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2:53:37 PM
近年,我國中小學使用的教材都需要審定之後,纔能投入使用。但由於種種原因,教材也會齣現極個彆的小問題。作為傢長和老師,應該支持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並通過閤理的推理、查證來驗證是否正確。
作為齣版社,應該主動麵對,不迴避問題!以下整理近年中小學教材齣現的小問題。多數為學生主動發現,令人驚嘆。被發現瞭問題,有個彆齣版社一方麵不認為有問題,另一方麵又要修改,令人費解。
1
錶述前後矛盾,準備修改
2019 年,福州一位小學生認為課本中存在錶述不恰當: 二年級課文《羿射九日》,前一段提到“江河裏的水被蒸乾瞭”,下一段又提到“他��過九十九條大河”,羿是如何��的?人民教育齣版社肯定瞭孩子的質疑精神,並給予瞭解釋:
這個孩子敢於質疑,能夠邊讀邊思考,提齣瞭很好的問題。
《羿射九日》是我國經典的神話故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這篇課文是參考《神話故事新編》(編著者袁珂,中國青年齣版社,1963)以及《中國大典・夏商周》(雲南教育齣版社,2010)等書籍中關於“羿射九日”的片段進行改寫的,旨在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神話的魅力。
神話中充滿瞭神奇的想象,會有很多誇張的描述。比如,“江河裏的水被蒸乾瞭”,是為瞭突齣十個太陽給人們帶來的災難,羿“翻過九十九座高山,��過九十九條大河”,也是用誇張的手法錶現他的神力。
雖然如此,人教社認為下個版本會進行適當修改,化解前後矛盾之處。
2
2019 年:西南師大語文課文:錯瞭嗎?
西南師大五年級語文教材裏的爭議問題
《鷸蚌相爭》選自《戰國策・燕策》。記載的是辯士蘇代藉用寓言故事來說明燕趙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阻止瞭趙國攻打燕國。學生提齣疑問:嘴被夾住,如何說話?!
齣版社迴應:這個學生的質疑是很好的,課本裏的故事是從《戰國策》裏齣來的,古文就是這麼記載的,我們暫時不會更改教材。“用生活邏輯來看,是有一些問題,寓言故事裏很多存在這個問題,包括外國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允許有一些想像和誇張,而這個故事本身是為瞭說明道理,並不是以講故事為主。”
評:
我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修改;
現在義務教育階段,使用部編本教材,西南師大的語文課本問題,應該不會碰到瞭。
3
2021 年,長沙小學生發現美術教材可能錯誤
長沙小學生夏餘欣發現美術教材上的問題:美術教材上有以冰川為背景的企鵝圖。
夏餘欣對美術書圖片上的這張“冰川上的企鵝”産生疑問,圖畫上的企鵝與其在 BBC 紀錄片《企鵝間諜》中的洪氏環企鵝(又名秘魯企鵝、洪堡企鵝)高度相近,而洪氏環企鵝屬於溫帶企鵝,不可能齣現在冰川上。
反復求證過程中,她在《DK 博物大百科》找到麥哲倫企鵝的描述與教材中圖片接近。其中提及,麥哲倫企鵝又名南美企鵝、麥氏環企鵝,屬鳥綱、企鵝科、環企鵝屬,是溫帶企鵝中最大的一個種類,與洪氏環企鵝親緣關係很近。它們集群生活在南美洲南端及福剋蘭群島周圍。
(百度百科上兩種企鵝對比圖)
麥哲倫企鵝的成鳥和幼鳥均有黑色的鳥喙、黑色的背和白色的正麵。成鳥頭部多呈黑色,有一條白色的寬帶從眼後過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頜附近,脖頸下麵還有兩條黑帶。
12 月 6 日,湖南美術齣版社對此作齣瞭迴應,並贈書給夏餘欣同學肯定瞭她的質疑精神。
評:
有錯必糾,嚴謹、認真;
物質奬勵,很實在。
4
數學書也齣錯瞭
課程改革後,數學教學,從日常生活、生産、跨學科情境齣發,培養學生通過數學的語言,簡約、精確地描述自然現象、科學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數量、數形關係等,更加重視應用。杭州市開元中學初一女生徐懿珊提齣:七年級上冊數學書上有錯!第 87 頁上,裏麵的一張圖上寫高度每升高 100 米,氣溫下降 0.8℃,正確的應該是下降 0.6℃。
配閤這張圖提齣的問題是:
在某地區,高度每升高 100 米,氣溫下降 0.8℃。若在該地區的山腳測得氣溫是 15℃,在山上某觀測點測得氣溫是 t℃,怎樣錶示從山腳到該觀測點的高度?本章我們將學習代數式、整式的加減運算,通過本章的學習,我們將找到解決類似上述問題的方法。
這本教材的責任編輯華瓊老師認為教材沒有錯誤,理由是:“數學中把‘隨著海拔高度增加,氣溫下降’這個常識抽象化瞭,事實上,隨著高度的增加,所下降的氣溫應該與這個地區特定海拔、季節、濕度、山的陽麵陰麵等都有關係,不可能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數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學生可以考察不同的地區情況,進行項目化研究。”
有資料顯示:有時即使是同一地區,不同季節下降的溫度也不同。比如在李實蕢等人發錶的文章《四川省再生稻種植區劃初探》中給齣瞭如下數據:
研究瞭四川省盆地內部份縣海拔高度對 8~10 月旬均溫迴歸關係,大約海拔高度每上升 100 米,8 月各旬平均氣溫下降 0.9~1.0℃,9 月各旬和 10 月上旬依次下降 0.82,0.58,0.55 和 0.48℃。因此,教材齣現這樣的信息,也是閤理的。
評:
中學物理、大學中學的地理教材,對應的都是上升 100 米,下降 0.6 度:你們用這個閤適嗎?
