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9:07:17 AM
#i-Refill
歡迎迴到i-Refill!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有和Tony老師預約做頭發嗎?
從古至今,頭發始終是個人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理發工具和産品也一直隨著時代和技術不斷迭代。
在今天的“做頭發”主題氛圍中,小編想和大傢聊聊擁有完美發型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吹風機蘊含的“黑科技”和一路的創新發展過程。
一起來看看!
全文共1734字
閱讀時間約2min
建議在淺色模式下閱讀,效果更佳!
不斷進化的吹風黑科技
“洗剪吹”中,呈現最終效果的是“吹”這一步驟。
你知道小小的吹風機上,蘊含瞭多少看不到的黑科技嗎?
全速吹乾!
把 轉速是F1賽車發動機5 倍的電機放進吹風機
目前,市場上吹風機內置電機轉速最高為11萬轉/分鍾,IDG資本被投企業追覓旗下的吹風機就內置瞭這樣的電機,而這在民用設備上基本很難見到。
光說數字可能太過具象,我們可以通過橫嚮對比讓大傢更具象地體會這種“極速快乾”背後的力量:
傳統馬達轉速為每分鍾2.5萬轉;
噴氣式馬達轉速為每分鍾1.7萬轉;
F1方程式賽車馬達轉速為每分鍾1.9萬轉。
所以,感恩科技讓我們可以用F1賽車馬達轉速5倍的電機來吹乾頭發,為我們節省瞭太多時間。
除瞭速乾
軍用飛機技術幫你打造頭發光澤感
有吹風機研發團隊找到瞭空氣動力學中著名的“康達效應”實際應用邊界的適閤麯綫,研發齣一種防飛翹風嘴,給齣瞭專門針對“頭發飛翹”的解決方案:
利用“康達效應”操縱氣流,吸附頭發在流暢的麯麵上滑動以撫平飛翹的頭發,避免因梳子梳發引起的摩擦和物理傷害,令頭發長期呈現齣順滑健康有光澤的狀態。
但其實,“康達效應”原本是應用在軍用飛機上的技術啊!
亨利・康達於一直緻力於流體力學的研究,他提齣: 如果平順地流動的流體經過具有一定彎度的凸錶麵的時候,有嚮凸錶麵吸附的趨嚮。 以水為例:打開水管,如果用勺子碰到水柱,水會沿著勺子的彎麯錶麵流動到勺子下部,而不是按重力方嚮從龍頭直綫往下流。
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利用康達效應可以極大提升飛機的起飛性能,波音YC-14軍用運輸機采用康達效應,運用瞭錶麵吹氣增升技術,把噴射發動機裝在機翼上方的前麵,配閤襟翼,吹齣的氣流可以提高低速時機翼的升力,實現瞭超強的短距起飛。
小編深刻感受到, 消費者的護發剛需可以啓發吹風機研發團隊從軍用飛機上找靈感 ,難怪需求是推動産品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因素。
速乾有光澤,還要護發
負離子水離子雙離子加持
保證瞭風力、光澤感,還要考慮為發絲補水。眼下,很多吹風機不僅能夠避免吹風過程中造成對頭發的損傷,甚至還自帶“護發精華”:
比如帶有納米水離子小孔和礦物質負離子小孔的吹風機,在吹發的過程中,吹風機通過這些小孔為秀發注入納米水離子和礦物質負離子,充分滲透進發絲,提升毛鱗片的閉閤度,從而起到強韌發絲、抵禦紫外綫以及減少開叉的作用。
鬆下公司官網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納米水離子技術。其原理是:納米水離子發生裝置聚集空氣中的水分,冷卻並對凝結的水珠施加高壓,産生納米水離子―― 而一個納米水離子包含著比普通負離子高齣約1000倍的水分。
由於納米水離子的大小僅為一般蒸汽水滴的幾十億分之一,所以可以通過錶層極小的空隙滲透進頭發,保持發絲中的水分平衡。
眼下,坐享“萬能”吹風機的我們,有必要迴顧一下吹風機豐富、麯摺的進化史,纔能體會科技帶給我們的切實幸福。
第一台吹風機的靈感來源於吸塵器。1890年,法國人亞曆山大(Alexandre F. Godefroy)受吸塵器的啓發發明瞭第一台吹風機:
如下圖,客戶坐在引擎蓋下,通過燒煤氣,熱風從大“煙囪”裏齣來以吹乾頭發。這種龐然大物隻有少數理發店會配備;此外,這種頭發烘乾機注定會被淘汰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缺少現代吹風機必備的要素:氣流,沒有大的風力頭發是很難吹乾的,而且熱量無法控製。
往往頭發還沒烘乾,坐在齣風口的人已經大汗淋灕。
在1920年代,發明傢們開始將能夠産生熱量的馬達與風扇相結閤,發明瞭能夠手持的吹風機,外形已經接近現代吹風機。不過,因為當時的吹風機是金屬材質,所以重量超過0.9kg(順便練肱二頭肌);外置馬達也很危險,假如濕頭發被捲入馬達可能會發生被電擊的安全隱患。
到瞭1950-60年代,手持吹風機的材質越來越輕便,在明星的帶動下,這種輕便的手持式吹風機成瞭傢用主流,讓大傢成瞭自己的發型師。
到20世紀末期,吹風機纔演變到瞭現代吹風機的領域。1982年,博朗公司發明瞭這種便攜吹風機:手持式設計,配有集風嘴,可幫助頭發快速烘乾,馬達也放到瞭裏麵,動力更足、更安全。
每一次小的科技革新,都讓我們的生活産生瞭大大的改變。
不過,貪心的小編依然希望吹風機可以繼續改進, 實現無綫、靜音、10秒快乾的功能,讓每個兵荒馬亂的清晨多一點從容自在。
你對洗剪吹技術還有什麼想象和期待?我們留言區見!
這些文章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