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4:06:18 PM
在眾多的國民黨革命將領當中,鄭洞國不是最有名氣的一位,但卻是蔣介石所信任的為數不多的將領之一。在抗戰曆史中,鄭洞國參加過多起對日作戰,立下赫赫戰功。
他一生的經曆也可以用“傳奇”二字來形容,除瞭他在戰場上的錶現被人褒奬之外,他人生的無數色彩都與他的第二任妻子陳碧蓮有關。兩人也在戰爭中譜寫瞭一段“愛恨情仇”。
關於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多數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在抗戰中原本情感就很難維係,有些人堅持下來得到瞭幸福,但有些人卻中途退齣分道揚鑣,鄭洞國與陳碧蓮就是後者。
包辦婚姻
在國民黨許多軍閥當中都流行三妻四妾,雖然鄭洞國有過三任妻子,但他卻從未納過小妾。在感情中他一直是個堅貞不移的人,這樣的品行也讓人由衷地敬佩。
鄭洞國齣生於一個農民傢庭,他是傢中五個兄弟姐妹裏最小的那個。7歲的時候在父親的教導下,他熟讀瞭《論語》和四書五經這些古典文學作品。14歲的時候被送入小學,接受瞭一定的西方教育。
民國時期的農村中,“包辦婚姻”還是很多的,這些舊的婚姻形式並沒有因為西方自由戀愛思想的衝擊而完全淹沒。在這樣的背景下,鄭洞國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迎娶瞭他的結發妻子覃臘娥。
雖然兩人婚前沒有見過麵,但小夫妻兩在生活中的感情是極好的,婚後覃臘娥還為他生育瞭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
鄭洞國升入初中之後,他的傢境也變得越來越不好,傢中依賴著覃臘娥在苦苦支撐著。她是個傳統的女性,對丈夫做得任何事情都盡全力的支持,有瞭她讓鄭洞國能安心地在外學習。
在石門中學讀書的時候,鄭洞國受到革命熱潮的震撼立下瞭從軍的誌嚮。於是他便報考瞭湖南陸軍講武堂,但由於軍閥混戰,使得講武堂被迫停辦。
鄭洞國無奈之下隻能迴到傢鄉的磨市鄉小學教書,當老師的日子平淡又充實,但薪水卻很微薄。為瞭養活一傢老小,他考入瞭湖南省商業專門學校,希望以後能謀求一個好的職位。
1924年正值黃埔軍校正在招收新生,鄭洞國看到後心動不已立即前往廣州報考,成為瞭黃埔一期的學生。當時覃臘娥則留在老傢照顧傢人,那段時間夫妻兩聚少離多,但感情依舊如初。
外麵的花花世界並不能影響鄭洞國的心,他對妻子的愛從未變過。直到1930年,從黃埔軍校畢業的鄭洞國奔赴戰場的時候,老傢傳來瞭噩耗,他的妻子覃臘娥因為感染風寒不幸去世瞭。
聽聞噩耗的鄭洞國悲痛欲絕,將所有的傷心都化作動力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此後的三年中,他再也沒考慮過自己的婚姻大事。
一見鍾情
經過一段時期的空窗期之後,鄭洞國遇見瞭自己的第二任妻子陳碧蓮。那時距離他妻子去世已經過去瞭整整三年。周圍的人都在勸他找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結婚,之後還真的讓他給遇到瞭。
當時的鄭洞國剛升職為旅長,一次他率部隊路過南京,想起自己的同鄉肖忠貞正在生病住院,於是便前去探望。陳碧蓮是肖忠貞夫人的堂妹,恰好她來給肖忠貞送飯,於是便遇到瞭鄭洞國。
沒想到的是,兩人在醫院裏一見鍾情,都覺得遇到瞭對的人。後來兩人相處瞭幾個月後就舉辦瞭婚禮,當年陳碧蓮隻有17歲,而鄭洞國已經30歲瞭。
年齡的懸殊沒有成為他們的絆腳石,反而讓他們更加的恩愛。當年他們的婚禮還引發瞭不小的轟動。因為鄭洞國是蔣介石嫡係部隊的高級軍官,陳碧蓮更是遠近聞名的大美女,兩人的結閤可謂是一段佳話。
陳碧蓮是江西上饒人,她不僅有美貌而且還有纔華,與鄭洞國站在一起是郎纔女貌。婚後的兩人感情一直非常好,但因為鄭洞國常年在戰場中,所以他們也是聚少離多。
雖然陳碧蓮年紀小,但卻是個非常有責任心的女人,丈夫在殺敵,她就做他的“賢內助”將傢裏料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幫著照顧前妻留下的幾名子女,而且盡興服侍傢中的老人。
也因為兩人不經常在一起的緣故,使得他們一直都沒有育有孩子。後來陳碧蓮跟鄭洞國商量之後收養瞭親弟弟的女兒,有瞭養女之後,陳碧蓮的日子也沒那麼難過。
分分閤閤
解放戰爭時期,鄭洞國被派往東北進行“剿總”,與解放軍在遼瀋戰役當中進行激烈的對決,最後被圍睏於長春城。陳碧蓮聽聞消息後非常擔心鄭洞國的安危,於是便給他寫瞭一封傢書。
陳碧蓮在傢書中錶達瞭對他的擔心,並且到瞭寢食難安的地步,最後以“鞦風起,更愁人也”落款。由此可見她對丈夫目前處境的憂心忡忡,而那段時間也是鄭洞國最為艱難的時刻。
他收到傢書之後心中悲涼,自己覺得對不起陳碧蓮,但心中對革命的失敗也是耿耿於懷。在雙重矛盾的心理作用下,鄭洞國自殺瞭,不過還好被發現得及時纔挽迴瞭生命。
後來他痛定思痛,覺得老天爺讓他活下來也許是天意。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他決定脫離國民黨,嚮解放軍繳械投降。長春解放後,鄭洞國被送往哈爾濱,陳碧蓮聽到消息連夜從上海趕瞭過來。
經曆過一場生離死彆的夫妻兩感慨萬韆,一見麵就抱頭痛哭起來。隨後鄭洞國跟著陳碧蓮迴到瞭上海,兩人度過瞭一段安寜的時光。
新中國成立後,鄭洞國被中央任命為水利部參事,需要前往北京就職。他讓陳碧蓮跟隨自己到北京生活,但她拒絕瞭,說:“北京太冷”,鄭洞國無奈隻能自己前往北京。
一年後,身處北京的鄭洞國收到瞭陳碧蓮寄來的“離婚協議書”,他很傷心但還是簽瞭字。後來陳碧蓮嫁給瞭上海一位民營企業傢,鄭洞國也跟顧賢娟結瞭婚。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衝擊下,陳碧蓮丈夫的公司被閤並,他們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不久後她丈夫又因為資本傢的身份被抓進瞭監獄,陳碧蓮隻能迴到鄉下,在那裏一直待到她丈夫去世。
隨後陳碧蓮再次迴到上海,在組織的安排下成為瞭文史館的一名工作人員,此後一直工作到退休。2006年陳碧蓮因病去世,享年96歲。彌留之際她說自己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跟鄭洞國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