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劭 形象)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
對劉宋政權來說,這是充滿陰霾的一年。
這一年,太子劉劭發動叛亂,屠刀嚮內,殘忍殺害瞭自己的父親,宋文帝劉義隆。
這位堪稱是劉宋王朝曆史上最有能力的帝王或許想過很多種自己未來的結局,如辛勤朝政,積勞成疾,如徵戰四方,歸於沙場,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是,最後會倒在自己最為疼愛的兒子手裏。
自古天傢無父子,皇位麵前無親情,看來劉義隆終其一生也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
劉義隆死瞭,劉劭成瞭劉宋王朝新一任的領導人。
皇帝遇刺的消息,很快就傳遍瞭天下。
而當老皇帝劉義隆的第三個兒子,即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劉駿知道父親竟然被長兄劉劭殺害的消息後,更是悲痛萬分。
(宋文帝劉義隆 畫像)
弑父之仇,不共戴天,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哥哥。
我們知道,劉宋政權的首都是在建康,即今天的南京,而此時的劉駿並不在建康城中,而是在巴口,即湖北黃州一帶領兵作戰,徵討劉宋境內的土著蠻夷,所以就算他有心找哥哥劉劭討個說法,一時半會兒也迴不去。
但很快,他就想明白瞭一個道理。
自己如果身在建康,依照劉劭暴虐的習性,恐怕自己也要和父親一起倒在屠刀之下,而現在國傢動蕩,皇位交替,自己不僅沒有身處亂局之中,反而領兵在外,擁有自己的武裝。
這是什麼意思?這明擺著是上天讓自己起事,成就一番功名大業啊!
劉駿是個實乾派,說乾就乾,他立刻宣布起兵,並且發布討賊檄文,公開反對劉劭稱帝。
封建時代,齣師需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而現在新皇帝劉劭弑父篡位,正好給劉駿落下瞭口實。
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之下,擁戴劉劭的人沒有多少,但對劉劭早有不滿的人可是海瞭去瞭。
所以劉駿討伐劉劭的口號一經喊齣,各地臣僚紛紛響應,很快,在劉駿的帶領下,一支勢力龐大的起義軍誕生瞭。
而該說不說,我們的劉劭同誌蟄伏瞭二十多年,好不容易當瞭皇帝,卻不修德政,耽於享樂,很快搞得自己眾叛親離。
破鼓萬人捶,牆倒眾人推,玩火自焚的劉劭很快迎來瞭自己的最終結局。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劉駿領兵攻破建康,誅殺劉劭,鏇即得到朝野大臣們的擁戴,成為瞭劉宋王朝的新領導,史稱,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劉駿 形象)
事實證明,劉駿的確是個十分優秀的帝王。
在此前,劉宋王朝曆任四帝,武帝劉裕,打下瞭劉宋的疆土,但卻英年早逝。
少帝劉義符是個紈絝子弟,一天到晚隻知道吃喝玩樂。
文帝劉義隆倒是位賢明之君,甚至還開創齣瞭屬於自己的“元嘉之治”,但他本人好勇鬥狠,有事沒事就搞什麼北伐,結果每次都被人傢胖揍一頓,隻能灰頭土臉的迴來。
而劉劭,當皇帝當的快,涼的也快,在位時間不足三個月,連個謚號也沒留下。
老前輩們毀譽參半,這給新領導劉駿留下瞭很好的發揮空間。
是的,一個皇帝能不能成為名垂青史,流傳韆古的帝王,雖然絕大部分要看皇帝自身的發揮,但運氣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某些朝代的初代皇帝發揮太好,起點太高,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硃元璋之流,就會導緻之後的皇帝壓力山大,一輩子都要追趕父輩祖輩的身影。
但很顯然,宋孝武帝打算做一個超越前輩的後起之秀。
皇帝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改革國傢人纔的選拔方式。
經濟繁榮很重要,軍事發展很重要,文化鼎盛很重要,這都是一個政權能強盛起來的重要因素,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人來操辦的。
沒人,一切都是空談。
皇帝不會影分身,縱然帝王再強,也絕無可能自己一個人把國傢治理得風生水起,他一定是需要有纔能的臣子來幫助他的。
但自魏晉以來,中央政權的人纔選拔方式一直采用的是“九品中正製”,即通過參考個人身份背景,世傢淵源的方式來錄用人纔。
(曹魏大臣陳群所提議創建的“九品中正製”)
通俗一點講,就是如果你有錢有勢有背景,傢裏有親戚在朝中做官,那麼你生來就有做官的機會,無需經過層層選拔,隻要到瞭年紀,必然會被委以官職。
而如果你生在普通百姓人傢,哪怕你滿腹經綸,纔高八鬥,也很難被朝廷青睞,而理由也十分簡單:朝廷口朝南開,沒錢請君彆進來。
如此“士傢齣高官,寒門不入仕”的人纔選拔方式,實在是十分不妥。
沒能力的酒囊飯袋白白占著官位沒有作為,而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卻隻能空懷大誌,無處施展。
劉駿深刻的明白,劉宋王朝的人纔選拔製度必須要改,如果不改,照著老樣子選官,誰知道會選齣一幫什麼樣的歪瓜裂棗?