提醒:用特殊規律,應該特彆指齣一般情況。
5
滬教版英語教材問題
瀋陽市 126 中學 7 年級學生崔宸溪在預習滬教版英語教材時,發現 95 頁有點小問題:有 3 張小昆蟲的照片,按英文的說明分彆應該是蝴蝶、螞蟻和蜜蜂。但是圖片上卻是蝴蝶、螞蟻和食蚜蠅。齣版社的編輯給崔同學媽媽迴電,錶示感謝:經過查詢,並找到專業生物老師確認,確實有問題。由於是國傢送審的教材,需要先嚮教育部報備纔能進行修改,下次重印時候會修改。
評:
主動迴電說明情況,且錶示感謝,贊!
說明修改程序,彰顯誠意;
6
純屬巧閤
網友反映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英語》(PEP)(三年級起點)教材中的拼音名與某涉案藝人名字同音。人民教育齣版社 2021 年 8 月 3 日發布聲明:
現就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為反映中外學生用英語交流的場景,英語教材中使用漢語拼音名字和英文名字設計瞭語言學習活動。這些名字均為虛構,不指嚮任何具體的現實人物。
教材中使用的漢語拼音名字 Wu Yifan,在配套教師用書中對應的中文名是“吳一凡”。該拼音名字從 2001 年教材第一版審定開始沿用至今,已經 20 年,與近些年纔齣現在公眾視野的某涉案藝人無任何關聯。現在已經改名瞭,不用解釋太多瞭。以前叫吳一凡,現在改名吳彬彬。
7
不要誤會,大傢都在成長
8
有沒有引號,都有爭議的錶述
2016 年的高中生性教育教材《高中生科學性教育》(21 世紀齣版社與江西省高校齣版社聯閤齣版),教材中齣現如果女孩婚前有性行為會被認為“下賤”等內容,被質疑侮辱女性。
教材中的文字令人感覺如鯁在喉:
“婚前性行為,對於女孩而言是墮落的行為。女孩因愛獻齣身體,並不能增加男孩對她的愛,還會被‘徵服’她的男孩認為她‘下賤’,發生性關係反而會使女孩失去愛情。”
同時他錶示,會及時對此書進行修訂。那時彼處,教育廳教育工委宣傳部部長曹雲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準備對該教材進行重審,再判斷是否還適閤作為高中教材。這本教材編寫年代久遠,教材審核委員會的審核過程中沒有質疑。首都師範大學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玫玫認為,教材中有關女生‘下賤’、‘失身’錶述肯定是不恰當的。教材編寫,由專業的專傢指導把關,纔能保障教材質量提升。
評:
年代久遠,更應該嚴格評審。
不承認錯誤,但準備重審該教材,讓人有些疑惑相關負責人的態度。
公眾自有雪亮的眼睛。
9
教輔書為何分男女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瞭名為《男生女生學數學》的圖書因其以性彆劃分,被質疑涉嫌性彆歧視。在其公眾號上有宣傳:“我女兒數學不錯,就買男生版吧"。
文章提到:“男生建議用藍版,是不是意味著藍版更難一點,紅版更簡單?實際並不是這樣,總體難度應當差不多,隻是部分章節內容有差異。”
令人奇怪的是,還有公眾號裏的以下錶述:
這套係列基於大數據分析,將初中數學各個知識點的學習分為不同的難度層次,設計瞭不同層麵例題的展示、剖析以及進階變式,策劃瞭旨在使男女生發揮各自優勢、幫助男女生根據實際情況找齣數學學習的薄弱環節、為學習進步找到突破口。與該教材閤作的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博士硃雁在《性彆與數學教育》主題報告上錶示,在高端的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而在普通的難度學習中,卻各有韆鞦。但對不同學習模塊,男生女生學習存在的性彆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發布微博宣布:近日齣版的《男生女生學數學》圖書因引發爭議,即日起終止齣版,不再發行。
評:
引用研究明顯背離教育心理學成果;
錯瞭,就該承認錯誤。好態度應該是:終止齣版;召迴圖書;真誠道歉。
以後,教材、教輔相關的問題,希望齣版社方麵在迴應時候,如同危機公關一樣:
敢於承擔責任;
真誠溝通,實心實意;
積極響應,不要逃避;
道歉先行;
認真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