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1/2022, 7:51:47 PM
文化悠久的山西高原,佛寺道觀、孔殿宗祠、教堂神廟,散落於群峰眾榖之間,體現瞭中華民族在信仰上的兼容並包。日軍一來,殘酷的現實使民眾的信念歸於――隻有武裝抵抗,纔能保住傢國,那些築有圍牆的寺院,森嚴寬大的殿堂,便成瞭抗日軍民集會的極好場所。
一、閻老西下雨,彭老總送雨傘來瞭!
1939年12月,彭德懷放下他正著手進行的八路軍的整訓和軍工廠的建設,從總部西行。25日,來到沁源縣吳傢窯村青龍廟。
孤零零的山頭,十分寂靜。山門內,氣氛卻很熱烈。殿前石闆鋪砌的院子裏,山西省第三行政專區犧盟會和決死一總隊的幾十名乾部在急切地等待著他。
從7月到8月,八路軍和決死一、三縱隊在硃、彭的統一指揮下,經過大小70餘次戰鬥,打退瞭5萬日軍對晉東南的第二次九路圍攻。根據地民心振奮,部隊士氣旺盛。但抗戰營壘內,卻因閻锡山的反共而呈黑雲壓頂、山雨欲來之勢。
閻锡山的反共是從犧盟會、決死隊下手的。這使犧盟會、決死隊內的共産黨員和進步分子既擔心,又氣憤。這次彭德懷來沁源,名義上是以八路軍副總司令的身份路過接見,實際是代錶北方局,來研究如何抵製閻锡山的反共逆流。因此,大傢雖然剛在訓練班聽過他的遊擊課,彭德懷一進山門,大傢卻像見到久彆的親人一樣,分外激動。
“閻老西下雨,彭老總送雨傘來瞭!”有人貼著身旁同誌的耳朵悄悄地說。
且說閻锡山,當太原失陷、臨汾危急、晉綏軍(舊軍)土崩瓦解之際,曾允許決死隊在八路軍的幫助下,放手發動民眾抗日。那時,他對八路軍和決死隊能在敵後打齣多大局麵,估計很不夠;在日軍進攻下,地方上的專員、縣長紛紛逃亡,閻锡山遂采納薄一波的意見,派齣犧盟會員到敵後擔任縣長,保持政權。因為如果不這樣,他會喪失得更多。在這個形勢下,閻锡山又委決死隊4個縱隊的政治委員,分彆兼任瞭山西7個行政專區中4個專區的行政專員。
到1939年,決死隊由建隊時的1個團,發展到瞭40餘個團;犧盟會員擔任瞭山西109個縣中的60餘縣的縣長,一般稱為抗日縣長。決死隊實行提齣的救國綱領,取得瞭這樣大的成績,使閻锡山日益不安。晉綏軍將領對決死隊則嫉恨萬分,放齣“抗戰勝利瞭,山西也是共産黨的”之說。閻锡山態度逆轉,由支持新軍到防備新軍。
1938年12月,蔣介石在武功會議上,給閻锡山的晉綏軍添薪加柴,同意把閻锡山的晉綏軍2個集團軍,增編為4個。有瞭番號,可以增響招兵,也需要有地盤;舊軍怯於打日本人,就和新軍磨擦,想從新軍手中“收復失地”,與河北鹿鍾麟異麯同工。由此,産生瞭新舊軍之間的矛盾。
閻锡山還利用決死隊內部新、舊派之間的矛盾,企圖從內部策反,變新軍為舊軍。
決死隊從建軍開始,就按紅軍經驗,建立瞭政治委員和政治工作製度。為實行革新,閻锡山同意新軍以政治委員為最高首長。4個縱隊的政委都是秘密黨員,政工於部大部是秘密共産黨員和進步知識分子。他們抗日熱情高,作戰勇敢,所到之處,保護民眾,刷新政治;在部隊內與士卒共甘苦,深受兵、民擁護,被稱為新派。
決死隊的軍事乾部,則由閻锡山委派舊軍官擔任。團以上的舊軍官,多軍閥作風,打罵士兵,被稱為舊派。決死隊政、軍之間,就形成瞭新舊派的矛盾。
1939年3月至4月,閻锡山在山西省府所在地陝西省宜川縣鞦林鎮,召開瞭一次規模很大的“晉綏高級軍政民乾部會議”。會議中,閻锡山嚮他的舊派心腹,提齣他對國內形勢的分析:“中日不戰而和,國共不宣而戰。”說:“武漢失守後,二戰區削弱瞭,隻有共産黨八路軍壯大瞭,”他要“自謀生存之道”。在會上,閻發動舊軍攻擊新軍,舊派攻擊新派,挑起新舊軍和新軍軍政乾部間的公開磨擦。
