先生在其父熏陶和推介下先後師承王天池、婁師白、許麟廬等諸位齊派名傢,浸潤丹青五十餘載,走齣一條師傳統、師造化、求創新的藝術道路。美術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美術傢協會,山東美術傢協會大型專業美展,並分彆獲奬。得於希寜先生高度評價曰:“纔、德、勤修養,三魂共一心”。 萌.......
7大係列超200場演齣匯聚!梅溪湖大劇院給你好看
3月11日,瀟湘晨報記者從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瞭解到,為進一步振奮文化演齣市場、為觀眾提供更盛大的文化盛宴,大劇院變更調整瞭原有演齣季,今年將依據話劇/舞颱劇、舞劇、音樂劇、音樂會、戲麯、兒童劇、小劇場劇目此7大類,延展7個演齣係列,總演齣數量超100部200場。 戲如人生係列:國際一流IP,明星卡司匯聚 作為長沙的文化藝術風嚮標,“名傢、名劇、明星、名團”依然是大劇院引進劇目的核心標準。4月,改編自奧斯卡同名獲奬影片的舞颱劇《寄生蟲》震撼上演;5月至8月,東野圭吾原作改編的係列舞颱劇.......
馮驥纔:每個靈感都應該有社會責任感
馮驥纔先生給晚報讀者的寄語 親愛的北京晚報讀者: 作傢用書擁抱讀者,我以我的新書擁抱你們。我知道,要想抱緊,惟有好書,我為你們努力。 馮驥纔 2022.3.11 馮驥纔先生常說自己有四駕馬車:文學、繪畫、文化遺産保護和教育。 為瞭文化遺産保護和教育工作,馮驥纔日夜奔忙,甚至一度中斷瞭寫作。當然,中斷不是放棄,馮驥纔隨身及任何他可能停留的地方,都會放置小本子,他會把他的靈感隨手記錄下來。百忙之餘,他終於完成瞭小說集《多瑙河峽榖》和散文集《畫室一洞天》,並於今年2月底齣版瞭,日期接近他的生日。.......
展訊預告|“生活在彆處——管樸學油畫作品展”即將開幕
因為在遠方纔更思念一個地方,是的,這些年的漂泊更想念常爬的那座山,常去的黃河邊,更想念鵲華更想念吳傢堡。總是彆扭地繞過心之所嚮去往彆處,隻是知道距離空間是個好東西,讓人能透口氣,讓人往好處想,在天上與人間找到一個點,不會陷入樸實的泥中,糟蹋瞭我的傢山。在思念中會畫一些畫,“暖山”“山寺無僧”“七月七”都是在外鄉空曠畫室中所畫,我的傢山情結讓我隻能畫自己認同的山水,自己的花花草草。這些情感體驗對我來說纔是真實的。羞於說精神追求,正像詩人的那句話“不許論詩 不許談禪 更不許說愁病 道德仁義 怕.......
植樹節原來與他相關!辛亥革命博物院(籌)的這個展覽透露瞭中山陵的秘密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董芙蓉 3月12日就是植樹節瞭,這一天,也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逝世97周年的日子。中山陵是他的長眠之地。 為瞭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7周年,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傳承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正在籌備成立的辛亥革命博物院聯閤南京孫中山紀念館共同舉辦《中山陵――不朽的經典》圖片展。該展覽將於3月12日在辛亥革命博物院(籌)開展,展廳位於武昌紅樓二樓。3月11日,記者提前探展,發現原來我們去過多次的中山陵,竟然藏有這麼多的講究和寓意。 中山陵全.......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龜形壺
大傢好,寶博微課堂又來咯!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耕民族,泥土是我們世世代代中國人的生命。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之間有瞭靈氣,可以說華夏文明就是伴隨著泥土而生的。一般認為,陶器是隨著史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定居生活而齣現的,我國現存最早的陶器殘片,其年代距今約9000―10000年左右。泥土和火這兩種本毫無聯係的物質,在偶然的機會下被原始先民完美的結閤瞭在一起,創造齣瞭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先民們利用泥土可塑性強、高溫後可定型這一特質,發明瞭陶器,改變瞭人們最初的飲食方式,陶器也成為.......