有的讀者看到這裏,可能會說瞭,這事兒很好解決啊,搞個科舉製度,公開公平公正地選拔人纔不就完事兒瞭?
想法很好,但我想隋煬帝同誌會錶示:這事兒如果讓宋孝武帝乾瞭,那我到時候怎麼辦?
(隋煬帝楊廣 畫像)
是的,劉駿固然有纔略,但並未達到能開創新時代的程度。
可這位皇帝也不是吃乾飯的,雖然他沒搞齣科舉製度來改變時代,但還是親力親為,在人民群眾中挑選齣瞭一大批優秀人纔,率先打破瞭寒門不齣官員的先例。
“四方秀孝,非纔勿舉,獻答允值,即就銓擢”——《宋書》
這位皇帝還曾經多次錶達瞭自己在選拔人纔上的中心思想,即:
隻要你有能力,隻要你想當官,隻要你想為國傢齣力,我隨時歡迎你。
劉宋大舞台,有膽你就來。
當然,皇帝的功績並非隻此一項,劉駿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方麵都頗有建樹。
這段功績如果講齣來,實在是過於冗長,所以我在這裏不再贅述,我們隻需要知道,劉駿這個皇帝,當的還是相當不錯的。
(劉宋王朝)
但十分可惜的是,劉駿並沒有將自己的這種勤勉能乾一直發揚下去。
這十分可以理解,因為皇帝雖然自詡為神,但其實也是肉體凡胎,他有喜怒哀樂,他吃五榖雜糧,他也有平凡人的憂愁和煩惱。
想要當一個從一而終的好皇帝,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兒。
皇帝要犧牲自己的個人時間用以處理政務,皇帝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言行,這樣纔能給天下人做錶率。
皇帝這也不能乾,皇帝那也不能乾,皇帝能做的,隻有為瞭整個王朝的發展沒日沒夜的工作。
帝王一旦成為帝王,所作所為便不再是為瞭自己,而是為瞭政權。
劉駿不能再為自己而活,而是要為王朝而活著。
鋪天蓋地的奏摺需要每天處理,而一件又一件的國傢大事更要皇帝親力親為地去解決。
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之下,劉駿很顯然有些支撐不住瞭。
皇帝錶示,做個明君太纍瞭,我要歇歇。
劉駿這一歇,可就把自己前半生的英名全都毀瞭。
東方諸郡連歲旱飢,米一升錢數百,建康亦至百餘錢,餓死什六七。——《資治通鑒》
根據史書記載,執政後期的宋孝武帝劉駿開始整日飲酒取樂,不再過問國傢大事,以至於朝政荒蕪。
工作乾得不到位,皇帝私底下又開始橫徵暴斂,大興土木,老百姓賦稅沉重,又趕上連年飢荒,單是浙江一省,一年之間,總人口就銳減瞭百分之六七十。
(飢荒)
不僅如此,劉駿的性格也發生瞭變化,從當年起兵反抗篡權的長兄的一代梟雄,變成瞭一個腦滿腸肥的中年人。
看來歲月的確是把殺豬刀,強如帝王,也會被這刀雕琢地變瞭模樣。
皇帝本來就不愛上朝,但凡上一次朝,內容基本上都是拿底下的臣子開涮。
是的,劉駿是一個很愛取笑臣子的人。
朝堂上的大臣們,鬍須多的,皇帝管他們叫“羊大臣”。
禦史中丞顔師伯年紀比較大,缺瞭兩顆門牙,皇帝就鼓動大臣一起笑話顔師伯說話漏風。
黃門侍郎宗靈秀身體肥胖,行動不便,皇帝偏偏每次上朝都要賞賜他很多東西。
皇帝有賞,大臣必然要叩頭謝恩,宗靈秀身形臃腫,隻要一叩頭,必然栽倒在地,皇帝又是領著大臣們哄堂大笑。
(宗靈秀 畫像)
從這種角度來說,劉駿又似乎是個十分接地氣,和臣子們關係處得很好的人。
於是,在這樣十分魔幻的場麵下,在朝堂上一陣一陣的歡聲笑語中,這位皇帝於大明八年,即公元464年因病去世,時年三十五歲。
總結來說,這位皇帝的一生是傳奇的。
他青年起兵,成就瞭自己的帝王大業,他即位為帝,開創齣瞭劉宋政權的又一個盛世,但在晚年,他卻拋棄瞭此前創造的所有成就,轉變成瞭一個消極怠政,不顧百姓死活的昏庸之主。
我曾經擁有,我也曾經失去,我曾經是天,是地,是萬物,但我在最後,卻將這一切一筆勾銷,留下瞭一個並不光彩的形象。
江山如此多嬌,劉駿曾經擁有過。
江山如此美好,但劉駿卻並不留戀。
南北朝失去瞭一位功過參半的帝王,留給瞭人們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什麼樣的未來呢?
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