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2:06:11 PM
|策劃/編輯:Fanny 責編:Jeing&臉盲君
審核:李雲
你觀察過你的指甲形狀嗎?是縴細修長、弧度自然柔美的,或是短小可愛、粗獷寬方的,還是下麵這種群魔亂舞內捲到極緻的樣子:
(圖源網絡)
一般來說正常指甲甲麵是嚮上凸起的,但是有些情況下,甲麵會像湯匙一樣嚮下彎麯凹陷。
納尼,難道四捨五入我可以用這種指甲來吃飯喝湯瞭? 打住!大可不必~接下來就讓我們好好認識下這種神奇的指甲現象。
指甲長得像湯匙,真的是種病
指甲或趾甲像湯匙/勺子一樣凹陷進去,甚至一滴水或一顆珠子落在甲麵上,都能穩穩立住(而在正常的指甲中,水和珠子都會迅速從甲側麵滑落),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 匙狀甲 ,又稱 反甲、凹甲 。
(圖源文獻[4]、[5])
匙狀甲具體錶現為甲闆(指甲蓋) 變薄變脆,遠端甲闆中央朝上彎麯凹陷,四周翹起,呈匙形 。
可發生於 新生兒、兒童 和 成人 ,會影響部分或全部指甲/趾甲,當齣現這種癥狀時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存在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好好的指甲,怎麼說彎就彎瞭?
匙狀甲的病因大緻可分為 遺傳性 (先天性)、 後天獲得性 和 特發性 的。
在新生兒中經常被發現是特發性的,一齣生就齣現,並且在約33%的病例中錶現為正常變異,特彆是影響大腳趾。
發病機製可歸因於如下這三種不同的機製。雖然機製尚不完全清楚,但確切的發病機製可能因潛在病因而異。
● 觀點一: 是由於在指甲形成的角質化過程中加入的結構應力。
● 觀點二: 這是由於與近端相比,指甲基質遠端的角較小,改變瞭指甲生長的方嚮。
● 觀點三: 這些變化是遠端指甲基質缺氧和萎縮的結果。
匙狀甲主要被認為是由於 營養不良、蠕蟲、乳糜瀉、胃腸道失血 和 惡性腫瘤 引起的慢性缺鐵性貧血的錶現,常見於缺鐵性貧血的病人。
而缺鐵是貧血最常見的營養原因,因此匙狀甲 在發展中國傢比在發達國傢更為普遍。
(與缺鐵性貧血有關的匙狀甲,圖源文獻[6])
有時也可能是炎癥性皮膚病的錶現,如 扁平苔蘚 或 牛皮癬 。或者可能繼發於全身性改變,相關疾病與因素包括:
甲癬,創傷,普盧默-文森綜閤徵,肌肉骨骼疾病,血流不暢或者血液淤積,血管疾病(雷諾病),內分泌紊亂(甲減或甲亢、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斑禿、係統性紅斑狼瘡),職業性因素(職業暴露於石油産品、有機溶劑和化學物質),地理性因素(在高海拔地區居住)等。
如何治療處理匙狀甲?
治療方法通常包括恢復鐵水平、去除刺激物,治療基礎皮膚疾病和潛在的全身病變等。
在嚴重慢性缺鐵性貧血中觀察到的匙狀甲通常是可逆的,通過 攝入含有高鐵含量的食物來源 (肉類和動物食品、豆類和綠葉蔬菜等)補充鐵儲存,或者通過服用鐵補充劑進行醫療管理。
指甲在增加鐵攝入量的4-6個月內可恢復正常(腳趾甲生長速度比指甲慢,可能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普盧默-文森綜閤徵患者通常最好 使用鐵補充劑治療 。如果匙狀甲病因恰好是特發性或遺傳性的,則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的指甲齣現匙狀甲一般屬於生理性改變,隨著甲闆變厚變硬, 大腳趾的匙狀甲在9歲後會自發消退,這種不需要治療 ,日常觀察以防這種生理狀況變成病理狀況。
由於匙狀甲的許多可能病因,因此沒有廣泛推薦的主要預防方法。日常可以把 指甲適當修剪保持乾淨 ,以防受損區域感染。洗澡後定期 在指甲上使用保濕劑或油 ,有助於保持指甲處於良好狀態。
如果你見過有人長瞭這種匙狀甲,歡迎把本文 分享 給ta看看。還想知道什麼有趣的皮膚/身體奧秘,歡迎留言評論噢~
〔參考文獻〕
[1]Rathod DG, Sonthalia S. Spoon Nails. 2021 Dec 20.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2 Jan�C. PMID: 32644737.
[2]Bloom A, Blanken B, Schlakman B, Arena T, Mironov Z, Vlahovic TC. A Review of Nail Dystrophies for the Practitioner. Adv Skin Wound Care. 2020 Jan;33(1):20-26. doi: 10.1097/01.ASW.0000613536.27194.3c. PMID: 31856029.
[3]Phoebe Rich, MD.Overview of nail disorders.UpToDate
[4]Chelidze K, Lipner SR. The water-drop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koilonychia. J Am Acad Dermatol.2017;77(6):e157-e158. doi:10.1016/j.jaad.2017.06.034
[5]Razmi TM, De D. Bead retention test in koilonychia.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19;85(2):229-230. doi:10.4103/ijdvl.IJDVL_350_18
[6]Ghaffari S, Pourafkari L.Koilonychia in Iron-Deficiency Anemia. N Engl J Med. 2018;379(9):e13.doi:10.1056/NEJMicm18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