硃永新:我的2022兩會關鍵詞
3月4日下午3點,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硃永新今年提齣關於《關於建立國傢閱讀節,以全民閱讀夯實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礎的提案》《嚴厲打擊盜版圖書和網絡文學盜版,追究平颱連帶責任》《關於嚴厲打擊遊戲賬號租售平颱,維護遊戲實名製度的提案》等建議。 作為一名關心教育的著名作傢和學者,硃永新對推廣全民閱讀非常關心。從2003年開始,硃永新連續20年在全國兩會上,建議呼籲建立國傢閱讀節。“我覺得,我的建議這不是嘩眾取寵,不是行為藝術,不是可有可無.......
洪江區:民族藝術進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錶演舞蹈《瞧我這眼神》 錶演舞蹈《燈火裏的中國》 錶演旗袍秀《朦朧》 錶演集體舞蹈。 村民駐足觀看。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劉文穎)3月11日,洪江區民族舞藝術團在川山村岩灣組錶演舞蹈《瞧我這眼神》。當天,洪江區老年大學民族舞藝術團走進洪江區桂花園鄉川山村岩灣組開展“民族藝術進鄉村,助力鄉村振興”送戲下鄉村活動。該藝術團精心自編、自導、自演貼近老百姓生活的舞蹈,歌舞等節目為村民送去民族藝術的大餐,助力鄉村振興,她們的優美的舞姿,貼近生活的內容的節目,讓村民感受生活美好,人民.......
竹洲輕語|聽寜博誌願者講文物:骨木鑲嵌
尋 河姆迷蹤 探 四明之巔 閱 竹洲奇文 觀 古越青韻 覓 天封奇勝 品 天一風華 聞 海絲萬裏 賞 甬城韆古 竹洲輕語 聽寜博誌願者講文物 選取寜波博物館主題陳列的重點文物 寜波博物館誌願者娓娓道來 寜波悠長曆史 深厚民俗 城市文化 文字介紹 如果說硃金木雕和泥金彩漆是富麗堂皇、絢麗多彩的話,那麼骨木鑲嵌相對來說就素雅多瞭。它將象牙、黃楊木、牛骨、貝殼等為原料,經過取材在木胚上起槽後嵌花紋,再經過打磨雕刻、髹漆而成的一種工藝。 骨木鑲嵌在寜波曆史悠久。早在隋唐時期就.......
【詩歌賞析】心棲雲水間(外四首)
心棲雲水間(外四首) 作者:聶鵬 身在紅塵之內 心係雲水之間 素美與清雅 飄逸齣絕淡的幽香 塵世間的喧囂 終不能禪意地棲居 浮躁糾纏著的紅塵 人,終放不下眼前的山水 柔情彌漫在眉目之間 超然物外的境界 讓孤獨的靈魂安放 雲捲雲舒裏淡看清流 所有的人性都空靈 每一個人都是靈魂的舞者 坐擁一溪山水 遙看無邊的雲煙 渴望馳騁逍遙 也願種畝花田 靜謐時光終會刻齣淡 極淡,便有瞭禪意 玉本無暇 心本素雅 蒼穹大地間飄渺空靈 漫步水雲間 天地間就已然無我 走一方山水 就是把玩一程人生 何必傷春悲鞦 .......
國寶故事|徐謂禮文書——文書穿越八百年
南宋 徐謂禮文書 共有三部分:“錄白告身”、“錄白敕黃”與“錄白印紙” 現藏於武義縣博物館 大傢好,這裏是雅昌講堂。今天跟大傢聊一聊南宋徐謂禮文書,徐謂禮文書是我國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發現於墓葬中的,南宋時期的唯一紙質文書。徐謂禮文書,完整記錄瞭南宋時期,一個普通官員從低層到中層、從地方到中央,再從中央到地方的為官履曆,以及官場百態。 這套徐謂禮文書,為我們展示瞭南宋時期的官僚製度、政治運作和為官風情,填補瞭宋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被國傢文物局定為一級文物,這麼如此重要的國寶文物,是怎麼被發現.......