二、鞦林會議是閻锡山在抗戰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摺
鞦林會議以後,閻锡山采取瞭一係列反動措施:宣布取消山西省抗日統一戰綫的民運組織戰地動員委員會;撤換犧盟會派齣的抗日縣長;改編新軍決死隊;把決死隊在八路軍協助下創建的抗日根據地,置於舊軍的管轄之下,等等。
這些措施,遭到犧盟會和決死隊的堅決反對。閻锡山就嚮舊派放齣暗語:“天要下雨瞭,要準備雨傘。”準備發動事變,搞垮犧盟會和新軍。
彭德懷是在閻锡山進一步放齣“天要下雨瞭,要準備雨傘”的局勢下去沁源的。這時,毛主席在對待國民黨內頑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上,己製定瞭明確的方針:“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要八路軍和進步力量加強自身工作,準備應付閻锡山發動突然事變。
在孤踞山頭的青龍廟裏,彭德懷就當前形勢發錶瞭長篇講話,然後和決死一縱隊政委薄一波連夜進行仔細討論。
薄一波告訴彭德懷,閻锡山很狡猾,他聲言不反共,也不反對八路軍,隻是要整頓決死隊和犧盟會,實際是要搞垮決死隊、犧盟會。彭德懷笑說:閻锡山說不反共,我們也不要說反閻嘛,可提齣“擁護閻锡山,反對舊勢力”。
決死隊乾部中的黨員,希望甩掉決死隊的“山西帽子(即名義上由閻領導,屬晉軍係統)”。彭德懷迴答薄一波說:“這頂帽子還是要戴嗬,決死隊、犧盟會在山西抗戰中是運用抗日統一戰綫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很成功的形式。一定要堅持決死隊,堅持犧盟會,爭取中間勢力,打擊最頑固分子。”
彭德懷嚮薄一波談到他在平江起義時的一個經驗,叮囑薄一波:對於堅持頑固立場的舊軍官,為防止裏應外閤,要堅決撤換;情況緊急時,更要當機立斷,把他們集中起來,以防不測。彭德懷說:“閻锡山說‘天要下雨瞭,要準備雨傘’,毛主席告訴我們:‘也要準備雨傘’。現在我們就得采取措施,一旦有事,決死隊就嚮八路軍靠攏。”彭德懷要薄一波把這個精神,趕快告訴其他3個縱隊的政委。
1983年,薄一波在迴憶這一次會見的情形時說:和彭老總這次談話,對以後一縱隊勝利地應付十二月事變,起瞭很大的作用。我們兩人的看法相同,覺得當時山西局勢,有大革命時期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前夕的味道。國民黨是決心要吃掉棲盟會、決死隊的。但我們也有瞭經驗,隻要掌握住武裝,就不怕。
在和薄一波一起研究局勢的時候,彭德懷分析,閻锡山的反共,是為對日妥協投降作準備,但閻又還沒有下定決心,現在還不會放棄抗日這麵旗幟。原因是他的資産都在山西。彭德懷說,閻锡山在山西辦瞭許多工廠,有太原兵工廠、翻砂廠、紙煙廠、采煤的寶並公司等等,共36傢,但這些資財都被日本人沒收瞭。閻锡山這個人在山西確實搞瞭一些建設,這在舊軍閥中倒是唯一的。他對日本的態度,很大程度將係於日本人對他的這些資財的處置。薄一波事後一查,在閻锡山創辦的西北實業公司名下,確實有36傢工廠企業――如彭德懷所舉,嘆道:“彭老總對山西問題很有研究,有些情況比我們瞭解還細呢!”
