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1/2022, 8:08:58 AM
曆史的職場智慧:命運之機轉瞬即逝,看你能否抓得住,趣聊晚唐名相畢�P
畢�P(802-864年),山東東平人,唐宣宗時任兵部尚書,唐懿宗時官至宰相,畢�P從一個窮小子通過努力奮鬥成為宰相,其人生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與藉鑒的地方。
1)畢�P勵誌苦學,成為知識改變命運好榜樣
畢�P一小就成為孤兒,傢裏很貧窮,晚上他點燃木柴進行照明讀書學習,他非常刻苦,也嚴格自律與要求自己,他母親很心疼他,怕他纍著,就把他手裏點著的火柴奪走,讓他快點睡覺,但是他仍然不肯休息。
畢�P為人方正端莊,在交友方麵也非常慎重,通過學習他通曉經史,也善詩詞歌賦。史書說“�P謹重,長於文學,尤精吏術”,畢�P的勤奮努力得到瞭迴報,831年前後畢�P考中進士,跟著節度使杜��當幕僚。
2)畢�P為人仗義,不惜貶職受纍
841年左右杜��入朝為相,畢�P也跟著入朝做瞭侍禦史。
但好景不長,李德裕入朝為相,就把杜��排擠齣朝改任為東蜀節度使,這時杜��以前的老部下都非常害怕,躲得遠遠的,都不敢為杜��送個行,話個彆,帶個慰問口信啥的,隻有畢�P一直對杜��慰問有加,這惹怒瞭李德裕,李德裕就把杜��貶斷為磁州刺史。
3)職場老實人畢�P順逆同視獲重譽
846年唐宣宗即位,白居易弟弟白敏中齣任宰相,白敏中與李德裕閤不來,凡是李德裕親近的人都被白敏中直接趕走,凡是李德裕以前打擊與不待見的人白敏中都破格提拔重用。
畢�P也算是因禍得福,時來運轉,入朝為戶部員外郎,曆駕部員外郎和倉部郎中等職,當時的官場凡是有權有勢子弟,都不願意擔任駕部和倉部的官職,要是偶然擔任這些職務的也都特彆不高興,隻有畢�P這樣苦孩子齣身的人擔任這些職務時安之如素,一點怨言都沒有,而且非常恭敬,恬然自安,這讓宰相非常滿意,就推舉他做瞭翰林學士、中書捨人和刑部侍郎等官職。
職場中的起起伏伏是很自然的,畢�P以一個好心態來對待自己職位的起落,不論貴賤,都能很好履職,值得我們學習。
4)畢�P抓住寶貴機遇,以一言之善齣任節度使
唐宣宗即位以來,黨項羌族屢次叛亂,對河西形成很大睏擾,852年6月,唐宣宗召集學士討論邊疆形勢,畢�P當即援引古今述論各個攻破羌族情況對唐宣宗匯報,唐宣宗非常高興,唐宣宗說,他正發愁找個閤適的人當統帥來安撫河西,沒想到廉頗和李牧就在我的身邊,你能為我辛苦擔當此任嗎?畢�P非常高興地答應瞭,然後畢�P就被唐宣宗任命為��寜節度和河西供軍安撫等使。
畢�P到任後,果然也沒讓唐宣宗失望,他派人曉諭叛亂,帶領他們移易風俗,加強瞭邊境防禦力量,他把廣積糧作為上策,帶領將士屯田開荒,一年下來就收獲30萬石糧食,節約數百萬的開支。
後來畢�P又改任昭義節度使,861年因九鬍為亂,畢�P轉任河東節度使,在任畢�P賞罰分明,不到一年時間,畢�P就讓九姓亂平,形勢穩定。
861年底畢�P入朝擔任戶部尚書和禮部尚書,不久就擔任宰相。
5)畢�P舅舅伍長不受恩賞固守小吏職,小人物亦有不凡風骨
畢�P傢原本貧寒,鹹通初年,畢�P已經官至宰相,但他的舅舅還是太湖縣伍長,畢�P感到很羞恥。常常派人婉轉地勸他辭去差事,為他授官。勸瞭多次舅舅也沒聽他的。就特任命候選官員楊載為太湖縣令。畢�P把他邀到相府,囑咐他替舅舅解除卑賤的身份,乘船送入京城。楊載到任,詳細轉達瞭畢�P的意圖。伍長說:“我是一個卑微的人,怎麼會有外甥當宰相?”楊載一再勸他,他就說:“我在每年鞦夏,都能平穩地享受六十韆錢的事例錢,如無錯誤,一輩子就很優厚滿足瞭,不明白還要升什麼官?”楊載都告訴瞭畢�P。畢�P也認為舅舅說得對,再也沒有勉強他。
畢�P身為伍長的舅舅讓我們看到小人物身上那種風骨。
曆史上相似的例子,是一個叫楊會的縣衙郎吏。
前蜀僞宰相庾傳素和他的堂弟凝績,曾任蜀州唐興縣宰。有個叫楊會的郎吏稍有纔乾,庾氏兄弟記住瞭他。等到二人輪流掌管蜀州政權時,想任楊會為馬長來酬謝他。楊會說:“我的這份差使,遠近皆知,硬是去做什麼官,無寜去堵人傢的嘴。怎敢用幾韆傢的供奉侍候,換得一個馬長的虛名?”他以後雖然掛上官銜,也隻是任檢校官,竟不放棄縣役的職務。
伍長舅舅和楊會,他們知足而沒有任何非分之想,他們寜守著平淡人生,也不要撿來的富貴。他們是我們這個民族5000年來從未屈服,一直挺直腰杆的脊梁。
畢�P當瞭三年宰相,在相位上當他看到彆的宰相任人唯親,不遵法治,他就固辭相位,知止而退,他在相位上所得的俸祿都用來照顧同宗親屬,從來沒有間斷,他良好的情操得到廣泛贊譽。
畢�P一生讓我很感慨,他用努力告訴我們機會來瞭該如何去爭取,他在迴答唐宣宗問詢之前,肯定下很多功夫去瞭解攻破羌族的各種史例,以及現在所應當采取的措施,或許他從沒想過唐宣宗會問他這些,但他一直在思考著影響國計民生的各種事情,時時做一個有準備的人。在職場上其實給我們很多啓示,你有沒有關注過自己單位所遇的各種難題並有很好的預案?你有沒有為你的各位領導準備些有可能詢問時要用到的答案?我們常說情商高會見啥人說啥話,你準備好瞭每天可能為誰不期而遇時的場景與迴答?這種能力與敏感需要培養和訓練。
羅隱《籌筆驛》說“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呂濛正在《寒窯賦》中敘述自己自己年輕時朝求僧餐,暮宿破窖,衣不遮體,食難濟飢的悲慘生活,敘述瞭官至宰相受人敬尊的豐衣足食,然後將其歸因於時運和命運。
從畢�P身上,我覺得,與其冀於縹緲之命運,不若腳踏實地努力並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