八十歲馮驥纔:在文學和繪畫之間甜蜜地往返
五十歲生日的時候,馮驥纔畫瞭一片大樹,時值金鞦,樹葉在陽光中斑斕璀璨,流光溢彩。六十歲生日的時候,馮驥纔畫瞭浩蕩江流中一隻揚帆的船舶,那時他正投身民間文化遺産的保護,以此給自己信念與鼓舞。2022年3月11日,是馮驥纔先生80周歲誕辰。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他又將畫下怎樣壯美的畫捲? 馮驥纔1942年齣生於天津。他自小嗜好丹青,十四五歲就開始跟著嚴六符、惠孝同等先生學畫。高中畢業報考中央美術學院,因傢庭齣身遺憾落榜。又去天津書畫社工作,專事摹製古畫。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量“秘密”的閱讀讓他心中湧.......
栗子“阿爾忒彌斯之吻”磁懸浮裝置藝術中國首展啓幕
自古以來,人類就幻想脫離重力,希望像神一樣淩空於地麵之上,自在遨遊於宇宙之間。藝術傢栗子巧妙地運用科技手段,以藝術的形式實現瞭人類這項長久以來的美好願望。 3月6日,中國知名當代藝術傢栗子(LIZI)的“阿爾忒彌斯之吻”磁懸浮裝置藝術中國首展於北京燕莎友誼商城揭幕。開幕當日,眾多嘉賓齊聚現場,共同見證瞭一場將藝術與科技、神話、哲思、美學、時尚等多重領域的跨界與融閤。 磁懸浮藝術裝置名為“阿爾忒彌斯之吻”,是以一則古希臘神話故事為創作背景,故事中講述瞭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與一位牧.......
“數九”是個啥?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當“鼕九九”結束 春深日暖 風景如畫 資料圖:鳥群在水中遊弋、嬉戲。傅建斌 攝 一九二九不齣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每年鼕季 時常能聽到“九九消寒歌” 這也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鼕九九也常被稱為“數九” 一般從鼕至開始計數 稱為“交九” 此後每9天為一個單位 叫做“九” 資料圖:雪後初霽的浙江仙華山。張浩鉞 攝 隨著時間流逝 等過瞭9個“九” 加起來是81天 謂之“齣九” 迎來春暖花開的時節 有趣的是 有鼕九九也有夏九九 隻不過後者流傳不廣泛 資料圖:雪花.......
李元璽原創丨一起嚮未來(詩歌)
一起嚮未來 作者:李元璽 迎著春日的朝陽 伴著春天的花開 我們走在新時代的大路上 意氣風發 豪情滿懷 高舉新時代的大旗 憧憬美好的未來 逐夢圓夢 我們信心百倍 朝氣蓬勃 昂首闊步朝前邁 . 乘著浩蕩的春風 追趕著新的時代 腳踏希望的田野 書寫人生的豪邁 我們辛勤地耕耘 我們進行著承前啓後 繼往開來的接力賽 不怕艱難 不怕睏苦 為瞭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們鬥誌昂揚 意氣風發嚮未來 . 踏著新的徵程 創造新的精彩 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 我們隻爭朝夕 奮力拼搏奔未來 我們唱著東方紅 當傢做主站起來.......
有點年頭的2本武俠小說,悄然淡齣視野,看過的人都老瞭
對大多數網友來說,武俠小說是過時的老古董瞭。 曾經有人說,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 但童話現在還在吸引一代代小朋友,而武俠小說卻不再吸引人瞭。 隻是,對老武俠迷來說,還是忘不瞭曾經看武俠的快樂時光。 現在,還有很多人收藏武俠小說,還有很多人韆方百計尋找當年看過的武俠小說。 有許多朋友,真的找到瞭以前沒有看完的武俠小說後,拿起來一看,覺得沒有意思瞭。 其實,我們所尋找的,根本不是武俠小說,而是那一段記憶,而是那一縷情懷。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武俠23年的老武俠迷。喜歡武俠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楊凡原創丨人海裏多瞄瞭它一眼
人海裏多瞄瞭它一眼 文/楊凡 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民族的憂患。與時代共呼吸。 ――題記 那一段時間我們經常在宣傳部門的大會小會上撞麵。 白淨而斯文的五官上架著近視眼鏡。濃濃澠池口音此起彼伏。 他們說,這是剛剛從基層調過來的文藝科負責人。 驚詫的是這一位喜歡談詩寫詩,論起唐詩宋詞更有獨特見解。 因為主管,有事無事他就會到文聯串門。察其舉止,詩意在眉宇間縱橫馳騁;聞其言談,胸藏浪遏飛舟;觀其舉手投足,恰同學少年。 因為有詩和遠方,共同的話題在辦公室裏多是文學和創作,一方淨土,往來多有文藝愛.......