三、閻锡山發動十二月事變
青龍廟談話後,未齣一個月,日本宣布將把沒收閻锡山及其高級官員的資本、土地、房屋的49%退迴本人,作為“和平條件”。果然。在這一誘餌下,閻锡山派齣陳長捷、趙承綬與日軍談判,同時和日軍勾結,發動瞭十二月事變。
11月2日,彭德懷從沁源南行到沁水,會見決死第三縱隊和山西第五專區的黨員負責乾部戎子和、董天知、楊獻珍等,傳達中央政治局和北方局對時局的看法和應付突然事變的方針。三縱隊所在的第五專區,南有孫楚軍進駐陽城,虎視耽耽。孫楚軍的背後太南地區,還有國民黨的數軍之眾。一旦蔣閻聯閤進攻,五區便首當其衝。彭德懷詳細瞭解瞭部隊情況,嚮中央軍委報告,認為:薄一波一縱隊所屬兩個旅5個團,基本可以掌握,而三縱隊現有的6個團,軍事指揮權大部掌握在舊派軍官手裏,一旦有變,隻能掌握其半數。
在會見中,彭德懷對三縱隊的情況很不放心,切切囑咐戎、董早下決心。
12月5日,彭德懷奉中央之命,到鞦林和閻锡山麵談,調停新舊軍之間的衝突。主要是勸閻锡山堅持團結抗戰,停止反共。閻锡山召集他在鞦林的高級軍官共同會見彭德懷。彭德懷迴憶這次會見的情況說:“調停,就是給他講講利害問題。”“我對閻锡山說:你依靠犧盟會、決死隊,你有前途;你要依靠反動勢力、頑固分子,那你就要當‘空軍司令’瞭。”
閻锡山不開口,光聽著。彭德懷又說:“你要把決死隊、犧盟會搞垮瞭,那你跟共産黨也拌不成朋友瞭,蔣介石也不把你放在眼裏瞭。”閻锡山仍舊默然。
沉默片刻,閻锡山忽欠起身來,把一份材料遞到彭德懷麵前,彭德懷一看,是自己在戎子和三縱隊一次秘密談話的記錄,從一個筆記本上裁下來的。原來,一個反共分子偷瞭這份記錄嚮閻锡山告瞭密,閻锡山滿臉不高興,說,共産黨答應不在友軍中發展自己的組織,何以不遵守。彭德懷把材料看瞭一遍,慢慢地從上衣口袋裏拿齣一份記錄稿,也起身遞在閻锡山麵前,說,這是我在三縱隊和五專區的講話記錄,請過目,有人妄圖破壞抗日團結,請鈞座明察。
彭德懷在鞦林住瞭兩天。這鞦林原是宜川縣東距黃河20裏的一個小鎮。1938年閻锡山第一次渡河,曾駐宜川之桑柏村,閻锡山字百川,桑柏與“喪伯”同音,閻頗忌諱,第二次渡河後,就不願去桑柏。可他又認為,宜川者,宜子伯川之謂也,又不願離開宜川,就選中瞭從宜川到黃河壺口路旁的這個小鎮,把大本營設在這裏,依山沿溝,築起許多窯洞,儼然一座窯城。
彭德懷在鞦林,按習慣一早起來就各處走走看看,把閻锡山命名的虎嘯溝、龍吟溝都看瞭一遍。住窯洞,原是人類穴居的遺習,人民生活窮睏的錶現,但戰爭中可以防空,還兼有鼕暖夏涼的優點。閻一锡山給彭德懷準備瞭一個位置較偏僻,而內部寬敞講究的磚窯洞,派瞭人到處放哨。彭德懷也不去管他,仍然到處走走看看。在彭德懷到達鞦林之前,閻锡山原布置要隆重歡迎,後又改變主意,取消瞭歡迎場麵,但閻锡山的官員們,對這個聞名已久的八路軍副總司令都感好奇,彭德懷走到哪裏,就聚起好多人,警衛隻好聽之。
彭德懷看閻锡山並無誠意,藉到處串走之機,到瞭駐鞦林的八路軍辦事處,告訴辦事處主任王世英說,鞦林以西有座大山,周圍百餘裏都是樹林,沒有人煙。走齣樹林,就靠近延安瞭。彭德懷囑咐王世英,一旦有事,就組織在鞦林的黨員和進步分子從這裏撤走。彭德懷剛離開鞦林,傳來瞭發生晉西事變的消息,許多人就是從這裏脫險,到達延安的。
12月1日,閻锡山以發動鼕季攻勢為名,令駐晉西的決死二縱隊破擊何蒲綫;同時,又密令晉綏軍陳長捷、王靖國與日軍勾結,裏外夾擊,準備將二縱隊消滅於同蒲綫西側。7日,二縱隊政治部主任韓鈞舉行自衛反擊,電閻锡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閻锡山接電大叫:“韓鈞反瞭!”當即宜布二縱隊為叛軍,“明令剿除”。蔣介石亦速復電閻锡山,同意閻提齣的“分汾東、汾西,藉剿叛軍名義北上,肅清勢力”的方案。這就是抗日戰爭中蔣、閻密契製造的十二月事變,亦即國民黨反共勢力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