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4:27:57 PM
01
有道是,人生的後半場,每一步都是歸途。
也就是說,我們走過瞭人生的最高點,再往前走,就是下坡瞭。從人生發展的趨勢來看,就是迴歸到原點。
可是,很多人把日子過反瞭。越要得到更多,越會難受,並且失去的東西,也更多。
蘇東坡說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既然逆轉是不可以改變的,那我們可以反著走,這樣的話,就是拐個彎,人生再一次“順瞭”。
因此說,六十歲之後,餘生的路,反著走,天塹變通途。
02
離開職場,不要閑著,要發揮餘熱。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使勁摺騰,想要謀得一官半職。到瞭退休那會兒,他就啥都不做瞭,認為自己勞苦功高,應該享受成果瞭。
可是退休之後,一個人總是閑著,就不是下坡瞭,而是滑坡瞭。
事實上,很多人打拼瞭大半輩子,積纍瞭很多知識,也有一技之長,如果願意拿齣來,和大傢共享,人生的價值,就會再次增值。
我的九叔,年輕時在當地的苗木所上班。他退休之後,成為瞭村裏的果樹閤作社的顧問。
每年春天,九叔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果園裏。“這棵樹,要這樣修整;那棵樹,要及時增加肥料......”九叔憑藉自己的經驗,讓很多果農,持續增收。
雖然一分錢工資都沒有,但是九叔的人生,灼灼發光,顯得更加年輕瞭。
退休不褪色。職場上的勾心鬥角,固然讓你煩心,但是職場上的忙碌,也會讓你活得充實。把工作當成一種愛好,也未嘗不可。
03
幫助兒女,不要給錢,要學會立誌。
我的一位老同事,省吃儉用一輩子,有瞭一筆存款。
女兒結婚,老同事花瞭一半的存款;女婿創業,老同事的存款,全沒瞭。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想盡辦法賺錢、住進城裏,不是為瞭自己活得多好,而是要幫助兒女成傢立業。
等兒女長大瞭,我們還要想辦法,送兒女去更高的地方。
可是,你到瞭老年,還有多大的本事,幫助兒女呢?使勁花錢,不是長久之策。
雖然,我們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要讓兒女自己去闖蕩。但是父母怎麼能夠不聞不問呢?畢竟,“操心”是不能避免的。
因此,我們要學會慢慢放手。拒絕物質上的幫助,多給精神上的幫助。
當兒女感受到瞭父母的愛,就會有前行的動力,與此同時,也有反哺父母的能力。
父母在下坡,兒女在上坡,未嘗不是一種補償。
04
居傢度日,不要熱鬧,要享受孤獨。
很多老人,在剛剛退休的時候,邀請親戚朋友來傢裏做客,認為自己有時間瞭,多給大傢做頓飯,是應該的。
或者去親戚朋友傢串門,把失去的情感,都找迴來。
事實上,再熱的水,也會變成涼水。哪怕你買瞭最好的保溫杯,也不能扭轉乾坤。因此,我們要記住這樣一句話――熱水可以暖手,溫水可以解渴,涼水可以靜心,隔夜的水可以澆花。
人生處於任何一種狀態,都是可以享受的,包括“孤獨、寒冷”。
北宋文學傢李�D記錄瞭蘇東坡睡覺的場景:首先是放平身體,讓每一個部位都很舒適,若有不舒服的地方,就輕輕按摩。之後,閉眼,不要鬍思亂想,認真聽自己的呼吸,並且保持均勻。再後,就是身體有癢癢的地方,要忍一忍,有瞭一頓飯的時間,就安然入眠瞭。起床後,還得打個盹。
蘇東坡說:“數刻之味,其美無涯。通夕之味,殆非可比。”
古人認為,先睡心,後睡眼。睡覺都能有一係列的感悟,更何況是吃喝拉撒呢?
吃飯,最美人間煙火氣;休息,偷得浮生半日閑;小聚,閑敲棋子落燈花......從古人的智慧裏,我們總能發現最美的生活,根本不需要熱鬧。
人無韆日好,不管你曾經被多少人追捧,到頭來還是會受到冷落。因此,你要主動退到清靜的地方去,享受孤獨。這樣的話,沒有社交、不要聚餐、生活清淡,就是福氣。
05
齣門求財,不要大方,要捂住錢包。
也許你會疑惑,老年人,如何求財?自己沒有能力賺很多錢,退休金多少,也不是自己說瞭算。
事實上,老人求財的最好方式,就是捂住錢袋子,讓自己手裏的錢,慢慢增值。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同樣一件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價格是不同的。花一些時間,貨比三傢,你就能花最少的錢,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因此你就“賺錢”瞭。
也就是說,把無聊的時間,變成“錢”。不要隨隨便便被人忽悠瞭,更不要把商人當成親戚朋友。
知乎裏,網友“zhang”說,他的父母,每次去旅遊,都會買很多的紀念品,當時很開心,但是這些東西,都沒有實際用途。因此,傢裏人都很煩惱。
人生的下坡路,還意味著財富減少,花錢的漏洞增加。因此我們要懂得“查漏補缺”,不要讓財富迅速消失。或者你可以依托勤儉節約的方法,讓存款變多。
06
在山區待過的人就知道,山後麵沒有彆的,還是山。這山望著那山高,是欲望;翻過一道又一道山梁,是人生。
歲月不可迴頭,人是注定要變老的。既然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那就增加生命的廣度和高度。生而為人,要持續嚮好,纔能贏到最後;不能活成“虎頭蛇尾”。
往後餘生,老驥伏櫪,老有所為,彆唉聲嘆氣。
夕陽西下映紅天,枯木逢春吐綠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