河南某棚戶區改造,挖掘機一鏟帶齣個銅壺,裏麵還有不明液體
河南某棚戶區改造,挖掘機一鏟帶齣個銅壺,裏麵還有不明液體 2020年一月初,河南省三門峽市某區縣正如火如荼的進行棚戶區改造。就當工地上的挖掘機施工作業時,沒想到,這片棚戶區改造的地基之下,卻發現一座秦末漢初的墓葬。這座墓葬中,齣土瞭一件鵝首麯頸青銅壺,且青銅壺內還存現有3000毫升不明液體。那麼這座墓主人到底有何來頭?銅壺中的液體是什麼流質呢? 據悉,河南省三門峽從2019年上旬,於各個區縣大力進行棚戶區改造。到瞭2020年初,三門峽市某棚戶區改造現場,工人師傅突然發現挖掘機鏟鬥中似乎有些.......
激發學生愛國報國熱情,梅州蕉嶺中學組織學生開展研學實踐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危健峰 賴嘉華 3月11日,梅州市蕉嶺中學高一級700多名師生到倉海詩廊,世界著名數學傢丘成桐祖居開展研學實踐,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激發學生愛國報國熱情。 據悉,倉海詩廊位於文福鎮長隆村和白湖村交界處,以晚清抗日誌士、教育傢、愛國詩人丘逢甲先生的彆名“倉海”命名。這裏原是一片沼澤地,在蕉嶺縣外齣鄉賢,廣東省地方誌辦公室副主任丘洪鬆的牽頭下,中國倉海詩廊項目從2018年啓動至2021年9月建成。倉海詩廊主要由“書法遊廊”“書畫展覽館”“長隆村村史館”等組成,近現代百名書.......
甘肅青年作傢書寫《絲路花雨》誕生故事緻敬經典舞劇
3月上旬,《絲路花雨・誕生》作者陳曉斌(右)拜訪今年86歲的舞美設計師李明強(右)老先生。 王先孟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1日電 (記者 高瑩)曆時十載,蘭州青年作傢陳曉斌藝海拾貝,自費幾十萬元收藏1700餘件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相關珍貴資料,同時遍訪該劇相關親曆者、接力者、傳承者和已故開拓者的子女們,撰寫完成的《絲路花雨・誕生》紀實文學專著於近日發行。 在陳曉斌的工作室,記者看到有舞劇初創劇本、編導手稿、舞美設計原稿和初始錄音,意大利演齣宣傳冊、日本公演手冊、泰國演齣節目單、西安電影製.......
舊倉庫變身文創園,九龍意庫藝術式“微改造”,讓老舊社區煥發新生
老舊社區如何更新纔能讓其具備煥新的活力?是新修房子還是大拆大建?答案可能都不完整。 本周末,位於九龍坡區科園二路38號的九龍意庫,將迎來一場獨特的展覽,一位青年畫傢將在這裏舉辦個人畫展,由於其獨特的創新思路、細膩的筆法,吸引瞭很多年輕畫傢、小朋友的關注。預計,本周末,該畫展將迎來參觀者的一個峰值。 九龍意庫的前身,是重慶一傢儲運公司的倉庫樓,2019年12月,招商蛇口與九龍坡區簽署閤作協議,將整個倉庫拿來作為九龍意庫進行打造。2021年9月26日,九龍意庫正式開園。 2021年11月4日,住房.......
搜書誌Ⅱ書縫撿漏“紅樓夢”&“黃粱夢”
搜書誌Ⅱ書縫撿漏讀紅小劄:“紅樓夢”&“黃粱夢” 第二迴“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賈雨村)這日偶至郭外,意欲賞鑒那村野風光。忽信步至一山環水鏇、茂林深竹之處,隱隱有座廟宇,門巷傾頹,牆垣朽敗。門前有額,題著“智通寺”三字,門旁又有一副破舊對聯,曰: 身後有餘忘縮手, 眼前無路想迴頭。 雨村看瞭,因想到:“這兩句話,文雖淺近,其意則深。我也曾遊過些名山大�x,倒不曾見過這話頭,其中想必有個翻過筋鬥來的,也未可知,何不進去試試。”想著,走入看時,隻有一個龍鍾老僧在那裏煮粥.......
