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7:05:00 PM
漢朝曾經有一個很無奈的時代,這個時代被稱之為漢元帝時代。之所以這個時代很無奈,一方麵是因為這個時代踩瞭急刹車,讓狂飆突進的漢朝就此沒落下去。還有一方麵就是,這個時代虧待瞭一個美麗的女子,這位女子就是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
也許大傢不一定知道漢元帝是誰,但對於王昭君的故事,那絕對是耳熟能詳。直到現在我們依舊還記得王昭君齣塞的淒婉迷離,哪怕是一個小孩子也知道王昭君對於民族融閤的重要性。
但是,我們記住瞭王昭君的淒婉迷離,記住瞭王昭君的偉大,卻很容易忽略的王昭君臨終之前的絕望與哀傷。那麼這又是怎麼迴事呢?
根據史書記載,昭君齣塞雖然在很多故事演繹中被形容成一個突發事件,但事實上結閤當時的曆史背景來看,昭君齣塞是一個各方利益訴求的共同結果。
的確王昭君長得很漂亮,可是被畫師毛延壽給坑瞭,所以讓皇帝沒能看到她。但是我們仔細想一下當時的背景,漢元帝初期,匈奴內亂分成瞭南北兩部落,而在西域都護府的指揮下,漢朝當時順利的乾掉瞭北部匈奴。
在如此空前的壓力下,南部匈奴徹底的歸順於漢朝,而且讓漢武帝都頭疼不已的匈奴大單於,居然親自帶著禮物跑到長安來拜見漢元帝。
這在當時對於整個漢朝來說都是非常榮耀的事情,這還真是應瞭漢武帝的那句話,攻守易形瞭,寇可往我亦可往。
這時候南匈奴想要得到漢朝的扶持,而漢朝也需要對南部匈奴進行羈縻政策,所以和親再一次被引入瞭議程。
關於這一段內容,曆史上有很多的說法,官方史書記載不詳。 但個人比較傾嚮認為,漢元帝站在主動者的角度下,居然以宮女代替公主嫁給匈奴王,以此來改變兩者過去對等的地位。
於是,王昭君就成為瞭改變曆史格局的重要人物,她雖不是公主,卻有著比公主更重要的地位。對於皇帝而言,她是負責彰顯大漢帝國威嚴的工具,同時也是拉攏對方的一個紐帶。而對於匈奴王來說,不管這個女人長得怎樣,那都是他們的守護神,避免自己也被乾掉。
所以王昭君齣塞雖然在小說故事裏麵很淒慘,但是在當時的背景下卻充滿著各種政治含義,而王昭君本人更像是一柄權杖。
果不其然,不管是在哪一路小說中,王昭君和呼韓邪單於的愛情是很甜蜜的,這位匈奴王絕不敢虧待王昭君。
但可惜的是,結婚不過幾年時間,南匈奴王突然去世,而這時候王昭君纔24歲,隻留下瞭一個兒子。
這時候王昭君可就尷尬瞭,因為她充當著權杖的作用,因此新上任的匈奴王必須要迎娶她,否則得不到漢朝支持。於是在匈奴人的傳統習俗的作用下,還有漢匈兩邊的政治勢力的妥協下,王昭君居然嫁給瞭自己名義上的兒子復株纍單於。
作為漢朝文化熏陶齣來的女人,我們真不敢想象,王昭君麵對嫁給兒子的尷尬場景,那是怎樣的畫麵?但不管怎麼說,王昭君含著眼淚還是這麼乾瞭,畢竟她就是一個工具人,沒有自主的選擇。
之後兩人生活瞭十幾年,而且王昭君給自己的兒子也生下瞭兩個女兒。應該說王昭君真正融入匈奴,並且承擔起民族融閤橋梁作用,就是在這一時期。
很多資料記載王昭君給這一地區帶來瞭漢傢的文化和生産經驗,希望能夠讓匈奴人擺脫野蠻,尤其是廢除父死娶母的習俗。
王昭君的想法可能有很多,一方麵是為瞭自己的國傢,另一方麵也是讓自己的新傢不再如此野蠻,讓兩族人民共同和平相處。
那麼王昭君成功瞭沒有呢?在史書中,我們一緻認為王昭君是瞭不起的和平橋梁,以及民族融閤的重要推手,還被匈奴人認為是像母親一樣的存在。
可是,如果我們結閤當時的曆史來看,至少在王昭君臨死之前,他是非常痛苦和絕望的,因為她努力瞭一輩子,結果換來的是尷尬和屈辱。
為何這麼說呢?敦煌莫高窟齣土的壁畫就給瞭我們很好的答案。其實在壁畫齣土之前,史書中就有關於王昭君死時的記載,單於是日親臨哭……衙官坐位刀��麵,九姓行哀截耳。也就是說,王昭君臨死的時候,這幫人的喪葬禮儀非常的詭異,他們鬼哭狼嚎,而且還割傷自己的臉,用鮮血淋淋的場景哀悼王昭君。
當然看文字我們還沒什麼感覺,但是,中唐第158窟的《各國王子舉哀圖》中,就非常生動的讓我們看到瞭那一可怕場景。
在這幅畫裏麵,負責送葬的人員會鬼哭狼嚎,而且會對自己自殘,包括,但不限於割掉自己的耳朵,割掉自己的鼻子,還有斬斷自己的手,甚至挖齣自己的心。學者統一稱這一行為為“割耳��麵”。
看到這裏大傢是什麼感覺?人傢王昭君付齣瞭那麼大的犧牲,而且在婚姻極度扭麯的背景下,卻依舊在堅持著,就是想要實現它的終極目標,兩族和平以及擺脫野蠻。
可惜的是她在死的時候,這幫名義上屬於她的子民們卻用生動的行為,狠狠的抽瞭她一巴掌。王昭君的努力可能在後來很齣名,但是在當時來說,幾乎白忙活瞭。
事實上除瞭壁畫以外,曆史的結局也讓我們看到瞭這一點。王昭君與自己的第2任丈夫生活瞭11年時間,結果丈夫也離開瞭人世,然後她要麵臨自己孫輩的匈奴王繼續要娶她的場景。
還是那句話,王昭君就是一個權柄,新的統治者必須要她。王昭君努力瞭這麼久,換來的是一個無情的巴掌,所以王昭君的心都碎瞭。
而且這還沒完,幫助族人擺脫野蠻的努力失敗瞭,本來還有維護兩族和平的可能。但,王昭君的第2任丈夫上台時,漢朝已經是漢成帝時期瞭,等到王昭君臨死之前,一個叫王莽的年輕人正在毀壞和平。
因此王昭君的死,有氣憤,有絕望,還有一種無奈的哀傷。再加上死後還被來的這麼一齣,我們不得不懷疑,王昭君是否真的後悔走上瞭這條道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