“中國曆代繪畫大係”先秦漢唐、宋、元畫特展開幕
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先秦漢唐、宋、元畫特展,於3月10日在浙江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共同主辦。 “中國曆代繪畫大係”項目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齣版,是一項規模浩大、縱貫曆史、橫跨中外的國傢級重大文化工程。“大係”至今共收錄海內外260餘傢文博機構的中國繪畫藏品12479件(套),涵蓋瞭絕大部分傳世的“國寶”級繪畫珍品,是迄今為止同類齣版物中藏品收錄最全、圖像記錄最真、印製質量最精、齣版規模最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集成。 展覽分為.......
濟南米粒大小的黃花,就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主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周青先 3月11日,濟南泉城公園中部,大麵積的茱萸林剛剛開花。小米粒大小的花朵晶瑩剔透,令觀者喜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詩作。其中一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讓茱萸聞名天下,充滿詩意。 .......
《平安批》創作談:從米缸裏聞齣好米的味道
壹 時間是大有作用的,少一天都不行。但是,時間又不是平均的,足夠多的時間之後,拐點會猝然齣現。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漫長的生長史。即使是一個短篇小說,往往也在心裏放瞭很久,貌似遺忘瞭,貌似沒有齣路,某一天意外想起來,突然可以寫下去瞭。起先我以為自己是一個被惰性支配的人,相信自己有嚴重的拖延癥,後來意識到,這可能是一部作品産生的正確方式:由時間篩選,被時間成就。 《平安批》 陳繼明 著 北京十月文藝齣版社 我老傢甘肅天水那一帶自古有“走西口”的習慣,目的地是“口外”。口外即新疆。兩者相距數韆裏.......
53場惠民演齣登台“一區一帶”,傢門口就能看戲,趕緊來
3月10日上午,湖南人耳熟能詳的《劉海砍樵》、聚焦現實問題的《一傢親》、歌頌堅貞愛情的《喜榮歸》等精彩好戲陸續登颱袁傢嶺中央文化區內的湖南米粉街,吸引瞭眾多遊客和居民群眾駐足觀看、掌聲連連。 演齣活動現場 據瞭解,這是喜迎黨的二十大――“芙蓉花開 月月好戲”文化惠民活動的首場演齣,該活動由芙蓉區“一區一帶”(即袁傢嶺中央文化區和瀏陽河文旅産業帶)指揮部統籌,來自湖南省湘劇院、省京劇院、省花鼓戲劇院、市湘劇院、市花鼓戲劇院、市歌舞團等文藝院團的一大批名傢大咖,將在接下來一年裏為芙蓉群眾免費.......
英國一樂團罷演柴可夫斯基作品,英國脫歐黨前黨首:反俄過頭瞭!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颱(RT)10日報道,英國威爾士卡迪夫愛樂樂團原本即將舉行一場柴可夫斯基作品的音樂會,但主辦方認為存在問題,如今演奏的麯目已被重新設計,刪除瞭這位著名俄羅斯作麯傢的所有作品。 報道截圖 報道介紹,這場交響樂音樂會將於3月18日舉行,原本計劃以柴可夫斯基的作品《1812序麯》和《馬爾凱奴隸》為主題,並以他的《第二交響麯》作為結束。現在,這些麯目被換成瞭德沃夏剋的《第八交響麯》、約翰・威廉姆斯的《牛仔序麯》和埃爾加的《謎語變奏麯》。 樂團指揮馬丁・梅說,演奏《1812序麯》“在這.......
唐詩明麗仙意大氣杏花七首,春日遊,杏花吹滿頭,兼談杏林杏園故事
杏花大唐,明麗大氣杏花唐詩七首:好風吹樹杏花香,小天星鬥滿衣裳 北京的朋友說杏花還沒有開放,但是江南卻已經是杏花天。小區有戶人傢,小小院落種植瞭八九棵果樹,其中三棵是杏樹。初夏時節,樹上纍纍是杏子果,茂密得可愛。不過開花卻在公曆的三月,農曆二月仲春。三棵巨大的杏花樹,花冠已經長到四層樓高,遠遠看去,花如白雪,隱約帶點輕粉,那樹下停留的小車,也變得格外有品味起來。 開始以為是櫻花,因為杏花遠看,極其類似櫻花的高大,而本地又是櫻花勝地。但是杏花和櫻花不同,在於花朵的柔潤質感,近看更耐端詳,每朵花都.......
姚崢華|這本書,重新探討“中國”的意義所在
從2010年至2013年,葛兆光老師在普林斯頓大學當客座教授四年。他說,“鬍適六十歲生日那天,也在普林斯頓,我比鬍適小六十歲,我將在普大度過六十歲生日,這似乎很巧閤。” 巧閤的還有,鬍適當時寫瞭一個《生日決議案》,大意是生命不長瞭,要還一生文債的話,第一個是寫完他的思想史。而葛兆光關注和從事的也是思想史。 鬍適曾任普大葛思德東亞圖書館館長,把這座圖書館建成美國最好的東亞圖書館之一。六十年後葛兆光在圖書館裏看書,發現圖書館沿用的還是鬍適先生所寫的簡介。 葛兆光將之視為一種緣。 很多地方,葛兆.......
葛兆光|究竟什麼是“亞洲”,什麼是“世界”,什麼是“中國”?
國內疫情的久不停息,不僅讓人心憂,讓人哀傷,還總讓人看不透雲遮霧掩的真相。說到“真相”,不由得就想到,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曆史係特聘資深教授葛兆光的觀點,“曆史學者肩上的責任,仍然是在尋找‘真相、真相、真相’。” 然而,現實的真相總是被政治遮掩,曆史的真相也常常被需要所僞裝。曆史如何更開放地切近公眾?葛兆光教授認為,曆史本身就是兩麵。一方麵它告訴我們過去發生的真實故事,提醒後人謹記教訓,但另一方麵也常常會粉墨登場,演經過權利粉飾過的肥皂劇。正因為曆史存在兩麵,葛教授在新近齣版的作品《到後颱看曆.......
蘇軾很豪邁的一首詞,暗示朝廷,希望自己被重用,成韆古名作
那一年,蘇軾在山東擔任密州知州,一次求雨祭祀之後,他外齣遊獵,有感而發地寫下瞭這首詞。 起首,是蘇軾對自己遊獵之時形象的描寫。“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寫下這首詞的時候,蘇軾已經不年輕瞭,年近四十的他,在古時候也可以自稱一句“老夫”瞭。但是,這位老夫卻壯心不已,忽發少年心性,左手牽著黃犬,右手牽著蒼鷹,而且還“錦帽貂裘,韆騎捲平岡”,穿著華美的服飾,帶著浩蕩的騎兵,聲勢浩大地去打獵。 接下來,“為報傾城隨太守”,說的是蘇軾為瞭報答全城的人都跟隨自己,於是他“親射虎,看孫郎.......
《天天嚮上》上演植物推介會,中國女足王霜為“追風女足”加油
萬物生長的春天,植物的世界有怎樣的小秘密?植樹節在即,今晚10點,湖南衛視《天天嚮上》送上生機勃勃的植物推介會,力邀科普達人王昱珩做客;而汪涵、齊思鈞、謝可寅、田鴻傑、吳澤林、郭展豪現場種麥苗,帶領觀眾瞭解植物界最潮流的“養成係”。同時,“植男種草團”推介各類奇趣植物,為觀眾展示最新奇的室內綠植。 從混淆視聽的100顆小麥種子中,精準拿齣被指定的48號種子,“植物百事通”王昱珩做客本期《天天嚮上》展示齣奇的“眼力”。在他的眼裏,芝麻可以被放大至鵪鶉蛋的大小,敏銳的觀察力、過目不忘的記憶力,.......
厚重激越的曆史迴響——讀張況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
嶺南文學界有張況的存在是值得關注的。這位特立獨行的南國纔子,此前以獨標風骨的曆史文化長詩寫作轟動詩壇,並為當代新詩構建瞭重要的曆史地標。烙印著張況抒情特色的《大秦帝國史詩》《大漢帝國史詩》《大唐帝國史詩》等七部中國曆史文化長詩相續齣版,將張況的寫作與其他詩人一目瞭然地區彆開來。張況不僅是一位纔華橫溢的詩人,更是一位潛行多年的小說傢。春節居傢讀張況的長篇曆史小說《趙佗歸漢》。讀這部五捲本巨著要下很大決心,更要文本有足夠的吸引力。我被張況成熟老辣風趣幽默的文字所吸引和震撼,那珠玉般惜墨如金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